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大地》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影子大地》是一部由诺曼·斯通执导,乔斯·雅克兰德 / Rupert Baderman / 克莱尔·布鲁姆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影子大地》精选点评:
●
●非常好
●The boy chose safety, the man chooses suffering. The pain now is part of happiness then. That's the deal.
●我比较多关注这部影片中主人公在信仰上的对永恒意义的建立,有些忽略感情线索。
●感动我的都是生活里的微小。也许我们身在幸福中不自知,只有身为旁观者时才能看到生活中普通的幸福吧
●相知相识相离别。
●"Why love, if losing hurts so much? I have no answers anymore: only the life I have lived. Twice in that life I've been given the choice: as a boy and as a man. The boy chose safety, the man chooses suffering. The pain now is part of the happiness then. That's the deal. "
●记
●BBC版好,纯正的英伦味。男主形神更符合,女主略老(54岁),第一次见面时乔伊才37岁,死时46岁。时间跨度8年,二部都没拍出中间的变化,其实很重要。对比又看了94美国版,太夸张不忍看下去。
●马克吧
《影子大地》观后感(一):串烧
quot;We read, or love? to know we are not alone. One day one has to come out of the nursery, to enter other people's world, by suffering. Suns are shining somewhere else. We live in shadowlands. The pain then(death) is part of the happiness now. It's the deal."
《影子大地》观后感(二):C.S.路易斯得到自觉的自述
C.S.Lewis是英国文学界相当有名的作家,他是牛津大学教授,著作等身,能言善道,每回演讲都吸引上千人聆听,恭敬的笔记。他一生著书逾30部,有学术著作、小说、诗集、童话,他在全世界拥有庞大的支持者,C.S.Lewis的代表作包括《天路回归》、《地狱来鸿》、《返璞归真》、《四种爱》等等。时至今日,他的作品每年还在继续吸引着成千上万新的读者。刘易斯是公认的文学巨擘,也是公认的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灵性作者, 被当代誉为“最伟大的牛津人”,也是二十世纪最具领导地位的作家兼思想家。路益师(C.S.Lewis)的信仰自述:
七岁的那年夏天,一日他到花园里嬉戏,看见一丛盛开的罂栗花,早前哥哥那座饼乾盒盖花园乍时呈现在他眼前,随着这个记忆的涌起,一股渴望强烈地冲激着他,他不知道自己渴盼的是什么,正想分辨清楚,渴盼的感觉就消失了,然而,路益师却感到异常的喜乐,好象是进入了伊甸乐园。
不久,路益师在一本童话故事中,一首诗里面,读到对秋天和北地茫茫青天的描写,同样的渴盼又回来了。路益师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读它们,想要稳稳把握住那一种彷佛进入另一层境界的喜乐。他隐约地觉知这种喜乐不同于幸福感或愉快的情绪,它带给人心的抚慰不是因为拥有什么,而是因为渴盼什么。
这个童年的喜乐经验深深地镌刻在路益师的心中,以至于往后的岁月,他不时用各样的办法,想回味它、捕捉它。
布克罕附近景色怡人,小径通幽,路益师养成课余漫步山野的习惯。一个雾气迷茫的早晨,路益师散步到附近的山区。山下市区的喧腾已经依稀得只剩下吱吱的微响,满山的枝叶被雾气遮成重重的纱帘,路益师愈走愈觉山气沁凉,愈走愈觉自己的躯体已经溶化成透明的山气,刹那间彷佛进入了天堂,胸臆间又满溢起强烈的喜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些日子来,自己苦苦寻求,它却踪迹沓沓,这会儿,倒又平平白白降临了,难道喜乐是不容人用任何模式去网罗的?难道喜乐的临到不是由于我们渴想喜乐?不是由于我们营造心境?而是忘我于某一客体中,这一客体无所不在,但却不是人的理性、知觉可以制造出来的。路益师于是想到童年时期的晚祷:「难道我用尽意志力想要进入领悟中,进入某种特定的心境,认为这样才能与神沟通,犯的也是同样的错误吗?我以为用精通熟稔建立起来的固定敬拜模式,可以帮助人稳稳地把握住神,这种错误的观念,使我变成不是追求神,而是追求一种心境、一种感觉,这样我岂不是把宗教降格为一种自慰的行为?一种制造激情的自动化装置?难怪我在晚祷中遇不见神!神难道和喜乐的来源一样,是某个人心以外的客体?」理智上,路益师坚决地拒绝神的存在,心灵中,却一步步虚心剖揭着喜乐的奥秘,隐约觉得它的来源与神的存在有些相通的地方,可以太阳在露珠上的映影和太阳本身这两者间的关系来比拟。
