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乾隆皇帝(全六册)》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乾隆皇帝(全六册)》读后感100字

2022-03-29 03:07: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乾隆皇帝(全六册)》读后感100字

  《乾隆皇帝(全六册)》是一本由二月河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0元,页数:200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乾隆皇帝(全六册)》精选点评:

  ●8631/8631。5个月 终于看完了。 回想着里面所提到的一些人,一些事。脑子里想到一句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唉。。

  ●两个多月,90个小时,微信读书。。

  ●看到差点吐了,和他爹他爷的时代记录比起来确实戏说成分大了些,也长了些,看的累,总之觉得玩弄权术到了鼎盛但是这却不是最终,聪明也是罪过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封建制下所谓一代明君,总是懂得要怜悯穷苦大众的,盛世朝代,万民拥戴,人民大众要能吃得饱穿得暖。可是,一层又一层,一级又一级,贪官污吏,杀不尽,砍不完,治不好,贪贿荒淫糜烂不堪,赈灾银粮如倒金字塔般最后以塔尖的形式流入民间,好大喜功谎报军情,欺上瞒下隐瞒民情。纵使皇帝有心,想要整肃一清,难!难!难!古往今来,果真是百年官情不变啊。

  ●守业更比创业难。

  ●确实,乾隆朝就是西北,西南,东南到处搞活动。总结两个字花钱!

  ●太想十全,就容易被美言屏蔽~

  ●无边落木萧萧下~~~

  ●宫廷纷争与沙场战况切换地极见功底,但一个甲子的事情也太虎头蛇尾了。

  ●简直就是乾隆爷的把妹史.........

  《乾隆皇帝(全六册)》读后感(一):太老了

  乾隆帝自诩“十全老人”,实际上他的武功不全是正义和福音,疆域开拓过程中,杀戮甚众。他的“十全武功”,不少是凑数的,比如缅甸、安南之役损兵折将,最后对方慑于清朝帝国的强大主动议和才勉强找到了台阶下;二征金川虽然有较大意义,但损失巨大,胜之不武;况且其中有的武功并不正义,例如镇压林爽文起叛乱、出兵安南就是。

  《乾隆皇帝(全六册)》读后感(二):这仨皇帝,最不喜欢乾隆。

  我先看的雍正皇帝,虽说历经一年多但是书写的还是不错的;康熙大帝,我几乎是是废寝忘食的看的,看了2-3个礼拜,4本看完了。但是这个乾隆皇帝,说实话看第一本我就有点看不下去了。乾隆刚一上来就到处展示自己是风流的。雍正皇帝第3本里的精明勤政变得次要了,儿女情长变得重要了。而且他微服真是压不住,前呼后拥的,而且动不动就亮身份。他圣祖爷可不是这么干的。他老子励精图治13年攒足了国库,他就开始了他富二代的挥霍生活。不过,确实时代不同,造就的人也不同。只是我有点读不下去了。我庆幸自己先读了《康熙》4本。

  《乾隆皇帝(全六册)》读后感(三):乾隆皇帝

  作为清朝最后一位有做为的帝王,乾隆皇帝弘历自然有很多不朽的功绩。虽然他的身世扑朔迷离,颇受争议,但这毕竟已经无从考证了。不能过分的加以引据为实。

  弘历在皇孙时期就很受宠爱,弘历从小就学习刻苦,天资聪慧,这自然很受康熙,雍正的喜爱!

  因为“密建储位法”的缘故,弘历顺利登上皇位,并没有非常多的腥风血雨。乾隆上台后,采取了颠覆性的新政,为了给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乾隆把先前父辈创立的制度,拉起来的人通通推翻和打倒!很典型的就是将两位前朝功臣鄂尔泰,张廷玉统统打倒,从而为自己的铁血政权扫清了一切障碍!

