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红色骑兵军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红色骑兵军读后感精选

2020-09-13 20:0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红色骑兵军读后感精选

  《红色骑兵军》是一本由[俄] 伊萨克·巴别尔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21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红色骑兵军》精选点评

  ●战地速写,没有 苏俄小说的拙重,叙事了得,战时众生相,但我更觉得是个素材本,可惜作者用不上了。翻译语言精当过犹不及严重扣分,需不断重读

  ●确实是诗一般的语言,读的过程中总是想起胡安·鲁尔福的《燃烧原野》,如果说《原野》是不带任何矫饰,像龟裂的土地那样一目了然暴烈,那么《骑兵军》中则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异的对比温柔残忍相随相伴,任何事情发生都显得那么自然却又突然,近乎自然主义简单白描却能勾起中对苦难悲悯

  ●浓浓的腥味与残忍在洗练叙述和美比喻里散发出来,很浓稠

  ●经典特写手法,不过还是需要查一些历史背景资料

  ●以前真的不相信小说可以这么短

  ●速写。我并没有很喜欢,但是我很欣赏

  ●自然主义花朵

  ●翻译的不是很好。有些地方简直读不通顺。

  ●1.难以想象,单从修辞,他跟舒尔茨简直像是孪生兄弟。他是舒尔茨的帕斯捷尔纳克化的结果。 2.难以想象,他用一种官方的腐旧的话语体系,造就了文学中最大的反讽,达到了最彻底的风格化。 3.联系到整本书,再联系到巴别尔的结局,以《吻》结尾使人落泪。

  ●简单暴烈的时代,简单暴烈的故事,简单暴烈的写法

  《红色骑兵军》读后感(一):左手天地殊美,右手万物刍狗

  描绘风景情境词句极尽奢华记录人物事件方式极近速写,以至繁衬至简,用天地殊美衬万物刍狗。 只捕捉,不评判。 伊萨克·巴别尔,大概就是这样赢得一票“名粉”的。 整本书中,最喜欢金宇澄提过的《家书》,而不是博尔赫斯赞过的《盐》。 父剐儿,儿弑父,只因政治立场不同——我,“难于言传的残酷”比“文风音乐性”多N倍。 另外,《我的第一只》和《拉比之子》以及出颇多且痛苦各异的马们,也很得我心。 P.S. 一场沼泽般的战争,一群半人半兽的哥萨克,一个试图融入骑兵军的犹太知识分子……值得再读,值得探寻与玩味。 #红色骑兵军#

  《红色骑兵军》读后感(二):他娓娓道来,读者锥心泣血

  这是第一次读巴别尔的小说。是前所未有阅读体验

  第一篇的结尾,那一句“你们到哪儿去找像我爹这样的父亲”极为震撼!犹太女人眼见自己的父亲无端丧命,这是她绝望愤怒的“天问”。但是,我觉得这不仅是在亲人死於非命时的哀嚎,所有失去亲人的人都会有此一问!

  巴别尔总是用冷静缓慢不动声色语调讲述一个残酷的故事,他娓娓道来,读者锥心泣血!让我想起早期的余华。

  他写景的功力让我叹服,意象选取像个诗人,角度和想象力与众不同。一向不喜欢读景物描写,认为太矫情。但是巴别尔不同,读不够!

  《红色骑兵军》读后感(三):他拥有无与伦比的美丽的句子

  一开始,我把它和《不灭的月亮的故事》弄混了。它们同是来自俄罗斯,同是20年代人,《不灭的月亮的故事》有狂欢式的激情,可是这本书拥有花纹繁复的装帧,色的腰封在下方形成了精美的平衡,“他的小说像盐一样平凡而珍贵”,我又为什么不买呢?

  伊萨克·巴别尔有着完美的名字,他的语言更让我惊骇。我从未见过那么美的句子,平静又悠然,却能让人在读完后弹跳起来,就好像手上捧着的是一团火,一颗淬火的宝石。这怎么可能是一个俄罗斯大兵写出来的东西?他果然还是一个诗人吧,正如他书里那个戴着眼镜、没有学会杀人的“我”。博尔赫斯珍爱它,博尔赫斯的句子在篇末燃起火焰,巴别尔则在写景时爆出火花。他用优雅又摇曳的节奏,出人意料的形容词,组成精准又抽象的句子。真是美得要死。他果然死了,为了他那些美得过分的句子,被一颗子弹贯穿了脑门。形容已经词穷,摘抄没有意义。是的,热雨降落,死亡与音乐并置,星星蹒跚地在黑潭中前行,他拥有无与伦比的美丽的句子。

