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桃花》读后感1000字
《人面桃花》是一本由格非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二章的那几篇日记诌得很不差呢。但是情节有些没来由,总觉得哪里不太对,有突兀的地方。也许是看的电子书的缘故。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却是张季元,虽然也是猥琐至极,说到底书中除了喜鹊没有不猥琐的。对所谓“桃花源”的不懈追求这个母题,并没觉得高上大,相反很矫情。不如只当做乡野茶话来写,亲切得多。寓意放的过多,目的性就强烈得盖过了文学性。
●仍是多年前读格非的感觉。
●一直有吸引我读下去的点
●四星半。有着小说叙事的强大魔力,这是一如既往的格非。文字似乎有了点点变化,算不算是从《金瓶梅》等中找到的手法?巧妙而迷离,真真假假,似梦似幻,工匠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
●每个人心中的乌托邦。
●记忆中这版书、字体纤巧、纸质单薄,倒反而契合我对这本书的想象。后来凑巧看过另一版的,纸张厚实而字体方正,丧失了一些气韵。我认为这是格非最好的作品。我很喜欢。记忆最深是,“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逃亡路上艰辛,还不如当时被玷污,真是现实。
●多写花啊,灯灰夜短雪长。
●不太喜欢这种题材 私心啦 好几个地方的伏笔后面并未交代清楚 继续把下面两部看完吧
秀米结婚往夫家走那一段被土匪抢到荒岛上,几日后土匪跟她说,她妈妈梅芸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肯给赎金。数年后秀米回家,她妈妈却说当时上天入地地寻人,怎么会不肯付赎金,巴不得给人送去。到底怎么回事?
看完啦,看的时候感慨挺多的,看完了,感慨也没了,是不是跟着秀米一块儿死了。秀米的一生承担的好多,每一件都足以压垮一个人,年轻的时候,默默的承受着,后来都化作眼泪流出来了。张季元,小东西的死,母亲的死,都是心里无法补上的洞,时常灌进寒风。
《人面桃花》读后感(三):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细腻、敏感却不失宏大,迷幻、朦胧中多有悟得。多变乱荡的时代,亘古不变的人心。相似的乌托邦,相同的破灭。明知是一条不归路,却像迷药般,诱惑一代一代人飞蛾扑火。韩六说得对,人心总是不满足的,总想改变别人,改变这个世界,哪怕能舍利,也终究难舍名。世道轮回如初,人却已不知何处。
《人面桃花》读后感(四):庄生晓梦,亦真亦幻
『天空高高的,蓝得像是要滴下染料来。她不由得这样想:尽管她现在是清醒的,但却未尝不是一个更大,更遥远的梦的一部分。』 阅读时有梦入江南烟水路的感觉,读罢恍惚失神,心有戚戚。每个人的心都是被围困的小岛,理想主义者更甚,他们的结局,悲伤但不绝望,他们在人群中也许沉默,却又是那么耀眼。 看着秀米,想起电影里的一句诗“你是一条来自深海的鱼,盲目又闪闪发光,带着当代的愤怒漫游于浑水之中,但又身怀另一纪元的脆弱诗歌。”
《人面桃花》读后感(五):心气孤傲,却极易上手——性格决定命运
每一次秀米性格的转变,我在内心上都是十分的抗拒,从花家舍小岛上风雨交加的夜晚开始,事情就一步步的走向了我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心气孤傲却极易上手”贯穿始终,性格决定命运。真正催动我泪点的却是小东西,但小东西是不是本来就应该来到这?可悲,可愤!
凤凰冰花最后给出老爷子的场景究竟是什么意思?是个伏笔吗?
正篇小说,若不是偶尔的玄幻色彩,真的让人以为是一篇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