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九三七年的爱情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一九三七年的爱情的读后感大全

2020-08-30 19: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九三七年的爱情的读后感大全

  《一九三七年爱情》是一本由叶兆言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34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2010-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一九三七年的情》精选点评

  ●NAGA问我有什么电视剧情节的书可以读,文笔不错的,我就推荐这本啊。他大惊失色说你怎么还读这个,我:有啥了不起,我还读过新乱世佳人,沉未央歌,人间正道等等,人称可怕的三本,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我也读了。

  ●历史书啊有木有!

  ●原来大屠杀前的南京是这样的

  ●这本影射众多现状的书怎么还没有被禁掉?还是所有政治习惯都是古已有之,大都懒得改了?

  ●果然无赖

  ●第一次读叶兆言的小说,一个中年维特,前半部很平淡到最后还是掉泪,家国plus男女俗套但是永远有效

  ●1937年南京以及爱情

  ●《刻骨铭心》或可视为此书的姊妹篇,一重历史,一重人物,比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动人太多。

  ●从第一页就把丁问渔预设成吴宓直觉以为是追求-得到-寡味-抛弃故事,一直看到最后一页,突然出乎意料。叙事节奏和人物描写不错,史实虚构结合太过生硬主人公就像英语课本里的李雷韩梅梅,带着读者学习一个地方一个时代来龙去脉。这一切都不妨碍最终的感天动地世界末日即视感。未着一字写屠杀,却让人和丁问渔一样,胸前挨了沉重一击,再也爬不起来。

  ●始终不是为了爱情

  《一九三年的爱情》读后感(一):一九三七年的南京

  看这本书纯粹因为故事背景是南京,作者叶兆言是南京人。短暂的停留,已让我喜欢上这个城市民国的南京,应该是这座城市最光彩时刻。就如即将被砍掉的梧桐,在一九三七年还是浓密如织的。感觉故事本身并无出彩之处,只对丁问渔如痴似傻的爱情印象深刻。整本书看下来,一边怀疑着这癫狂的爱情,一边却又被打动着。

  也许,这样的爱情,这样的南京,只在故事里吧。

  《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读后感(二):爱就是一,一就是爱

  这是一本写爱的小说,写得很纯粹。

  丁问渔让我想起了陆焉识,一样的语言天才,一样的幡然悔悟。不过叶兆言的处理要比严歌苓高明很多,陆焉识的回归更像是落魄者对往昔的追忆,不能不怀疑他对婉喻的爱是历经磨难后的错觉。丁问渔就不同了,他对媛的爱就只是爱,与其说他爱雨媛,不如说他爱的是爱本身。

  丁问渔对雨媛大姐雨婵的爱是一个血气方刚少年打抱不平,这一点,丁问渔在欧洲的时候就已经想通了。只是这次爱的经历对他打击太大,他变得不能再爱了,所以他游戏人间,混迹于女人堆里。

  直到他遇到了雨媛,解铃还须系铃人,姐姐的伤害注定要妹妹来抚平。和严歌苓写了婉喻外表之外的可爱不同的是,叶兆言只写了雨媛的美丽,至于美丽之外的可以吸引一个人的东西却一概没有提及。这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果把雨媛换成玛特,换成陈小姐都未尝不开,因为他爱的只是爱本身,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这个四十岁的浪子在生命最后一年里重新体会到了爱的美妙,这也就解释他一厢情愿地写信,爱只要参与其中就可以,本不需要什么反馈。

  《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读后感(三):历史也可以这样学

  昨晚结束了《一九三七年的爱情》,不,确切地说是用一整天“拜读”了一部经典。

  要不是因为叶兆言这位作家的近乎沙文主义的南京爱恋,要不是因为他的《南京人》以及《南京人·续》中反复提起这本《一》“涉嫌”广告行为,我是不会接二连三地将他的书读了一个礼拜。我便拿起了这本长篇小说,揭穿他的“把戏”。冠以“长篇爱情小说”的书,我倒是第一次这样一口气读完。

  经常是由一件事情作为引线,推动我去做另一件与之相关(相关性或许很小)的事情。

  考完试了,找个地方去放松一下吧?