  《红色骑兵军》读后感(四):那些铭刻在记忆中的片段——读《红色骑兵军》有感

  《红色骑兵军》,作者伊萨克•巴别尔,写于二十世纪初,以士兵柳科夫的视角,拼凑出了一幅幅推测为苏波战争时期的或残酷或有乐的画面。借助主角柳科夫的目光和思想,我们看到了残酷战争中的战士、指挥者的姿容,领略到了那遥远年代的风景,感受到了在战争的夹缝中凄惨麻木的鲜活生命。作者用极富联想力的情景描绘,准确的语言,将笔下的场景、人物衬托的纤毫毕现,在字里行间熠熠发光。这就是写于遥远时代的本书之所以在这个时代依然闪光,被无数名人推荐的原因吧。我想,每个仔细读过本书的朋友,都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忘掉目下的一切,完全沉浸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和柳科夫一起,经历那些血肉横飞的片段,凝望那个年代真实存在过的风景。

  我并没有说谎和夸大。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用充满想象力和精妙的文字制作出了一只看不见的气球,牵着读者的眼睛飞到了柳科夫的身边,看到了柳科夫看到的一切。柳科夫的眼睛就成了读者的眼睛,柳科夫的感受就道出了读者的心。作者不吝笔墨的大篇幅铺陈,让笔下的柳科夫看得到月夜的美丽,听得到他人的悲鸣,感受得到发生着的苦难。同柳科夫一道,读者也看到了冰冷的湖面与月光,晒干的带着香的松软干草垛,被战争拨弄来拨弄去的人们,以及那些可以预见到的死亡或风雨飘摇的未来。

  好的作品,一定是语言精妙的同时让人时刻共鸣。很多不错的作品,或是语言描绘的精彩妙绝,或是命运跌宕的牵动人心。但一部作品能够成为经典,除语言、情节之外,更重要的是读者对书本人物的感同身受。我想,空有语言描绘和故事设计,不足以成为经典。经典,尤其是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很多都是作者借书中人物的口和心,大篇幅的,道出了让读者无比认同的感受。本书,作为一部仅有三百页的片段式的短篇小说集,能经久不衰并助推作者一跃成为大师,正是因为作者除熟练使用语言之外,还大篇幅的道出了柳科夫的感受,让读者那尽情流淌的感受与之一道,奔涌着汇入了灵魂的大河。

  “生与死、残忍与善良、月亮与人头就这样平静地共处着,没有夸张,没有煽情,连一点惊异都没有。”我想,能够偶尔这样抽离出来,也是不错吧。

  《红色骑兵军》读后感(五):华丽与真实兼具

  《红色骑兵军》 一本薄薄的短篇小说集,大概十二万字左右,伊萨克·巴别尔,俄国文学天纵之才,可惜在“大清洗”中罹难,只留下不多的短篇,但就这一本小集子,就足以奠定他俄语语言文学大师的地位,他的小说语言,清新自然,妙不可言的比喻,随意驱遣的句式,对自然色彩和人物性格的精准把握,显示出他的文学天赋。试看:

