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性真相:做好事惨状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人性真相:做好事惨状

2020-09-08 11:17:12 作者:bigwinner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性真相:做好事惨状

  1

  明天九九公益日,刷到很多公益项目温暖

  这些年,毒舌也在力所能及里做过一些公益,例如给水滴筹捐款、帮助极其需要帮助的大病患者免费写求助文章支援藏区贫困儿童、参加义卖活动等等等等。

  毒舌属于热心肠的那种热得快,不一定什么时候被什么事情突然感动,就特别燃烧

  最近开辟了“问答”新栏目后台的求助,毒舌每天拿出精力认真帮求助者想办法主意

  “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能用思想文字做些善事,毒舌很开心

  但今天刷手机时看到一篇关于高龄独居老人难以吃上口热乎饭的报道,文章里说有个餐厅,专门给高龄独居老人提供免费伙食,四素一汤,老人聚在一起,还能解解闷。

  餐厅里有义工,还能组织老人一起表演节目丰富独居老人的精神生活

  我看了这个报道特别感动,下就有了个念头。我想等自己奋斗资产足够的时候,也开一家这样温馨的餐厅,免费招待高龄独居老人,给她们提供实实在在的温暖。

  我会唱歌跳舞,也能组织一些义工给老人表演节目,或者带着老人一起学习艺术

  如果有个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在前面等着,人生会觉得活得非常带劲儿

  于是我第一时间想法发到女性智慧群里,那是我们高知姐妹的一个小群,一共十几人,大家彼此鼓励分享读书心得和生活正能量

  我的想法一出,立即有姐妹说赞同,这是一个美好目标

  我又想到那个专为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开的餐厅,让老人做服务员实现人生价值,也是无比温暖的餐厅。

  我越想越兴奋,甚至开始认真核算起这个事的可行性

  于是我开始继续絮絮叨叨地说;其实吧,开个餐厅也花不了太多钱,有个差不多场地租金每月万把就能盘下来。

  然后伙食能满足周边老人需求就好。饭菜清淡营养,让老人吃得开心又温暖就好。

  然后我又突然开了脑洞,其实还可以直接借用社区居委会的场地,或者联系政府部门特批政策性公益场地,减免租金,同时有政策扶持,能够更有执行力公信力

  然后我又想到,如果政府没有类似考虑,那就不给政府添麻烦,也可以发起众筹模式,让更多有志于公益的朋友一起管理这份爱心事业。

  义工可以常年招录,大都是做公益,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把爱心餐厅做成温暖的人间一隅

  2

  我这人就是,如果有想法,就会认真思考,当个事儿去考虑执行落实方方面面。但想着想着,突然想起一些问题

  这样的机构虽然是纯公益的,但涉及饮食,就会有食品安全这个问题。

  万一哪个老人吃了哪次伙食不合胃口,拉肚子医院;或者海鲜啊、配菜啊过敏啥的,不只是赔偿,还涉及口碑,这事儿有点风险。

  然后再深入去想,都是老年人,她们在聚集过程中,唱歌跳舞的时候摔倒了,算谁的责任?在嗨皮的时候太兴奋,高血压心脏病犯了,算谁的责任?

  老年人来餐厅路上出了意外,算谁的责任?义工给行动不便老人送饭上门,但老人家找不到东西怀疑义工,算谁的责任?别怪我想这些负面,做事之前,先把方方面面问题都彻底想明白。

  后来我老公回来了,吃晚饭时我给他聊这个想法,老公意味深长地笑了。

  他说我最好还是力所能及多做点文字的公益,如果有钱就参与正规公益机构组织的公益,非要自己挑头做善事,大概率会负能量缠身,与初衷背道而行。

  老公给我举了几个有可能出现的麻烦,例如每个老人身体情况不一样,饮食结构也不一样,公益餐厅没办法给老人做到量身定做伙食,那样还得需要私人医生,成本昂贵。

  老人的家属会有各种挑毛病,因为公益机构虽然是行善的,但并非一对一救助,就容易被人挑事找茬不领情。

  饮食清淡了吧,家属会骂你沽名钓誉,用粗茶淡饭虐待老人;大鱼大肉吧,容易吃出各种身体问题,增加老人心脑血管患病率。

  机构服务得处处到位,毕竟面对的都是风烛残年的老人,看护这一项,就少不了专业人员的参与。这不是我们这些外行人能凭一腔热血干好的事。

  而且,我之前设想的各种风险麻烦,都说不好会发生,纠纷会掩盖善行,那时伤钱更伤心啊。

  恰好我又刷到了前两天的一个新闻,说是江苏南通一个老人逛超市,结账的时候,超市工作人员发现了老人裤兜里鼓鼓囊囊不正常,疑似夹带了未结账物品。

  老人不认账啊,就和超市工作人员理论起来,但谁都没想到,老人情绪激动,突然倒地猝死了。

  但结果呢,老人家属把超市告上法庭,要求赔偿38万。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此案还在进一步审理。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超市在正常工作职责中,莫名奇妙因为老人猝死,摊上官司,也真是够冤枉的。

  老年人都是弱势群体,但老年人的家属不是弱势群体。

  老人家属可以对老人不孝不善,但若外人和老人沾上什么关联,老人家属的矛头很可能就会一致对外了。即使外人很无辜,又有什么用?

