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医疗大趋势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医疗大趋势读后感100字

2020-09-18 19:3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医疗大趋势读后感100字

  《医疗趋势》是一本由(美)斯蒂芬 编著,杨进刚 译著作科学出版社出版的271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09-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医疗大趋势》精选点评

  ●作为学生,很有必要了解未来职业趋势

  ●基因组学放在第一章门槛微高,放补充医学那章就都能读下去了。注释很到位。

  ●通俗易懂章节之下结构混乱

  ●能想象10年以后的场景么~~

  ●其实里面讲的很多 懂或不懂,算作了解这个学科发展方向吧~

  ●未来的医学关键个体化医学,更有针对性,更亲切,更精准

  ●只讲10到15年后的情况,这些应该都能实现了。针灸能治慢性疼痛?真不确定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未来10~15年间医学将发生重大变革,把一些我们媒体到或道听途说得知的先进医疗技术以及作者对一些“非主流”医学的见解娓娓道来文字平实评价中肯。其中分享病例就包含了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同时作为医生患者的双重身份阐述,更增说服力

  ●鉴于医生接诊病人平均时间不超过5分钟,大还是自己看点儿医疗保健的书为好。这本书讲述医疗的发展大趋势,包括:基因组学、干细胞疫苗、医疗器械等等,感觉总的理念是微创、靶向,影像学也颇有可为。另外,某些手术描述,简直太惊悚了,毋宁死……

  ●为了解医疗行业前沿知识,2018年10月13日认真看第一遍。总体不错;2020年5月17日看第二遍

  《医疗大趋势》读后感(一):一本不错的健康科普书

  这本书是关于未来医疗领域趋势的一本科读物,读者可以通过饶有兴趣阅读此书,了解现代医学知识,掌握未来健康领域的发展趋势。这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章节标题新颖有趣。而且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日渐增强,大家对自身健康以及医疗领域的关注也日渐增多,所以相这本书的内容定能吸引很多读者关注阅读。

  《医疗大趋势》读后感(二):很好的医疗行业知识普及读物

  为了了解医疗行业的前沿知识,我特地买了这本书,并花了很多天认真地读了。总体感到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医疗行业知识很多很容易懂,不过还需要慢慢消化。无论是基因、干细胞、疫苗、医疗器械,电子病历还是补充医学,这些都需要再次阅读,再次扩展自己的学习范围特别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更要慢慢消化。

  《医疗大趋势》读后感(三):趋势

  以为看的会是一些药物评价和预测之类的话,但是实际上是医学上的趋势。个体化医学,分子诊断,预测疾病,靶向治疗。这些看似遥远的预测治疗学手段在今日已经日渐深入人心。只不过我想,在人类基因图谱全部被翻译出来的时候,人类是不是已经觉得生活没有任何乐趣了呢?自己会得什么病有多大概率会得这种病都一清二楚,就好像迷离档案里面的Astrid一样,生活中充满了概率。好像命运论一样,什么都是注定好的。看了说实话居然有点悲哀的感觉。

  《医疗大趋势》读后感(四):人类医学和生命的探索依然艰难和漫长

  自2018年10月第一次阅读后,近期再次阅读。

  这次阅读的方式是一边阅读,一遍百度,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医疗大趋势》介绍的各类预测经历14年(2007年著书至今)的探索有何进展。

  总体看来,绝大多数的预测依然还在摸索和试验中,并没有成为生活的现实,依然还是趋势。人类对医学和生命的探索依然艰难和漫长,例如干细胞和疫苗的进展非常缓慢;电子病历有进展,但没有共享。鉴于美国的医保制度设计不合理,中国的医保改革没有完全到位,医疗费用依然高昂

  当然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基因工程有了较好的发展;影像学进展和医疗器械进展也较快。

  难能可贵的是,作为西方医学界的科普读物,这本书对补充医学有较为客观和肯定的描述,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这本书有助于对医疗行业的全面理解,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也是对医疗投资有前瞻性理解的好书。

  另外,经查,《医疗大趋势》已绝版。

  《医疗大趋势》读后感(五):未来医疗四大趋势

  书中所述的医疗四大趋势分别是:

  ①医学基础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基础研究、诊断工具和药物研发方面的进步与生物工程学结合,使得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②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创造出无创影像技术,改善了诊断的技术手段,外科手术时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如同科幻小说里描绘的一样;③针灸、按摩和身锻炼等传统医学方法越来越受欢迎,已经逐渐融入了现代医疗体系;④商业行为开始转变,通过加强与医疗领域的沟通,有效降低了医疗风险。

