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霍桑探案集一》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霍桑探案集一》读后感1000字

2020-11-21 04:13: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霍桑探案集一》读后感1000字

  《霍桑探案集一》是一本由程小青著作,群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0元,页数:2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霍桑探案集一》精选点评:

  ●看这本的时候正在重温福尔摩斯,当时是觉得这本很无聊

  ●国产经典好看的推理小说

  ●刚发现霍桑居然拍电影了……一直喜欢这个系列,虽然是福尔摩斯的仿作,但是写得很有自己的风格,不仅故事在上海完全落地生根,霍桑包朗两个人物也立住了。大盗江南燕虽然出场少,也让人神往欣赏。可是刚刚看了看预告,感觉跟我看书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又拍成那种故弄玄虚的民国时装片了,一时间很是纠结要不要去看( ̄∇ ̄)

  ●嘛,感覺和現在的探案故事寫法頗有不同,帶點半白話的味道,不做評價,時代背景不同,文字自然不同。

  ●那会同学家有一整套,看的很过瘾

  ●不光是鼻祖,现在想起来中国探案推理小说讲真我唯一知道的就这。福尔摩斯搭档模式,但是案子都是原创,并非本格推理,纯看着爽的小说类型,也没有太让人印象深刻的案件。霍桑的性格和思想即使放到现在也很新潮正确,但缺点人味。恒业影业又买了版权了,居然是拍成电影,主演韩庚,敢问你怕不怕。

  ●好看!

  ●这个系列非常NB,非常的!

  ●非常棒的推理小说,很有味道。

  ●旧上海的味道

  《霍桑探案集一》读后感(一):中国只有一部侦探小说?

  我看过许多侦探小说,在中国的众多作品之中,能让我勉强说:“好。”的作品只有——《霍桑探案集》。

  只有一部么?难道中国只有一部侦探小说?现在杂志上的伪推理横行,他们为了塑造漂亮的侦探形象,全部都是凑情节,假推理。

  算了,还是翻开看了N多次的、破破烂烂的《福尔摩斯探案集》重新再看一遍吧。

  2009年读了文泽尔等和其它人的一些作品,上面这些话说得有些绝了。就此做个记号。。

  《霍桑探案集一》读后感(二):再論中國偵探小說

  很该死的是,我只听到过中国的侦探小说鼻祖狄公案,而到今天才知道程小青这位中国侦探小说的祖师爷爷。

  然而话说回来,这样一位牛人也没能改变中国探案小说的发展。中国本土的侦探/推理/玄疑/探案小说过去这三十年的发展是有限的,它们尚没建立起鲜明的文类性格,也缺乏可辨识的流派传承,他们不仅向西方与日本传统同类文本(本格派、社会派)借镜技巧有限,甚至对中国传统的探案小说(如霍桑探案、狄公案)叙事风格上的借镜也很少,像著名的小说家蔡骏《天机》,在叙事上就显得很仓促,完全是“案件本位”,并没有从阿加莎、松本清张等宗师那里学到丰富的细节描写概念,这也是我说中国侦探小说文类存在的一个缺憾,探案作家们对社会现状中种种细节、甚至更形而上的正义、公平、现实等等完全没有文学野心,甚至对侦探本身的专业知识,也只做到了骨架的堆栈,对于准确的叙述、案件的罪与罚、法律中的正义与公利没有回响的企图。

  我们知道本格派那些复杂惊险的案件离我们生活太远,超越了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以阿加莎深入生活的故事叙述风格令我们感到亲切和叹服,似乎她不把推理当娱乐,或者当成戏弄读者的游戏(如果有的话,她隐藏的太好了),也不光是找到一个异国风情的地方让案件发生而已,我看到的是,她的侦探小说因为细节丰富而断断续续把英国的社会、当代英国人的问题记录了下来。而这正是,大众文学跳脱通俗文类水平,被定位为纯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霍桑探案集一》读后感(三):名侦探霍桑

  民国时期的推理小说比之今日的国推,是一点也不差。别说是整个霍桑探案系列,单拿该系列的第一册来说,六个故事,不缺逆转,身份交换梗、混乱死亡时间梗、在人物关系上花心思从而玩出意外等今日推理文学尚在用的“手段”更是样样不少,虽非玩得有多精妙,但亦可窥程小青大师的巧思。

  谁说中国没有名侦探的?霍桑不算么?程大师对这位名侦探的塑造可谓相当成功且接地气,霍桑那位似乎总比常人要傻点的助手包朗的形象,在故事中更是不可或缺啊,就像如果没有华生,那谁来反衬福尔摩斯的智慧呢?

