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休谟政治论文选》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休谟政治论文选》读后感100字

2022-04-12 03:04: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休谟政治论文选》读后感100字

  《休谟政治论文选》是一本由(英) 休谟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7.00元,页数:1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休谟政治论文选》精选点评:

  ●区别偶然性与因果性的方法。“各极常易并发,殊途每可同归。”一种人类研究。

  ●与边沁的功利主义争论,虽然在一群狂热的人吹捧下,处于劣势。但可以想见,如果休谟的温和的经验论占优势,边沁预见性的全景敞视监狱何在?

  ●现在看这些东西各种不适应,很多观念上的东西也不太能更新了。不过关于专制制度优势的那一点论述挺有启发性。

  ●好的~我没读懂~读书笔记分数还很低。

  ●不愧是历史学家,报菜名一流,但是论述就浅了些。

  ●上打霍布斯,下轰黑格尔。远引古希腊,近料大革命

  ●读到后面有点头晕…

  ●翻译的还不错。休谟的理论偏保守,他坚信政治是一门科学,制度对民族性的影响比自然条件更大。

  ●永远正确的废话

  ●我好奇的是:对人性的认识如此浅薄的休谟依靠历史知识的厚积竟得出了政治正确的结论。这是如何发生的的呢?

  《休谟政治论文选》读后感(一):永远正确的废话

  看过的很多书都似乎是基于某一个特定的基础出发,要么是更看重和平秩序,要么是为自由做论证。而且其论证所导致的结论是截然不同的。强调自由的可能会推出民主共和制,而强调秩序的则建立的政体蕴含君主制的影子。不过还有大家试图将秩序和自由进行调和推出有限政府、有限权威的逻辑。但是其建立的根源或者是追溯点,都源于对人性的认识,以及假设。这些人清晰的认识帕斯卡尔所说的“人既非天使也非恶魔”这一特性,因此在理论中常有用混合政体这样的思想来限制阿克顿所说的“绝对的权威导致绝对的腐败”的这一人性的劣根。在这本书中,也体现的特别明显,有一种看到霍布斯、亚里士多德、康德、洛克、马基雅维利以及萨特等人的思想的柔和的色彩。其理论有着特别明显的共和主义的色彩,不过可能是其试图调解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吧,就导致其理论的说明和穿透力不是特别强烈。而且其理论似乎有一种说服各阶层的人民各守其位的感觉,在这一层面上似乎是一种保守主义的态度。这样的理论的作用可能具有安抚人心的作用,但是就其现实价值来说,可能就属于永远正确的废话。

  《休谟政治论文选》读后感(二):摘要《休谟政治论文选》 David Hume 1711-1776

  一 关于新闻自由

  “给桀骜不训的英国人套上枷锁,

  他们既不能自由地服役,也不能自由的生活。” ——《亨利亚特》

  古罗马帝制下的政府是一种专制和自由的混合结构,其中专制占优势;英国政府同样也是一种混合结构,不过其中自由居支配地位。

  为什么王国内存在这么多的新闻自由?

  因为人们担心;如果不认真防止专权现象的发展,如果没有一种将警报从我们王国的这一端传送到另一端的简易方法,专制独裁就会不知不觉地凌驾于我们头上。

  于是,通过新闻自由,整个民族的学识,智能和天才可以用来维护自由,激励人人都来保卫自由。

  二 谈政治可以解析为科学

  一位世袭的君主,加上没有奴仆的贵族和由代表们行使选举权的人民,构成最佳的君主制,最佳的专制和民主。

  三 论政府的首要建基原则

  公众信念有两类:即关于利益的看法和关于权利的看法。

  利益:即公众意识到可以普遍从政府获得的好处,并相信现在建立的这个政府和其他任何易于稳定的政府一样优越,有利于众。

  权利:权力之权与财产之权。

  四 论政府的起源

  在所有政府的内部,始终存在着权威与自由的斗争。

  我们可以说,权威这种为文明社会之生存所必需的事务,必需经常自维生存,较之自由,更需要人民多加维护,少怀嫉妒;自由这一事务仅致力于本身的完善,而人们由于疏懒,或由于无知,常易忽视它。

  五 论议会的独立性

  制度设计时,必须把每个人都设想为无赖之徒。

  六 英国政体究竟更倾向于君主专制,还是更倾向于民主共和制?

