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战火的读后感大全
《波斯战火》是一本由汤姆·霍兰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4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波斯战火》精选点评:
●翻译的有点...这段历史看上去怎么如此狗血,难道一切起点的雅典民主竟只有数十年
●这本书居然能让人看得这么慢。和其他希腊中心的书所述民主又帅气的雅典不同,这里的雅典下流又傻缺,所以说雅典民主也没强盛几年啊?……说到底还是斯巴达最帅了嘛!
●翻译还不错P.S.这本书kindle版的阅读体验要比纸书好,因为kindle可以直接点击看注释,而纸质版的放在了章节末尾。
●广图
●很棒的一本书,阅读的过程是对包括斯达巴在内的希腊世界以及波斯帝国的一次全新的认知体验。
●写的还不错。作者研究了三年之久的心血作品呀!好好研读拜读下。个人还是很喜欢英国人写的书的。
●侧重于诗意语言的叙述
●古代波斯帝国的崛起,很精彩。
●在西方的历史体系下,波斯与希腊之战被渲染为“东”“西”世界的第一次对决。书中的叙述避开了意识形态的桎梏,而从史料细节里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尤其是在马拉松与温泉关战役的几段精彩描述,几乎使人忘却这不是小说,而是一部学术著作。
●真是好书,语言简练,波斯战斗历史,我觉着比房龙写的文章好,喜欢的建议看看。
《波斯战火》读后感(一):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外交是内政的延续。
1.波斯从一个游牧部落一跃而成横跨亚非两洲的世界大国,并未推广自己的制度,实质上则是给各民族的上层一个权力洗牌的机会。正所谓:宁与友邦,不与家奴。同为希腊人,克里斯提尼不愿雅典成为斯巴达的附庸,希皮阿斯和德马拉托斯却主动投靠了波斯——对没有足够基础的僭主来说,宁做外族的走狗也远胜屈服于同族人的权威。
2.居鲁士一改亚述人的作风以仁慈立国;冈比西斯征埃及以立威;大流士得国不正,故以祆教强化统治;薛西斯对蕞尔小国希腊大动干戈,一来是检验臣服诸民族的忠诚,二来万王之王御驾亲征,如果波斯精锐尽出,一旦受挫,后方有不稳之虞。
《波斯战火》读后感(二):毕竟自由可以捍卫
这本书再现了希腊历史中的一次巨大战争--希波战争。面对入侵的波斯帝国的远征军,希腊人联合起来,成功的抵挡了进攻,赶走了侵略者,捍卫了希腊的自由。固然汤姆·霍兰的观点并没有超出希罗多德,也不可能与“历史”相提并论,但那一段段描述希腊人在马拉松、温泉关和萨拉米斯的英雄气概的文字,还是让我一遍遍的反复吟诵。
马拉松平原上,面对两倍于已的敌人,希腊的重甲步兵们手持盾牌和长矛,戴着头盔和面甲组成战斗队形,彼此站在来自同一个镇子、同一个部落的伙伴身旁。方阵轰鸣着向前推进,每个人只能看见正前方的敌人,身旁同伴的偶尔晃动和身后战友涌动的力量让人感到踏实,没有人冒险突出队伍。前进过程中即使有人因为害怕而颤抖,都会因为意识到与同伴和亲人在一起,有强壮而全副武装的自由人陪伴在身旁而感到自己也变得坚强起来。温泉关前,斯巴达的勒奥尼达斯国王和他的三百勇士以非胜即死的决心面对薛希斯的三百万大军,赢得了希腊历史上最光辉的荣耀。萨拉米斯海峡,狡猾的地米斯托克利利用他的机智导演了对波斯舰队的伏击,在以一敌二的情况下,再次打破了波斯舰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也彻底打破了薛西斯征服希腊的梦想。
2500年前的历史已经证明,毕竟自由可以捍卫!