  程小青大师在霍桑探案集中的语言运用颇有民国风味,对故事背景的描述或多或少地将民国时期许多的社会场面加以述出,程大师的反侵略思想在文章中也有体现(有良知的文人当如此),上述,大概是读霍桑探案集能体会到在别的此类作品中兴许感受不到的额外乐趣了吧?

  以下涉及剧透与泄底,慎入:

  《珠项圈》:一贼将某宴上盗的珍珠项链往包龙手上一塞,包朗被傻瓜警察当嫌疑人带回警局,所幸警长张宝全深知包朗为人,霍桑从白包巾上的线索找到了贼。 《黄浦江中》:富商余之子被黄浦江上贼人绑架,余求助霍桑,霍桑与包朗伴余弟上贼人船,智取贼人,怎料多出一贼人,枪杀小孩。逆转:被杀小孩乃另一郝奸商的,一共有两个小孩,多出来的贼亦被江南燕抓。 《八十四》:包朗夫人佩芹外出,包朗出去找,怎料遇上一神似夫人的在被追杀之女,包朗救其,女只说“八十四”即离去,霍桑推此与门牌号有关,包朗还真去找了。 此女涉及一起刺杀某奸商之案,此女是化娼刺杀,失败后跑,遇包朗……但此计划后来又由他人执行,还是成功了。

  《轮下血》:霍桑与包朗坐火车,上来跟别人讲了个用碎票逃票的案例。后,有人说火车碾死人了,死者头被碾碎,从尸体上推此人乃孔某,孔某死前曾买下保险,熟悉孔某一人道孔某之妻本他人的,孔某有杀人夺妻之嫌。 实,孔某与妻恩爱,孔某也没死,死的是位对其妻垂涎三尺的王无赖,那日,王本欲用偷袭来杀孔,却反被孔杀,为取保险金,孔换自己衣于王尸上…… 《裹棉刀》:一夫人被杀,刺入伤口的刀上裹了棉,地上有碎烛盘、尸上有绳痕。应王警察之邀,霍桑登场,对被害人家属进行调查。 凶手:其丈夫,刀上棉、地上碎烛盘均是为扰乱被害人被害时间,绳痕是用将绳子床上的尸体拉到地上所致。动机:要夫人的财产去……(涉及抗日背景) 《恐怖的活剧》:霍桑与包朗去看电影,然还没看完,仆人来喊出事,原,一银楼经理向中枪受伤,其有二女,因财产之故,其与内侄有怨,但其指凶手乃小女,原,小女迷恋一不成器编剧壮飞,可向不允许二人在一起,小女儿气而怒击老爸亦不无可能。霍桑又去查壮飞,壮飞有不在场证明,壮飞还有一弟名雄飞。 包朗梦中伪解答:凶手是雄飞,因为与兄不合,想火上浇油,故如此。 霍桑扮了次当天凶手的样子,指真凶:向之长女,原,长女与小女亦不合,动机同伪解答。

  完。

  《霍桑探案集一》读后感(四):《霍桑探案》:中国版福尔摩斯?程小青笔下的民国神探可比福尔摩斯接地气儿

  本文转自微信公号:碧珊私读

  聚集喜欢好书的书友朋友。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爱上一个书里的人?

