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新宋Ⅲ·燕云3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新宋Ⅲ·燕云3读后感1000字

2020-09-17 16:19: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新宋Ⅲ·燕云3读后感1000字

  《新宋Ⅲ·燕云3》是一本由阿越著作,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7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新宋Ⅲ·燕云3》精选点评

  ●从05年追到现在的小说,在网上过几遍。实体书刚买。还差最后一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来。

  ●旁的穿越小说都可以猜到后面大致的发展趋势..可新宋自封建南海之后就越来越复杂了..这个举措带出来的意义是我无法想象的,局面浩大了hold不住...所以完全作者牵着走...总觉得,有生之年是看不到结局了....

  ●作者继续意淫,使劲打仗。

  ●看连载这势头,第六本都不能完结……

  ●#2015/54#

  ●很严谨的一部网络小说,唯一的遗憾就是作者写得太慢

  ●补录 南海封建

  ●内庭争夺太多的权力制衡,不如战场杀敌这般痛快

  ●感觉是个坑

  ●这才是穿越小说应有的样子

  《新宋Ⅲ·燕云3》读后感(一):写着写着就飞了

  追了很久的书,本来是石越一个人的故事,最后愣是被作者写成了大宋朝和中华文明的故事。人就是这样,总是幻想在那些开阔地方开展新的天地,古代的时候就喜欢航海,现代了就喜欢探索外太空。所以说好奇心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不知道燕云最后的收尾会是怎样,但按照现在的篇幅,不太可能收复燕云了。应该会有个意外的结局才对。一起期待吧。

  《新宋Ⅲ·燕云3》读后感(二):小马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里,用洋洋洒洒千万言反复论证的就是这个东西缺乏外在的刺激文明很快就会停滞以致衰落。中国历史上最富活力时代春秋战国时代。虽然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但从文明的角度看,英雄辈出,各种思想迸发,确是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在燕云3里,作者的小马驹理论,正是汤因比历史哲学的中国版本。通过封建制,给中华文明以始终不断的刺激。通过民族内部的竞争,不断给民族精神注入新鲜血液保证这一文明旺盛生命力

  从这个角度观,塑造一种竞争性的政治格局,已经超越了百代兴亡获得了更为深邃的意义。

  《新宋Ⅲ·燕云3》读后感(三):封建南海,神来之笔

  封建南海,此计真真有堪比“黑暗森林”理论般的醍醐灌顶之感。

  这是完完全全的独创。之前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皆属平常,唯此异想天开之计堪称奇计!这一步始,作者彻底摆脱了欧洲中心论的局限。作者凭借强大的历史功底,试图真正通过历史找出我中华破局图强之路,这才是此类架空历史小说价值的真正所在

  作者必然动笔之初就有此想法,真设计之妙。此之时,有十几年经营南海之铺垫,虽大宋内有西南夷之、交钞之困,外有辽军之迫,但颢一旦兵变,封建便势在必行,有了各方不得不行之理由,实是千载难逢之机。

  潘照临书中说:“真正的谋略,就是营造一种大势,当大势已然形成,只要顺应它走下去,就会达到目的。任何人敢逆势而动,都必然被这大势碾得粉碎。” 岂不知,封建才是真正的大势。石越到来所引发的蝴蝶效应,这就是混沌之眼。历史的车轮已滚滚向前驶去,非人力所能阻挡,潘照临之辈也只能是螳臂当车。

  这会是多么波澜壮阔的场景,这将是多么激动人的未来。资本原始积累下的锐意进取百争鸣是必然,拓荒远洋是必然,澳洲发现更是眼下之事,环球航行也是不会遥远。

  这场景,必有荷索《陆上行舟》之壮,也只有荷索才可以描摹其万一。

  书中曹有闻感叹道,“什么注辇国,它可以去死了!”甚至,相比之下,连宋辽之战都不值一提了。这样来看,外传《柔嘉传》要比《燕云4》更加值得期待。

  等着无数同人小说在此背景下破土而出,也期待比阿越更好的文笔来描绘这场景。

  《新宋Ⅲ·燕云3》读后感(四):《新宋》小说中的的两点不足及其根源

  我把目前的更新部分看完了,感觉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造不出枪来。枪真的那么难造吗?石越用了三年时间就向高端大众普及了科学基础,然后又有后世的眼界,又有钱、有人、有影响力。真让我回到古代,我相信我一定可以造出很多东西来。

  这本书的关键一点就是,开始的时候是开挂了,问题是,开始倒是开了半天挂,但是后来的20年白过了,几乎没有任何新的东西造出来,最初的科学启蒙对宋朝百姓没有起任何作用。我觉得这个是作者的一个写作习惯,就是写一个东西喜欢专注地写。不写的时候就默认发展停止了。他不会去想一些东西就算你不写,理论也也会自我推动,自我进化的。科学技术尤其是这样,你只要启动一下,它自己就不会停下来。这个东西尤其像“头脑风暴“,一个想法会激发另多的想法,一个创新会带来更多的创新。

  比如说吧,枪有什么信造的?无非是探矿,金属工艺,车床,火药,再加一个现代工业思想。最麻烦的探矿宋朝就已经有了,金属工艺也有基础,打铁得还知道淬火(烧红了放冷水里)呢。以现在的见识,难道搞不出一个简宜车床来?无非是一个滑轨,一个被加工件的固定装置,然后一个可以旋转的车刀就可以了。哪怕不是电动机了。手动也行啊。

  再说,发电机难造吗?我上初中时就组装过了。一块磁铁,一块铁,数圈铜线,然后转起来就有电了。这个如果说一个人自己鼓捣可能不容易,难道给你钱给你人,你也造不出来?那不是笨死了。要我说,枪,10年绝对可以造出来,机枪都可以。还搞什么政治,机枪加马就把契丹和夏灭了。后来写那么多只是啰嗦,为了应合历史。但是问题你本来就是要改变历史的啊!