  哪里呢?

  南京吧!

  去南京?

  找本有关南京的书看看吧!

  就这样,先是读了《南京人》,

  想到还有一本《南京人·续》,

  再发现还有一本《一九三七年的爱情》

  。。。

  就这样“南京后遗症”持续了一个礼拜。

  越发难以自拔于作者笔下的南京,甚至有一次做梦醒来去上厕所时还在纳闷自己明明是在明孝陵明明是在美玲宫,明明是在明媚的冬日午后法国梧桐树下散步,明明是走在旧城墙怎么现在成了炽灯下的盥洗室?

  那天夜里背负了太多的南京,第二天我如是安慰自己。

  作者是个南京人,但自称不是个正统血缘的南京人,是个土生土长并始终热爱这个城市的人。有时会因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南京的切肤之爱而由衷佩服他,有时又会因他的近乎沙文主义的偏爱这片土地而有些反感。

  一九三七年的南京,

  一九三七年的爱情。

  没有对南京有些了解的话,是很难读懂《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背后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在战争的背景下,爱情往往显得非常滑稽。但是人人心目中,如果真存在着爱情的话,战争也许就不会发生。一九三七年的故都南京,注定还有许多其他的爱情故事,我也许只是写了其中最糟糕的一个。同样的道理,在一九七三年,可歌可泣的事情也太多,多的足以让人眼花缭,而我的注意力,却徘徊在不应该停留的地方。...”(画外音:说道“故都”大家仿佛应该想到的是北京,但是他,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到“故都南京”,这不得不使人从中读出另一番意味。玩味,玩味罢了。)

  合上书,没有读完爱情小说应该有的潸然泪下或者悲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角色,我只是从另一个角度再次拜读了南京。

  《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读后感(四):爱个屁

  我帮不了你什么,从另一方面想,你也算终于解脱了,可以省下一笔机票钱来买衣服了,尽管听你讲你的那谁有多么多么好,在我看来你应该不是被爱的那个,这有点像赌博,输了的想翻盘,一旦兴起,不玩到伤痕累累是不会收手。 我是恨过你的,国考前来电话说元旦去恩施,没两天又我恶心对我只有有限的好感,干出拉黑电话删微信,这么任性,和不考虑别人感受也没几个人做得出。 怎奈何,我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你一句问候考试考的怎么样?想要我做饭带给你吃,我就觉得好开心啊,有个漂亮的菇凉还在意我,还需要我啊,就想着我们做个红颜蓝颜也很好,满心欢喜去准备,就因为没及时查物流信息你就说我不上心,当天晚上我早早下班去原本说好吃饭的地方等你,不知你是不是经常这样子,让人早早去了,自己可以迟到一个钟一个半钟,还记得我去还饭盒吗?你说晚上八点前都会在肯德基,我怕让你等久了,所以没怎么吃就赶过来,出发时告知你,你回了一句“算了吧,下次吧”,见到你后,你是一脸疲惫的样子,说你一天怎么怎么忙,和你过斑马线你回离我远远的,到了时代的路口你突然就满血复活了,要去再逛逛街,一点疲态都没有,我能怎样?家人见我那么快就回家了,问我怎么回事,我就讲我就是个送饭盒的,人家。