  我会。

  我的文学初恋就是程小青所著《霍桑探案集》里的大侦探霍桑。

  那时候刚上初一,小学生文库那贫瘠弱小的书架在进入中学后突然变成了一座名为“图书馆”的二层楼,对于爱读课外书的我来讲真是天堂。当时,我们女同学之间都在流行看琼瑶和席娟的言情小说,我对那些不怎么感冒。有个老家来的,同在校住宿的姐姐有天在晚自习时突然掏出一本书来,我随手一翻就甚为痴迷。那本书就是《霍桑探案》。

  就是如下这个吉林出版社的版本。

  简洁的单色背景上,书的下半二分之一有一张水粉画的民国男子的脸。他看上去又英俊又神秘。你会不会想去探究他的故事?这种感觉充满了诱惑性。对于一个对民国非常好奇的青春期女学生来说就更是如此。

  我记得自己读到的《霍桑探案》的第一个故事是《白衣怪》,也被我认为是最能代表“霍桑系列”文学水平的一个中篇。它的故事曲折,人物生动,情节多次突转,更重要的是,那个用白被单做成的白衣怪物在读完后长久盘踞在我心中,十分可怖。

  我当时很惊讶,原来过去的人还能写出这样好看的小说来。比起课文中学到的鲁迅、老舍、周立波,《霍桑探案》情节惊奇、侦破过程惊险、扣人心弦,看的时候都要屏住呼吸,实在是太好。在那之后我还陆续从图书馆借阅了《舞后的归宿》《灰衣人》《怪房客》《断指团》《双珠案》等等,并把它推荐给了我的胞妹来看。

  这本书的影响力有多大?一段时间里,我和胞妹说话都是学着书中民国味的讲法。“时尚”不说时尚,要说“摩登”,“她”不说她,偏要说“伊”,语气也受了书中的写法有些古今混合,就如同我今天写这文有意所持的风格。由此可见,侦探小说的阅读门槛不算高,基本上上完小学都可以来读。

  虽然,在我二十岁后看了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眼光也从国内看到了国外。我对于好小说的看法也开始有了更为清晰和广阔的概念,知道一部好小说不单单只能用“扣人心弦”来做评判标准,但《霍桑探案》对我来说仍旧是个特例。

  二十三岁,第一次去上海。走在上海的街道上,满脑子全都是霍桑当年在此探案的情景。

  二十四岁,去苏州旅行,骑脚踏车跑到程小青在一条河岸边的故居去探访。听住在那故居的后人说,很多书迷都找到这里来的,都是来看已故的程小青。

  二十六岁,我在北京地坛的春季书市上千个摊位中询购《霍桑探案》。我心中渴望着,买到那封面画有戴礼帽的男人的版本却没找到,只好买了流传更为广泛的另一个版本。我还在犹豫要不要买时,那女售货员说了句,买吧,凑这么全套儿的以后都难了。

  哎呀呀,立刻就掏了钱。

  说起《霍桑探案》来,人们免不了都要说它是复制了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系列作品。这样的说法我最初是不想承认的。虽然知道程小青确实是因为翻译过《福尔摩斯探案》萌生了要写“中国福尔摩斯”的故事而创作了霍桑,但在我的心中,这两个侦探小说,这两个小说中的侦探形象还是有很大差异。即使是从人物设置、写作手法、案件侦破过程有大范围的借鉴,那相同的框架上程小青也是做了大量本土化的优秀创作。

  下面,我就来对比一下这两位中外名侦探,和书友们一同探讨。

  1、同是大侦探,外貌气质大不同

  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是爱伦·坡所写作,而把侦探小说发扬光大,世界风靡的就是柯南道尔。他笔下的福尔摩斯是伟大的侦探小说人物。在福尔摩斯诞生后,一提到侦探,世界人民都直接将侦探和福尔摩斯画上等号。福尔摩斯,在人物塑造上有着作者刻意制造出的“天才外貌特征”。他身材高挑,体型消瘦,有鹰钩鼻,出门喜欢戴那个“福尔摩斯式帽”,抽烟斗。算不上英俊,但外形是比较典型的,英国上流人士的长相。

  霍桑就不同了。程小青塑造出来的霍桑,并没有刻意营造出一种异于常人的天才外貌。他个头不高也不矮,不算英俊也不难看,他没有特别的装扮,即使是封面上画过一个戴礼帽的男人,这礼帽也并不经常在他头上出现。

