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秘心理学读后感100字
《奥秘心理学》是一本由奥修著作,上海三联出版的1998图书,本书定价:21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奥秘心理学》读后感(一):事实上Rajneesh已经催眠了所有的听众
印度一位国际知名艺术家Babamama在《我的回忆录》中有记载:
1970年5月期间,Acharya Rajneesh(译注,奥修)在Gujarat邦的Nargol组织了一次交流会(shibir)。她去了Nargol,主要是为了在Rajneesh引导的这个交流会中找出这个方法。正如所料,事实上Rajneesh已经催眠了所有的听众,他们不过是他手里的工具,而非他们自身原本的人类。她坐在一棵菩提树下看见这一幕。她不能忍受这种对天真求道者们的误导。事实上,她强烈地感觉到,时机成熟、足以显现的时刻到了。所以,1970年5月4日的晚上,她走到一个远离交流会的、隐蔽的所在,面朝东方的天空,背对大海,坐下来,进入冥想之中。她几乎整晚都在冥想入静冥想,当太阳出现在东方的天际,在她之内已经存在了一场强大的体验。
她知觉到她的头、她的顶部能量中心(Sahastrara)突然打开,出现了一朵像莲花一样圆形的花朵,当它展开它的花瓣,在莲花裡面好像有一千盏灯在发光。光在那裡,但它非常柔和,绝无伤害。这光並不闪烁,向着天空的方向,照亮了顶部能量中心(Sahastrara)的上方。突然地,莲花消失了,被另一朵一千瓣的花儿取代。她能轻易地数出这些花瓣。这花儿送出非常清凉的生命能量(vibrations),贯穿她的全身。
《奥秘心理学》读后感(二):摘录为主
1
2
仅仅从无知开始,从谦卑的无知开始,只有一个前提:“我不知道。”你可以说身体和头脑是分离的,或者你可以取相反的立场,说身体和头脑是一体的。但是这种论调仍然预先假设了一种分别。你说的是“一”,然而你在感觉“二”。为了排斥“二”的感觉,你坚决地说“一”。这种坚决是一种微妙的压制。所以要从存在开始,不要从概念开始。要从深深的、未概念化的觉知开始。不要说一,也不要说二。
3
不要以一个执着寻找某种东西的头脑开始。只要开始就可以了!一个询问的头脑并不是在寻找某种东西,而只是在寻找。只是寻找,没有先人之见,没有明确的寻找目标。我们之所以会发现事物,是因为我们在寻找它们。
4
存在永远不可能是一致的,而系统必须是一致的。(建立逻辑以构造系统:)趋向逻辑的同时,离存在的本源就越来越远,aka“失真”。(所以一味追求完美逻辑化的全知只会逼疯强迫症)
5
一旦系统坚持说它对存在的说法就是绝对真理,它就变成了暴力的和破坏性的。
6
一个沉醉于导师人格的人或许不会发现他理论中的诸多漏洞,而那些不沉醉的人只看见漏洞而看不见真理的碎片。
7
通常情况下,我们是很多人:我们有很多人格。我们认同某一个,然后我们又改换装备,变成了另一个。这种装备的改换不是和谐。它会在你的存在中引起很深的紧张。这么多特征在一起不可能感到自在。因为我们有一种观念,认为人天生就是一个整体。不再拒绝对立面,我们才会拥有不分裂的意识,才有能力移到相反的一极。
8
不存在天然的分裂。当一个人能够轻松自如地从一极滑向另一极了,他甚至感觉不到这种运动。(因为)如果有着一种深深的和谐,你就不会感觉到任何运动。
9
快乐有高度而没有深度,悲伤有无底的深度,却没有顶峰。
只有中点才能完全超越两极。
10
爱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状态,而不是一种关系。
11
爱是你的一种存在方式,它永远不会转入排斥,因为它(根本就)并不是吸引(in the first place)
12
Fight or Flight都源于害怕,不要flight,也不要fight,要去接受。
《奥秘心理学》读后感(三):奥秘心理学
首先以我现在的水平还不能甚解这本书。读书就像泡茶或者泡糖水,人的理解能力是溶剂,没有营养的读物,或者太通俗的,就像蜜糖或者盐,倒一杯水就可以完全冲开;但像这种书,还有《红楼梦》那种,像茶,泡一遍里面的成分是不能完全滤出的。不过这次虽然不能真正读懂,但是也是有点东西可以写下来的。由于每个章节讲的但是不同的东西,所以下面仅仅表达一下对于部分章节的想法。 1.向内的革命:要获取知识或者感悟,或者说提升自己的段位,往粗的来分可以分为两种途径:从外界汲取和从内在萌生。可能大部分人都以为大千世界让人更有机遇获得一些东西,但是有一个科学理论是,人一生只能开发出约1%的潜能,从大千世界里东碰西撞,不如向内开发,专心一也。或者换一种说法,我们送大千世界里得到的所谓的知识,如果没有我们的头脑加工,就不是有效知识,只有头脑自己提取的才是有效的。
2.梦的心理学:在这个篇章里面,首先出现奥修的七个身体的理论。其中一部分是有科学依据的,其它大部分是假说。梦境对于人来说一直很神秘,有人说它里面的情节有科学依据,有人说那只不过是头脑的动乱。
3.超越七个身体,成为和是:这些当然都是奥修的假说(我并不认为它一定是错的)。我以前第一次看的时候差点把瑜伽和它想到一块(因为奥修在书里曾经提及过瑜伽)。后来发现不过是一个假说,就像释迦牟尼的涅槃,又有谁看见他去了哪呢?
