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做客,变得越来越功利化了
在农村,有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可是,好些却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变了味。
最让我有感触的就是关于做客方面了,以前做客讲究的是联络感情,加深友谊,而现在似乎没有了这个味道。
在城市或者准城市里面,这种情况更是明显,大家就是接到请柬或者收到邀请函以后就在既定的日期送礼赴宴就完事了。
然而,在农村也在有向这方面发展的趋势,如果继续利益化那将会让这个传统习俗彻底改模换样。
昨天,我被受邀参加一位朋友家儿子结婚的喜事,让我很是触动,因为我也好些年没在家去亲自做客了。
去到现场以后,我看到了好些人都在围绕着收礼登簿处,有看热闹的,有送礼的,有打探情况的等等。
在帮忙的人当中,很多的角色已经消失了,变得省事了许多,同时也变得浪费了许多。
在我的记忆里,以前在咱们老家的农村办事,无论是红事还是白事,左邻右舍来帮忙的都很多,而且还是从始至终一直尽心尽力的帮忙。
在帮忙的人当中,各自都有着明确的分工,各自必须严格的坚守自己的岗位。
而现在,就只有几个简单的抬菜、收碗、洗碗、洗菜的人了,其他的很多活计都被取代了。
这也许会被看成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我更把它看成是功利化的表现,一方面现在的人工成本降低了,但是消费成本明显提高了,实质上就是一种浪费。
最明显的就是桌子上的饭菜变化,以前办的菜是以荤素均摊,而现在都讲求大鱼大肉,而且尽可能让各种肉类品质齐全,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以前就是单纯的猪肉系,现在除了猪肉,更多的追求牛羊肉、鱼肉、鸡鸭鹅肉、海鲜等。
此外,以前做客的人都是慢慢的上桌吃饭,而现在都是争抢着上桌吃饭,更让人吃惊的是,在这一轮做客的人都还没有吃好下一轮的人就已经站在背后等着了,无形中让做客的人做客体验拉低了不少。
昨晚,我还听到有个老奶奶说:“现在做客要是吃饭慢点的人真的是吃不饱”,听完以后我觉得好真实。
过去有人添饭、有人加菜这些,现在上完饭菜就不管了,每个人都只顾着吃饭,而且狼吞虎咽式的,不再有曾经把酒言欢、有说有笑的热闹气氛,变得安静冷漠了许多。
回到家以后,我细细的反思着如今的这种做客还有多大的意义呢?俗一点说是为了借机收拢人脉敛财,传统的欢快、喜庆或者庄重、肃穆的传统氛围早已销声匿迹,正在上演的是功利化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