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无所有,名为念佛
见无所有,名为念佛
“无所念者,是名念佛。何等名无所念?即念佛心、名无所念。”
《大品般若经》云:“无所念者,是名念佛。何等名无所念?即念佛心,名无所念”不要认为什么都不念为无念。 念佛才是真正的无念。
“无念”,就是心无妄念,在缘境中不起分别。”无念并不是叫我们心如死灰,无念,就是知一切法,心不染著。无念,就是《金刚经》所说的“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或者说“应生无所住心”。无念是我们的意识转化成为智慧,没有世俗异想分别,符合于真如之念。
《佛藏经》云:“舍利弗,云何名为念佛?见无所有,名为念佛。舍利弗,诸佛无量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穷大),以是义故,见无所有(故无限量),名为念佛。是名无分别,诸佛无分别,以是义故,念无分别,即是念佛。复次,见诸法实相名为念佛。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以是毕竟空、无所有法念佛。复次,如是法中,乃至小念尚不可得,是名念佛。舍利弗,是念佛法,断语言道,过出诸念,不可得念,是名念佛。舍利弗,一切诸念皆寂灭相,随顺是法,此则名为修习念佛。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念色取相,贪味为识。无形、无色、无缘、无性,名为念佛。是故当知,无有分别、无取无舍,是真念佛。”
这段经文,把念佛的真精神揭示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四祖道信禅师《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中也讲,“我依”《楞伽经》诸佛心第一,又依《文殊说般若经》一行三昧,即念佛心是,妄念是凡夫。……《大品般若经》云:‘无所念者,是名念佛。何等名无所念?即念佛心,名无所念。’离心无别有佛,离佛无别有心。念佛既是念心,求心既是求佛。可见,所谓的念佛,就是通过持佛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将无分别、无取舍、无念无相、无住无得之般若精神,落实于念佛的当下。这才是念佛的真精神。
在信愿行的导引下,通过持佛名号往生净土,这是念佛的诸多妙用。念佛不仅可以往生净土,还可以证一行三昧、证念佛圆通,证一切种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殊般若经》中,把念佛列为两种能够让我们最快最捷径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方法之一。
“华严念佛三昧论”:“知一切佛及以我心,悉皆如梦。知一切佛犹如影像,自心如水。知一切佛所有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幻。知一切佛及以已心悉皆如响。我如是知,如是忆念,所见诸佛,皆由自心。”
念佛到理一心的境界,亲见“念佛是谁”的本来面目,而悟境不退,时时刻刻能以心眼照见自己本具的佛性,日月经年,永不退失。此种境界不易成就,参禅人亦鲜有能到者。黄蘖希运禅师说:“此门中,千人万人只得三、五人”。是故参禅人切莫轻视念佛人,亦莫轻忽念佛法门。此门可深可浅。浅者得事一心,一般参禅人尚且不一定得。深者不但理一心,乃至能得究竟解脱、等觉、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