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诱拐》读后感摘抄
《99%诱拐》是一本由冈岛二人著作,黄山书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99%诱拐》精选点评:
●冈岛二人的书很精彩没错,一路上废话不多,故事简洁有趣,结局都做到有意思。但是,这就这样的书,能看20遍的人,真的让人佩服啊!我看一遍都觉得有点无聊了,尤其是后半段。开场的节奏很紧,一封书信带出早年的案子,交代背景,然后后面大半本书都是绑架的过程,我觉得挺单调的。一会儿走到这里,一会儿走到那里,这种不能叫水,因为都是过程,剧情也一直在发展,但是看完了回头想想,这么一大段直接不看也没什么的啊!只要知道个结果就行了嘛。好的,我的想法太偏激了,甚至《克莱因壶》的前面两百多页我也觉得写得略多了。那么比起克莱因壶,这本无论剧情还是科技设定都……太平庸了吧。
●很厉害的技术、然而对我这种人来说也只是很厉害的技术而已。或许诱拐这样的主题最后都会沦为这样的设计吧。书后解说写得很好、作者“二人”间的羁绊对我来说比这部小说更值得回味。
●“这本文库小说了不起”2005年版冠军作品,同时也是第十届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获奖作。绑架推理题材的杰作!本书另一大看点是亲情、友情的羁绊。
●都生造出一个无所不能的智能系统了,还能算推理吗?整个故事也十分无趣。
●两个作家的合作.井上泉的构思.最后两人也分道扬镳了.绑架题材上,用了高科技的新颖手段.跨越二十年的绑架案,会有一点小长,但是故事节奏把握的不错.特别是后面交赎金那里,为绑匪都捏了一把汗.到底什么才是对的,什么又是错的?利己主义上,大家最后都变为孤独的人.
●不错。高科技罪犯很可爱。有很多写作手法可以学习。
●我不知道有声小说是讲完了还是没有,最后犯人没有落网,可是明明已经那么明显了,并且也有人怀疑他了,为什么没有追查?
●那个年代的高科技犯罪。
●试验流社会派小说!
●不算推理了,高科技犯罪小说吧~上世纪八十年代写的东西,接近于科幻了都
《99%诱拐》读后感(一):悬疑不是看点,倒也有点意思
这似乎是没有悬疑的小说,不过诱拐的方法倒是有些想象力,可是我更从小说中看出日本人有趣的端倪,他的意思说如果没有20年前的绑架,微软公司就会在日本产生,而不是美国,有趣,日本人好会标榜自己呀。
《99%诱拐》读后感(二):拐啦賣啦拐賣了啊
我一直以為井上夢人的代表作是灌籃高手呢,原來拐賣起來也毫不遜色啊!雖然說用下顎就能控制電腦太玄幻了點,但沒吭吭哧哧地憋好幾宿肯定寫不出這麼緊湊的故事。結尾其實還可以再激烈些,看得出兩人合寫的不和諧,所以說單飛啊不就那麼回事嘛,遲早大家要散夥的啦!
《99%诱拐》读后感(三):作为电影剧本类来看,会更好巴
如果说这是一本推理小说..不得不说没有太大的亮点,动机、过程、结果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没有太大的疑点,对于爱看解谜的读者来说不够过瘾;对于2次事件涉案人物的心理分析也不够深入,相对是情感比较平淡的一本书
但是我确是一鼓作气把书看完的,感觉像看电视或电影,虽然一切都没有太出乎意外,但是节奏控制得很好,让人有早点了解后面发展的情绪,而且有一些涉及高科技犯罪的情节,个人感觉用电影镜头来拍摄,加上演员的演技渲染心理活动,应该还不错的说。
.s.书的名字我喜欢,也很符合内容,呵呵
《99%诱拐》读后感(四):如果翻译校订不是那么差,还算能消遣
凡这类小说在阅读趣味上存在很大的实效局限性,以具有前瞻性的高科技犯罪作为情节主干,在当时来看确实充满一定吸引力。时代变迁,二十多年过去了,书中所描述的诸如互联网、无线通信、人机对话等等技术早已融入寻常生活,这个看点已不复存在。那么剩下的只有看看通常情况下推理小说所具备的犯罪动机、诡计,再高要求一点就是故事结构,人物塑造。这本小说在这些方面实在平淡无奇,甚至有些干瘪。整个绑架过程剔除掉现在看来已无新意的科技手段之后,读来令人昏昏欲睡,几欲放弃,幸好200来页也不算长,拖着尾巴看完了,离纯消遣也还差着那么一点火候。
最后包裹那个小桥段算是个亮点,不过本书翻译和校订质量很是差劲,诸多细节描述夹缠不清前后矛盾,失去了猜谜的线索基础,趣味又大减,令人郁闷。
《99%诱拐》读后感(五):用诱拐对绑架进行复仇
1968年,RICARDO公司为兼并一家小公司,设计绑架了这家公司总经理生驹洋一郎的儿子慎吾,并勒索75公斤黄金。生驹按绑架者的要求把黄金抛入了濑户内海,儿子被释放。若干年后,一名男子在濑户内海潜水时发生意外死亡,警察在一条从他的小船垂到海底的绳子的顶端,发现了75块黄金。20年后(1988年),之前被绑架的那个小孩慎吾,仍在RICARDO公司任职,他设计了一款名为《阿斯卡的秘密宝藏》的网游,绑架了RICARDO公司社长的外孙兼介,勒索价值10亿元的钻石。在案发的同时,他却身处加拿大,有非常好的不在场证明,而他之所以在加拿大,是RICARDO公司也就是说是被害者的爷爷的公司派他去的。慎吾利用一系列高科技手段,用超声波通过电话控制电脑,当着警察的面,取得了钻石并释放了毫发无伤的兼介。
小说的封面显得有些恐怖,但小说的情节却没有任何恐怖的成分,我这样说的理由至少可以归结为这本书里只死了一个人,还是自己不小心淹死的——可以说是没有流一滴血。
小说里有些高科技元素,虽然是20年前的作品了,电脑啊,语音合成技术啊什么的现在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但书中的许多设想到现在还不可能完全实现。不过一部推理小说最关键的还是情节,这一点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以及福尔摩斯探案集的畅销可以充分地体现。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的情节性还是很强的。书中两宗案件的结局,几乎已经提前说出来了,但还是忍不住要接着看下去。
但是,毕竟这本书的确是利用了大量科技元素,由此让我想到了凡尔纳。凡尔纳的科学幻想现在大部分已经实现了,但为什么他的作品现在还很畅销呢?原来科技只是外表,跨越时空的永恒人性才是亘古不变的主题。比如独孤,比如命运……只有做到情节、人性、科技三者的完美结合,才成保证一部以高科技犯罪为主要题材的小说的成功,《99%诱拐》也许也是靠这一点在日本畅销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