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书这件事上,真的没必要攀比
在我们的基础教育当中,读书、考试、升学可谓相当重要,“上学”这件事成为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的重大事件,“上一个好的大学”成为许多孩子努力的终极目标。
小升初,初升高,考大学,节奏一个比一个紧张,伴随而来的,就是被节奏打乱的目标和方向。孩子本就涉世未深,难以做出取舍,而好玩的天性,会引导他们在目标的驱赶下走向功利。
学生口口声声说我在读书,实际他们是在上学,这个过程又辛苦又少了趣味。在学业的丛林中生存,从孩童到成人,他们要面对的是一个又一个阶段考核,通过考核才可以做出一个又一个有利于未来的终极选择。
高考后,他们舒缓了一半的精神,因为大学可以放下升学压力,做回一半的自己。而在终于读完大学时,很多孩子都会长出一口气:
终于读完书了!真的读够了!以后再也不碰书了。
事实上,社会这本书,职场这本书,你只字未读。你所读的,是考试的书,升学的书,这些都是教科书,目的就是让你学会将来生活、学习、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和基础知识。
而所有的常识和知识,有且仅有一小部分会在你未来的职业和学业生涯中发挥重大作用,可基础教育(指小学到普通高中)和大学教育是普及性的,这给了你很大空间,让你的未来有更多选择权。
我们都知道,职场不如学校单纯。在有限的机遇里面,每个人彼此即是伙伴又是对手:既要共同完成一些团队任务,又面临在加薪、晋级、发展等各方面的互相竞争。
这种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往往就在一种微妙的平衡当中,考验着每个人对关系的把握。
职业化的思维方式意味着以目标为导向,以达成工作结果为最终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个人的感受、情感偏好、价值观等等,通常不是被考虑的关键因素。
而“上学”必须目标明确,好好学习,痛快升学。把每个阶段当成游戏冲关来面对,通过了就可以嗨翻地奖励自己,最大程度获取属于自己最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