  “橙黄色的太阳浮游天际,活像一颗被砍下的头颅,云缝中闪耀着柔和的夕晖,落霞好似一面面军旗,在我们头顶猎猎飘拂。在傍晚的凉意中,昨天血战的腥味和死马的尸臭滴滴答答地落下来。黑下来的兹勃鲁契河水声滔滔,正在将它的一道道急流和石滩的浪花之结扎紧。” “在充满激情的黑森森的果园内,在充满激情的黑森森的天空下,林荫道正在融化。充满渴念的玫瑰在黑暗中颤动。苍穹中燃烧着绿色的闪电。一具被剥光了衣服的尸体横在斜坡下。月光顺着尸体那两条掰开来向上跷起的腿缓缓流动。” “每天夜里,他的忧愁就像毛茸茸的爪子一样整夜抓我。幸好在这个备受月亮的乳汁折磨的夜里,西多罗夫没说一句话。他埋在书堆里忙着写东西。桌上燃着一支驼背的蜡烛,不停地冒烟,这是幻想们凶险的篝火。我坐在一旁打盹,睡意像一群猫那样围着我蹦跳。” “我们迎着落日走去。夕照似沸腾的河流,沿着如同绣巾一般的农田滚滚前去。宁静透出玫瑰红的色彩,大地横卧在那里,活像猫的背脊,覆盖着闪闪发亮的庄稼的绒毛。前面的山冈上有一座像个驼子、脏兮兮、名叫克列格托夫的小村。布罗德那死气沉沉的锯齿状幽灵就在山口后面等待着我们。” “黑夜驾驭着无数欢蹦乱跳的马朝我飞袭而来。大车的哀号响彻宇宙。在被尖厉的叫声所笼罩的大地上,道路已隐没不见。星星从黑夜凉飕飕的腹内爬了出来,地平线上一座座十室九空的村庄在熊熊燃烧。我把马鞍扛在肩上,踏着百孔千疮的田埂向前走去。” “列夫卡兴奋地重复着这句话,把双手伸向天空,让黑夜像光环那样环绕着他。洁净的夜风孜孜不倦地舒展着歌喉,悦耳地撩拂着人们的心灵。星星在黑沉沉的夜空中浮游,好似订婚戒指,纷纷向列夫卡飘落下来,掉入他满头的乱发之中,旋即一一熄灭。” “晨曦由我们体内流向天空,一如氯仿流向医院的手术台。” “村子在浮动、膨胀,红褐色的泥浆从村子各处寂寥的伤口流淌出来。第一颗星星在我头顶上闪烁了一下,旋即坠入乌云。雨水鞭打着白柳,渐渐耗尽了力气。夜色好似鸟群,向天空飞去,于是黑暗把它湿淋淋的花冠戴到了我头上。我已精疲力竭,在坟墓的桂冠的重压下,伛偻着腰向前行去,央求着命运赐予我最简单的本领——杀人的本领。” “我们马不停蹄地跑了一百公里,终于同第十四骑兵师会合,一边阻击敌人,一边开始后撤,常常在马鞍上就睡着了,待到打尖的时候,已困得神志迷糊,纷纷落马。马便拖着我们这些个睡得死死的人,把缰绳绷得紧紧的,顺着麦茬地行去。秋天到了,加利奇的秋雨悄无声息地洒落下来。我们一个个成了一声不吭、蓬头垢面的躯壳,东转西拐,绕着圈儿,一头扎进波兰人束紧的口袋,随后再破袋而出。我们已失去时间感。”

  战火中的诗情画意,优美如画,自然风光的美丽于文明的废墟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战争的残酷与无谓。 在文学道路上,高尔基是巴别尔的引路人,而巴别尔是帕斯捷尔纳克的引路人,前者和后者都是我特别喜爱的作家。高尔基的写实主义被巴别尔延续,将大战中个别军士的情感性格挫于笔端,从另一个视角审视战争的残酷与非正义性,让人了解应召骑兵在战斗中的真实状况。而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中充满生命激情的爱恋,华丽精美的语言,乃至对于红军与白军,革命与反革命的思考,都有巴别尔这本书的影子。 短篇自有短篇的魅力,灵光尽管只一闪,感动却同样持久,在短篇连缀的故事中,可以窥见骑兵军的真实生活。 “他是一个安静的犹太人。我在没开始写作之前,也曾经是那样。那时我并不明白,用安静和胆怯是干不成文学的。为了剔除自己作品中你最喜欢然而却多余的那些部分,需要强健有力的手指和绳索般粗壮的神经,有时还得不惜鲜血淋漓。这仿佛是自我折磨。我干吗闯进这苦役般的创作事业!我不明白!我可以像我父亲那样去操纵农用汽车、各种脱谷机和马克- 科尔米卡簸谷机。您见过它们吗?很漂亮,散发着淡雅的油漆味道。也能听到,在它们的筛子上,干麦粒发出丝绸般的沙沙声。但是,我没有从事这些,却考进了精神神经病医学院,仅仅是因为我想生活在彼得格勒,想写出拙劣的小故事。创作!我有严重的哮喘病,甚至不能正常地大声说话。而作家是不应该小声嘀咕的,而要放开嗓门说话。马雅可夫斯基恐怕就从不小声嘀咕,而莱蒙托夫,则用自己的诗句给那些‘以卑鄙著称的先人们’的后代以迎头痛击。” 巴别尔的写作姿态远不是轻松的,而是经过严酷训练,虽然对语言有惊人的天赋,却对自己格外严格,追求卓越与不朽,文字的尽头是他灼烫的灵魂。 忧郁、多思、沉浸、紧张。巴别尔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提笔写字的,从帕斯捷尔纳克的纪念文章中可以看出他对文学的严肃与谦卑,这样的作家,文字所能承载的情感密度是超长的。 温暖的午后,邂逅巴别尔,仍然是钟爱的俄国文学,俄罗斯有种天然的乐观和坚韧,像凛冬常青的针叶林,他们有虔诚的仰,坦荡的热恋,潦倒的醉态,美丽的女人,我爱这民族,也爱厚重的俄国文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