  柯南道尔有意塑造的福尔摩斯经典形象在程小青塑造霍桑时候却被回避,所以即使读完了《霍桑探案》全集,你能在心里勾勒出的霍桑相貌还不算很标志性。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他是儒雅的文人的面貌。令人遗憾的是,福尔摩斯的业余爱好是喜欢拉小提琴,霍桑也原版“照搬”了这个爱好过来,增加了它的模仿痕迹。

  2、福尔摩斯更像“科学怪人”,霍桑更有“人情味儿”

  福尔摩斯性格孤僻,清高,对于破案非常严谨,有自己一套完备的理论。他的理论知识包含:医学、化学、数学,机械化、甚至神学。他侦破案件更多是一种对于个人智商的锻炼,渴望通过侦破复杂案件来取得精神的满足感。

  霍桑却更具有中国本土的人情味儿。他并没有特别高于常人的智慧,虽善于观察和推理,也对医学、化学、武器等也有一定研究,但绝没有达到福尔摩斯“科学怪人”的程度。侦破案件是他的兴趣所在,也是他安身立命的职业。

  侦破案件对于霍桑来说更多是出于一种辅助弱者,行侠仗义的行为。比如在《白纱巾》一案中,被杀害者本身也是因利陷害别人的恶人,这其中还卷入了前线抗战物资的秘闻,在案件后期,他的态度就不以法律为标准而是出于一位爱国人士。还有在《灰衣人》中,开枪的凶手也是两个被杀者陷害的受害人,霍桑对他的同情和结尾让恶人得到恶报都是程小青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侠义心肠融入小说的体现。

  3、华生是医生,包朗是作家,还是作家写的好一点

  我们都知道,“福尔摩斯系列”主要都是福尔摩斯的助手华生医生借着他的第三视角记录下来的。因为是第三视角非福尔摩斯的第一侦探视角,所以写作案件时有藏有露,节奏和案件真相的节奏控制的很好。而在“霍桑探案”中,执笔者包朗的职业改为了作家,包朗的文风也多了一些作家才有的笔触。

  比如《灰衣人》里这段:

  细雨仍是仅漾不绝,那一阵阵挟着细雨的冷风不住地迎面扑来。我身上罩着雨衣,戴着雨帽,足上也穿着橡皮套鞋,走路还不觉得什么。一会儿,我已走近三星公所。那里本来很冷僻,田间虽然有电车通行,这时电车已停,街上的行人稀少,路灯为雨气所蒙,光线的透射打了折扣,越发觉得冷静。我想起了霍桑所说盗劫的话,在这种地方确实是有可能性的。

  比如《楼头人面》里这段案发现场:

  这一所两层楼洋房前后有两进。前进靠马路,是死者张友恩的房间;后进是死者母亲的卧室,就是那个诉苦的老妇。我们先走进死者的卧室。卧室中沉寂无声,有个小探伙默默地踏在尸分。尸县横在一张靠窗的写字桌后面的旋螺椅背后,另外有一只椅子翻倒在尸旁。户身上穿一身白帆布的西装,足上白虎皮的皮鞋,白纺绸的衬衫上染了一大块血迹。死者的面孔瘦长而白皙,头发育也泳得很匀整,年纪大约二十左右。他的左腕上戴一只高价的金手表,右手无名指上有一只钻戒,生前似乎是一个喜欢修饰的籁翩少年。这时候他的四肢挺硬,两眼开张,惨白的嘴唇也没有合拢,露着两排牙齿,形状相当可怕。

  用词文雅,生动又有感染力,这样的段落每一个案件中都有不少。但《福尔摩斯探案系列》

  可能是翻译的原因,中文本缺少了英文语言的感染力。本书中对于环境和心情的描写总是因为包朗的作家身份,将这些旧上海的风貌渲染得十分到位,有阴雨,有夜幕,有夕阳下的垂柳,有霓虹灯下热闹的上海滩,这种精准又带有韵味的语言,让《霍桑探案》多了不一样的气质。