  前朝遗留的“沙俄问题”被乾隆通过和平的方式暂时摆平了。为了给新的政权一个新的面貌,乾隆帝严肃了科举制度中的考风考纪,在这方面甚至连自己所谓的“亲戚”也不例外。同时大力打击乡绅恶霸,严肃惩治贪官污吏。

  在御民方面,乾隆为了应对人口的增长,开始了垦荒政策。同是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大力提倡“赈灾义举”,自己当然也是以身作则的!他一反清初诸帝的做法,法力发展采矿事业,同时大力兴修水利,极力让百姓吃好喝好。处处显示了他“存百姓”的治国思想。

  在武功方面,乾隆平定大小金川,虽然过程有点曲折,十分劳民伤财,但也不失为他的一大功绩。在准格尔内乱时,乾隆能把握战机,力排众议,“趁火打劫”般的平定了准格尔!挥兵南疆,横扫和卓兄弟,四征缅甸。由于盲目介入安南《今越南》的内政,导致陷入安南战争的泥潭无法自拔。

  在北方方面,乾隆巧妙的让土尔扈特部回归了祖国。同时戳穿了沙俄入侵的阴谋!

  在文化方面,乾隆出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本书《四库全书》,再者他用行政手段保护了满字满文。但其还是大兴文字狱,想以此来维护思想统治,因此无数文人遭受迫害!

  乾隆还是一位喜欢旅游,极尽风流的帝王,据说被其宠幸过的女人以数百数千计,但值得肯定的一点是,乾隆还是教子有方的。

  乾隆当了六十年的皇帝,但当乾隆后期,大清王朝已经渐渐显露出衰败的迹象了。虽然王伦的起义被平定了,但其也成为了皇朝衰败的分水岭,乾隆后期,邪教兴起,天地会等各种民众起义不断,这些都是后期,官员贪污腐败,民怨四起所导致的。试想,有和坤这样的国家大蛀虫,据说和坤的家产有八万万两。民众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怎么能不想起义呢?

  总之,乾隆皇帝早期治国还是有一套的,但后期就不行了。正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都是帝王的真实普遍写照。乾隆这个朝代,那是的西方正在发生翻天地覆的变化,西方的文艺复习,工业革命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看看此时的清朝大帝国,正是不敢直视啊!只能说,时代是必然,革命也是必然的,只是看时机和运数。

  《乾隆皇帝(全六册)》读后感(四):《乾隆皇帝》的文学性

  通常情况下,我们一般认为《雍正皇帝》和《康熙大帝》写得更好,而认为《乾隆皇帝》写得较差;同时也认为康熙和雍正是更有作为的皇帝,而乾隆一直在吃老本。读完这个系列后,我却认为艺术上《乾隆皇帝》是更为成功的作品,而乾隆在历史上也是很有一番作为的皇帝。

  与《康熙大帝》和《雍正皇帝》以主角开局的方式不同,《乾隆皇帝》是由一桩杀人案起的头,再引出钱度、刘康、李卫等一干相关官吏,接着由张廷玉带出雍正的死和乾隆即位,然后翻过头来再写钱度、高恒的堕落,虚实相间,多线交错,情节曲折。这其实就很见功力了,结构上在《康熙大帝》中显露出的幼稚,在《雍正皇帝》中显露出的单调,都在《乾隆皇帝》中得到了完善。尽管中间夹杂了大量的宫廷琐碎,秘闻传说,使得主线往往不够明晰,岳钟琪的倒叙也嫌啰嗦,但总体而言还是比《康熙大帝》更真实,比《雍正皇帝》更丰富。只是内容的精彩程度因为过于复杂可能并不如线索单一的《雍正皇帝》前两册。

  在内容上,《乾隆皇帝》也比《康熙大帝》和《雍正皇帝》饱满很多。由飘高、一枝花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军;平叛大小金川中几处战役的描述;尤其是作者不厌其烦的关于古代农业问题的描述都使得《乾隆皇帝》让人觉得更为贴切。尤其是最后一点,这里可以论述一下。

