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与性情》读后感1000字
《岁月与性情》是一本由周国平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点一是周国平与郭沫若之子郭世英的交往,郭世英照亮了周在北大的岁月。看点二是八十年代北京的文人圈子,原来赵越胜是一个重要沙龙的组织者,然后周国平、徐友渔、朱正琳、陈嘉映等等都是座上宾。还讲到与邓正来、何怀宏、甘阳、崔健等人的交往。看点三是周的三段婚姻,讲的这么赤裸裸也是稀罕。
●我跟在一个灰色的人影背后走人生的路,这个人就是郭世英。我从他的面容上看世界。他转过脸来,脸上是痛苦的表情。于是,我以为这个世界是痛苦的。。。现在,这个人影消失了,但我没有看到世界的真相,反而觉得世界空了。
●薄开鹏的书,我会想他的
●以自我为中心来炫耀的自传。这样虽能表现周国平自以为是的那种诚实,但却几乎颠覆了此人在我心里的地位。嗨..不如不看...
●诚实之作
●人性,而非人生,这才是这本书想探讨的最大话题。而这本书的价值,也正在于此。它就象是勃拉姆斯的音乐:外冷内热,初听给人以不近人情、抑或矫情的感觉,惟有反复品味,甚至待到人生经历渐渐丰富以后再来体会,才能感到那是怎样的骄傲,怎样的知足,怎样一个“曾经沧海难为水”道得啊!命运假以无比残酷的面容横亘在弱小的生命面前,催它成熟,直到春华秋实过后,苦难把那甘甜的汁液酿成了醇酒。而我们所追寻的完美的人生、伟大的人生,恐怕追到最后,已不为功名与财富,而是苦苦地为了那早已倾入沸水中的一滴酒液。 生命给予我们的,或许就是这样一滴酒。
●第一次通过他的自传了解周国平,才知道这个人这么牛。也许是丰富的生活经历早就了他特殊的个性--有人看来自傲,有人看来可爱。会继续关注这位有志行的作家。
《岁月与性情》读后感(一):看不懂这类书
很少看这方面的书,从同学那借来的,看不太懂,感觉在记些琐事。之所以想看这本书是因为看到封面的话:“一个人预先置身于墓中,从死出发来回顾自己的一生,他就会具备一种根本的真实……”,可看完这本书后并没有给我看这段话时的感觉,多少有些失望
《岁月与性情》读后感(二):想看
零碎看过周国平的文,但是身边的红裤衩朋友都不是很喜欢他,多少有点自由主义走狗的意味在里面吧
所以我一直搁浅了他的哲学散文
前段时间看见他的这本自传,我是对传记有着大爱的人,翻开看了几页,很快被书的真诚和有趣所吸引,可惜手头有很多书没有读完,就没有买,否则该是个好的消遣
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吧
《岁月与性情》读后感(三):干净的思想人
原来我不认为周国平是个哲学家,因为他没有著哲学书,而是翻译了那么今天看来很平常的外国的一些哲学书而已,由于当时的国内的情况是那么的“封闭,落后,愚昧”,他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火”了,这本书,是他自己的回忆,我看完后,只是觉得书“温柔,质朴,真性情”觉得周是个好人,性情中人,是个爱思考,爱学习,有学者风范的人。
《岁月与性情》读后感(四):不是自恋,而是真实
这本书可以贴上周国平的所有标签:真实、清高、细腻、敏感、才华横溢。书中的北大岁月,特别与郭世英的惺惺相惜写的特别好。一个判决自己诚实的人,不会像一般作家那样迎合读者,很多人会觉得他自恋和假清高。在我看来,他只是将自己的真实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众人的非议左右不了他下笔的方式。读完这本自传,好像为他所有的书找到了背景。
《岁月与性情》读后感(五):心灵导师
大二最懵懂最茫然的时候看了第一本周的哲学小散,看完的感觉就是整个心都服服帖帖甚是舒服,于是把图书馆里面他的书都看完了。不过,还没有精神去关注他比较专业的哲学作品。
除了妞妞,惨的让我不忍心继续读完,每每到了最后还是放弃。
小葛说看自己喜欢的作者的自传更能够体会他的人生转变,现在看来,很是正确。这算是自己买的比较成功的一本书了,在条件的允许的情况下,希望可以把他的书都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