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式父母的悲哀:“真妈妈丢了”,扎痛了无数家长的心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中国式父母的悲哀:“真妈妈丢了”,扎痛了无数家长的心

2020-11-07 18:30:15 作者:酷老姜 来源:正反读书 阅读:载入中…

中国式父母的悲哀:“真妈妈丢了”,扎痛了无数家长的心

  父母实际好不好,孩子说好才算。

  ‍‍‍‍‍‍‍‍‍‍‍‍‍‍‍‍‍‍‍‍‍‍‍‍‍‍‍‍‍‍‍‍‍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我在天上挑妈妈。”

  《挑妈妈》这首小诗曾感动了千万父母。

  最近,“假妈妈”这个梗却扎痛了无数父母的心。

  源于纪实观察节目《告诉世界我可以》中,

  6岁女孩甜心对树洞悄悄说的心里话。

  你好,树洞,我叫甜心。

  问:你觉得爸爸妈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答:不好的人

  问:你刚才一直在叫妈妈叫假妈妈,对不对?

  那你真妈妈在哪里?

  答:真妈妈丢了

  问:你有什么话想对爸爸妈妈说吗?

  答:没有

  甜心面露微笑,似乎玩笑地说,

  另一房间的爸爸妈妈却听得泪流满面。

  这次不是感动,是愧疚。

  童言无忌,却最真实。

  父母接受再多的家庭教育指导,

  都不及孩子的一番真实心声来得扎心,

  引人反思。

  不禁疑问,妈妈做了什么,

  在孩子眼里变成了“假妈妈”?

  这得从6岁女孩甜心的日常说起。

  01

  如果“鸡娃”有段位,甜心的妈妈是力争上游的。

  比如妈妈做的甜心某日安排计划:

  上午9:00-11:30 美吉姆夏令营

  中午12:00-13:00 吃午饭

  下午13:00-14:00 录古诗手势舞

  下午14:00-15:00 数学题+练字

  15:10-15:40 出发上课

  16:00-17:00 万象城滑冰课

  17:00-18:00 吃晚饭

  18:00-19:00 到家

  19:30-21:00 江边摆摊

  21:00-21:30 睡前准备第二天派对节目

  21:30-22:00 洗漱睡觉

  从早到晚,一分钟都不含糊,给安排得满满当当

  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唱歌、跳舞、小主播、模特……

  甜心妈妈给报了10个,

  还嫌不够,还考虑加棋类、乐器

  甜心就如艺人赶场般,

  上完早教班,

  立马转场到创意绘画班,

  下午还有溜冰课。

  出门被妈妈催,

  夜里回到家还得做作业,

  和爸爸玩乐高的时间,

  都被控制得死死的。

  因为目的在于培养专注力,

  

  玩乐高时不认真,

  也会被爸爸教训

  模特课上,甜心一开始有模有样,

  到后面累得面无表情

  英语课上,甜心心不在焉

  双手跟不上老师的步调。

  唯有创意绘画课结束时,

  甜心笑容灿烂地朝妈妈跑过来,

  妈妈对甜心沾满颜料的小手避之不及,

  嘴里说着,你不要碰我。

  甜心脸上的笑容消失,转为失落

  甜心说,

  不喜欢妈妈在家,

  妈妈不在家,

  自己还能多玩会儿。

  唱歌、跳舞、小主播、模特,

  这些我都不喜欢,

  我喜欢画画,

  妈妈觉得我画得不好。

  甜心妈妈的逻辑是,

  按部就班,九年义务教育,

  然后高考,考到好大学之后,

  你的生活就不至于太糟糕。

  在这种大背景下,每个家长都不想输在起跑线上。

  希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希望孩子以后不要像自己那么辛苦。

  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不想孩子以后辛苦

  多么熟悉的话语,

  这不正是很多中国家长的普遍心声吗?

  02

  一说到起跑线,很多父母第一反应就是竞争,

  是PK掉其他人,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所以只要条件允许,别的孩子报4个班,

  我的孩子就得报5个班。

  别的孩子学习到8点,

  我的孩子可以学习到9点。

  童年,成了父母理解的“起跑线”较量场。

  父母可曾想过,“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真正的起跑线究竟是什么?