《波斯战火》读后感(三):熊熊战火燃波希
对古希腊战争最初的印象可能来自于三十年前在电影院看的一场电影,片名叫《×××弓箭战》(具体名字想不起来,网上也找不到了),铺天盖地/遮天蔽日的弓箭划过天空纷纷扎入盾牌或人体的场面震憾、刺激(这一场景在之后使用箭矢的冷兵器战争电影中反复出现,但已无初见时的感觉),使我对冷兵器作战的认识在我国当时蹩脚的影视剧基础上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后来,中央电视台大概在90年代初破天荒地播出了《斯巴达300勇士》(1962年版),战争临近末尾,胜负已定,誓死保卫温泉关的斯巴达勇士,以国王为箭头、组成楔形战阵以必死的决心冲入重重敌围,一个一个地倒下,观者无不动容。这部电影2006年又进行了重拍,战争场面更加恢宏壮烈,战斗刻画更加细致逼真,国王率队突进的经典画面再次重现。本书的内容就包括了上述两场战争。
本书描述的是波希战争,波斯是入侵者,希腊是抵抗者。当时,波斯是一个东邻印度、西抵爱琴海岸的庞然大物,国王薛西斯是世界上权势最为强大的统治者,能够动用庞大的战争资源,能够驱使众多被其征服的种族。
在两个版本的电影《斯巴达300勇士》中,不同的部族战士使用不同的武器和战斗方式轮番上阵攻击温泉关的场面令人难忘,就像李小龙过五关斩六将一样。而希腊严格说来不是一个国家,只是一些城邦的联合,战争前期对于是战是和的争论在一定程度上贻误了战机。
作者评价这场战争说:“直到1944年夏天盟军在欧洲登陆那天为止,欧洲都未曾经历过能够和这次入侵相匹敌的战事。”然而,本土作战的希腊联军却成功地抵挡了“这支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远征军”。其中有何原因,相信阅读本书能够找到若干答案。
《波斯战火》读后感(四):非常經典的敘事著作~
說點題外話。
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讀完Tom Holland的《盧比孔河》後,筆者一直找尋本書,苦無下落。結果最近某簡體書店出清,赫然發現《波斯戰火》在五折區,當場毫不猶豫的下訂。
自從《明朝那些事兒》出版之後,對岸有段時間一窩蜂的出“說書式”的歷史通俗著作,在歐美也是不乏類似的寫法,Tom Holland就是筆者有幸認識的一位。只是比起來,本書作者的筆法比較優雅洗練,漂亮的修辭讓人讀起來“很有味道”,順便一提,譯者雖然在某些比較長的句子裡依然直翻,而沒有適時的斷句導致中文閱讀時會有點吃力,但基本上整體卻是相當流暢,堪稱完美的翻譯。筆者對於希臘史依然半生不熟,透過Holland的介紹,真的可以說“印象深刻”。
特別是,作者對於波斯帝國側的著墨相當的下功夫,從巴比倫開始,從建國到內政包括宗教等等都有描述,特別是針對這個富有四海的“第一個世界帝國”為何對“貧瘠”的希臘如此執著的原因,讓人讀來不禁有恍然大悟之感。(不過,對萬王之王而言,希臘到底只是個癬疥之疾而已)
讓筆者有點感觸的是,當Holland描述到雅典推翻潛主政治,準備建立民主時,引來斯巴達等其他國家的干涉,忽然聯想到1789年跟十月革命,人類歷史總是巧妙的重演。
講到這場戰爭,筆者想提的就是那部相當有名的電影〈三百壯士〉,雖然這部片可以吐槽的點很多,特別是那位萬王之王薛西斯,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何他要打扮的像是非洲土著酋長?但筆者一邊閱讀,一邊回想劇情,互相印證間得到了不少樂趣。(話說第二集快上映了)
雖然有些書評認為本書太相信希羅多德,有些觀點很偏頗,筆者倒是不太認同,Holland要在這個史料貧乏的主題中撰寫本來就不容易,而他在材料的選擇上也都有透過註釋交代,算是相當負責的作者了,就這樣的著作而言。
Tom Holland 這兩年還是有持續推出作品,不過對岸只翻譯了兩本,另外一本是
《The Forge of Christendom》
最新的是《In the Shadow of the Sword》(Page One有書)
