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上大学父母不该给子女生活费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上大学父母不该给子女生活费吗?

2020-09-04 21:14:12 作者:bigwinner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上大学父母不该给子女生活费吗?

  大学才是竞争开始

  中国父母听到的最大鸡汤应该是,美国孩子一到18岁就独立,上大学不要生活费,全靠自己打工

  北京一家法院最近直接判定,驳回一个大学生要求父母支付大学生活费的请求

  国外有先例,中国也有判例,道德上说,给你是情份,不给是应该,似乎父母不给子女生活天经地义

  但是真的如此吗?

  很多人都听过父母这样的感叹过:

  「 还是美国好,孩子到18就自立了,不靠里,哪像我们要养一辈子娃。」

  这是美国制造的最大美式鸡汤,美国是不是有很多人不靠家里完成大学学业呢,确实。

  但这种鸡汤没有说过,这些人的父母大部分是美国的垃圾父母。

  说白了,就是美国底层老百姓自己过得狗屎一滩,到孩子了也帮不了什么。

  能不能考上大学全靠自己孩子打出暴击。

  美国人有个赞美文化,尤其是在低阶层家庭中,他们根本不讲什么勤奋刻苦自律,中产阶级精英家庭才讲究这个。

  对低阶层家庭而言,大学教育也不是必须的。

  不光大学教育不是必须的,就是你吸大麻、打架、飙车撞人,坐牢,回到家,爸爸妈妈照样亲亲你,「 你是妈妈的好宝宝。」

  非常自由常人性有没有,但是反过来,也就造成一个结果

  美国这些低阶层的孩子们,如果想要奋斗逆袭,那他爹妈真的一点帮不上他。

  毕竟他爹忙着酗酒电视低保咒骂社会,他妈刷肥皂剧逛逛超市happy吃吃垃圾食品,他们不瞎作已经对得起他们了。

  所以这些孩子能考上大学,真的纯粹靠自己,反过来,考上大学以后,父母也真的帮不上忙。

  美国大学也有一个特点学费高,高得吓人,而且学校越好,学费越高。

  学费高到什么程度,就是中产阶级的家庭,要让孩子上一个好大学,从出生就要开始储备教育基金,倒时候还未必够。

  那么这些美国劳动人民的孩子怎么上大学呢?

  只能靠自己,但是也不是靠自己打工,靠打工就美国那个学费,尤其是好大学的学费,一辈子也上不了。

  真正靠的是什么?

  主要是靠美国发达的教育贷款

  不光是穷人,很多中产的孩子都得靠这个完成学业。

  这个教育贷款有多牛逼,很多人要还一辈子。

  举个栗子吧,奥巴马总统前4年才把贷款还清,你可以想想这个学费有多高,这个教育贷款有多牛逼。

  现在的副总统彭斯,当州长的时候一年11w刀的年薪,可前一段中国网上传他的经济状况非常窘迫,为啥呢?

  因为他有仨孩子的教育贷款要还,为了还贷款彭斯几乎放弃副总统竞选,因为竞选需要辞去州长公职

  彭斯非常担心,万一竞选不成他丢了公职,三个孩子的教育贷款真的会断贷。

  你看,彭斯都没有傻逼到跟自己仨孩子说,你们成年了,大学自己打工去。

  这就是中产阶级和精英阶层的传统思维,孩子的教育是要父母负责的。

  你要跟美国的中上阶层说,孩子上大学应该自己打工赚钱,人家会表面微笑着夸你,有见识,一边在里把你定义为鄙视对象。

  而那些美国劳工阶层的孩子,也有确实靠自己打工完成学业的,比如中学时代就开始打工。

  美国还有个特点,这种零工的机会很多,而且回报还不低,当然这也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现在纯粹靠一边打工赚钱,一边完成学业的不是没有,有也是凤毛麟角,而且上的绝对不是好大学。

