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毛坦厂的日与夜》影评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毛坦厂的日与夜》影评精选

2020-10-17 16:3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毛坦厂的日与夜》影评精选

  《毛坦厂的日与夜》是一部由贾丁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毛坦厂的日与夜》精选点评:

  ●

  ●实际上,拍的真的很不错,挺走心

  ●今天早上开车的时候看到一句话:一线城市的教育看毛坦厂学校,就像发达国家看我国的发展。又远离又迷惑又觉得心酸。

  ●那个傻逼班主任,他真的懂教育吗?

  ●我觉得很真实,复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高强度和枯燥会让你退却。我想说白岩松说过的一句话“我没有办法说出任何批判毛坦厂中学的话,因为那是千千万万普通家庭关于高考这一改变命运的机会的唯一救赎。”(原画不记得了,大概这么个意思)

  ●导演的镜头很克制。

  ●毛中的日与夜是日复一日的压迫,日复一日的折磨,日复一日的崩溃,还有数不清的不甘与心酸。 但至少,这是个人人都能争取的通往理想/成功的途径

  ●非常好的题材,可惜手法有些蜻蜓点水,没有深入到一个个人物及他们的家庭中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吧

  ●相對《高三》淺層很多,針對的只是老生常談的高考學生如何辛苦和背負家族的使命。結局談到老師和家長的辛勞很多,但在我看來這只是宣教意味,沒有反諷。

  《毛坦厂的日与夜》影评(一):唉

  其实某种程度上,毛坦厂中学里面的老师也没有多非人性的压榨,更多的是无可奈何恨铁不成钢,甚至让我想到自己初三的老师其实也蛮可爱的。

  然后...看完后脑子里一直重播着上一届毕业生回来和老师聚餐时,一脸得意地说大学生活就是“睡到中午,然后让室友帮忙买饭,然后吃完午饭继续睡觉”时,班主任苦笑的表情。说是上大学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未来,“拯救一个孩子就是拯救一个家庭”,但是,一张让“没人要”的“失败者”变成“用人单位抢着要”并且“拥有美满和家庭和幸福的生活”的成功者的大学文凭真的只是高考考高分后这样庸庸碌碌度过四年么?纪录片里那家长“卖掉厂”、牺牲掉自己的事业然后闷在毛坦厂镇里陪读一年,为的就是这样浑浑噩噩的大学经历么?大多数高中老师用“过了高考就解放了”来让学生在高压冲刺的状态下度过高三一年,但却忽略了这种“奖励机制”其实让很多大学生浑浑噩噩挥霍掉最宝贵的年华,让大学生们终于拼到了大学的入口后却在赛道上像只漫无目的的无头苍蝇。

  因为是在图书馆展映会和北师大的教授们看的,放映后有与毛坦厂中学英语老师视频通话的环节,英语老师骄傲地说毛坦厂中学现在的学生已经达到了三万到四万,突然那头的回答被毛中的上课铃打断,还真的就是纪录片里的铃声和喧闹。就像纪录片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是连续两年班主任在开学宣读着一模一样的规章制度,这样的模式和生活只是一个毫不停歇的轮回,甚至是一个越滚越大的雪球。什么时候才能有实质性的改变呢?唉...再怎么样也不忍骂学校而是应该骂畸形体制,但是这种筛选体制说到底...是不是还是好大学太少了还是人口太多竞争太大了?

噢噢更新:学生们放孔明灯大喊“高考一飞冲天!” 还有在通往考场的大巴上唱“我的未来不是梦”那里真滴有点好哭

  《毛坦厂的日与夜》影评(二):小镇高考

  影片刚出来的时候就看过一遍了,今天在南加州大学中国纪录片展映又看一遍。

  毛坦厂的高考镇可以是特例;然而影片所呈现的高考状态以及中底层人民把高考看作人生阶层跨越的阶梯确是中国的大多数;