4.知识的错误:知识是被人类发明的,说的极端一点就是杜撰的东西。比如说我面前的东西,第一个人把它命名为桌子,然后大家就都叫它桌子了。人是不可能不受知识的影响的,你会记事的时候大人们就告诉你,那个叫桌子了,你要是叫别的你就是傻子。别的定义,好坏善恶(这一开始是没有什么优劣之分的),也都是先人灌输给我们的。如果一个只有知识的人,必然是最无知的,因为无法通过理论得到真理。而启示不一样,它出现在知识停止的时刻,。这里有必要提到一下那个费解的佛陀(佛陀其实是和奥修并称的一个人,不是杜撰中的佛)的故事。故事中的几个人执迷于得到得到上帝是否存在的答案,结果都被佛陀摔碎。实际上,理论不能退出真理,头脑能寻求到的,也只是理性的副产物,而真理并不是一个结论。
最后不知道为什么很多评论说这是邪教的学说,对于自己未知的东西,无权归结为错误。
这里面大家看似荒谬的章节再次不做讨论。作者也在文章中提到,不管我说什么忘了它。故我觉得本书的内容不适合刻意追寻出一个结论。
《奥秘心理学》读后感(四):静心
当头脑成为主人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不回心的状态。当协成为主人、当你的宽知成为主人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静心的状态。所以静心意味着成为头脑的机制的主人。
头脑,以及头脑语言功能的运作,并不是终极的。你超越于它;存在超越干它。觉知超越于语言;存在超越于语言。当觉知和存在合而为一的时候,它们就会彼此交融。这种交融就是静心。
语言必须被放弃。我并不是说你必须镇压它或者排除它。我的意思只是它不需要成为你一天24个小时的习惯。在你走路的时候.你需要移动你的腿。但是如果在你坐着的时候,它们还继续移动.那么你就疯了。你必须能够关闭它们。同样地,在你不跟别人说话的时候,语言不能在那里。它是一种交流的技术。在你不跟任何人交流的时候.它不应该在那里。
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就能够进入静心。静心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而不是一种技术。技术永远都是死的,所以别人可以把它增加给你.但过程永远都是活的。它会成长,它会扩展。
语言是需要的然而你不能老是停留在它里面。有些时候必须没有语言的表达.你只是存在着。并非你完全无所事事。觉知在那免而目它比语言更加灵敏、更加生动.因为语言使它麻木了。语言必然是重复的,所以它会造成厌倦。语言对你越重要.它就越会使你厌倦。
存在从来不是重复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是一朵新的玫瑰花,全新的。它以前没有存在过.也永远不会重视。但是,当我们把它叫做玫瑰花的时候.玫瑰花"这个词就是一种重复。它一直在那里;它永远在那里。你总是用陈旧的词汇扼杀新生事物。
存在永远是年轻的,语言永远是陈旧的。通过语言,你逃避存在,你逃避生命.因为语言是死的。你越是跟语言纠缠不清,你就越是被它弄得死气沉沉。学者完全是死的,因为他完全是语言、文字。
如果你认同文字.你就会不停地从一个文字跳到另一个文字,你就会错过它们之间的间隙。另一个文字是新的聚焦点。头脑不停地转移;焦点不停地转移。但是,如果你不认同文字,如果你仅仅做一个观照者——于然独立,只是看着文字列队经过——那么整个焦点就会转移,你就会党知到间隙。这就好比你在马路上.看着行人经过。有一个人走过去了而另一个人还没有来。那里有一段间隙;马路是空的。如果你在看.那么你就会了解间隙。
一旦你了解了间隙,你就在它里面了;你已经跳进去"。它是一个深渊——它产生和平,它创造觉知。在间隙里面就是静心;就是转化。现在,你不需要语言了;你格放弃它。那是一种有意识的放弃。你觉知到宁静、无限的宁静。你是它的一部分,你跟它在一起。你并不觉得这个深渊是什么别的东西;你觉得这个深渊就是你自己。你知道.现在,你就是知(knowing)的本身。你在观察间限,然而现在,观察者就是被视察的。
《奥秘心理学》读后感(五):无题
真心想不通这本书评分为啥会这么高!因为,这真的就是一本邪教组织头子写的一本错误的书!
