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建筑生与灭》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建筑生与灭》读后感摘抄

2020-11-28 02:20: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建筑生与灭》读后感摘抄

  《建筑生与灭》是一本由[美] 马里奥·萨瓦多里著作,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0.00元,页数:3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建筑生与灭》精选点评:

  ●通过很多简单的实例和轻松的语气讲解结构的故事,让人了解很多

  ●虽然整本书被老师力荐 不过对于已经学过工程力学的我们 看这本书是 确实是觉得有一些无聊 不过书中深入浅出的关于建筑结构的感性认识确实对强调计算的国内建筑学工程力学教学是当头棒喝

  ●没有比这再好的系统结构教育书了,建议大学里全部引进作为教材

  ●门外汉都能读的饶有兴致的描述

  ●侧重讲建筑结构方面的知识,非从业读者也能快速理解,挺好的一本建筑入门书

  ●作者用浅显的语言讲述了建筑的建造过程中的结构原理,是非常好的结构知识科普读物,对于结构工程也有很多所启发。如何定位结构工程师的角色?首先,结构是绝对不可少的;其次,结构必须遵行自然法则而无法永远顺从建筑师的想法;再有,虽然结构是必要的,但总是为建筑而服务的。

  ●TU3/326 “建筑是为人而存在,而且只有当人们是以建造其的目的而使用它时,建筑才能有活力。”

  ●深入浅出,让人有了对于建筑未来的思考,尤其是艺术、技术、未来相互关系的理解。其中收获最大的还是对于欧洲教堂建筑石材结构受力的分析。非常值得一读。

  ●想知道的更多。以后建筑散步时会更细致的观察。有趣

  ●只读了三章,叙述性内容快速阅读了一下,理论性的篇幅都是在里面找英文关键词,再回到英文版里阅读前后文了解详意和原理的。英语渣渣第一次体会到读中文书比英文版麻烦难懂,真是一种神奇的体验。

  《建筑生与灭》读后感(一):原作翻译俱佳

  近几年来大陆对西方学者的著作译介可谓不遗余力,书价上常常可以 看到大量大部头的西方学术著作译本,涵盖范围也丰富多样。然而多 数情况下我更愿意看看原文,不为其他,只因为近期的大多数译作无 论是语言还是对原文的理解,都往往令人失望。

  《建筑生与灭──建筑物如何站起来》这本译本的过人之处,就在于 它的翻译不仅很好地体现了原书语言流畅风趣的特点,而且对于专业 术语的翻译也非常准确。译者同时做到这两点,可谓难能可贵。

  当然,原书作者才是这本既给人享受又富含知识的书背后的关键人物 。写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已经很难,而作者不仅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写得让读者读时赏心悦目,欲罢不能,读完后更对作者所要介绍 的关于结构的基本知识有了深刻的印象和一定的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读过的科普读物中最成功的一本,强烈推荐。

  《建筑生与灭》读后感(二):科普读物写得这么好,作者功力很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阅读关于建筑、城市规划之类的书。

  但市面上的建筑类的普及性读物基本上都是从美学方面进行介绍的,例如建筑的历史、流派,著名建筑的形态、立面的特色等等。至于建筑的结构、工程、材料、工艺方面的知识就说得甚少。也许是著书者觉得这些知识太过于专业了,外行人不感兴趣,又或者是没有办法将专业知识讲得让外行人也能够明白。

  其实,这些工程方面的知识,普通人也会感兴趣的。例如从建筑欣赏方面,结构、材料对建筑美学的影响,为什么有些建筑的形态可以做得那么夸张;地震灾害的时候什么位置是比较安全的,为什么有些房子会倒塌有些没事;甚至具体到自家房子的装修,那些是结构性的不能改动,那些可以做改动而不影响安全,这些有了了解都是很有好处的。在电视上,也看过BBC、Discovery的一些很好的科学节目关于建筑工程的,例如摩天大楼,超级桥梁怎么建造的。

  最近终于发现关于建筑技术方面的非常好的普及书籍:《建筑的生与灭》。在图书馆找到的时候发现是一套两册厚厚的书,有点害怕是否能够读得下去。当我翻开第一章开始阅读时,就发现这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作者将概念讲得清晰易懂,没有用任何晦涩的专业语汇,对基本概念都作了专门解释,贯穿以大量的经典建筑例子、插图,读起来非常轻松。虽然行文通俗,但是对知识的表达还是非常准确和严谨。能够写出这样的水平的科普文章的作者可是很难得。

  http://aleung.blogbus.com/logs/34500836.html

  《建筑生与灭》读后感(三):聪明的诚实

  最近同时在看一本叫做《结构体系与建筑造型》的书,算是补一补已经忘却的结构选型的知识。

  不同于那本书的条条框框,在这本书中,基础知识和经典案例的相互平滑过度着实让人耳目一新。记得上次有这种感觉的时候,还是在看《完美的房子》和《建筑的表情》的时候。

  书的论述顺序从古代的金字塔到近代的埃菲尔铁塔,从日常的房屋到芝加哥的摩天大楼,从建筑到桥梁,从向量结构讲到形体结构,从教堂的巨大空间讲到充气结构,一气呵成,甚为引人。

