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读后感锦集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是一本由[法] 谢和耐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靠谱
●不必要求过高,这种读物,属于严肃历史著作也未免牵强,但是作为对南宋生活的一种合理想象,确实一种精彩的尝试。把史实还原到现实具象,市井小民生活未必事事求真,因为真的或许谁也说不清楚。谢和耐写书的时候对中国抱有一丝温情,这使得这本书读来也十分温暖。谢先生千古!
●梦里狂奔回宋朝
●平平。跟戴仁柱的书一样,此书经常不小心沦为某些“皇汉主义者”缅怀宋朝,感慨“崖山之后无中国”的读物了。有时此书又堕落为猎奇者的八卦读物,窥探宋朝人如何滋润富裕。作文明兴亡哲思的有几人?
●微观历史的力作。我们千年前的先人过着那样优雅、精致、美好、文艺的生活。在作者笔下,这一切都栩栩如生。
●本书含有“南宋房地产投资测评报告”“南宋大保健地图(全)”“略谈南宋交通发展现状”以及“如果穿越到南宋的时候地点在新疆的话如何进入中原地区并在杭州城闯出一片小天地指南手册”。所以,大概就是学术版的“宋朝穿越指南”吧,不过作者显然是怀有对中国中古文化的热爱的,在留存下来的资料里检索,并试图探讨精巧雅致的文化形态的生存力状况。
●有些小错误,比如说当时的川菜馆以辣椒著称,比如说阴历的岁首在阳历的1月15日至2月15日之间……但,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剖析民族性格,这个角度对(西方)普通读者来说还蛮容易进入的。150914-150924
●天底下的所有变异发展,原都是“事如春梦了无痕”的,这对于任何动物来说均概莫能外,故可称作一切存在的普遍劫运。假如一个社会共同体偏在边衅频仍的危急存亡之秋,居然还有心思去空前精巧化其生活艺术,使人“直把杭州作汴州”,恐怕其失落就有点必然性了。
●作者对于临安府的生活的描绘,全部基于《梦粱录》《武林旧事》和《东京梦华》从而窥探中国人的性格和气质,谢和耐没有从浩繁丰富的史书工笔里拎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多少是令人失望的。一句话,你个外国人懂啥。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读后感(一):看衣食住行总是很欢乐的
十年前读的书了,当时老师们都力荐的,比起其他同类型的著作,这本能很欢乐地读一下,毕竟社会生活史是轻松有趣型的,有种家常味,不为长知识,拿来当消遣也很好。话说。。这难道是新版本么?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读后感(二):弱智引进者.弱智的出版社.弱智的翻译
中国,首先这个概念从何而来
蒙元,这个概念如何解
入侵,这个词如何意图
外国人搞中国人的东西,中国人拿来炫耀自己的虚荣
这种小学生尚懂的常识,被人利用,这种书不封,等什么呢?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读后感(三):辣椒一论是错的
作者中文功力应该不错,原书想必有引文的出处,所以译者可以直接找出引用的原书段落,这本书相当于一个检索。但作者在发挥想象的时候还欠缺严谨,能想起来的是说宋人在杭州有各种口味饭食,川菜有辣椒云云,其实辣椒传入中国是清初的事情。如此破绽还有两处但想不起来了。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读后感(四):独特的中国历史切片研究
法国社会历史的研究可贵之处在于从日常生活中见出真切,而不是通过恢宏的叙述给出似是而非的分析。本书也是这个优良传统的例证。最可观的在于其论述专制政权对经济市场的制约本性,在其维护自生生存的本性本能反应,为入骨之见。
虽为论古,今读来,寒气倒吸,尤为惊心。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读后感(五):值得一读
#读书#28《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挺有意思的一本书,写的唐宋时期汉族城镇生活的细节,内容多摘录自《梦梁录》《马可波罗游记》《鸡肋编》几本书,有些内容很合理,但是没看书前想不到,比如有些卖货郎其实类似于经销商,早上去店铺进货,挑着扁担叫卖,晚上去店铺交货,收取所卖商品收入的十分之一。书的装帧质量也不错,值得一读。接下来准备啃一部大块头了,《阿特拉斯耸耸肩》,两块砖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