  除了这个,这本书写的倒是很有水平。是我看过的是好的一部分穿越小说了。不过另外,作者关注童贯,蔡京等,我也不敢苟同。我觉得和上一个问题一样,他是为了掺杂历史而写小说,不是按正常的道理来写小说。把那些小人搞到高位上,我认为是很不明智的。他倾向是一个人做坏人,是因为环境,但是我更倾向于是天生。或者哪怕各百分之五十,为什么要冒那个险呢?难道除了他们真的无人可用了吗?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杰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机辩是第三等资质。把第三等资质的放那么高,放在身边,这是多么不智的行为啊!

  《新宋Ⅲ·燕云3》读后感(五):关于《新宋》的一孔之见

  《新宋》有好几部,就从这一部写一写对整体的想法吧。

  一开始觉得作者有点扯,石越一出场就get了各种技能,开了各种挂。几乎让人丧失读下去的欲望,因为主角设定实在太强大了。本人天生对无敌男主有一种逆反心理,巴不得早早的挂掉节省时间,当然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于是硬着头皮往下读。

  根据书中所描述的情节,一个二十多岁史学科班出身的青年通过对《论语》的改编在士林中稳定了自己的地位。不得不说作者的设想很大胆,但这种大胆是建立在严格地把握北宋士林风气的基础之上的。从科举这一点上,盘活了整局棋,为政治生涯做了铺垫。紧接着,在商业贸易中展露头角。到底是来自21世纪的人,稍微有点经济学知识就明白贸易的好处,这里为桑、唐家雄厚的财力做铺垫。

  张载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既然已经具备著书立说的士林资本,又具备财力,没有理由不向政治入手。当石越踏入政坛开始,我终于觉得男主已经不是天神了,至少,他少了很多开挂的可能。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能深刻地把握士林风气、政治风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对我是这样,当然除了那些浸淫此道已久的学者或者同辈中那些天才人物);其次,在为人处世中博得众人的好感,需要高明的社交手段,这好像不能在一天两天之中练出来;第三,把握分寸则是一件更困难的事情,就算你才高八斗,像陈平那样不愿露锋芒的历史上也就那么几个,何况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第四,学术水平,能全盘理解钱穆的批注,并建立自己的观点,还能背诵记述所谓的”奇技淫巧“,那得需要多少年的磨砺啊,不排除有近代西方理论的辅助功效(弱弱地表示《政治论》、《君主论》什么的都没读过,以后一定会好好补补这方面的常识)

  虽然作者在后来不停的通过皇帝的嘴巴暗示石越成熟的不像20多岁的人,但是我更愿意把他这种成熟理解为”妖“。是的,成熟到近乎妖异的程度。窃以为本校那位我十分推重的历史系副主任也达不到书中设定的程度(我觉得人家也是一位刻苦无比的历史大牛啊),因为文人的自负真是张口闭口可见啊。

  暗自揣测作者这样安排只是为了奠定石越的地位,毕竟日后才是见分晓的地方。随着后来的描写,作者的心思逐渐显露出来,围绕儒家所倡导的”三代之治“开始做文章。说实话,我对政治理论真的不了解,偶然在听Podcast的时候听到过有关人士对此的讨论,有点不以为然。让人惊讶的是,桑充国,一个从未接受过现代(就是西方)教育的东方人居然能够短时间内完全领会并且理解石越所提倡的”民主“、”自由“。前后观念转变之快让人咋舌,真教人怀疑他是不是穿越过来的。

  所有人物设定完毕后,大家都回到正轨,各安其位,主线开始以历史的轨迹开始推进。实际上,石越还是多多少少吃了些亏的,这是人无完人的体现。

  但是我觉得这样的设定还是太过圆满了。试想,主人公各种领域都很牛,是士林楷模,然后招募了一大批智商、情商相仿的谋士死心塌地的效忠,有雄厚的财力作为政治资本的一部分,又有报纸扩大舆论影响,在朝堂上深得皇帝信任,屡次委以重任。说没开挂我都不相信,还好,政策执行的效果并没有逆天而为,子弹、枪炮也不是开挂就能造的,这点很好。

  其实作者重点也不在这上面,我觉得作者是想把北宋作为一块试验田,推广他所认为的政治理论,即治理社会的方法。想象一下,看到百姓在自己发出的政令下安居乐业的生活是哪个有追求、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不想看到的呢?而且,出将入相,又有谁能拒绝掌握生杀大权,享受征掠杀伐的快感呢?作者通过石越做到了,于是读的时候,对作者真的是羡慕嫉妒恨,因为石越可以掌握重兵、国策,而作者却可以掌握石越啊。

  天马行空却不失分寸,小节虽有亏但无碍大体。作者在前言中提到了《明朝那些事》,于是对比了一下,发现作者的人格魅力都融入在他们的作品当中。无论是对历史的看法,还是对阴谋智技的描写。《新宋》更像是对《明朝》某一事件做出决策的具体放大版。两者都是极妙的。

  于是我迷茫了,历史究竟应该是怎么样的,难道说每个人眼中的都不同么?我的答案是,再多看2年书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