  哈林顿:权势的对比决定于财产的对比。

  七 概论党派

  在所有杰出的留有难忘成就的人物中,首要荣誉看来应属于立法者和国家的缔造者,因为他们为保障后代的安宁,幸福和自由,留下了法律制度和政治体制。

  派别可以分为情缘派别与实在派别,即分成建立在个人亲疏恩怨上的派别,包括那些形成敌对的党派,以及建立在某些实在的意见或利益分歧上的派别。

  在小共和国中,情缘派最易产生。

  八 谈谈英国的政党

  1. 他们看来具有不列颠人的真正感情:热爱自由,下定决心坚决不为任何抽象原则或任何国王的假定权力牺牲这种感情。

  2. 不论是他们的原则或感情都与革命所作出的决定,或与那时以来发生的情况不相一致。

  托利党人:热爱君主制,尽管不放弃自由,却是维护斯图亚特王室的人。

  辉格党人:热爱自由,虽不废弃君主制,却是支持清教徒决定的人。

  九 谈公民自由

  古人已经观察到:一切艺术和科学都兴起于自由之邦

  十 谈艺术和科学的起源与发展

  奥维德说过:我们心内有上帝,他注入使我们火化的圣火。

  一个民族为何在某一特定时期较其他民族更有教养和更有文化

  1. 任何民族,如果不享有自由政府提供的幸福,艺术和科学使不可能从他们之中产生的。

  2. 没有什么东西能比许多由商业和政策联系在一起的,相邻而又独立的小国更有利于文明和学术的发展了。

  3. 虽然自由国家是唯一适于这些高贵植物生长的苗圃,但它们可以移植于任何国家,共和国最有利于科学的成长,而文明君主国则最适于优雅艺术的成长。

  4. 艺术和科学在任何国度达到完美境地之后,即会自然走向衰落或者不如说必然走向衰落,并很少在它们以前曾经昌盛过的国度里复兴。

  在共和国中需成为有用之人,而在君主国中需取悦于人。

  于是,最杰出的天才在共和国里取得成功。文雅的风度使人易于在君主国中飞黄腾达。

  所以,科学较自然地在共和国中生长,而高雅的艺术则较自然得在君主国中出现。

  总之,艺术和科学,像某些植物一样,需要新鲜的土壤,不论土地如何肥沃,不论你如何精心培养,一旦地力耗竭,它绝不会再产生任何完美的作品。

  十一 谈民族性

  培根爵士曾经说过:南方的居民一般来说比北方的居民机灵。

  通常假定,一个国家越是接近热带,人们的情感越是温柔,并且对美和雅的鉴赏力也随着纬度的增大而相应提高。

  十二 谈势力均衡

  十三 关于某些异常惯例

  十四 论原始契约

  一个国家所分成的派别总是各自编造自己的哲学体系,用以维护和掩饰他所执行的行动计划。一个政党将政府的产生溯源于神,企图使之神圣不可侵犯。另一个党派认为政府完全建立在人民许可的基础上,他们假定有一种原始契约。

  在古代人中,叛逆之罪通常是用标新立异这些词儿表示的。

  十五 论唯命是从

  “即使宇宙毁灭,也要伸张正义。”

  这句格言显然是错误的,并且因为它为了手段而牺牲目的,从而在各类义务的主从关系上显示了一种荒谬的观点。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责任是服从,而在非常情况下是容许反抗的。

  十六 谈政党的联合

  十七 关于新教徒的继承问题

  十八 关于理想共和国的设想

  十九,道德原理的探讨

  第三,论正义

  公共效益是公正的唯一根源。

  公正或公平的规则完全决定于人们所处的特定状况和环境,严格正常地遵守这些规则对公众所产生的实际效益是它们能够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第四,论政治团体

  哪个大学ps 鲐眯(玩泥巴)

