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心理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邪恶心理学》是一本由[美] 史考特·派克著作,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4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邪恶心理学》精选点评:
●貌似没看完
●算是一本心理學筆記和一些個人牢騷吧。这本书副标题应该叫做父母皆祸害使用指南....
●不想看了,感觉有点不对劲
●给人耳目一新的观念 1.就算是身边的人也有可能是“邪恶”的,处于某种原因 2.人们往往相信这件事是对的,就不会寻根问底 3.群体往往比个人更加不成熟。这是因为当个人把自己当做分工成员之后,会把道德问题推给其他人,这样一来,大家会逐渐丧失道德底线。再者,在某种压力下,人会退化,懒惰了,充当了一个“被领导”的角色,到头来,为什么做这件事,也许他还不清楚。第三,他们害怕会被排除出团体。 4.科学只是在一定的研究区域内多数的科学家得出的结论。真理只足够于解释当前的事实。而通常超出“科学”范畴的,人们喜欢把他们叫做“超自然”,尽管它是属于自然之内的。
●EVIL - LIVE
●懒惰和自恋都是人类导致恶的源头,不管这个理论是否全面可取,但他里面说的关于对所有理论都有时空局限性这点,还是值得认可,无论个人专业到何等程度,他所提出的某一论点都有属于他当下所处时空的局限性,并不可一以贯之
●没读完。
●原来最邪恶的是人心~
●15.10.10全书讲的犯罪,大概一方面是性格缺陷,另一方面是精神有问题。还有就是酗酒,不懂怎么看这本书看一半,我想起了勿忘心安(那个网友,贴吧)说他自己父母双亡,后又解释只是和父母关系差,父母对他的抚养,教育,关心度等都不够,造成了他的心理扭曲,想法过激。更可以说他的心理就有问题。还是少和这些人接触比较好,他可能觉得有那么多女朋友和自己经历,可以获得女生的同情,同时还有怪癖,喜欢帮女生洗澡,连开房等都说,更可悲的是,竟然连入赘都说的出来,可见其自尊心和脸皮也是出奇的厚。反思自己,我是否心理也是有缺陷?说实话,我有。毕竟离异家庭,有许自卑,自己的某些习惯也不好,加油改!别贪心,做人还是诚实好,别以为有些事不会被抓包,还是离心里有阴影的人远点吧,这无异于是一颗定时炸弹。
●很适合中国当代国情
《邪恶心理学》读后感(一):又发现
以前在图书馆看到过这本书
只是好奇
它的名字
还有漂亮的封面
今天有这么偶然的遇到了
然后就借走了
人生就是有无数的偶然构成的
不是吗
《邪恶心理学》读后感(二):装象呢
无聊到爆的书,作者提前预设自己为科学,囧啊.....
这个基督教老头真是莫名的无聊,显然没搞懂科学以及量化的可操作性
最后看作者名字,卧槽,不就是那个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吗,畅销心理学著作肯定是吃屎的
《邪恶心理学》读后感(三):以大彻大悟的圣人为基准的话,确实大家都有病
我特别喜欢书里的一句话,evil就是live反过来。这是我看到最evil最喜欢的解释。
一边读这本书,一边审视自己内心的邪恶——懒惰,自恋。没错,邪恶就在自己的内心里。或许人类永远也无法消灭邪恶,但是,每当心里邪恶和善良这两个小人儿在打架的时候,还是会希望善良的小人会获胜吧。
《邪恶心理学》读后感(四):从内容上看,作者很善良
本书作者有标题党的成分
本书作者站在基督教徒的世界观上
本书作者一直强调去恶存善——即使大多是读者只对人性之“恶”感兴趣。
犯罪心理学在本书中没有太多涉及。
综上所述:本书是一个过气的畅销书作家抓住人们对于心理的好奇感写的一本YY读物。
《邪恶心理学》读后感(五):分享
派克除了心理学和哲学的素养之外还有神学的底子。他试图讲明的就是主流社会视为合乎礼教或标准的教育方式及表现,往往把Live变成了Evil!他对邪恶是什么别有洞见,例如完美主义就是一种大邪恶。
面子、完美主义、自我紧缩、过度自保、意识不到他人、我永远没错等等,都叫做邪恶。而派克是以和个案交手的过程,来呈现出自省式的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