  美国教育还有个特点,那就是一般人上大学以后,工资回报会高很多,这点与我们有很大不同。

  所以,当这些通过自己的奋斗,打零工并申请教育贷款把大学读下来的孩子,在讲述自己成功经历的时候,自然会说,大学生活费完全靠自己。

  而且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人都有美化自己经历的心理。

  美国曾经做过调查,无论什么阶层的孩子,无论大学的费用是自己赚还是父母给,大学生在谈到的时候都会表示是自己赚的。

  因为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奋斗的国家,自己赚学费和生活费读大学听起来很酷。

  这也就是为什么到了大洋彼岸的我们耳朵里,美国大学生完成学业全靠自己的原因。

  知道了美国的真实情况,再看我们的情况就会发现完全不同了。

  所以,问大学要不要给生活费根本就不是个问题,不给就是垃圾父母。

  当然美国垃圾父母有自觉,虽然我不给大学学费,但是我也不要你赡养我,我自生自灭挺好。

  反而中国这种父母,不给学费的时候振振有词,要赡养的时候还是振振有词。

  中国的教育贷款完全不能够支撑普通人完成学业。

  因为国家助学贷款明确说了,是给经济困难的学生贷款,限定范围基本就是贫困生。

  虽然也有商业助学贷款,但是银行没有动力去支持助学贷款。

  这点也不能怪国家和银行,我见过我大学的同学,拿着助学贷款游山玩水,到处看世界的,也见过毕业后不还贷款的,银行很长时间拿这些人也没有好办法。

  换位思考一下,你如果是银行,你有动力发放一笔很可能收不回来的贷款吗?

  这就导致国家和银行根本不愿意做教育贷款,

  在这种背景下,父母不给生活费行吗?

  还有工作情况的问题,一般大学生很少进行职业培训,也没有多少工作机会。

  他们能找到的无非是看自行车棚,帮书店搬搬书,帮周围的商店看看店,这些薪酬回报低得可怜的工作。

  大学生正经事不干,天天勤工俭学,挣那10块20块的工资,一个月就不用干别的了。

  他们本来在大学就学不到什么东西,时间全用在打工上,积累的工作经验,也都是毫无价值的工作经验。

  基本这大学就废了,高等教育出来,找工作还不如不受高等教育的,你说这大学是不是上?

  再命歹一点,一到社会,父母再凑过来吸血,要生活费,这一辈子基本就完了。

  一般来说,宣扬美国父母不给生活费的父母,很多都是孩子考上大学就算完成任务的,或者由于视野的狭隘,或者由于思维的懒惰,对社会没有清晰的认知的人。

  他们的的观念,其实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们认为大学就是象牙塔,上了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

  他们的孩子将来出来,就是人上人,不但应该管他们,还应该管七大姑八大姨,甚至十里八村的父老乡亲。

  要说这些大学生也是惨,很多人都是「全村的希望」,「全乡的希望」,「全家的希望」。这些人把孩子当成了自己“养儿防老”的工具。

  应该说,对咱们的家庭模式而言,有这种想法没错,一个大学生被辛苦培养出来,当然有家庭的正面因素。

  但是,我们要知道,一般越是这样的原生家庭,其实能有孩子考上大学,主要也是靠他们自己的努力。

  这些家庭以为上了大学是竞争的终点,但恰恰相反,大学才是竞争的开始。

  而这种竞争比拼的是家庭的竞争,原生家庭的视野,人脉和经济实力的差距。

  这直接决定了日后的差距,所以网络上有一个经典问题,「为什么大学毕业几年后,同样一个班上的学生,差距越来越大?」

  其实,两者家庭之间的差距本来就挺大,只不过因为在校园里,这个差距并没有显示出来。

  这种连子女生活费都给的勉勉强强的父母,往往也无法给子女社会资源和视野的支持。

  这些家庭的大学生们先天就处于劣势,进入大学的时期,同时也是他们的懵懂期,迷茫期和焦虑期。

  当别的家庭的父母给自己的子女指引的时候,他们往往只能跟无头苍蝇一样乱撞,靠不断的试错才能找到方向。

  所以这些非常优秀的年轻人,由于视野受限,往往可能在大学中掉队,而这时候,如果再面临经济压力,通常就彻底迷失在错误道路上。

  表面上看,考上大学,似乎坦途一片,其实他们无非是在重复父母上一代的轨迹。

  只不过他们的父母在农田工厂刨食,而他们选择在格子间刨食罢了。

  他们在冥冥之中,以另外一条轨迹,完成了代际传承。

  这些父母不能说是自私,更多的是格局的受限,当别人举家推车的时候,他们却让自己家未来的最大生产力拉车前行。

  这些不给大学生子女生活费的人,其实是在断送自己家庭的未来。

  美国里根总统有句话:

  「 Everything was negotiable, except two things: our freedom and our future。」

  翻译过来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谈判,除了我们的自由和未来。

  从一开始就不要未来的父母,也就不要奢望子女的什么未来了。

  已经上了大学的年轻人,也一定要记住:

  不要拿自己的未来去交换眼下那一点点打零工做的金钱,把这篇文章甩给父母,讲清道理,协力前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