  起跑线是邻居某某或是朋友某某孩子报了某个兴趣班,

  我也得不甘落后,立马报上吗?

  起跑线是别的孩子会乐器,

  或是别的孩子溜冰好,

  我家孩子只喜欢画画,

  我得让我家孩子乐器、溜冰、画画都好吗?

  起跑线是与别的家长谈论孩子时,

  自家孩子各个方面都能拿得出手,

  让我不掉面子吗?

  起跑线是我知道孩子累,

  但我是为了孩子好,

  为了孩子以后不辛苦,

  所以童年可以不快乐吗?

  既然主体是孩子,

  你有问过孩子的喜欢吗?

  你有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吗?

  记得一首歌里唱,

  爸爸总是对我说

  爸爸妈妈最爱我

  我却总是不明白

  爱是什么

  ……

  爱我你就陪陪我

  爱我你就亲亲我

  爱我你就夸夸我

  爱我你就抱抱我

  陪陪我,不是接送我上课外班,

  而是陪我玩儿。

  夸夸我,不是我表现乖巧时就赞扬我,

  而是我做错时依旧鼓励我,

  受挫时依旧支持我。

  真切的陪伴才是孩子拥有幸福、无限可能的基础,

  温暖信赖的亲子关系,

  才是真正的起跑线。

  在我看来,甜心的树洞悄悄话,

  最扎心的不是“爸爸妈妈是不好的人”,

  也不是“真妈妈丢了”,

  而是没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

  衡量亲子关系的好坏,

  就在于孩子遇到事,

  是否愿意跟爸爸妈妈说。

  03

  2018年9月,

  智课教育发布的一份《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

  2018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为67点,

  整体处于比较焦虑状态,

  尤其高度焦虑教育问题,

  最焦虑时间是孩子的幼儿和小学阶段。

  《他乡的童年》纪录片导演周轶君说,

  “中国父母可能是天下最焦虑的家长

  我们经历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的各种方面转型,

  我们这一代父母变成了

  和过去所有的父母都不一样的人,

  我们希望给我们孩子什么,

  我们对自己上一代的观念怎么看,

  特别没有参照”。

  焦虑,也成了很多父母向孩子发泄情绪的说辞。

  对孩子没有耐心、发脾气,甚至打骂孩子,

  都可以说因为自己压力大,

  因为自己焦虑。

  对于养育而言,

  焦虑传递却是极不可取的。

  焦虑很多时候来源于攀比,

  既然有攀比,就会有输赢,有失望

  当父母高度焦虑孩子教育问题时,

  就难免视野狭隘,

  只看到孩子与“别人家孩子”的差距,

  不断拔高期待,

  而看不到眼前真实的孩子,

  看不到孩子自身的成长。

  更有甚者,幻想一手包办孩子的未来,

  出现了“直升机父母”。

  所谓"直升机父母",

  是指父母老是不放心,

  如直升机盘旋在孩子的上空,

  监控孩子的一切活动,

  让孩子在家长的“监视”下成长。

  就如甜心的妈妈,

  不仅把甜心的日常、兴趣班安排得满满的,

  连朋友圈都试图一手包办。

  举办派对,针对性选择邀请小朋友,

  希望女儿多结交优质的朋友。

  派对座位一一安排好,

  流程与播报词与甜心对了又对,

  甜心表现不如预期,

  便失去耐心

  派对于6岁的甜心而言,

  也成了展示的负担。

  甜心如提线木偶般

  去完成妈妈布置的一项又一项任务。

  为了孩子以后人生路平坦,

  为了以后少辛苦,从幼儿园起,

  很多孩子便疲于奔命,

  去达到父母的各种期待。

  如所言,

  中国父母愿意为自己的孩子付出生命,

  却特别不愿意让孩子活出自己的生命来

  04

  北京市曾抽样调查了3000多名中学生对待父母的态度,

  调查结果令人意外又心惊:

  接近57%的孩子表示极度反感、痛恨父母,

  而表示喜欢父母的孩子仅占4.75%……

  作为父母,你的孩子喜欢你吗?