《影子大地》观后感(三):电影《影子大地》:是作魔法師,还是作领受魔法的孩子?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了鲁益师(C. S. Lewis)的部分著作,包括《返朴归真》、《痛苦的奥秘》、《四种爱》、《地狱来鸿》、《裸颜》等。鲁益师是牛津大学著名学者,神学家、文学评论家和作家,对于中古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尤有研究。而鲜为人知的是,鲁益师不但在学界驰名,同时他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在教会也早已声名鹊起,他的著作的汉译本也早已在港台教会出版。因为他的诸多的关于基督教信仰的著作有着持久和广泛的影响力,教会视其为当代基督教信仰的杰出护教士。
电影《影子大地》就是拍摄这位基督教护教大师的真实故事,虽然这部影片早在1994年已经摄制完成投入放映,但是对于大陆观众而言,或许当时因为对鲁益师的陌生,少有人能留意这部影片。笔者无意间在一家基督教影视网站上面看到这部影片,也可以随着影片电光倒影也可以来了解这位大师,在阅读鲁益师著作的同时,电影《影子大地》给人们讲述了这位基督教护教大师的一段感情传奇。
鲁益师1898年11月29日出生于北爱尔兰,父亲是律师,母亲为教会牧师的女儿。据说,他在两岁时就可以开口说话,在幼童时即显示其卓越的才智。他在牛津大学受教,后曾在部队服役,并被授以中尉军衔。部队退役后,又回到牛津大学求学,并留校任教,担任牛津大学教授。在他的学术生涯中,集三种职业为一身,他即是一位杰出的文学作家,写出以《纳尼亚传奇》为代表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鲁益师也是一家哲学论坛的主持人,在哲学界有着自己的发言席和发言地位;另外,如前所述,他更是一位杰出的基督教神学家,是教会信仰二十世纪的护教士。
不过,鲁益师的信仰历程曲折,颇具传奇色彩。在他8岁时,母亲患病,鲁益师开始不断为母亲祷告,但是2个月后母亲最终亡故,自此,鲁益师开始对上帝存疑——这点,在影片中也有提及。但是在他16岁时为了取悦父亲,鲁益师还是走进教会,接受坚信礼开始领取圣餐。到了他的青年时期,他变成一个不可知论者,“所有的宗教信仰都是神话,是人自己的发明”。直至他在牛津大学任教时,他受两位基督徒同事柯格希尔教授和托尔金教授的影响,最终在31岁时,才悔改归主。据一些资料可以了解鲁益师归主的心路历程,他自称自己是“整个英国里最令人沮丧和最不愿意的一个归信”,甚至是 “史上最反基、最不情愿信主的人”。
在鲁益师信主后,他即常常在自己的课堂上和著作中为主“辨明福音”,《影子大地》中,常常可见鲁益师在和他的学生谈及信仰谈及“爱”的情节,他的诸多回应人们对于基督信仰的问诘的著作也说明了这一点。在影片中,他更是常常要到教会中对会众讲道,而他讲道的主题是“苦难是神化妆的祝福”、“苦难是神让我们长大”。我们看到鲁益师的宣讲是成功的,他的这种“神义论”常常可以成功说服听他讲道的会众,以至于在影片中,当鲁益师讲道结束后,深受感动的会众会打断鲁益师和乔伊的会面。另外,在影片中多处的回荡在牛津大学的教会圣诗献唱的画面中也显得更是贴切,让人可以和电影中的主人公鲁益师一起随时进入这敬虔的所在。
鲁益师对苦难的宣讲虽然是成功的,但是魔法师终于要书写他的传奇了,而传奇的着笔即是鲁益师所乐于宣讲的“苦难”。一直持守单身的鲁益师和美国笔友犹太裔女诗人乔伊在牛津谋面,乔伊典型的美国作风让鲁益师这位身体内流淌着盎格鲁撒克逊高贵的蓝色血液的英国绅士刮目相看。随着交往的深入,鲁益师对乔伊也越来越有好感。1956年,时年58岁的鲁益师“技术性”地和离异后的乔伊结婚,以便帮助这位美国女诗人乔伊和她的儿子更加方便的居住在英国,而此时的乔伊年40岁。
有情人已成眷属,新郎新妇成为一体,但是魔法师的传奇并没有到此为止。两人“伪结婚”后不久,乔伊即被发现身患绝症,行将就木,已经时日无多。在乔伊的病榻之侧,鲁益师才真正体会他曾经对自己的学士所宣讲的“爱”,因而在病榻上由牧师证婚,两人在上帝面前立此婚姻之约,鲁益师和乔伊正式结婚。婚后,鲁益师虔诚的为自己的妻子向主祷告,祈求主怜悯医治,但是乔伊还是在1963年12月22日因病不治而终。影片中,鲁益师在他的牛津大学同事面前情难自禁,失声责问——当有人试图安稳这位伤痛的老者,告诉他“神仍然在爱着我们”时,鲁益师却在哭诉“若是失去要如此痛苦,为何要爱”,他在质问“这苦难到底是为了什么?!”
影片的最后,鲁益师和乔伊的儿子漫步在英伦的绿地。这位当代文学大师、哲学家、学者、基督教护教大师,是否已经领会自己的宣讲:“苦难是神化妆的祝福”、“苦难是神让我们长大”。当年,他与诗人乔伊第一次谋面时,两人谈起鲁益师的畅销著作《纳尼亚传奇》,乔伊曾戏言问鲁益师“是做魔法师,还是做领受魔法的孩子?”时间虽然无法定格,上帝的恩典仍然同在!这位擅长撰写传奇故事给别人看的文学大师,却在用他自己的这段温情凄美的爱情故事,成为他人生传奇。而对于他对上帝的信仰,他用自己的受苦作出诠释,“痛苦是快乐的一部分”,正如在电影最后的镜头中,鲁益师所说的:“我没有答案,只有经历”。
附:C.S.Lewis著作教会中译本
《痛苦的奥秘》 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四种爱》 雅歌出版社
《如此基督教》 东南亚神学院协会
《卿卿如晤》 雅歌出版社
《那里亚童话集》 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裸颜》 雅歌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