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小站》是一部由林見坪执导,陶傳正 / 杜麗珠 / 趙耀主演的一部剧情 / 短片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站》精选点评:
●展现了林见坪的摄影功力,不过儿子和母亲的演出都有点不自然,即使是为了突出儿子的不正常也还是不自然
●
●给我们启发的片子
●一直记得这部电影,那次考试,那个大汗淋漓趴在桌上答卷子写影评的夏天.......
●世界真奇妙。
●影片不制造逃离冷酷现实的氛围,也不力陈高调来揭示假象的救赎,它只是冷静的逼视人间忧喜交织的真相,烘托出人性所面临的困境与出口,也丢给人们一个深沉的思考空间。
●最近才收到这张dvd,舒缓温和,摄影挺美,简单纯粹,虽然母子俩演得有点尬,不过不影响整体的美好。
●演得太搓……
●导演在选角上非常失败,差到不及格的表演还赢得了威尼斯最佳短片真是匪夷所思。
●⋯⋯⋯⋯⋯⋯⋯⋯
《小站》观后感(一):心灵的小站
很普通的小站
却是很特别
有快车过,有慢车过
在站台工作多年的老站长
等着车停,等着车过
一位母亲和他年长的儿子在这里小歇
然后呢...
他们又坐车回到了台北
老站长依旧等着车停,等着车过
人人都去了自己的地方,做该做的事
而我们却留下来了
留在了小站.....
《小站》观后感(二):母子情深有几多?(看电影《小站》)
妈妈常叨唠儿子什么时候会不理她,儿子说不会的,妈妈说当你有了老婆就会了,儿子还是说不会的,这时的儿子还不到八岁。
妈妈非常享受和儿子搂搂抱抱时的亲情,同时也害怕失去,她知道,随儿子慢慢长大,无论儿子是如何爱妈妈,这种肌肤之亲就会一去不回头。
母子之爱能够不被时间冲淡的,世间能有几何?或许情也已稀为贵,让这部看起来淡如清茶的台湾短片,打动了评委,当年与《色|戒》一起扬威威尼斯影展。
2008.8.5
《小站》观后感(三):意义非凡的台湾影片
昨晚看了曾在2005年威尼斯影展夺得最佳短片银狮奖林见坪导演创作的约三十分钟台湾短片《小站》,受到极大的感动。感动在于其纯净简练的影像真正的净化了我的心灵。要在当代亚洲影像世俗化与模式化或流行性泛滥的规律里找到像《小站》如诗一般在简练的影像词汇里发挥出意象丰富的魅力同时展现出对生命意义诚恳的反思和关注被主流忽略的少数异样的生命群确实很少。影片的艺术性与内涵上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在这仅仅的三十分钟内表现出崇高的价值与创造性。
影片看似简单的形式叙事,简单的剧情,简单的自然性“纯镜头”影像,实则当中无论人物,空间,空镜,对话都是蕴涵着丰富的隐喻性。这类看似简单得让人沉闷的纯影像,实际上只要懂得切入正确角度去欣赏和对影片进行思考性的付出,就会发现反而里面是藏了“很多”。这也是真正的影像修辞发挥下而超越了语言文本。
《小站》三十分钟内没有一味交代故事,反而是从头到尾留下许多的“空白”和深远的余韵。“空白”是一种具有美学和哲学意味的艺术表现手法,余韵则是作品所展现出的人性与人格的情操。只要作者诚恳的运用与好的表现,两者都能让观者回味无穷。《小站》的余韵非常成功,除了因为故事取材自一个真实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影片的创作真正建立在人文关怀的主题上,且是关注在少数“异常”的群体和被大时代遗忘的失落与没落的“纯真”。
所以电影除了三十五岁患有迟缓症与内向的阿耀和一直常年陪着他从台北坐火车到偏远火车小站看火车的六十岁母亲,老旧火车站的站长,车站周围不经修饰的山林花草树木,旧时代的火车型,车站室内等,这些都是导演在主题上“内在追述”的影像符号。它所承载与指涉的并非为了说明什么,而是寻求一种平稳真实,让世人反思的,诚恳的救赎出口。《小站》的成功正是无论在艺术创造与内涵的价值上都达到高度的层次,更重要的是作品是非常的诚恳看待创作,不带世俗的杂质。
《小站》观后感(四):小 站
现实让人无言,远方也让人无言。
现实让人无言,是因为某种触及的沉重;而远方让人无言,是因为某种沁入心脾的感怀。现实,总是让人容易遗忘纯朴的东西,而远方犹如幸存的梦,总是有着无限的期待。
是的,在看完台湾短片《小站》(2006年)后,顿而无言。没有台词,却宁静致远。我无言。无言之中,索性要让这疲乏的心,再损耗一把。远方大山深处的三貂岭,位于台湾中南部极不起眼的小站。
一个已35岁的大男人,因为行为迟缓,性格内向,被人视为弱智的儿子,被他六十岁的老妈妈带着,专程从台北来到远方的小站看疾驰的列车。
寂静小站,只有一个忠于职守的看似快退休的半老头。小站四周是无言又连绵的群山,如这个喜欢看疾驰列车大男孩葱郁的梦。只有慈爱的母亲,静默无言以对天地。
在返回台北的列车上,大男孩似乎仍对那个小站管理员耿耿于怀,说:“为什么他不让我站着看列车,他像个坏人。”母亲一如温和地说:“他怕你危险啊,才让你坐着看,他不是坏人。”大男孩也一如往常的应声“呵”。
这个世界,对他来说,只有母爱的包容,能消融他的疑惑与缝隙。也只有母爱堪称伟大,只有母亲的双眼永远放射感人的光芒。
现实遗忘了天使,遗忘了我们视而不见的珍宝,而活着总会想起远方,远方似乎孕育着希望,抑或是一抹彩霞在天边无言的慈悲。
在屋里呆久的人,就会想到外面走走;在一个地方呆久的人,就会想到远方看看。人生就是由一个个小站构建的曲曲折折的风景。
从远方回到浮华的现实,想想我们还有多少纯正的梦。让我们尽可能多的珍惜一些宝贵的东西,我们也尽可能少遗忘些好的东西吧。遗忘让我们的确丧失得太多,我们多需要一颗豁达与包容之心。就如同那个永不停滞的《小站》,南来北往,它注定要终生守候着现实以通达远方。
2007、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