  父母实际好不好,孩子说好才算

  曾经听过一句话:

  如今的家庭教育,

  只要孩子不跳楼,

  就可以说是成功的。

  2020年9月,因为在学校被妈妈当众打耳光,

  武汉14岁男孩从5楼纵身一跃;

  2019年4月,因为和妈妈吵架,

  上海17岁男孩跳高架桥,当场身亡;

  2019年2月,因为和父母吵了几句嘴,

  郑州12岁的女孩跳楼自杀;

  2018年9月,因为父母生二胎、学业压力大,

  广东佛山16岁少年跳楼自杀……

  搜索时,看到新闻,就在数天前,

  2020年11月2日,14岁男孩因作业与母亲争吵后,

  从31楼跳楼身亡。

  这只是浮出数据的新闻举例,

  案例背后是成千上万的自杀孩子。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球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当中,

  青少年约占1/4。

  而世界卫生组织曾统计过,

  世界上90%的病都是由情绪引起的。

  常言道,

  家是孩子的避难所,

  家是孩子的心灵港湾。

  可什么时候开始,

  

  家成了孩子想要远离的地方,

  

  父母成了压垮孩子情绪乃至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近年常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即使优秀和富裕程度都达到高峰,

  于成年人而言,

  都难以享受如孩子般纯粹简单的快乐。

  阿德勒说,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中国父母善于未雨绸缪,

  善于先苦后甜。

  可在养育孩子时,

  确保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是不容延迟满足的。

  大人,容易被功用目的推着走,

  做什么,都习惯问一句,

  “这有什么用?”

  带着功用思维,

  去安排孩子时,

  却容易抹杀孩子天然的快乐。

  从孩子天性来说,

  都喜欢玩沙子,堆泥巴,

  喜欢与小伙伴漫无目的的追赶玩闹。

  这些看似无用的小事,

  于孩子而言,

  却是真正的快乐。

  写了这么多,我到底想说什么呢?

  我其实就是想表达:

  孩子的快乐不是存钱,

  不宜用今天的不快乐去换取明天的快乐。

  童年不快乐,

  成年后快乐的源动力会缺失

  快乐养育也不等于佛系育儿,

  不等于放任孩子,

  而是去看见孩子,

  去发现孩子的喜欢

  去满足孩子的需求,

  而不是符合父母的期待。

  与其焦虑、攀比、竞争,

  不如更多地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

  帮助他找到属于自己的独木桥。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没错,

  可真正的起跑线是真切的陪伴,

  是温馨信赖的亲子关系。

  与其辛苦劳累地为孩子包办一切,

  不如给孩子多一点自由玩耍、探索的空间。

  与其给孩子谋划一个看似坦途的未来,

  不如做好孩子快乐童年的守护人

  喜欢马德的一首诗,《允许自己虚度时光》。

  我慢慢明白了我为什么不快乐,

  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看一本书期待它让我变深刻,

  吃饭游泳期待它让我一斤斤瘦下来,

  发一条短信期待它被回复,

  对人好期待它回应也好,

  写一个故事说一个心情期待它被关注被安慰,

  参加一个活动期待换来充实丰富的经历。

  这些预设的期待如果实现了,长舒一口气。

  如果没实现呢?自怨自艾。

  可是小时候也是同一个我,

  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看蚂蚁搬家,等石头开花,

  小时候不期待结果,小时候哭笑都不打折。

  愿我们和孩子都能拥有快乐的能力,与父母们共勉。

  参考资料:

  《超半数中学生极度讨厌父母!十年的良好亲子关系为何突然毁于一旦》,常爸,成长树。

  《杭州6岁中产女孩日程表曝光:十几个兴趣班全副武装,却最终输在起跑线……》,小树妈妈。

  《豆瓣9.2,<他乡的童年>想给焦虑家长一些参照》,张锐,南方周末。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后台。

  酷老姜 独立策划人,自由撰稿人,儿童教育研究者。个人微信公众号酷老姜SHUO()。本文首发于正反读书,转载请联系授权。‍‍‍‍‍‍‍‍‍‍‍‍‍‍‍‍‍‍‍‍‍‍‍‍‍‍‍‍‍‍‍‍‍

  著名历史博主@坚叔说历史

  每日更新故宫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欢迎关注。

  ——讲你爱听,有趣的历史——

  -END-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 关注正反读书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点击“在看”分享你的态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