  字里行间所展现出的作者的博学多才以及对于建筑与结构之间的深刻理解让我尤为印象深刻。

  惊异于每个时代地标建造过程中的种种令人称奇之妙处,也更崇拜结构给形体带来的精神。

  自然界的形体都有其特定的结构支撑,而结构也相应的成为了自然物体所体现出来的美的一部分。

  建筑也是一样,空间靠结构支撑。如果说原原本本的呈现结构是一种属于建筑的诚实,有些建筑如此诚实以至于过于朴实无华;有些建筑如此心机重重以致让人心生厌烦。

  而有些建筑,诚实不失几分聪明,坦白不失几分诡谲,夹杂着光影和秩序的气息,让你赞不绝口,心旷神怡。

  《建筑生与灭》读后感(四):[摘要]零散

  ·mullion幕墙的竖框

  ·金字塔的横高比:从一边中心到金字塔底部中心长度为滚轮的nπd倍,则高度为3nd或4nd(分别成43度与52度角)

  ·金字塔内部由竖向扶壁构成

  ·金字塔倒塌的原因:地基是沙层而非石灰岩。

  ·自重dead load与活荷载live load,法律标准荷载uniform load:允许活荷载折减。

  ·静荷载static load,动载dynamic load,冲击荷载impact load。静载长于摆动周期,动载短于摆动周期。周期与共振。

  ·调谐式动力阻尼tuned dynamic damper弹簧连接的混凝土块,抵消建筑物摆动

  ·弹性elasticity、塑形plasticity、脆性brittleness。

  ·极限强度ultimate strength,屈服应力yield stress

  ·分层应力lamination stress

  ·罗马混凝土:石灰、碎砖块、石子+火山灰pozzolana

  ·徐变creep vs. 预应力prestress。先张法pre-tensioning(预先拉伸钢索或钢丝束),后张法post-tensioning(塑料管内钢索,灌后进行拉伸调整)

  ·因梁相对中和轴neutral axis(不受力)旋转,因此工字梁的本质是缩短中和轴:梁翼缘flange及腹板web

  ·接点固定的梁:钢接式fixed-end或嵌入式built-in vs. 简支梁

  ·梁下沉式弯曲停止的点:反弯点point of inflection

  ·剪力shear force:可分解成斜向交叉的拉力和压力

  ·弯曲buckle:弯曲增加力臂,导致恶性循环

  ·意大利Torre del Mangia最高砖塔。hogan印第安干栏泥顶房。因纽特人在冰屋内生活融化一层雪,冻结后不透风。

  ·木框架:刚性结合,风荷载部分由梁承担。楼板:桁条joist+胶合板。

  ·混凝土板式建筑flat-slab construction。厚的楼板可以做成密肋楼板:下方用小方块模壳做成waffle形。

  ·快速跟踪法fast-track method:边施工边设计。

  ·风力x力臂与高度平方成正比

  ·刚接/弯矩式连接moment connection适用于内筒(垂直性荷载),铰接/剪力式连接shear connection适用于外筒(抗风力)。

  ·开合式桥梁bascule bridge

  ·气压沉箱compressed-air caisson/working chamber。

  ·钢丝网水泥Ferrocemento,Nervi

  ·高斯三种曲面:dome,cylinder,saddle(hyperbolic paraboloid/hypar):双曲抛物面屋顶hypar roof,伞状双曲抛物面屋顶hypar umbrella。

  ·教堂:中殿nave,侧廊aisle,耳堂transept,十字交叉crossing,后殿,apse/chevet,回廊ambulatory,拱廊triforium,高侧窗clerestory,尖塔pinnacle:与屋顶雕塑一起抵消拱顶的外推力