不过在此之前我首先要感慨的是,对于这么一本禁书,咱们现在还能容易的看到,并且能任意的研究他,讨论他,这真的是一件特别好的事!
首先我想说的是,作者奥修作为一位大学的哲学教授,他的水平真的不是盖的!虽然本书大的主旨是错的,但是他的论证真的很精彩,也很有学习价值!
他说上帝(或者说是这个世界的道),就如同窗外的天空,浩瀚而无垠。它本是无形的,而我们就如同房子中的人,我们无法看到“上帝”的全部,我们所看到的取决于我们窗子的大小和形状,而这窗子有三个分别是真!善!美!科学家通过真的窗子看待世界,修行者用善的窗子看待这个世界!艺术家通过美的窗子看待这个世界!但是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全部!只有寥寥几个人跳出了房子看到了全部!(上帝,释迦牟尼,安拉)但是他们无法用语言向人们表达出来!因为语言和文字只是一种简陋的用来交流的工具,存在本身所蕴含的东西要海了去了,语言和文字只是对其粗浅简陋的解释,一开口,其实就错了!它根本就解释不了存在物体本身的丰富性!所以奥修讲究要静心!要感知存在本身!并欢喜!他说东方在感性走向了极致,我们自我约束,创造哲学,创造道家,儒家,佛教,印度教!而西方理性走向了极致,他们创造工业革命改变世界,但是这两种道路都是死路,任何一条道路的极致都会走向缪论!所以他提倡要综合两者!诸如此类精彩的论述还有很多,虽然这些论述不是尽然全对,但是也真的颇有道理!如果他的书全篇如此的话,那这本书也不失为一本很优秀的哲学书籍。但是!
但是本书明确的指出科学是缪论,以及人类一切的理论都是错误的!这是一种极端的形而上学的不可知论!虽然我也是不可知论的支持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最起码,世界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知的!因为我们研究和理解了世界的很多原理,我们才能运用电,煤,天然气,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电脑,上月球,这都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然规律并改造世界运用自然规律的结果!而奥修竟然认为科学和人类的所有理论都是错的,这真是错的太离谱了!
而且奥修认为语言和文字没有意义,甚至是多余的,他们的存在只会制造更多的麻烦和错误!但是只要你想想就会知道,没有语言人类怎么交流,没有文字人类的文明也就无法容易的传承和积累,人类现在的成就可以说和这两者密切相关不可分割!而且现在还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类之所以能产生意识,也是语言和文字的相互促进作用!别的先不说,就这两者的错误!就简直是不能容忍的!全书中像这样的错误还有很多!
奥修早期是哲学教授,但是后期创立了奥修教,全国各地传教,号称自己是上天的使者!但是纵观古今上下,那一个“圣人”不是严于克己,追求真善美的完人,或是向着完美而努力的人!而奥修吸毒! 诈骗!谋杀!攻击!纵火!盗窃!如果他真的是一位真正了悟大道的能人,他就绝对干不出这样的事!而能干出这样的事,那么他的哲学理论再说的怎么天花乱坠地涌金莲!都只不过是歪言邪道妖言惑众!
所以,读书取舍有道!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