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精武门》的观后感大全
《新精武门》是一部由罗维执导,成龙 / 苗可秀 / 罗维主演的一部动作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剧情好烂,苗可秀真漂亮~
●情节推进太慢 看点迟迟不出现 最后一场打斗空间也太逼仄 没有成龙电影必要的灵气 想不失败也难
●
●
●
●
●从此,他的名字叫做成龙
●
《新精武门》观后感(一):<新精武门>----空白的填补
不是会两手功夫,就一定能打造出第二个李小龙的,导演显然乐观了,本片作为李小龙去世后空白的填补,有点失败.
成龙的功夫习练,比较神速.
最不能忍受的是结尾:
击毙日本恶人之后,老套的情节,成龙走出大门,被日本宪兵击毙.
影片就此嘎然而止.靠!
《新精武门》观后感(二):成龙电影之陈真
1972年李小龙演了《精武门》,脚踢“东亚病夫”牌匾的霸气,虹口到场的以一敌百,暗含了多少中国人压抑在心中的一口气,李小龙饰演的陈真,因为其性格,也注定了悲剧性的结局,
相对于以后的动作设计,1976年的动作设计感觉很别扭,很多摆拍,
1976年,成龙演了《新精武门》,刚开始成龙只是个其貌不扬的只偷外地人的小偷,盗亦有道,性格倔强,不想学武,在影片播放到一半才被日本人激怒,发誓学武,
还有李连杰、甄子丹的陈真,李连杰黑色中山装,甄子丹白色中山装,有点像李小龙电影致敬的意思,
最后一场日本人约谈各个门派的武功负责人,其实是让他们招降,稚嫩的成龙因为是主角,最后几分钟单打日本人,正常情况早就看不下去应该混战了,又出现了打不死的尴尬,以及迷踪拳的特效…
个人感觉成龙的《精舞门》比较一般,22岁的成龙长得真地稚嫩啊。
《新精武门》观后感(三):李小龙只有一个
李小龙的突然离去对我们这些爱好功夫片的人来说无疑是难以接受的,但有一个人除了伤感还要感谢他给予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机会,这个人就是今日的功夫巨星——成龙。
当年若不是突生变故,可能今天成龙大哥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厨子,罗大导演能看中成龙来接替李小龙,除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夫外,外表与敬业精神在元家班中应是出类拔萃的。只可惜李小龙的形象已深入人们的心中,再加上与生俱来的狠劲和傲骨,成龙大哥是模仿不来的,所以罗大导演接着拍的这部新精武门票房惨败也就不奇怪了。与其说人们无法接受成龙的这个替身形象,倒不如说是人们无法接受李小龙离开的事实,谁来演都会是这个结果。
这部片子虽说票房惨败,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成龙大哥在影片中正经的样子也不算做作,耍的功夫一套一套的也有板有眼,有一位佳人就比我们更喜欢成龙大哥在片中的形象,做为李小龙最亲密的红颜知己,苗伊人可谓芳心尽碎,成龙大哥抬着刻着“精武体育会”几个大字的门匾缓步走进会馆大门的那一刻,苗伊人依稀仿佛看到她心中那个独一无二的他......
《新精武门》观后感(四):那时的成龙,正处在黎明前的黑暗!
俗话说:黎明之前最黑暗!
看成龙的自传《还没长大就老了》,书里专门提到了成龙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那时的成龙,面临着动作电影的萧条,黯然的跑去澳大利亚和父母住,整天无所事事。
成龙受不了了,他说“我不想过啃老的生活”,于是他回来了。年轻的成龙遇到了同样年轻的吴宇森,他们英雄识英雄,共同为了理想而奋斗。但是,他们的《少林门》失败了。
接下来是成龙二度回到澳大利亚,这一次他不想啃老了,放弃了苦练10多年的武艺,转行到了餐饮业,低下头搬砖跑腿。如果不是后来机缘巧合,估计现在成龙会在澳大利亚继承父业,当一名中华厨师。
直到罗维找到他拍《新精武门》,他才得以再度回到动作电影行业,《新精武门》又失败了,但是成龙坚持了下来,凭借主演《醉拳》一发不可收拾!
我理解成龙为什么拍戏这么拼命,他受到的挫折太多,差点两度转行而平庸一生。但是,他不想失去自己年少时的理想,他把握着每一个机会,甚至为之拼命!
你可以嫌弃成龙长得丑,但是他拼命!
也可以嫌弃他鼻子大,但是他拼命!
还可以骂他房事龙,但是他拼命!
如今这个年代,满屏幕的小鲜肉,一个个打扮得比女人还漂亮,他们从小就没受过什么挫折(相比于成龙),年纪轻轻就成为人上人,我从他们身上看不到一丝“拼命的精神”。动作电影一上来就是摆POSE配合特效Duang,出一拳慢动作放个30秒Duang,看得我哭笑不得。好的不学,把Duang学得非常彻底。
我已经很久不看中国或者香港的电影了,也许,我是一个怀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