  历史小说的特点,应当是能让读者体验到严谨而清晰的时代感。从《乾隆皇帝》第一卷开始,作者就不断涉及到旱涝、黄河、沙尘、盐碱、天气、粪肥等对古代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因素,写出政府与百姓为了对抗这些问题所做的努力以及所遭受的痛苦。农业艰难,并不是官员是否贪污是否能干就能改变的状态,这也是古典历史小说中极少涉及的内容。作者对于复原这一景况所做的努力也换来了优异的结果,让读者领略了在那个人不能胜天的年代,人民生活真实而悲惨的情况;而通常其他历史小说则会用诛杀几个贪官,任用几个能臣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显然是不真实的,让读者对那个本已陌生的年代更加生疏。

  当然,《乾隆皇帝》与前两部相比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并不意味着它没有缺点。作者在前两部中所犯的错误在这里也更为突出。

  就结构上而言,尽管前三卷在事繁人密的情况下还能回转如意,但到了第四卷《天步艰难》的时候,就显得凌乱、繁琐、主线不明。大小金川战役、一枝花起义这两条线索着墨太多,影响了其它情节纳入;作者多线叙事,交替进行的情节推进开始顾此失彼,难以协调;像《红楼梦》那样琐碎凌乱面面俱到的写作手法,也使历史小说失去了明快、清晰、硬朗的风格。到了第五卷,本来就不清晰的主线,变得更加含糊了,古典小说套路是交待完一件事然后转下一件事,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关联,而作者是头一件事没说清楚又说第二件,除了人物姓名没有变化之外看不出许多回目彼此之间有什么确实关联。

  作者的历史观点也没有什么进步,《乾隆皇帝》第四回忽略掉雍正而把秘密立储归为康熙首创,接下来又大肆夸耀一番了康熙的文治武功,这是在写小说还是在写谢恩折子?在观点上还是有些倾向明君贤臣、惩奸除恶那一套,这可能是作者对于康熙的过分偏爱,以及对雍正过于厌恶所致,因为雍正处分了作者最为喜爱的《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一家,间接导致了曹雪芹早逝。但假使曹雪芹没有经历由盛转衰的过程,他还能有《红楼梦》的成就么?

  在《雍正皇帝》中极为让人反感的贾士芳那种魔幻类描写,也不出意料的在《乾隆皇帝》中发扬光大了。在第三卷《日落长河》中各种妖魔鬼怪横空出世算命斗法波诡云谲,可天理教、一枝花真这么神通广大直接施法杀死乾隆不就得了,为什么要废那么半天劲去造反起义?可能作者还可以辩护,说乾隆是真命天子,气术未尽,高人护持;是的,你写的不是《乾隆皇帝》,是《封神演义》!这种真实性不光是现实生活中能不能发生的问题,而是在严肃的历史小说中出现这种内容根本就不可能自圆其说。

  在细节方面,作者也不够考究。第五册二十七回,恶虎村为什么人口只有二百多户竟然还有客栈,而且家数还很多?还有酒店?“各类杂货、竹木作坊,瓷器绸缎店、饭店酒肆都照常开业”,这种情况在古代的村庄来说是不可能的。书中人物屡次外出到村落大都是这种光景,这有点繁华得过头了。对封建时代的旅途描写出色的,还得看《西游记》、《水浒传》这种古典小说,风俗生计有着更贴切的描写。其实在古代出门,住店应该是极少的情况,大多数人都是找个破庙、找个条件好点的人家、或者干脆找个有墙背风的角落,每次住酒店临走也都要买够干粮带够水。孙悟空对唐僧说的,“全不晓得行路人的艰难”不单单指的是强盗土匪,而是在古代,真的是单单走路都很困难。这些东西不是看多少书能得出来的经验,而是吴承恩他们就是那个年代的人,他们出门的时候就是这样;二月河是现代人,自然不会了解古代人生活的细节。其实清朝,应该大部分人吃红薯、土豆才对,动不动就给客人吃碗面条是太奢侈了,牛肉也没那么容易弄到。这样评论并不是吹毛求疵,因为二月河有着全面表现那个时代的野心,因此才要拿这些细节去衡量他的劳动。

