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子路的死与孔子的预言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子路的死与孔子的预言

2020-11-18 08:07:36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子路的死与孔子的预言

  卫康叔世家不好看,多次翻开,既没吸人的核心人物,更无值得一提的好事,父子相杀,兄弟相灭,鸡零狗碎,实无亮点。

  州吁之乱,纯属贵族子弟闲得发慌乱整;石碏杀子貌似大义灭亲,实则也是教子无方,于今天而言,官二代富二代为所欲为,回天无力。

  懿公好鹤,贵族淫乐;极度奢靡,刚性削弱。翟来侵,懿公发兵,兵背叛,懿公掉了脑袋。

  延陵季子过卫,竟评价:卫多君子,其国无故(变故),可听了孙林父击磬之声却说:不乐观啊,你们的音乐太悲,这就是导致你们卫乱的原因。

  孔子曾经来卫,待遇和在鲁国一样,但是孔子和卫国上层合不来,离开了。不知为什么,后来还是来了。孔文子向孔子请教军事,孔子不予理睬,但是却评价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卫国历史中,我感觉值得追问的事,是子路竟就职于卫国,且死在这里。这个与他老师的预言是否有点关联?

  《论语》中有:闵子侍侧,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闵子骞侍立在旁,和悦中正的样子;子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侃侃的样子。孔子乐了。“像子路,不得其死啊。”

  四个学生,表情各异,有一本正经的,有雄赳赳气昂昂的,有吐沫星子四溅的,孔老师看在眼里,很高兴。正高兴呢,却说出一句又丧气又吓人的话来,说是子路这样的,不得好死。孔子对子路向来如此,一点面子都不给,其实子路的俸禄据说很多都补贴给了老师。

  圣人不一定讲理,但是讲礼。有人说这个“乐”是冷乐,也就是冷笑,还是狞乐,不过没人这么说,因为是圣人。

  不管“子乐”是怎么回事吧,孔老师为什么说四个人里子路像不得好死的呢?什么叫不得好死呢?被杀。谁能杀人呢?一个是流氓土匪,一个是政治家或有政治野心的人。流氓土匪在春秋时比较少,那时候杀人大部分是政治家。政治家讨厌一本正经的人吗?怎么可能?他们自己就是一本正经嘛。所以闵子骞过关了。下一个,吐沫星子四溅的会不得好死吗?更不会啊。这种人动口不动手,能把活人说死了,能把杀手的心眼说活了,所以横死的概率很低。最后,没有过关的就剩下雄赳赳气昂昂的子路了,有人要杀他,碰上胆小的被他吓跑了,碰上胆大的谁怕谁啊,而杀人的恰恰就是胆大的,所以圣人说的一点没错,谁都能得好死,只有子路不得好死。

  结果,圣人押对了,子路就真的没有得好死。《卫康叔世家第七》详细记载了子路的死:

  栾宁将饮酒,炙未熟,闻乱,使告仲由。召护驾乘车,行爵食炙,奉出公辄奔鲁。

  仲由将入,遇子羔将出,曰:“门已闭矣。”子路曰:“吾姑至矣。”子羔曰:“不及,莫践其难。”子路曰:“食焉不辟其难。”子羔遂出。子路入,及门,公孙敢阖门,曰:“毋入为也!”子路曰:“是公孙也?求利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有使者出,子路乃得入。曰:“太子焉用孔悝?虽杀之,必或继之。”且曰:“太子无勇。若燔台,必舍孔叔。”太子闻之,惧,下石乞、盂黡敌子路,以戈击之,割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嗟乎!柴也其来乎?由也其死矣。”

  我们通过这一段的描述,从子路死,窥见了他的灵魂:

  他有逃逸的机会,三次放弃。第一次遇见子羔逃出孔家出城门了,不想让他再进去,怕他“践其乱”可是子路还是要进去,而且理由非常充足:我吃人家的饭,人家遇难,我不能不管。

  第二次是公孙敢关门阻拦他,千万别进去了!有灾祸。子路还嘲讽公孙:你为了求利,逃避灾难。我可不是你这样的人,既然人家悝给了我奉禄,我一定要救处于危难之中的人。

  第三次是有使者出了城门,他趁机才得以进去。进去之后子路不看局势混乱,竟然给太子说:“太子怎么用得着孔悝做帮手?即使杀死他,也一定有人接替他进攻太子。”又说:“太子缺乏勇气,如果放火烧台,必然会释放孔叔。”太子听了,十分害怕,让石乞、盂黡下台阻挡子路,二人用戈击子路,割掉子路的帽缨。子路说:“君子死,帽子不能掉到地上。”说着,系好帽缨死去。

  看看,为了主人,搭上一条性命!预言“不得好死”,真太不值了!

  我们只能说:子路的性格决定了他的选择,也就是他命该如此吧!慨叹之余,也觉出,子路在孔子的学生中是属于爱冲动的一类,孔子总不放心他,经常批评他,他的死,虽说不上重于泰山,至少,他自己认为,人,应当忠于职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