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多样爱
《亲爱的》这部由陈可辛导演的片,在雁塔影院看了两个多小时。总体感觉有新意, 片子能抓住人心的亮点是“打拐”中的受伤者的不仅仅是原生家庭的父母子女,还有再生家庭里的亲情,也承认这样一份真挚之爱。影片自始至终伤而不悲,真情萦绕,真实反映了在民间仍有温情的底色可信赖,也就是“爱是我们活下去的理由”。
黄渤扮演丢失孩子的父亲--开网吧的田文军,因地位和性情诸多原因婚姻解体,唯一的儿子田鹏夫妻双方都喜欢。我是第一次看黄的表演,很欣赏他的沉稳内敛,他脸上具备西部男人身上的一切特质,不着痕迹的演出来,他教儿子陕西方言“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正在陶醉的时候,因为忙于网吧事,儿子走失了。儿子到哪里去了?他和小伙伴玩耍时,瞅见妈妈鲁晓娟(郝蕾饰)的奥迪白车,一直尾随,遗憾的是母亲专注于她自己的心事,没看后边,但她的直觉是儿子在后边,儿子不见之后,她陷入深深自责并得了抑郁症,多次心理咨询无效,后来和前夫田文军共同加入民间组织寻子团,三年后有了线索,在安徽芜湖某山村,他们看到了酷似儿子田鹏的男孩,然而,男孩口中的“妈妈”却并非鲁晓娟,而是一位名叫李红琴(赵薇 饰)的村妇,这错位的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赵薇扮演的村妇李红琴起初是大家共同的敌对冲突人物---已死的拐卖儿童人的家属。她无辜,泼辣,真情,单纯。她丈夫告诉她不能生育,她就以为自己不能生育,从来不怀疑;她一向认为丈夫是老实人,儿子是丈夫和深圳相好生出给她带的,女儿是在工地上捡的,她从来没有怀疑过,也就没有动摇过内心纯粹的爱。当儿子的亲生父母带走儿子,她的痛是撕心裂肺的,女儿被福利院收养,她就更无法理解和接受。李红琴不顾一切要回女儿,并且诉诸法律程序,以自己的诚和憨触动了心如止水的倒霉律师高夏(佟大为饰),这样,后半部分就有了社会的广角和思维的深度了。
高夏貌似桀骜的外表下有不断被挖掘出来的内在良知。母亲终生从教退休后竟痴呆异化,翻脸不认人,一桌子饭菜掀翻,儿子身上淌着饭菜汁子,还一脸平静。这个角色无疑丑化了教师群体,但我在她身上看见了自己曾经的影子(好可怕),也看到了很多老一辈教师精神面相,我们这个社会对于教师的尊重远远不够,更多的影视剧在无端讽刺教师退休生活中各种丑陋面,社会各个阶层丝毫不承担任何责任!高夏可以大闹办公室一走了之,对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总得有人帮忙,李红琴出现之后,高夏无法推卸隐约之中感受到的某种责任,他没有失掉的人性是李红霞一再坚持最终被感动的结果呢,还是本来就是具备同情心的一个底层律师,只能观众自己去判断。
佟大为不愧腕级人物,表演艺术堪称到位---我也是第一次看到他的电影,他一下子抓住人的眼球的魅力点是什么呢?真诚大气舒展自如,是把人物融化进了自身,还是自己融入了人物的精神灵魂层面?
赵薇的表演又一次突破了自我,大胆直率质朴的村妇李红琴被她抓住了神韵,捕捉到了只有乡下女人才有的眼神姿态,她不做作,不矫情,彻底放下“赵薇”做李红琴,一口安徽话助了一臂之力,使人物更具张力,观众一步步接纳她,喜欢她,拐卖儿童人贩子的妻子原来也具备母性的真挚情意,孩子愿意喊她妈妈,愿意跟着她回去,这份真情来自土地上,来自人的内心。
电影因有明星阵容,好看,大气,反映现实中真实复杂的情感,对于非白即黑的传统思维有了一定颠覆,结尾李红琴的怀孕,还可延伸出另一类故事,那些丢掉孩子的家庭还在寻找亲子当中,已有再生一个的愿望不再被看做对丢失掉的孩子的背叛……
《亲爱的》令人思考:践行多样爱,是完全可行的。爱永恒,爱无涯。
过去,意识形态,爱被规定了,今天,爱解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