  ·穹顶的上部倾向收缩,下部倾向伸长,临界线与穹顶垂直轴承52度角。

  ·Pantheon穹顶的藻井减轻重量。基座部分加厚防止裂缝,因此挖出空室减轻穹顶重量

  ·Pantheon内高等于穹顶内嵌球的直径

  ·圣母百花大教堂砖砌拱顶不需要拱架:采用人字形砌法,三块砖与一块砖成九十度。

  ·目前最理想的膜材料是强化玻璃纤维织物……还涂上一层Teflon:大阪世博会美国馆,内部气压,钢混环圈,承受的最主要风荷载是向上的吸力

  《建筑生与灭》读后感(五):读《建筑生与灭》

  在读这些书之前啊,读了miaoliuhua的博客,他讲:工作之后,时间很宝贵,所以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回报。所以在读这些书的时候,这个“回报”总是会在书中文字阑珊处飘然而至。仔细想想,确实没有什么具体可见的“回报”,有同事偶尔好奇我读这些书,我就说是提高职业情操的,笑一笑就过去了。确实,此阶段不如看看一注专业题,不如看看规范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但是我就是喜欢读这些乱八七糟的东西,哎,我总是在不恰当的时候做不太恰当的事情吗?

  好了,说说这本书的收获吧,

  收获是零散不成体系的,散落在自己编造的几个素养中。

  学习素养:

  以前读书,不好做笔记,读完就忘了,一本书能有两三句话记得,两三个故事能复述出来算是好的,这次读书决定记笔记,以期能有所多得。

  书快读完了,发现自己记得全是一些结论或美句,做个假设:他日若与人争论一些观点,想引用这些结论而没有提供论据支撑,他们会信吗?总不能说是萨瓦多里说的吧,那些人知道萨瓦多里是谁啊!

  仔细思来,这笔记方法还是处在中学生阶段啊。读书记笔记的要求是中学语文老师要求的,但是我记不得老师是怎么要求的了,反正到现在记笔记记得全是类似优美的段落、哲理的句子,这对于写文章很重要吗?难道最重要的不是逻辑吗,不是格局吗,不是情趣吗?措辞、修饰难道不应该排在最后吗?

  以后做笔记要记作者的思路,结论以及支撑结论的论据,并基于作者思路自己所做的思考,这样方才是真正的不虚此读。26岁始有此得,惭愧。

  专业素养:

  1、保守总是好的,文中说“安全系数”就是“无知系数”,布鲁克林大桥的设计者,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都十分保守的估计了荷载值,并且加大了安全系数。想到自己以前能省则省的心思,觉得设计还是基于甲方的忍受能力,能添就添。

  2、文中系统的讲述了摩天大楼从想法到施工的流程,其中的fast-track stratge印象颇深,就是设计方做方案和设计图让甲方拿去政府审批,承包商在施工到某地方的时候自行深化节点大样图,让设计方签字同意。这个流程好像慢慢的在中国流行,所以作为设计师:要多多注意方案的合理性;多多学习手算,提高自己的专业敏感性;多多学习节点大样之类的做法。

  3、形态抵抗系统,我在百度上搜不到相对应的词条,说明还是比较偏或者比较新的,我的理解就是:把原先受弯受剪的结构转变成收轴力的结构,比如悬链线、拱壳,马鞍形屋面等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形状产生的强度来抵抗外部荷载。这个算是比较高深的内容吧。

  4、荷载分动荷载,静荷载,和空气动力(塔科马大桥就是因此倒下的):恒定的风力对结构产生的动态效应。

  5、未来的创新:a创新面很窄,推陈出新,b新材料,c动态抵抗系统,隔震免震之类的。

  当然不止这些。

  事业素养:

  作者在讲埃菲尔铁塔的时候,行文中流露出崇拜之情。埃菲尔的成功在与:懂社交(深知做成铁塔是需要政治家支持的;同时也和工人工会保持良好关系;同法国保守派的对抗),懂施工(铁塔的施工全是他一个人在管理,吊车,施工次序等,而这仅仅只用了250个人两年三个月),懂设计(毫无疑问,铁塔是他设计的,所有的构件,锚栓孔的位置,而且用钢量极省),懂科技(空气动力学,otis电梯),懂财务(这么多人的保险工资)。并且在设计铁塔期间,还接手了另一个项目,作者在此处说“然而接下来证明埃菲尔的聪明似乎还有余量”。自信,聪明,冷静,理性,口才。

  事业有成,专业只是一个敲门砖而已,还要懂好多东西才行啊。。。看来,于我,路漫漫其修远兮。

  职业素养:

  要理性,保守,全面。

  爱结构,爱老婆。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呢,比如说墨西哥城国家剧院的“伏伏起起”,艾尔菲剪断otis电梯的揽绳测试电梯紧急制动系统,布鲁克林桥的女工程师等。

  就到这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