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番魂梦与君同》读后感锦集
《几番魂梦与君同》是一本由宁萱著作,同心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页数:22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几番魂梦与君同》精选点评:
●看似装帧精美,实则错误百出。
●宁萱在页面的论坛里被人骂。
●宁萱
●那个你爱的人,必是让你魂牵梦绕的人
●对宁萱抱有很大的期望,读罢,不尽然。诚然,比 安意如她们要牛逼一大截,但是毕竟 宁萱可是 余杰的妻子啊,对于一个读者《香草山》长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文字,不给力啊……
●不喜欢的文风。。。
●又一痴儿
●作者写的还好,受余杰影响很大,杂,有火气,批李敖不遗余力。
●歌尽桃花扇底风 忆相逢
●爱情。
《几番魂梦与君同》读后感(一):每人心中的小山各有不同
在机场候机时买下书,居然在往返的途中即看完了. 购买的冲动当然是书名"几番魂梦与君同"
每个人心里都有各自的小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从别后,忆相逢,几番魂梦与君同"...
不同的时间读来总是有不同的感慨.
《几番魂梦与君同》读后感(二):假若爱情如同锦衣夜行
你所知道的爱情,会不会也是宁萱笔下所解释的小山词?
一直都偏爱小山的词,但也一直遗憾于无法找到有人同我一般,那样深深地、深深地迷恋于他。
我的爱情,如同小山口中吟颂的“梦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以深深的遗憾而告终。
所以我能够懂那位才华横溢的男子,他所痴痴盼着的、梦着的,到底是些什么。
那么宁萱呢。
你所以为的爱情,会不会也是宁萱笔下安静而惆怅的语句?
以大量的事例为文章的主体,以少少的、短短的叹息来抒发她的感情,这是宁萱的写法。有些微妙,有些欲说还休,又有些意味深长,令人忍不住一读再读。
市面上评诗品词的书太多,能像宁萱那般写的,却很少。能让人几近深迷的,更少了。
你应该去翻一翻这本书的。
因为它值得。
《几番魂梦与君同》读后感(三):鹧鸪天 晏几道
曾經的情人,在離去之前曾在我面前對我念了這首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在讀這本書時,一時之間所有過去的情愫一擁而上。
很多事情一但經歷,就如同大地予以的養分,永遠留在靈魂中,無法再割捨。
不管過去的是非恩怨,都已經是過去的事。
就像在書中所提的;
我们知道那朵玫瑰就要开花,我们自己离开花已不远。怀着玫瑰必将开花的信念,人生的路一步步地走下去。
也許懷著祝福與感恩的心情面對過去的總總,讓我們將過去的人生融入現在的生活中,此時將會讓人生更加的圓滿吧。
《几番魂梦与君同》读后感(四):始信人间有丈夫
酒入唇,爱入眼;
那是我们的真理,
在老去与死去之前;
我举杯唇边,
看着你,轻叹。
——叶芝《饮酒歌》
阅读这本书,是一种享受,古今中外的诗词名句和典故被作者信手拈来,与小山词的内容相得益彰,无法不叹服她的知识面之广和文笔之优美,能够引起吾等极大的共鸣。每晚躺在床上细细阅读品味,仿佛在聆听温柔的语言,在慢慢诉说着遥远的故事。
就在第一首的《鹧鸪天——几番魂梦与君同》中,她写道:
我们知道那朵玫瑰就要开花,我们自己离开花已不远。怀着玫瑰必将开花的信念,人生的路一步步地走下去。
但丁在《神曲》中《地狱》的第五篇里,借美丽而绝望的伐朗赛斯嘉之口说过:“痛苦莫过于,回首往日的欢乐——在不幸之时。”小山比同代的大部分朋友都活得长,寿七十三岁。到了晚年,他饱经风霜却痴心不改,在《小山词自序》中回忆说:“追惟往昔过从饮酒之人,或垅木已长,或病不偶。考其篇中所记悲欢离合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也!”时光能改变一切,时光将沧海变成桑田,将红颜变成白骨,将琼浆变成苦酒,它却改变不了那分滚烫而恒久的感情。
人可逝,而情永存。在透骨的悲凉过去之后,犹存一缕不冷的温暖。因为爱情永远指向未来。
加缪说,我们没有时间孤独,我们惟有欢乐的时间。重逢本应当是一件乐事,却被小山写得如此痛楚和悲凉。那一往深情、情深似海,全都在这拿起蜡烛台一“照”的动作之中。通过这电光火石般的一“照”,错位的现实和梦境便在一瞬间恢复了常态。”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一文,用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故事写某些男人的本性,表面上故作天真实则自私自利;“唱得红梅字字香”怀念莫扎特,一代天才和他穷困潦倒的生活遭遇,不曾磨灭他伟大的心灵;“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一笔带过鲁迅笔下的“过客”,代伤心的女子立言“湿红笺纸回纹字,多少柔肠事。去年双燕欲归时,还是碧云千里,锦书迟。”又串起了“世界第一记者”法拉奇和希腊抵抗运动英雄帕纳古里斯的际遇,法拉奇说“爱情是一个捕兽器”却依然陷入并且承受了多年痛苦的折磨,令人心酸叹息;“人情恨不如”写胡茵梦和李敖,说李敖“丧失了爱的能力”,是值得怜悯的心智不全的人;“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了若干如“小蘋”般可爱可怜的女子;“半镜流年春欲破”写徐德言和乐昌公主国破家亡后破镜重圆的典故,忍不住跟着席慕容追问:为什么走得最快的,总是最欢乐的时光?“诗成自写红叶”不但描述了“红叶题诗”的故事,还唱起了民国才女石评梅的哀歌;“一棹碧涛春水路”写李后主,亡国之君、词中之帝最深刻的痛苦;“深情惟君知”写小山和几个挚友的友情……
我怎样才能认出 你忠实的爱人?
我遇见过许多人
我来自那个神圣的地方,
有的人来到这里,有的人去向远方。
——《荷马史诗》
“梦入江南烟水路”也写出了我往昔的回忆,江南在离开之后方觉得珍贵,正如爱情。台湾作家琦君在回忆杭州的生活时说:“西湖似明眸皓齿的佳人,令人满怀喜悦。古寺塔似遗世独立的高人逸士,引人发思古幽情。何况秋月春花,四时风光无限,湖山有幸,灵秀独钟。可惜我当时年少春衫薄,把天堂中岁月,等闲过了。莫说旧游似梦,怕的是年事渐长,灵心迟钝,连梦都将梦不到了。因此我要从既清晰亦朦胧的梦境中,追忆点点往事,以为来日的印证。若他年重回西湖,孤山梅鹤,是否还认得白发故人呢?”
冠盖纷华塞九衢,声名相轧在前呼,独君都不将为事,始信人间有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