  老公问我,你那么想做好事,想行善,那么大马路上遇见老人突然晕倒,你敢不敢去救?

  我第一反应说去救,但第二反应又迟疑了,毕竟我不是专业医务工作者,不知道老人晕倒能不能马上扶起来,万一扶错了,就是帮倒忙,这还真是很棘手的事情。

  路人能做的既能救人也能自保的事,就是打120,等医务人员来救人。但在等待过程中,确实对内心是非常煎熬的考验啊。

  一方面怕老人不能扶,一方面怕老人家属讹上人,但更担心老人救治不及时,活活错失一条生命。

  老公又给我讲了很现实的社会现象,说前些年,在法律还没细到界定打人的轻伤重伤惩罚明细时,一些开车撞死人的司机,很多第一时间逃离现场。

  虽然在良心的角度来说,大家都会指责司机,但还有个社会现实,就是司机可以把车留在现场,等警察抓他或者主动自首,但不敢本人留在现场被受害者家属处置。

  因为交通意外罪不至死,但被撞者家属打人可不会手下留情。对肇事者不是打残了就是打死了,所以很多司机未必真的想逃逸,而是下意识想保命。

  说这么多,我们是想表达总结,帮助老人是很好的初心,但老人背后的家属群体,是个不好控制人性的群体。任何突发事件的矛盾,都有可能将公益美好毁于一旦。

  3

  在当今社会,做任何善事,都有争议。孙俪曾经资助一个贫困孩子读书,但那孩子后来贪婪成性,想要更多钱财购买学习无关的物品。

  孙俪拒绝了,就招来贫困孩子的辱骂,说她挣那么多钱却假慈善。这个事曾经上过热搜,孙俪都委屈哭了。她更愿意救助猫猫狗狗,可能也因为对人心寒了心。

  这个世界上,人心真的很难测,很多弱者虽然得到了帮助,但他们的逻辑却是强者利用了他们在秀善良。

  既然他们“出卖了”尊严获得帮助,所以内心也理直气壮。如果救助者中间停止帮助,就会招致各种辱骂和非议。

  曾经有个送爱心馒头的李大姐,每天免费给流浪汉和特困人员们送爱心馒头,受助者每天排队领馒头。

  开始相安无事,后来送馒头的大姐经济上遇到难处,送的爱心馒头就数量不够了。结果,她也被辱骂,那些曾经天天吃着她的爱心馒头的人,倒过来成了伤她最深的那些人。

  有个企业家,发达后不忘家乡父老乡亲,于是回老家又修路又盖房,许诺给本村村民一家一套新房。

  结果村民们打起了小算盘,很多外嫁出去的村民也纷纷想尽办法迁回,就为了能分到新房。还有村民嫌弃房子修的不够高级,半夜往企业家家里扔石头,砸门砸窗。

  企业家原本想做好事的,结果却被整得怕了这些乡亲们。

  众所周知的大衣哥,成了单县朱姓人最多的那个村的摇钱树,村民靠拍摄大衣哥的短视频在快手、抖音上赚流量、赚打赏。

  不止如此,那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给大衣哥借过钱,但也几乎无人归还。大衣哥给村里修了公路,还被村民嫌弃修得不够宽阔,把“之文路”的纪念修路碑都给砸了。

  新冠疫情期间,公益达人韩红成立基金会,做了大量援助工作,但照样被质疑,被骂上热搜。

  古天乐捐助了那么多希望小学,也照样有圈里圈外人一心黑他。他的公益行为,竟成了他最富争议的“黑料”。

  在人间,想自证清白非常难,就像在法律里,别人可以控诉你有罪,但你却要为证明自己无罪大费周章。

  想黑一个人,即使有很多民众不会,但依然有很多民众将信将疑或者选择相信所谓不会“空穴来风”。

  放心吧,这个娑婆世界,永远有看热闹不怕事大的,永远有不想让世界太平的,即使伟大如钟南山老先生,都有人会黑他。

  记得我一个在办公室工作的表妹说,她得到的职场箴言就是“干得越多,错的越多”、“不洗碗,就不会打碎碗”。

  这是办公室老前辈安慰她的职场写实,让她明白办公室工作,比别的部门更不容易,因为事务繁多,所以争议也多。

  这些职场箴言也适用于做公益、做好事,在人心大江河里,想顶着无数压力和泪水行善,太不容易了。

  但不能因为难,就放弃做公益、做善事的心和行动。更多的人只能被逼得更低调去行善做公益,只做事不留名,也许是能避灾的最好的路。

  想起佛门师父说,行善最好在暗处,不要让人知道,这样的善,才能真正行出去。之前不理解,如今彻底理解了。

  但总有一些灯塔,在前面照着人向善行路上走,即使一路荆棘,一路泪花,但那些捧着光明的人,才是真正大英雄。

  希望光明能够驱散人性的暗黑,希望帮人们拾柴者,不要暴毙于风雪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