  4、人物塑造更为传神

  这里尤其要说一下《白衣怪》。

  印象最深的就是写在最开始,那个访客裘日升到来时,写他年过四十五却脸上还抹了雪花膏扮年轻,他一直头戴帽子为了掩饰自己的秃顶。霍桑看不上这种人又不得不维持礼貌,请他把帽子脱下来。这一段是十分重要。霍桑等裘日升走后就直接向包朗道出,说这个裘日升是个色鬼而且十分吝啬。等到第二天,他们得到裘日升突然被害的消息,又经历了一波三折,案件最终浮出水面后,这案件的真相就和这个裘日升最初给霍桑的印象有关。

  在另外的很多案件中,无论是伪装成阔太女伴的先进革命者、替父报仇的男学生、琐碎唠叨的老太太、大盗江南燕、中庸却无才华的汪银林探长,好大喜功的徐墨佣探长、忠实的各种老仆人、为利害人的律师,倒卖毒品的医生、街头修鞋的鞋匠等等都是形象传神,全从生活中抓取。在这一点上,比同样是鸳鸯蝴蝶派的张恨水抓取的更为广阔,社会阶层也更丰富。

  5、每个案件都以不同方式开头,这是一种很棒的探险体验

  《白衣怪》以色鬼来访开始;

  《灰衣人》以包朗醉酒后碰到枪杀案开始;

  《怪房客》以老太太的唠叨开始;

  《楼头人面》以他们直接进入案发现场开始;

  《血匕首》以霍、包两人去北平短途旅游开始;

  《海船客》直接从案件人的视角开始;

  哎,作家程小青一直在努力让每个案件都新颖、惊险、不坠入模式化。当然,《福尔摩斯探案》作品中也同样采取了这种手法,给每个案件力求不同的开端,但程小青笔下的开端写的更惊奇,更抓人心魄。

  6、真遗憾,福尔摩斯尚有“那个女人”,但霍桑没有一个女人

  如果我没记错,霍桑没有任何浪漫爱情。哪怕他最初是和包朗一起两个单身汉探案,包朗后面又找了佩芹结婚组成了家庭,霍桑还是没有女伴的踪迹。在这些小说里,印象中霍桑从未提起过对于某个女人出于爱情方面的话语,更不用说有什么情史。虽说他和福尔摩斯一样也有自己侦探上的劲敌“江南燕”,但他没有像福尔摩斯一样,拥有“那个女人”。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福尔摩斯的官方文学解释是说,“那个女人”并非是福尔摩斯爱慕对象,但在后面小罗伯特唐尼主演,盖·里奇导演的电影,还有卷福主演的《大侦探夏洛克》中,“那个女人”都被发展成了福尔摩斯的情人。一个总想攻占却攻占不下来的女人。这样一来,“科学怪人”福尔摩斯就可爱多了。可是我们的大侦探霍桑,旧上海滩上的隐形侠客,却连这样一个女人都没有,真是正直过了头儿。这是我觉得最缺憾的地方。

  今天上午,一个朋友发表了他对于文学未来的看法。他觉得,未来人们会更倾向于看真正能获益的书,比如默多克如果写本自传,或者马云来教你理财之类的书是大多数人需求的。他说,“沉浸式阅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你一定要清楚。我自然清楚他所指的是什么。但同时又想,如果一个人,买本书都要出于功利性的考虑,那这个人也实在可怜。

  沉浸式阅读被碎片化阅读,手机阅读冲击,人们像以前一样拿上一本书感受书中的惊心动魄和情感共鸣确实是件奢侈的事,如他所说,这是时代潮流,个人不能违抗。我也不想说服人们改变自己的阅读内容和方式,只是像《霍桑探案集》带给我过去曾有过的阅读体验,如果人生从没有经历过,那真是遗憾。

  下期预告:

  《乞力马扎罗的雪》

  海明威我最爱的作品,下次写这本。

  本文转自微信公号:碧珊私读

  欢迎喜欢文学的朋友加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