  我帮不了你什么,从另一方面想,你也算终于解脱了,可以省下一笔机票钱来买衣服了,尽管听你讲你的那谁有多么多么好,在我看来你应该不是被爱的那个,这有点像赌博,输了的想翻盘,一旦兴起,不玩到伤痕累累是不会收手。 我是恨过你的,国考前来电话说元旦去恩施,没两天又说我恶心对我只有有限的好感,干出拉黑电话删微信,这么任性,和不考虑别人感受也没几个人做得出。 怎奈何,我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你一句问候考试考的怎么样?想要我做饭带给你吃,我就觉得好开心啊,有个漂亮的菇凉还在意我,还需要我啊,就想着我们做个红颜蓝颜也很好,满心欢喜去准备,就因为没及时查物流信息你就说我不上心,当天晚上我早早下班去原本说好吃饭的地方等你,不知你是不是经常这样子,让人早早去了,自己可以迟到一个钟一个半钟,还记得我去还饭盒吗?你说晚上八点前都会在肯德基,我怕让你等久了,所以没怎么吃就赶过来,出发时告知你,你回了一句“算了吧,下次吧”,见到你后,你是一脸疲惫的样子,说你一天怎么怎么忙,和你过斑马线你回离我远远的,到了时代的路口你突然就满血复活了,要去再逛逛街,一点疲态都没有,我能怎样?家人见我那么快就回家了,问我怎么回事,我没回答,那天晚上我觉得我不过是个送饭盒的。 我的胃口也被吊得早没欲望了,求知不得,被拒,被翻脸抛弃,痛够了心也累了。

  《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读后感(五):白虎星会有真爱吗?或不堪回首的除了爱情,还剩什么?

  姑娘叫雨媛,是白虎星。姑娘的第一个男人是个飞行员,死于抗战;姑娘的第二个男人是男主丁问渔,死于流弹。

  白虎星会有真爱吗?

  小说结束的时候,正是屠杀开始之际,正是许多妇女遭难之时。

  然后,小说象个狡黠(xia)的姑娘一样只对你招招手笑了一笑,却未口让你过去,停止了述说,停下了笔止于了丁问渔和他的爱情,只留下了射完精的失落。

  叶兆言在“写在后面”的话里说在写这篇小说时,耳边常常回想“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般的《秦淮河畔》:今夜有酒今夜醉,今夜醉在秦淮河畔,月映波底,灯照堤岸。如花美眷依栏杆。歌女歌舞女舞,声声相思为谁诉?步步爱怜为谁踱?蜜意柔情为谁流露?为谁流露?歌 的歌舞的舞,朵朵樱唇为谁涂?层层脂粉为谁敷?眉语眼波为谁倾吐?叶兆言好细腻哟~

  当一件事被压抑到不正常,那么它反抗的力量也就越大,而且像爱情不需要理由。

  那么,什么是爱情什么是一九三七年的爱情什么是战争时期的爱情?

  在《爱的智慧》里有这样的阐述,爱情不应该是像捡石头,捡着路上一颗颗新奇好看的石头,拿在手里玩看一番又期盼着捡到更新奇好看的石头。在路上,当然石头是不会捡完的。而爱情,应该是磨石头,将手中的石头磨净磨光滑圆润磨成一颗完美的最合适的石头。

  一九三七年的爱情发生在故都南京,叶兆言在“写在前面”的话中说:“南京是失逝去的中华民国的一块活化石,人们留意的,只能是那些已经成为往事的标本。”

  此情可待成追忆。那些成为往事的标本无外惹人憔悴的爱情故事,或轰烈或平淡,叶兆言还说:“南京似乎只有在怀旧中才有意义,在感伤中才觉得可爱。”在战争时期,作者并没有去过多的描写轰轰烈烈的战事,“我看不太清楚那种被历史学家称为历史的历史,我看到的只是一些零零碎碎的片段,一些大时代中伤感的没出息的小故事。”不论是他真看不大清,还是被看不大清,他笔下的小故事这战争时期的爱情的确有些荒诞可笑,在战争背景下爱情这小故事只会是滑稽的没出息的,但无疑他又是成功的,这十几万字的小说在我看完合上书时带给我射完精的失落了。嘘!这是一个秘密,BABY。

  333 如果真有爱情,那战争也许就不会发生。

  这又是作者留下的一个问题。在战争里,每一个参与战争的人都是疯子;在爱情里,也同样是如此,都是疯子。

  有人就有战争,有人就有爱情,当然首先得有女人http://www.douban.com/note/150937477/,有战争就有疯子,有爱情就有疯子。战争开始了,疯子都抛弃了爱情,于是没有所谓的爱情,如果真有这爱情,这像丁问渔的爱情,那么爱情的疯子便能战胜战争的疯子,于是就不会有战争了。

