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王子蔡叔度,其实没风度 ——《管蔡世家第五》阅读笔记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王子蔡叔度,其实没风度 ——《管蔡世家第五》阅读笔记

2020-11-16 08:11:21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王子蔡叔度,其实没风度 ——《管蔡世家第五》阅读笔记

  周文王母生十子,唯周公旦、武王发贤能,能辅佐文王立业,太史公认同这个。文王不想让正妃长子伯邑考继位,选择了老二武王发继位,恰好在文王驾崩武王发立前,伯邑考死了,尽管这样,想要不引起周室内乱,还要看看武王和周公旦的胆识与魄力。

  武王克纣之后,分封领地似乎也算公平,不因为那多弟没出力,就不给;封地人人有份,蔡叔管叔还负有专门的责任“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

  但从蔡叔管叔的角度看,“周公旦专王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权高位重凭什么呢?咱可不都是一母所生养?

  太史公并不认为周公旦有专权意识。“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这算是为蔡叔管叔携武庚之乱做了注脚,太史公试图从较为客观的立场来判断蔡管行为。诛武庚,杀管叔,而放(流放)蔡叔,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第二次分封,把管蔡国地盘上的殷民分给了微子宋国来续殷祀,也分一部分给康叔为卫君,最小的弟弟冉季载封于厓。康叔、厓季善良有德行,于是就给他们官来做,事实上他俩还真算给力,他们辅佐周王室治理国家,都有美名传世。

  蔡叔因流放而死,其实是有原因的。周公旦承成王命诛杀武庚和管叔鲜,将蔡叔度流放到郭邻(在今蔡国故城西北蟾虎寺一带)。周公旦流放蔡叔度时,只配给他十辆乘车和刑徒七十人作为随从。 蔡叔度最终死在流放之地,我猜想,一来政治野心彻底灭绝,二来物质待遇与先前的贵族生活悬殊,心情抑郁,他没苏轼的心胸豁达才华耀世,又不像李白那么狂放不羁,更没有陶潜回归田园安享怡然自乐。蔡叔度自然活不了多久,也因此,太史公仅用四个字交代蔡叔度的命运“既迁而死”,虽没血流成河,但也够恓惶,这大概就是玩弄政治你死我活之铁律吧。他还是没好好掂量一下自己究竟有几把刷子,自我迷失瞎折腾,身败名裂谁共情。

  司马迁春秋笔法,描述蔡叔度的儿子胡,完全是另一种口吻:“改行,率德驯善”,也就是说,蔡叔度的儿子,改掉了父亲的毛病,遵循正道行事,顺应善行,竟被周公推荐做自己封地的卿士,鲁国得以治理。看来,父亲倒霉,儿子反而争气;父亲太强,儿子反弱(周公旦与子伯禽)也算一条规律呢。

  周公旦不知是不是因为流放蔡叔度致死心里有愧,还是人家蔡叔的儿子确实德才兼备,总之,他又一次在成王面前替蔡叔度的儿子胡说好话,成王就又一次分封蔡国领地,蔡叔度死而无憾了,总算有人奉蔡叔之祀了。

  但是,受气包者们的命运,很多时候是人性中丑陋的东西占了上风导致,怪谁呢?看看蔡叔度的后人德行吧——

  悲催

  蔡哀候自己去陈国娶亲,人家息候也在陈国娶妻,因调戏息候新娘,竟被楚国扣留九年,在位二十年,一半时间为囚,最后还惨死在他国异乡;

  景侯也实在不是个玩意,在位四十九年了,为太子般娶了楚国美女,“景侯通焉”。命该如此:太子弑景侯而自立,是为灵侯。犯这种低级错误——公公占儿媳便宜。子杀父重演,楚灵王借口蔡灵侯杀父,诱骗蔡灵侯到申地,预先埋伏甲兵,用酒宴招待灵侯。灵侯醉后被楚人杀死,跟随灵侯的七十名士兵也遭刑受害。楚灵王又命公子弃疾围住蔡国。十一月,楚灭掉蔡国,任命弃疾做蔡公。要说没出息,就是一瓶酒,结果了性命,失掉了江山。太史公将这两个例子拿出来,无非是说,蔡叔度的后人们,咋就这么窝囊呢?

  受辱

  蔡国就真该无尊严吗?嫁给齐桓公的蔡女子还蛮有个性,敢于在水上荡船,逗惹强齐一国之君,齐桓公立刻将蔡女赶回家去,还不给你离婚。蔡女之父繆候一气之下,又将女儿嫁人(诸侯王女儿还愁没有人要)。齐国有理由掳了繆候,多亏了众诸侯谢(道歉)齐,才放了繆候。

  弱国必遭挨打的历史,春秋战国就有了。为了提高知名度,不至于总被欺侮,蔡候还是下了一番功夫。

  十三年春,昭侯和卫灵侯都在邵陵盟会。蔡侯私下要求周大夫苌弘把蔡国在盟会上的位次排在卫国前面。卫则派史䲡(qiū,)陈说卫康叔德高功大,最后卫国还是排位先于蔡国。今天各种作弊行为,看来古之有之。谁也别说什么世风日下了。

  无信

  二十六年楚昭王讨伐蔡国,蔡侯恐慌,向吴国告急。吴王认为蔡国都城距吴国太远,要求蔡侯将其国都迁得离吴国近一些,以便于出兵相救;蔡昭侯也不与大夫商量,暗中答应了。于是吴国出兵救蔡,并把蔡国都城迁到州来。二十八年,昭侯要去朝见吴王,蔡国大夫们怕他再次迁都,就指使一个名叫“利”的盗贼杀死昭侯,然后又杀掉利以推诿杀君之罪,于是拥立昭侯之子朔为国君,就是成侯。

  蔡国用的什么损招呢?宁可移城,也不与大臣说实话;大臣宁可杀掉国王,也不移城。君臣之间毫无互信,国之为国,不过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一母所生十子,命运各不相同,梳理一下:武王发为周,本纪记录这一支;周公旦后为鲁,有世家记录;蔡叔度后为蔡世家记录;曹叔振铎后为曹,世家记录。康叔封后为卫世家记录之。至于伯邑考、成叔武、霍叔处、厓季载,其后世无所见。

  司马迁也申明,管蔡叔造反,不值得记载。作为文王之子,实在有失风度。但周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天下的人都怀疑周公,全仗成叔、冉季等同母兄弟的辅助,才使天下诸侯共尊周室,所以才把他们的事迹附记在《世家》内。

  读《史记管蔡世家第五》之初有疑,王侯龌龊勾当为何也要载于史册?今天看来,史记就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天要灭你,人力何为?反过来,自行不义必自毙。天与人之间,有互动,有期数。人不可以自欺,更不可欺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