  第6章 未来手术室的新景观

  让我们看一下神经导航系统的奇妙之处,它能通过红外线等技术显示医生的手术刀在病人大脑中的位置,误差不过两个毫米,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的手术刀与CT或MRI影像结合起来。医生的手术更加精确,外科医生对肿瘤已被完整切除有充分的自信。

  再让我们了解一下腹腔镜手术和影像学是如何改变外科的。

  在手术室里影像学变得越来越重要,不仅仅是腹腔镜,还包括术前和术后医生用到的越来越先进的CT和MRI等影像学技术。如果你看过医生做腹腔镜手术,你会非常惊讶,没有人管病人,大家都在看屏幕。外科医生对影像非常依赖,手术离真实的组织越来越远。腹腔镜技术似乎每天都有一定程度的改进。现在,视觉效果更好了,这要归功于新的平面显示器的应用,显示器的分辨率更高了,摄像头也得到了更新换代,使得视角更宽,聚焦更准,颜色更好。预计不久医生就能看到手术视野的三维图像了。另一个进展是“虚拟触觉(haptics)”,将来可能在操作长约2英尺的手术器械时,感觉就像能摸到真实的组织一样。

  CT主要是观察人体的解剖结构,而PET主要是观察人体的功能和代谢情况。今后,CT图像和PET图像有可能融合在一起,在不久的将来,外科医生或许可以应用CT或MRI联合PET分辨出肿瘤的边缘,通过CT识别出肿瘤的淋巴引流途径,用CT或血管造影显示肿瘤的血液供应,然后把所有的这些整合到一张图片上。

  下面我们将介绍如何应用影像学资料进行模拟手术。

  一些军队医院已经有了模拟器材,但只是模拟训练插胸管、气管插管和输液。模拟器材对于外科医生的培训非常重要,但是它在模仿组织性质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最终,虚拟病人技术要采用病人自己的数字影像资料,至少是建立病人的数字影像。交互式全息影像技术(interactive holography)和三维计算机可以模仿复杂的运动和位置变化。爱玩电脑游戏的外科医生手术做得更好。在手术前用电脑游戏热身的外科住院医生,在同样的模拟环境下的标准操作中,出错的几率降低32%,速度提高24%,得分提高26%。

  医学模拟在医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不仅仅是外科医生,也不仅限于医生,护士和技师等人员也将从中获益。医学培训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格认证也要相应改变。以后不会是根据做的手术量来评定资格,而是以能否在模拟器材上熟练操作为标准。

  “远程计算机辅助操作(remote computerassist telemanipulators)”融合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三维重建影像技术和电脑技术。机器人的两个“胳膊”可以握持和操作医疗器械(如腹腔镜),第三只“胳膊”用来传送微型摄像头拍摄的两幅独立的画面。医生根据所见操纵机器人,就像外科医生的手亲自做腹腔镜手术一样。

  外科发展的大趋势外科和手术室有四大发展趋势。首先,手术虽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治疗方式,但许多疾病不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就是很好的例子,现在可以通过抗生素和抑酸药物治愈,很少需要手术治疗;其次,许多手术不必去手术室进行,像各种类型的介入操作,如主动脉瘤修补术;第三,手术室的配备使其功能更强大,如神经导航系统和许多新型的影像学设备可以帮助医生在术前充分了解病人的身体结构;最后,手术室的“新景观”还包括影像学指导的手术、模拟器材帮助初学者胜任手术并可作为实际手术前的演练、功能强大,出错率低的程控机器人。

  第10章 丢人的医疗差错

  本章将讨论医务人员犯错的原因和如何避免犯错。

  虽然我们都口口声声地说“医疗安全很重要”和“病人的利益至上”,但在我看来,我们绝大多数人并不明白自己的职责,也不明白如何加强医疗安全。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IOM)的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每年有44 000~98 000人因医疗差错而死于院中,而这些医疗差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甚至有研究还认为IOM低估了医疗差错。在致死的医疗差错中,药物相关的失误最常见,其次为手术相关的失误。人孰无过,因此仅仅是加强培训和监督还远远不够。在操作时反复检查和核对是正确的,但还不够好。我们需要采用新方法,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来防止医务人员犯错误,即使有问题,也最好能在造成危害之前察觉出来。建议采取的措施:开药医生全通过电脑开药。医生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后,能看到病人的全部信息。对于某个病人而言,只有指定的医生才能开药或改变治疗方案。其他人只能够看到药方,但不能改动。医生的处方中包括剂量和用法。计算机将对用药进行核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