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个人主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个人主义

2020-09-28 12:30:17 作者:勺布斯啊 来源:勺布斯 阅读:载入中…

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缺陷,是认为只要脱离了某种关系——譬如夫妻关系、父子关系,乃至朋友关系,就能够得到自由

  可即使脱离了这些关系,他还是要走向社会

  还是要与他人发生关联——即使下的时代里,有些职业即使不与他人有任何交流,也能够得到报酬

  可越是如此,他就越是无法真正的自给自足

  他必然要与他人发生更深刻的关联——无论是食物,还是居住,还是所用的工具

  否则,他就无法生存。

  如今的个人主义,不如说是单纯工作关系主义。

  这种关系的特质,是很容易互不相欠,互不打扰,但同时履行彼此之间的责任义务

  看起来高效,但其背后的本质,是一边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生存,一边要强否定这个现实

  这也难怪个人主义者,时常会陷入无法自洽的矛盾之中——譬如一边高调宣布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独立、自由的,一边又想出人头地高人一等

  然而,个人主义并不只是无法自洽的问题,还有如何对待自己的问题。

  他们没有到,在与外界交换过程之中,外界的“镜子”本质——即无论你对这个世界输出了什么,都是撞在一个子上,然后再打回来,变成了你认知的一部分

  接着这种认知,就会成为你真实感受的一部分。

  好的,坏的,都是同样。

  因此,无论你说人性是善,是恶,是懒惰,是勤奋,都是对的。

  你说你身边的世界不会再好,还是说这个世界一直不断向着更好的方向改变,也都是对的。

  对你的真实感受来说,并不存在什么“绝对客观”的世界。

  决定这一切的,只在一个人,与世界是如何进行交换的。

  而在中国传统之中,对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从来都是持一个认可态度

  并且,在这种关联本身之中,就寻找出了一条自我解脱之道。

  就是“仁”。

  人,即两个人。

  也就是说,无论任何时候,人都是成偶存在的。

  这个偶,不是偶数。而是你作为个体,外界的一切作为客体

  个体与客体,同时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而当人与人之间发生交换的时候,就是一个互为个体与客体的过程。

  “仁”是建造这个完整世界的一种方式

  并且是经过时验证的,能够让个体与客体的感受,都变得更好的,值得追求的建造方式。

  所谓仁,就是走向心。

  你的心,走向恋人的心,仁就是

  走向父母的心,仁就是孝;

  走向朋友的心,仁就是忠与恕。

  唯有此,方可让心走向自己时,带着真与诚——那是仁在面对自己时的名称

  如此,看似仿佛在于他人的关系之中,失了自己。

  其实是在与世界的善意交换之中,完成了一个善意的自己。

  <END>

  图文/勺布斯

  微博@勺布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个人主义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

【个人主义】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