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魂者》经典读后感有感
《猎魂者》是一本由[美]黛布拉·布鲁姆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页数:292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二、三章中无聊之极又无穷无尽的灵媒让我实在没兴趣读下去,还好后面几章的研究越来越没那么偏离重心了,很喜欢里面的很多探索者,维多利亚时代也算是个让人向往的时代啊,亦天堂,亦地域
●被感动了~
●勉强读完了
●严谨的科学研究训练容易让人丧失感情,我看到一群科学家为了驳斥主流科学界的偏见,潜心研究,并且不惜侮辱被研究者的人格,伤害他们的肉体。科学和人性真的必须对立?
●对达尔文时期有了新的认识,宗教与科学旷日持久的战争在这一时期达到顶峰。
●死后还会有我的、
●不知怎的让我想到李敖的北京法源寺。慈溪和康有为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灵媒与猎魂者也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被滚滚科学主义淹没。非要主亲自现身才让我们相信灵魂么
●书名有点狗血,内容足够震撼,一本被书名耽搁了大好前程的前心理学史记
读了这本书,使我有了很多感受,有新鲜、感叹、敬畏、探索......
作者的叙事巧妙及洞察力自不用说。我只想提的是译者:译者的翻译让我感受到的是犹如参阅外文资料一样的真实感,阅读时具有的亲切感。至少对于我来说,翻译的很到位、很值得信赖。如果那个老外能读懂中文,并且读过此书的原版,我想他会对译本的更加欣赏和喜爱。
涉及此书中的人物,暂且不说他们在“心灵”方面的褒贬对比,但至少他们让我感受到的是坚定的信念、独具的个人魅力以及秉持传统的科学论证态度和方法,但又不失超越的探索思想和辨证思维。
本书引用珍贵文献及信函。虽历史已久,但“超越”确实很难。文中所提及的“灵异”案例的所反应出的现场状态,让我联想起我们中国的“跳大神”。“跳大神”是否可以算作“灵异”的异国案例?
《猎魂者》读后感(二):请千万不要被真相打败
我一直都相信,我每天喝的咖啡,每日看的报纸,和我一起生活的狗儿们……它们不仅仅是它们。因为每样事物可能都不是看上去的样子,在另外的轨道上,空间里,它们大概还履行着其它职责。人也如此吧。
坦白点说,人类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当愚钝的生物。生存能力远不如兽、鸟、昆虫和植物。它们对周遭事物的感应能力,是人无论进化多少年,都无法抵达的境界。
当然,我们可以把人类的缺陷归咎于进化,但这也足以证明,人类那一点点捕捉事物本质的能力,相对于强大的宇宙,是多么弱小。更加遗憾的是,直到现今,许多人仅仅相信所谓的真相就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触。只有少部分人确信,无数真相都隐藏在人类平庸的感受之外。
《猎魂者》作为一部欲揭示人类感官之外真相的论著,重要的并非结果,而是展现科学家对“灵魂”孜孜追寻的过程,漫长、曲折却能够看见希望的过程。这是本书的感人之处,寻求真相——也正是人类弥足珍贵的本能之一啊。
灵魂——那是令人在黑暗中睁大眼睛的话题,古今中外的故事举不胜举。本书中的故事,根据大量文献资料和有嵇可查的事实而来,没有夸张的神话色彩,也非民间相传的离奇,有的只是遭遇者坦白的叙述,科学家理性的推论。即便你感到神秘、困惑,迷惘,但这即是本书和科学家给予的启发——请直面这个你所不知道的世界,相信有着更为广大且不曾触摸深处。
我不知道神是否真的存在,或者仅仅活在不同的内心,且在需要的时刻衍变为力量。但是无论如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需要有所寄托的,有时来自于神,有时来自于和你亲密无间的人。在一生中的许多时刻里,你需要相信,亲人和你保持着永远也无法切断的联系,哪怕生死相隔。这绝对不是简单的精神慰籍法,本书中可以看见通灵人帮助现世之人与逝去的亲人获取沟通,从而使生人和逝者都得以安慰。
催眠?力量的转移?还是第六感?无论如何我们得相信,人类被赋予的能力实在太有限,想象力也匮乏得很。即便如此,请千万不要被真相打败——我想这是灵魂研究科学家们可以长久坚持的信念。希望阅读此书的人,也可以做到如此。
《猎魂者》读后感(三):科学和信仰的界限——认知理性与超越感官同行
我们从小接受着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认识论的教育,对达尔文的进化论顶礼膜拜,对我们的过去和未来笃信不疑。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却越来越意识到自身素质的局限性,自己对世界不能完全把握和感知,未来的不可预料,科学在达到其尖峰时刻所显现的偏差和不可预料的恶果,终于在21世纪,显山露水。
当我们身处于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和社会当中,其差异性和多样性往往给予我们惊喜和错愕,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肤色和人种,不一样的信念和追求。也许被唯一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统领的生活是一种悲哀。追求真理乃人之本性,从人类意识诞生至今,人们无不好奇和追求宇宙万物和人间百态的种种真谛。若非如此,布鲁诺不会被烧死在鲜花广场,哥白尼,伽利略等天才人物不会英年早逝。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究竟要付出多少代价。
这本书讲述了以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为主的一系列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在探索灵魂和科学的关系和界限的道路上所付出的卓越的一生。在我们思考这个世界的时候,其物理的不完美性,引发了对于超越感官的世界的种种猜测。正如数日前和一位物理学者所探讨的人的能量摄入不足以支持其做功,而引发的对于人所摄取的天地之气的猜想类似,也许在这个世界真实存在着不为我们所见和感知的领域。这样我们的梦境,幻觉和幻想统统都有现实的依据。
我清楚的记得系主任给我们讲述的她的一次被催眠的经历,而她是一个完全的理性主义者,在经历那次事件之后,也不得不对自己一直以来的信仰产生怀疑。
也许并没有一个绝对的价值观和普遍的真理存在。而只是人类作为一个智能生物对于自身和世界的真实性的不断的探索和追求,而我们有限的理智和智慧却永远不足以把握宇宙之博大精深而足以造成自身的毁灭。
也许真实存在一个与我们现行世界相似的另一个世界,不管是灵魂的居所,或者是平行宇宙——一个与这个世界相似却稍有不同的世界,我们的思想和抉择也影响着另一个世界的发生和发展。
人的精神世界如同一个微缩的宇宙,而理性正如我们每日可见可感的物理世界。然而世界不是平的,空间和时间也不如我们想象中那样精准,这其中有一个界限等待我们去发现。
《猎魂者》读后感(四):你真的确定吗?