  2014/3/10

  《休谟政治论文选》读后感(三):休谟《休谟政治论文选(essays)》小摘要

  【按语:在这一系列政治论文中,休谟的经验主义色彩鲜明。休谟对于社会契约论等理性建构理论甚不感冒,甚至从历史角度予以批评,并不建构性地去进行自由政制建构或进行直接的政制比较。但对经验中的自由制度的赞美却又不遗余力,仍然坚决认同自由,而坚决贬斥和鄙视了专制:唯有自由才是科学和艺术的苗圃,而贬抑人民、权力不受限制的专制国需要从自由国家引入法律、方法和体制才能实现文明化。】

  1 关于新闻自由(of the liberty of the press)

  英国享有极端新闻自由,别国难以想像,“原因看来在于我们政府的混合体制:它既不全是君主制,也不全是共和制。”【休谟:《休谟政治论文选》,张若衡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页1,下同】而休谟判断说:“将少许的君主制和自由掺和,政府就会变得更为自由;另一方面,若是将少许自由和君主制结合,则政治枷锁总是变得更为沉重和难于忍受。”【1-2】古罗马的混合中,专制多;而英式混合中,自由多。为了防止专权现象的发展,“没有什么比新闻自由更有效了。通过新闻自由,整个民族的学识、智能和天才可以用来维护自由,激励人人都来保卫自由。因此只要我们政府的共和部分能够持续抵制君权,它自然认真保持新闻开放,这对它自己的生存至关重要。”【4】

  2 谈政治可以解析为科学(that politics may be reduced to a science)

  诗人蒲柏认为政制无关紧要,“政府的体制让傻子们去争论吧,管理得最好的政府便是最好的。”【5】但休谟觉得还是可以有一些如数理科学一样的结论:罗马共和国是没有代议制的民主制,陷于无政府状态;威尼斯贵族制好过波兰贵族制;世袭君主制好过选举君主制。“一位世袭的君主、没有臣仆的贵族和由代表行使选举权的人民,构成最佳的君主制、最佳的贵族制和民主制。”【8】

  法律体系功能很大。“一个仅只感受友谊而无为公精神的人或不关心社会的人却是缺乏最根本的道德。”【15】但体制过坏就不要强出头,像Cato和Brutus还不如哲学家的忍耐。

  4. 论政府的起源(of the origin of government)

  “政府的起源是较为偶然而又不大完善的。”【25】

  9. 论公民自由(of civil liberty)

  休谟在对比中对公民自由做了有犹豫和保留的赞美。“将公民自由和专制政权进行充分的比较,并显示前者较后者具有很大优越性。”【54】一切艺术和科学都兴起于自由之邦(希腊vs 波斯埃及),不过现代罗马和佛罗伦萨却又似乎蛮例外的,而“学术在专制政府下繁荣的最突出的例子是法国,那里几乎从未享有法定的自由,但艺术和科学发展得近乎完善。”【56】相反,英国的文风较差。

  还有一个见解:“商业只能在自由政府下繁荣发展。”【57】譬如古代的迦太基等等。但又有法国繁荣的反例。这里休谟敏锐地指出法国专制政府损害商业的因素,“在专制政府之下,商业之所以易于衰落,并不是因为那儿不够安全,而是因为不够体面。等级隶属关系是维护君主制度所绝对必需的,出身、称号和地位必然比产业和财富更为光荣。”【58】

  10 谈艺术和科学的起源与发展(of the rise and progress of the arts and sciences)

  艺术之事较商业之事微妙,因为贪婪的动机普遍,而对知识的爱则稀少。不过科学和艺术之发展也不能全归于偶然。休谟发现了几条规则。

  “第一个看法是:任何民族,如果不享有自由政府提供的幸福,艺术和科学最初是不可能从他们之中产生的。”【66】这里休谟清楚表达了对专制的鄙视:“专断之权在一切情况下都多少带有压制性和贬抑性…期望艺术和科学最初会在君主国中产生,等于期望河水倒流。…这种野蛮的做法贬抑了人民,永远阻碍着一切进步。”【67】相反,在自由国家中,“法律提供安全,安全产生好奇之心,好奇之心求得知识。”【68】