  哈,好可爱的逻辑。我觉得很不错虽然也很傻逼。

  丁问渔是个疯子。他爱上了初次见面的新婚典礼上的新娘子,文中这么描写:“他目瞪口呆,似笑非笑,痴痴地望着她。丁问渔突然又是传统地抓住了那只白净的纤手,用两只手紧紧地握着不肯丢。‘像你这样漂亮的新娘,怎么可以轻易地嫁人呢?’丁问渔说了一句所有听到的人都会大吃一惊的话。”

  新娘子的新郎,就是那个飞行员一个出色的年轻飞行员,他们也同样是一见钟情,定了终身。

  新郎官同丁问渔一样都是花心的男人,所谓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情场圣者。可是,应该结束的时候不结束从来就是件糟糕的事情,比如这场结局凄凉的婚姻,比如一见倾心陷入爱情沼泽走火入魔的丁问渔。

  丁问渔终于发现人生的真爱,他想。

  他第一次认为自己发现人生的真爱,是新娘子的大姐姐身上,当时的他这人生第一次的真爱在十七岁的真爱却仅维持一阵,而且同样,当时新娘子的大姐姐也是有夫之妇了。

  这是一个讯号,BABY。

  他义无反顾地扎进了女人堆,义无反顾地走向堕落的序幕。

  最后丁问渔在这真爱的沼泽中陷入死亡,他全心投入到了与新娘子雨媛单纯的精神恋爱中,并抛弃了自己的妻子,抛弃了一份没有爱情的婚姻。

  88 他和那么多女人打过交道,她们没有一个人能和雨媛比。雨媛带给他一种从未有过的激情,她真是天生尤物,是仙女下凡,是治病的药,是黑夜里的一盏灯。

  是的,这就是真爱!啊,真tnnd的肉麻哦!

  103 多少年来,他一直是一个被爱所遗弃的可怜的孤儿,他在没有情感的世界里流浪着,心儿已经麻木,思想已经死亡。

  他仿佛获得新生。他的新生,在纯粹的思念之中,在一封封火热的情感饱满的信中。P185 丁问渔的信仿佛一面镜子,雨媛从这面镜子里欣赏自己的魅力所在。

  坚持不懈的努力于是获得成功。

  丁问渔成功的很是曲折而婉转而悠长而凄凉。

  白虎星的女人能有真爱吗?雨媛的飞行员丈夫的婚姻是一场错误,最后的最后只能是葬送他们本该美好的青春。

  这是一场没有任何结果的游戏。

  这是一场没有任何结局的表演。

  这是一场白虎克夫的幽默讽刺剧吗?

  飞行员余克润死在抗日战场上,作为中国的优秀飞行员战死沙场这个结局是大幸运呵。

  雨媛在南京即将被攻陷的前分,融化了自己和丁问渔,他们融化了二十四小时。

  320 现在说什么话都是多余的,说什么都是废话,语言的力量已经消失殆尽,时间不再是时间,空间也不再是空间。

  他们融化彼此,达到高潮。

  然而战争时期的爱情只给了他们二十四小时,紧接着南京沦陷,两人便相继倒下,不再起来。

  白虎星雨媛是想劝走丁问渔,而疯子丁问渔则想保护爱人。

  悲剧在天亮时发生。

  只深深地留下了射完精的失落。

  爱情里的疯子丁问渔毁灭了,这令人感动的疯子毁灭了,但我不仅只陷于这射完精的失落之中,用文中话说P198 爱是一种拯救,爱不可能把一个人给毁了。被毁坏的只有爱,被伤害的也只有爱。

  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被毁坏,而这丁问渔的话似乎有对有错,毕竟他死于了爱情,而这爱情也只能被毁。

  2011 5 16 夜八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