  还有在几乎所有类型的小说都会涉及到的爱情元素,作者依然是门外汉一样。加的那几出情戏再一次证明了作者在处理男女感情时候技巧是多么的拙劣,只能按照传统小说套路那样穿插几个性爱段子,基本上男女对上几句话之后就开始上床,接下来就是床上动作的介绍,这只有现在的约炮恐怕才能这么随意。作者在战争方面的描写进步也并不明显。平定准葛尔主要是可以依靠西北部地区,现今俄罗斯那一片的淡水河流,由北往南输送淡水和粮食,这个是战争根本。假使作者并不了解这些细节,可以采用三国演义那种重人物、重冲突而忽略常识的写法,也可以很精彩。但就效果来看,两者作者都没有达到。

  基本上《乾隆皇帝》这一部,从第四卷水平开始下滑,直到第六卷才出现了一些闪光之处。在第六卷十六回、十七回写兆惠在沙漠之中与小和卓作战,绝境之处发现了地下城,算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了,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情节设计了,不过下一卷作者又很扫兴的切回了宫廷生活。另外乾隆晚年像个老小孩一样,也是很不错的设定了,而且还有富余的细节来展示,不像“鳌拜惧内”那样只干巴巴几个字。还有第七回开始的,于敏中、纪昀、李侍尧、和珅之间的政治党争,也算是引人入胜了。以上这些闪光点,尽管掩饰不了作者创造力从第四卷时开始出现的衰退,但也不能说第六卷一无是处了。

  但第五卷国泰贪腐案,交代的就很简陋了,跟之前钱度、高恒这种不论人物还是线索都前后明晰的案件没有办法比,甚至跟之后王亶望贪腐案件也差距很远,作者这里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如果不去重复之前的写法,就无法继续描写同类案件。乾隆朝晚期最重要的一个人物和珅也塑造的不够完整。和珅是莫名其妙坏起来,莫名其妙跟谁都不和,莫名其妙要被嘉庆杀死。和珅为非作歹的事情要算是杀国泰?可是国泰本身就罪不可赦。杀钱沣?但也是和珅命到临头不得已而为之。其实塑造的比和珅更具有典型贪官意义的人物是钱度,至于和珅作者只是写出了他的油滑而已,而没有指出和珅的罪源,也没有给出和珅必须死的铁证。

  作者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可能是作者没能清楚的明白一个道理。作品的情节是否引人,感情是否动人,思想是否撼人,并不取决于作品的题材,并不是因为作品涉及武侠、神话、爱情等通俗元素,作品就可以曲折跌宕感人至深。应该说,任何题材都可以成就情节、感情、思想上面摄人心魄的作品,全在于作者的功力。而包括情节、感情、思想等文学基本要素要获得成功的基本原因,就在于其真实性,而文学上的真实性,就是指作品在自己营造的环境之中所产生各种表现能使读者信服。假使像纯武侠类作品掺杂了神话、情色等元素;历史类作品掺杂大量爱情和传说等内容,都会让读者觉得无法信服。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削弱文学真实性的例子。在《乾隆皇帝》中,皇帝那边一帮神人,易瑛那边一帮神人,各自斗法,这是《封神演义》;皇帝那边一堆高手,易瑛那边一堆高手,各自比武,这是《鹿鼎记》。

  另外我们通常认为乾隆对和珅之类的贪官很仁慈,但乾隆本人和他父亲雍正一样其实对贪官污吏并不手软,雍正是忍着极大的苦楚的,才能“尽情挖苦”之后又“轻拿轻放”,其实迫于形势并没有对官吏大开杀戒;但乾隆本人应该是祖孙三人当中诛杀贪官污吏最多的了。当然乾隆到了晚年时也倦政懒政,在老年时犯了许多老年人都会犯的错误,年过七十,“昨日之事,今日辙忘,早间所行,晚或不省”,盛衰交替,天命难违,人如此江山亦如此。

  总而言之,《乾隆皇帝》仍然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也是二月河落霞三部曲中艺术上最为成熟的作品。二月河这三部曲,在清初这一段历史的描述上,应该是再难有历史小说能超越了。一套作品的出现而能代表一段历史,这是对二月河多年辛苦勤劳最好的报答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