  “第二个看法是:没有什么东西能比许多由商业和政策联系在一起,相邻而又独立的小国更有利于文明和学术的发展了。”【69】小国限定了权力和权威的发展,而相邻又彼此竞争。希腊是正面的例子;而大一统的中国则是扼杀性的例子。

  “第三点看法是:虽然自由国家是唯一适于这些高贵植物生长的苗圃,但它们可以移植于任何国家,共和国最有利于科学的成长,而文明君主国则最适于优雅艺术(polite arts)的成长。”【72】 君主国的不受限制的权力除了将人民分为奴役等级外,没有什么良好策略,“绝不能期待科学,文艺和法律会有什么进展,工艺和制造业也很少可能有什么进展。这种政府初始即具有的野蛮、愚昧将一成不变地传于后代,绝不可能由于那些不幸奴隶的勤勉或聪敏而终结。”【73】专制国必须借鉴自由国家的法律、方法和体制才能实现文明化。在自由国中,才能之士两眼向民众,力图成为有用之人;君主国中,才华之人则取悦于在上者,因此“科学较自然地在共和国中生长,而高雅的艺术则较自然地在君主国中出现。”【74】譬如,欧洲的共和国都不够文雅。

  “第四点看法:艺术和科学在任何过度达到完美境地之后,即会自然走向衰落货主不如说必然走向衰落,并很少在它们以前曾经昌盛过的国度里复兴。”【82】休谟给出了一系列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解释:对前贤的崇拜剥夺了后来者的位置。

  14 论原始契约(of the original contract)

  休谟提及了君权神授和社会契约两种理论,但批评的矛头主要指向洛克式样的社会契约理论。休谟主要从真实的历史角度去否定原始契约的存在性。事实上,君主处处都把臣民当作个人财产,而臣民也这样看待。就是假设有契约,“由于它太古老,经历千百次政府的变迁和王位更替之后,不能设想它还能保持什么权威。”【123】而有记录的政府开始总是通过篡夺或征伐建立起来的。【123,126】而且,事实上,最可怕的事情恰恰是就政府解体,民众可以自由行事的情况,这时民众是无法建立政府的,明智者都盼望有力的将军乘势夺权。

  休谟不是要否认renminbi的认可可以作为建立政府的一个合法基础,只是指出事实上甚少,“必须承认政府另有一些别的基础。”【126】理性、历史和经验都显示,政府的起源都不那么清晰和正规。“断言所有合法的政府起源于人民的同意,这肯定给予了它们远远超出应得的荣耀。”【130】罗马领土太大时,人民都极为感激奥古斯都的夺权带来稳定,也顺从地服从其遗嘱指定的继承人。

  休谟提供了另外一个理论。道德责任分为天生本能和义务感(正义和守诺等)。政府的设立可以从后者得到解释,利益要求政府,“为何必须服从政府?我可以立即回答说:这是因为不如此则社会无法生存下去。”【133,但当文明进步的时候,社会契约论不是在更体面的基础上试图给出不那么底线的答案么?似乎休谟没有欣赏到这一点。】

  18 关于理想国的设想(idea of a perfect commonwealth)

  没想到休谟也构想了一个理想国,虽然是尝试性的,概念性的。“尽管建立一套新的政府制度并不像建造一艘新型结构的船只那么容易,然而,作为一个政体,应该比另一个政体更为完美,…那么我们为何不能探索一下究竟何种体制最为完美?”【160-161】

  休谟提供的理想国是一个共和国,按照荷兰联省共和国的模式,又依据英国的条件设立。最后休谟甚至触及了在大国塑造共和国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传统看法是小国宜共和制,大国宜君主制。但休谟却极有洞见地说:“在幅员广阔的国家中建立一个共和政府虽然比在一个城市中建立一个这样的政府更为困难,但这样的政府一旦建立却更易于保持稳定和统一,不易发生混乱和分裂。”【173】这是因为各个部分的分离缓和了民主制特有的骚动不安。

  江绪林 2013年3月2日星期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