筆者英文不佳,這兩部著作就靜待有緣人引進了。
這位作者的文筆跟功力,台灣都沒有伯樂想出版真的可惜了。
與大家分享。
《波斯战火》读后感(五):不朽的法拉瓦哈:阿契美尼德帝国与波斯文明
不朽的法拉瓦哈:阿契美尼德帝国与波斯文明
复旦大学中文系 企鹅君
法拉瓦哈是琐罗亚斯德教最著名的标识:有着鸟身的人类灵魂。正如琐罗亚斯德教信仰中灵魂不灭而进入地狱或天堂一样,阿契美尼德帝国,第一个也是最伟大的波斯帝国,在它消失后的两千余年中,依然对大波斯地区,乃至整个世界有着长足而深远的影响。
如果说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黄金时代,那么波斯文明对应的就应当是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与古埃及,巴比伦等古老文明不同,法老们的荣耀和两河城邦的辉煌,随着无数次异族入侵而消逝,仅仅存在于记忆中,而如今被定居这些地方的异民族写进自己的历史教科书;而波斯不同,在一波又一波外族文化的狂潮席卷中,它始终有着自己的文明意识和凝聚力:其中极为重要的精神象征符号就是阿契美尼德帝国。
像每一个远古帝国的统治者一样,波斯的君主将系谱图上溯至太阳与星辰。然而如果要给波斯寻找一个合理的先祖,那将是埃兰文明。与两河流域脆弱的早熟相比,伊朗高原的埃兰文明如同历史上许多大帝国的缔造者一样,处于高度发达的文明的边缘,兼有蛮族的野性与文明的技术(而非对战争而言是累赘的文化)。埃兰人在苏萨城中静静地坐着,观看着几千年苏美尔,阿卡德,亚述人与新巴比伦的更替,胡里特人和赫梯人的战车从北方飞驰而来,海上民族席卷地中海的沿岸,而埃兰,在文明的边缘等待着。
庞大而血腥的亚述军队还是征服了埃兰,而米底亚帝国很快接管了它的废墟。上古的历史看似走马灯,然而考虑到动辄百年千年的时间跨度,历史实际上是因太久远而使人目眩且应接不暇。
第一位万王之王(Shahanshah)居鲁士大帝,也许受到疯狂的亚苏巴尼拔的影响,决心建立一个横跨三大洲的伟大帝国。他做到了,而且是以更加强硬和真实的方式。从尼罗河到印度河,从黑海到红海,无尽的土地和人民不只是臣服——而是跪倒在他脚下。米底人很快化为泡影;希罗多德悲怆地记录吕底亚覆亡的故事;而犹太人欢呼雀跃将他看做解放者。而他在远征北亚游牧民时的猝然身亡,更是一出吊诡和荒谬,却又合理的悲剧。
自我中心的希腊人把波斯人称作蛮族,然而他们也不得不承认,神圣而玄妙的琐罗亚斯德教,世界的中心——富丽堂皇而淫靡的巴比伦,,这些比起希腊城邦这些环绕着大海的青蛙而言,的确有着不可洞察的伟岸。之后便是古典世界最惊心动魄的两场大战——希波战争和亚历山大东征。
最引人注目的战争显然不是规模最大的战争:否则莱特湾和索姆河也不会长久被掩盖在于中途岛和凡尔登的阴影里。最重要的战争也不是牵涉各方命运最多的战争:亚历山大继业者们的混战没有被任何一部史诗记载的价值。最值得记忆的战争,是那些承载了最多历史意义的战争:是图尔之战,十字军东征,是美国独立战争;最值得记忆的战争也是那些棋逢对手的战争:不同于伯罗奔尼撒的笨伯远征,伟大的战争是屋大维和安东尼,是狮心王理查和萨拉丁,是蒙哥马利和隆美尔。
希波战争便是这样的战争。整个已知世界的武装力量被集合起来,用以完成对希腊世界的征服。而自视为文明人的后者,在听到几十万人踏过赫勒斯滂的脚步声时也不得不颤抖。但是命运女神掷下了她的骰子:希腊人在温泉关全军覆没,像沙皇放弃莫斯科那样放弃了雅典,但是在萨拉米斯,波塞冬帮助了希腊的舰队:这里是奥林匹斯诸神的主场,马兹达神的力量无法扩大到海面上。
关于之后发生的事情,我们完全可以把马其顿和希腊比作巴比伦和波斯——但是毕竟大流士们没有接纳马尔杜克神。以希腊的捍卫者自居,而以独裁控制整个联盟的亚历山大大帝,完成了一次活生生的史诗远征——他从埃及到巴克特里亚所带回的战利品足以让阿基里斯们瞠目结舌,甘拜下风。尽管亚历山大东征已经被无数文人吹嘘过千万次,我也应该第一亿次地重复这一点:一个自认为是世界文明巅峰的民族,在征服的同时为无比广袤的土地带去文化,这比蒙古人和塞尔柱人高贵许多倍。