关于有没有鬼魂、有没有平行世界、有没有超能力(我不喜欢超自然这个原本就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词——自然原本包涵一切,只是一些事超出了某些人对自然的认识而已)这些问题,一个最常见的反驳意见就是:如果有的话,我怎么从来没有看见过呀?
哥们儿,你没看见的东西多了,美国你就从没有看见过。
你又是如何确定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个叫美国的国家呢?
电视、报纸、互联网……告诉你的?事实上,这些东西也告诉过你鬼魂、平行世界、超能力都是存在的。
就在20年前气功、超能力研究风行的时候,曾有成千上万上亿的人亲眼目睹过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北京电影制片厂还拍过一部讲气功与超能力的纪录片——目的在于宣扬与科普。(这片我有)
何以一夜之间都成骗子、都成了伪科学?
强烈声明:我不是在说——确实有鬼魂。就像《猎魂者》这本书也没有这么说,它只是说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美一些顶级科学家(包括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对于鬼魂、超能力现象所做的科学研究。
这其实是一本历史书。
比起房龙的《宽容》,这本书只有历史、没有作者的评论。
所以,如果你认为这个世界上确实还存在某些用当前科学不能解释的事物与现象,那么建议你看看这本书,作者很棒、译者很棒,更棒的是,这本书告诉我们,世界上还有很多真科学家在为被某些不确定是不是真科学家定义成“伪科学”的问题努力做着科学研究……(呵呵,最近在学绕口令)
这不是一个科学问题,这是一个有关自由的问题。
《猎魂者》读后感(五):万物皆有灵
这个时代缺乏信仰的结局,是道德沦丧。很多闻所未闻的事情比发生在地狱里更惊悚的发生在我们身边,我常常想,如果那些人心中有神,结果是不是会不一样,或者如果神真的不存在,而另一个并行的非神主宰的世界确实拥有审判,那么很多人是否能够因为有所敬畏,而收敛一下自己恶毒践踏世界的步伐。
本书并不是呼吁大家要相信什么的,至少我这样认为,那些在哈佛大学里的高材生,之所以不放弃的找寻灵魂世界的足迹,是为了证实那些存在,是被大家刻意忽略的真实。这是一种态度。一种,不因为科学这个词的存在,而放弃找寻真相的态度。
而我却从这本书中,读到一种敬畏之心应该存在的理由,那就是,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有一种未知的力量,在暗中注视所有的人,那么我们至少会因此而变得对自己更有约束力。
这个世界,毕竟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人多。也正因此,情感和精神的改变力量,是不可预估的。
如果这个世界上,灵魂存在,另一个并行的世界也存在,我们至少要能够扪心自问是否在做过一些坏事的时候经得起恐惧的洗礼,是否足够努力去承受变化而不归咎于既定的命运,是否不会因为无常而失去对生活中真善美的追求,灵魂是因为我们的存在或绚烂,或暗淡的。如果我们轻易的放弃自己所追寻的东西,精神的磁场不足够强大,那么我们的失败,也无从怪罪任何人和神。那是一种必然。而反之,你如果竭尽全力,神一定给予你前进的指引,这也是一种必然,一种暗示的必然。
我从来都相信灵魂的存在,虽然我一点不期待遇见他们,但是我想我也应该尊重事实验证出来的真理,存在即为合理,在批判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其实是尊重并注视所有的现象,并耐心的推敲结论。而如果结论未知,抹杀这些痕迹的人,都是有罪的。
万物皆有灵,所以他们不会亏待那些在黑暗中寻找出路的探索者,而有的时候,真相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相信。
我认为这些科学家和信仰者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孤独是本书的一种力量之源,他告诉我们,所有的光明,在照耀之前,都需要经历黑暗。
而我相信,这也是神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