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万事万物,皆有因果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万事万物,皆有因果

2020-12-01 21:15:41 作者:蓝心觉 来源:师父曰 阅读:载入中…

万事万物,皆有因果

  好不容易来人间一趟,不修行修行再走吗?

  生命,不是用来换人民币的

  

  近日,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落发少林寺的消息刷遍了朋友圈,他的那一句“我们来这辈子,不是要去换人民币的,是来完成自己的梦想的”一时刷新着我们的耳目。

  感慨之余,更多的是鼓励。

  昔日的漫画家,今日的沙弥师,抖落红尘,遁入空门,从此伴青灯古佛,蒲团香板,参禅悟道,安养身心,趋入真如。

  15岁辍学,只身到台北,创作连环漫画。相继,出任电视美术指导,白手起家创立卡通公司,拍摄卡通电影……获奖无数,硕果累累。

  15岁开始投入画画,20岁已经出版两百多本武侠漫画书了。

  就算是数数,我们从1数到200都要花上三五分钟,更何况那不是数字,而是有一定体量的实实在在的漫画集。

  光凭想象,就可以知道蔡老锲而不舍的那份努力。

  天才不是指某一类人,而是一种让我们达到能量无穷、创意无限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

  延一师初中放弃学校模式的教育,凭自我教育来运用手中的那支笔,将自己内心的意念完全投注到一个少年时就已确立的兴趣上去,忠于自己的梦想,也实践自己的梦想,全力以赴,做到精致。

  制心一处,置身一处,专注于手上的事。

  如此,当然没有不成功的。

  那些最终实现梦想的人,从小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还知道该怎么做,并坚持实践着去得到。

  然而,人生漫漫,很多生命都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去哪里。

  其实,每个人都有必要思考“将来要做什么?”

  这个问题。当我们决定了自己的人生之路,才有大胆地放心地去做的驱动力。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那一件事,死命在那一件事上做到精致,只要不是伤天害理的事,都会成功的。

  生命并不长,能量始终是守恒的,想要明天更好,只能让自己变得更好,才能配得上更好的明天。

  当你变得更好,想要的该来的都会来。

  喜欢真的能当饭吃,吃着自己喜欢的饭,内心会生起深刻的满足,自然就不会执取些什么了,毕竟没有比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更幸福的事了。

  正如延一师,一心想着成为漫画家,但36岁就坐拥三套房子、享有220万人民币,只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顺便赚点钱,所以他会说:

  “赚钱的事够了,从此不切割任何生命去赚钱盈利,所有的时间都归我享受。”

  有智慧的人,都忠于自己,尊重生命,享用生命,身外之物为己所用,不为己所有。

  不用生命来换取金钱名利,把每一个刹那当作时间的切片来生活,生活就是如此简单,生命就是如此美妙。

  再大的成功,都不及回归自己

  

  拥有全世界,不如拥有完整的自己;了解全世界,不如了解真实的自己。

  最大的成功无非是驾驭自己的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很想达成一件事情,也想尽办法去争取,但得到了之后又觉得无聊、空虚。

  因为已经达到了,所以产生没劲感。

  为了让冲劲得以继续,只能追求更大的事情。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地丢去了初心,也失去了快乐,为了没有堕落感,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

  有位老板说:“我以前认为,人生不幸福是因为没有钱,我就努力创业赚钱。现在,赚到钱了,却还是不幸福。”

  其实,钱不是幸福的原因,幸福是一种能力,与金钱无关,与物质无关。

  钱是物质层面的,幸福是精神层面的。

  儒教的颜回,没有丰富的物质,也没有官位,但他的人生价值观一直被赞叹——“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佛在《遗教经》里有说道: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是快乐。不知足者,虽住天堂,犹是烦恼。

  随遇而安,安贫乐道,有钱幸福,没钱也幸福,幸福与物质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如是因,如是果。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钱财、地位,是因为心中不安,心有恐惧,所以要用那些来填充。

  永明延寿大师说:“心若迷失,物何以救。”

  把追求物质的数量当作活着的目标,只能带来无止境的烦恼。

  内心不安,缺少正能量,物质没有安住身心的力量和智慧,拥有得越多,烦恼也会随之越重。

  学佛,了彻因果,知道因缘善恶果报,唯系佛法以滋养身心。

  在尘不染尘,尘尽光生。

  回归生命本身,在当下的此时此刻此地,如实观照自己,成为自己,尽情扮演好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角色,在当下的每时每刻去体验、去感受、去觉知,生命的价值自会最大化、最优化,这才是生命是真实相。

  运气是福报的代名词

  

  佛门中有个词叫“福报”。

  为什么有的人做事容易成功呢?

  因为他有福报!

  我们看到别人一切顺利,所求如意,都会说那个人的运气真好。

  其实,运气是福报的呈现方式,生长于多生多世勤耕福田,修福修慧,积功累德,培植善因。

  不管贫穷还是富贵,不管顺境还是逆境,这些都是宿世的因果。

  今生的好是过去世所种善因所结的果,这个果不是取之不尽的。

  如果不修行,不能惜福培福,那么迟早有一天,福报用尽,灾厄也就随之而来。

  如果你觉得生活一切都好,一切看起来无可挑剔,就更需要修行了。

  佛法中有句话说:“吃苦了苦,享福消福。”

  现在你所受用的这一切都是过去世积攒的福报,享用的时候也是消耗的时候,就像熊熊燃烧的柴火,烧得火焰高涨、热量十足,可是一旦没有添柴续燃,过不了多久就会灰飞烟灭。

  世间的物质丰富与否确实是生存的保障,但是要善用,且不执着,以素心处世。

  财富、地位、名誉……

  就像一颗甜蜜的毒药,包裹着我们的心,也限制着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在盲目忙碌的日子里过着可复制粘贴的迷茫生活。

  只有跳出惯性思维模式,真诚地做自己的同时不伤害他人并能为他人着想,才有可能获得不灭的快乐。

  这一生过得再快乐、再幸福,那也不过是一个短暂的美梦,梦醒的时候一切都不复存在,还是要面对另外一个现实。

  因此,在逢缘对境中炼就平常心,不沉迷于眼前的小美好,以一颗警觉心应对风云变化的无常转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活在这个世间,但不属于它,看透世间的是非善恶,随时拿起,随时放下,随时舍离、再启程,才是大自在人。

  福报不单单是财富丰饶、地位显赫……

  更是对佛菩萨不退转的信心及对万物的慈心并对自性的觉醒。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佛教提倡种善因得善果,劝告大家行善修德,那我多做善事就好了,为什么还要修行呢?

  在世间行好事、做好人、说好话,固然是好的,也能得到人世间的乐报,但这是有漏的善法。

  有漏之善法,招有漏之乐果,只能让我们生活得相对好一些,但不能让我们脱离轮回之苦。

  既然都花时间和精力行善了,何不让有漏之善转为无漏之善呢?

  我们学佛,学习佛菩萨的慈悲和智慧,自利利他,自觉觉他,按照佛菩萨的思维方式行好事、做好人、说好话,从而达到行无漏善之目的,最终超凡入圣,永脱轮回之苦。

  依净业三福而行持: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这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也是做人和成佛的根本。

  我们落实在生活中,用慈悲柔和的心对待身边的人事物,才为学佛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愿你我,入佛知见,得大圆满,人圆佛即成。

  ©文|师父曰原创

  图|源于网络,侵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