更为吊诡的是,这次远征是一次传奇,而亚历山大作为征服者和书写者,在前途未卜的征途中,无时无刻不把自己当做史诗和传奇中的最伟大英雄。他在小亚细亚祭拜神庙,在戈迪姆劈开绳结,按帕特洛克罗斯的死法将敌人处刑,按阿蒙神的方式让臣下敬拜自己。
伊苏斯和高加米拉的伟大胜利终结了占据整个已知世界的波斯帝国,而神不应该衰老,于是亚历山大莫名其妙地死在了巴比伦,在尼布甲尼撒兴建的宫殿中不安地逝去。被他抬升到神之助手的继业者们(Diadochi)重新沦为一些凡人,瓜分了他的帝国。塞琉古帝国继承了波斯帝国的旧疆域,然而这庞大的身躯却又不堪一击:亚历山大没能实现让希腊与波斯两民族融合的超现实主义理想,而他的步兵军官更是不会梦到这种想法。于是无法驾驭帝国的希腊官吏们眼看着巴克特里亚独立,亚美尼亚夺权,就连马加比也据土一方,自立为王。
最后恢复帝国荣光的则是帕提亚人。安息帝国轻而易举地夺取或是夺回了波斯帝国的核心领土,并且自称为阿契美尼德的后继者。最早的帝国是多么的荣耀,以至于它的名字反复地在后代回响。
尽管把滚烫的金水倒进了可怜的克拉苏的喉咙,波斯帝国还是苦恼于西方的入侵。这回他们面对的是极盛的罗马帝国。尽管一度控制了黎凡特,但面对图拉真和塞维鲁的大军,他们只能节节败退到伊朗高原。但是每当罗马人不那么注意东方行省的时候,狡黠的安息回马箭又会成为罗马军团的噩梦。
历史在不断前行,但东方波斯与西方帝国的永恒争斗从来没有停止过。拜占庭帝国要面对的是萨珊王朝——他们甚至从亚历山大大帝烧毁的《阿维斯陀》残片里,重新恢复了琐罗亚斯德教的信仰,也使他们像先祖一样善战。霍思劳二世和之前的好战君主一样,攻到了如今世界的中心君士坦丁堡城下,然而希拉克略皇帝的雄才大略击溃了对方,并一路收回了美索不达米亚。但是双方都没有料到的是,带着星月旗的阿拉伯人夺走了胜利果实。
伊斯兰教的到来是整个波斯文明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东西方的对立由朱庇特对阿胡拉马兹达变成了天主对安拉,但更重要的是,希腊人的对手由波斯人换成了阿拉伯人和之后的突厥人。波斯文明挥别地中海,而回到波斯湾。
但是别忘了,除了咄咄逼人的西方和懒散的印度人,波斯还有另一处陆上疆界:北方。几个世纪来骚扰着边境的塞种人现在叫做塞尔柱突厥——大塞尔柱帝国,伽色尼王朝,古尔王朝,花剌子模沙朝,一个个外来侵略者统治着波斯。
如果说有什么消息类似于安格拉曼纽的黑暗的话,那一定是蒙古人到来的消息。成吉思汗,旭烈兀,帖木儿,他们对波斯地区的每座城市都进行百万人的屠城,把头颅堆成金字塔。呼罗珊和波斯湾呵,你们目睹了太多的血和泪!
也许法拉瓦哈在伊尔汗国崩溃后幻化成为十二伊玛目的形象。当“沙阿”这古老的称号和“万王之王”的头衔重新被人提起,那便伴随着萨菲王朝的崛起。从一个宗教团体到大财团,最后到一个帝国,萨菲王朝被伊朗人寄予了太多期望。他们自称是萨珊王朝的后裔,要将波斯从千年的外族统治中拯救出来。在阿巴斯大帝(反讽的名字)的身上,人们仿佛能看到居鲁士的幻影。为了更加坚定地与西部的诸文明决裂,萨菲帝国接过了法蒂玛和白益的大旗,选择了永远的少数派——什叶派。波斯的文化再一次在这片土地上复兴,伊斯法罕城像当年的巴格达一样繁荣,以至于产生了那句名言:“伊斯法罕就是半个世界。”尽管他们再也没能望见地中海的海水,然而阿契美尼德的传奇激励下的伊朗军队,依然让奥斯曼帝国和莫卧儿帝国胆寒。
之后,几个王朝来来去去,乃至神权共和国建立;然而波斯文明是已然得到自己的牢固地位,不需要再在异族铁蹄下呻吟了。如今,伊朗或波斯,依然像两千多年前一样,在世界的眼中,庞大,神秘而热衷战争。
这就是一个昔日的帝国能够对一个文明起到的影响:也许我们可以说,波斯第一帝国之后的两千年,都只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一遍遍轮回;或者我们也可以说,阿契美尼德帝国,横贯了整个历史,而就是波斯文明的另一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