  正如现在社会上讨论的,高考作为阶层跨越改变人生的作用是否正在逐渐瓦解。在中国社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高考在社会上的角色其实也在发生转变,又或者这种转变不是高考主动的,而是高考本身已经越来越无法实现阶层跨越改变人生了。但在这个小镇里,不难看出来高考不管在学生还是家长老师的心里,都仍然起着改变人生的作用;幅员辽阔的中国,社会变革发展极为复杂多样。

  本纪录片的存在意义重大,我也想知道2019,2020年了,已经大学毕业的被拍摄的学生们,已经开始步入社会的他们,现在如何看待他们的这段经历。

2019/10/10在南加州大学中国纪录片展映上与贾丁导演进行视频讨论

  为期一年的纪录片拍摄其实不亚于一次社会调查研究,在90分钟之内,贾丁导演的镜头语言其实非常克制,但在镜头与被拍摄者的关系上,也能看出拍摄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细节和值得深挖的对话也非常多,镜头本身并没有表达任何观点倾向,纪录片记录现实的复杂性得以实现。但是如果深入镜头语言后的内容,可以感受到高考或者这种小镇高考的困境:

  -- 我不应该把孩子送来的,他以前不是一般的活泼

  -- 那你明知道毛坦厂的恐怖,为什么还要把孩子送来呢?

  这绝不是控诉或者批判,而是在说明现实情况中的“零选择”悖论,尤其对于底层人民来说。

  但是高考三年对于孩子的影响有这么大吗?或者说它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独特的可以影响一生的吗?我这里说的不是高考结果,而是高考过程。我不这么认为,中国社会学生所经历的任何阶段都对中国的孩子的成长造成了影响,绝不仅仅只是高考塑造。所以我的问题会是,也是我一直想问中国教育的,从12年的教育中,你到底想要什么呢?

  #强推细看#

  《毛坦厂的日与夜》影评(三):为梦想又怎能算荒唐?

  恰逢高考,便花了点时间看完了《毛坦厂的日与夜》这部纪录片。如果换作几年前,我看到后一定会说“这简直就是压榨人性”或是“应试教育真不把学生当人”这一类充满着怨恨和不屑的话。但当现在我真正看完后,心里面却全是震撼、敬佩和心酸。

  先说震撼,高三年级近100个班,每个班七八十个课桌堆的密密麻麻,很难想象一个小镇竟然有三分之二的人是为了毛坦厂而来。监控室里面每个教室的画面堆叠在一块,就如科幻电影中监控着全世界各大城市的指挥中心。短暂的放学黑压压的学生匆匆忙忙地跑去校门口扒完父母准备的便当,似乎就是用人力来向世人演示电脑运算......

  再说敬佩,我敬老师:带着七十多个学生还坚持每天晚上去各个家庭检查;我敬家属:为了孩子放下手中所有来到陌生的环境陪读,又能为了孩子累倒在学校中央;我更敬学生,为了梦想只把感情写在热水瓶上,为了梦想让自己午饭时间都变的奢侈,为了梦想即便累倒放在病床上也不忘看书学习。你可知,当在校车上那句“我的未来不是梦”响起的时候有多少人都为之动容。看着这样的你们,我又凭什么能够发出怨恨和不屑的言论呢?

  最后是心酸,我们总说高考所带来的应试教育抹杀了孩子的个性,浪费了孩子本应美好的青春。但我从这些并不富裕的孩子和家长眼里面看到的高考却只有两个字:希望。教室里的一句“高考振兴一个家庭”,反映了多少家庭血淋淋的现实:唯有高考,这个孩子,这个家庭才能走出这个村,这个镇,这个城市从而走向更大的世界。可社会是残酷的,阶级分化从而导致教育资源的分化,家庭更好的学生可能拥有着能够事半功倍的资源。但对于这些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高考是他们却最后的豪赌,是他们跳出原有阶级唯一唯一的希望。而这个希望,虽一点点地开始黯淡,但却永远不会熄灭。

  笔者是出国党,我很庆幸自己可以有另一种接受高等学习的途径,但我也发自内心的敬佩所有正在参加高考和参加过高考的同学们。

  诸位,安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