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橙路:那个夏天的开始》经典影评集
《新橙路:那个夏天的开始》是一部由湯山邦彦执导,古谷彻 / 鹤广美 / 原惠理子主演的一部动画 / 喜剧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橙路:那个夏天的开始》精选点评:
●纯爱+穿越,微妙的三人组。两个恭介在分别前的猥琐对话能让人会心一笑。
●超爱橙路!
●无意义的结果,多余。
●学前班看的动画版,这个是续集,清新的爱情故事,应该是穿越的鼻祖了
●既然成为了fans,再一次见到阿圆,便是再欢喜不过的事情了
●少年时代的经典回忆,恭介应该是一个文艺处女座?
●kyosuke No.1
●其实橙路的魅力80%来自阿圆——包括外表和性格,当她的戏份减少时,作品的吸引力就大幅下降。
●那首 kyosuke no.1 实在是太好听 ~梶浦由记那时的风格很喜欢~
●
《新橙路:那个夏天的开始》影评(一):这是我唯一的乐观
从“橙路”到“新橙路”,这都是一部简单至极的动画。但是对于初长的少年和少女,春日、阿圆和小光的关系却是复杂至极。
春日当然是幸福的,有阿圆和小光的爱;
阿圆当然也是幸福的,春日心里从来都有阿圆;
而小光呢?从开始对春日饱满的爱意,到最后只得送出祝福。傻姑娘,即使从美国回来,即使三年后重逢,即使也终于变得像阿圆一样成熟性感,也还是说道”你幸福就好"这些话。傻姑娘,真是傻姑娘。
22岁的春日和19岁的春日在机场聊天时,3年后的春日问三年前的春日:你和小光当时做了吗?
3年后的春日会满不在乎地说,要是我,当时就做了。
而3年前的春日说,这怎么可以,阿圆怎么办。
《恋恋风尘》里老狼唱道:相信爱的年纪,没能唱给你的歌曲,让我一生中常常追忆。
时间常常会让很多的人变得狰狞,不再相信以为坚信的一些东西。
说不出的秘密,挽不回的遗憾,忘不了的爱。
坚定地等待,这种浪漫,是我唯一的乐观。
嗨,你看到了么?那是夏天被风吹起的红色帽子。
小光呢?大概还在相信爱的年纪吧。
《新橙路:那个夏天的开始》影评(二):夏天的开始,是我们永远的橙路
“我用深情与爱赴你之约,伴你共度一生”——夏天的回忆,新的开始……
4次响起的恭介No.1:
1.Opening theme——开始(恭介 No.1)
2.窓辺から ——在你的窗边(恭介No.1)
3.あなたにここにいて欲しい (KYOSUKE No.1)——我想让你在这里(恭介 No.1)
4.寄り添う2人——相依偎的两个人(恭介No.1)
这四首曲子按顺序贯穿了整部电影,深深感动了我,只有阿圆对恭介超越一切时空和空间的爱才能把他呼唤回来!
他们长大了,没有办法像以前一样三个人一直在一起了。
“我用深情与爱赴你之约,伴你共度一生”
终:
我们的结束,是夏天的开始。夏天的开始,是我们永远的橙路——“成长之路”……
——留名lkh
《新橙路:那个夏天的开始》影评(三):淡淡的悲伤
漫画版的橙路以小光突然退出匆匆收尾,对三人的心情几乎没有着墨;没有看过TV版,但按照搞笑漫画的逻辑应该是个happy ending。而88年的剧场版《但愿回到过去》全片用了缓慢的长镜头,压抑的氛围,补充了三人关系不得不到了作出决断地步的经过。片中用了插叙的手法,表示当前时空的开篇与结尾竟然是灰色的,插叙的回忆部分是彩色的,这是表示愿意回到过去的意思?片首春日恭介就表示“回忆又在作痛”。三人关系如何到达冲突的高潮,片中的细节就不去一一罗列,限于个人表达水准,也有诸多细节是我看不懂或留意不到的。因为人是很难对不存在认识的事物有反应。与漫画中不同,漫画充满夸张的冲突、搞笑的对白,因为需要二者来推动情节,在一个连载中才有料可看;而《但》作为剧场版,69分钟内只讲了春日与小光如何决裂,春日与鲇川如何确认彼此,以及鲇川与光之间的尴尬,这个过程以必要的只言片语、肢体语言、营造的氛围等细节来呈现,整个过程极之写实,全片的基调也如现实一样压抑与忧郁,春日不再像漫画中总是打哈哈一副乐天派,鲇川出于嫉妒、不确定的煎熬,片中与春日除了祭典夜情绪崩溃那段外并无太多互动,深陷爱情沼泽无法进展的痛苦是连情人都无法分担的,因此两人间对白甚少,尽量避免见面带来更多痛苦,可是那纠结、痛苦、情绪的抑制在画面的空间里自然就出来了,这里观众的代入感很强;只有小光仍然如漫画版中喋喋不休地乞怜、哀求,做尽一切事情企图挽留对方,爱情中何来尊严可言。
三角恋爱注定是悲剧一场,《但》将这悲剧推到高潮。如果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那么悲伤可以减轻少少吧。96年的《新橙路》一集,青年的春日、鲇川、小光都初步登上了各自的事业舞台,前途乐观,要大展拳脚的样子。如果说《但》一集像手术刀将爱情的残忍剖开给观众看,《新橙路》一集则抱着如何在现世活得更开心点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毕竟少年时代的天真与不顾一切的心情已经逝去,作为社会人要兼顾方方面面,爱情也应该以一种平淡稳定的形式存在才不累人。可是片中对《但》的回应是,小光依旧带着对初恋不舍的爱恋活着,无论在新生活中恋爱与读书,即使她是个“好女孩”,她却是悲伤的。爱情中从来是占有者是赢家?
初次看这部电影时我才18岁,全片我只看到了“童贞男如何经历初夜”这个情节,现在回看发现很多之前根本没留意的细节(之前没看漫画版和《但》是原因之一),可是不会再轻易有震撼心灵的感觉,就好像片中22岁的春日与19岁的春日对待性的态度有所变化,不会再觉得是很严肃的、应慎重对待的事;对待爱情片或者爱情懂得了分析因果,头头是道,有了些所谓的意见,可是爱情应该是感悟至上的吧。
题外话:80s的日本已经极之发达,城市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都很高(随随便便就能留学,区域发展平衡,所以小光高中回北海道读书了),衷心希望我的国家也能尽快发展到这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