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传习录》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传习录》读后感100字

2020-12-04 00:38: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传习录》读后感100字

  《传习录》是一本由王阳明著作,广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00,页数:2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传习录》精选点评:

  ●不适合入门人读,没有一定知识积累,读不出个所以然,反而容易走火入魔

  ●知行合一

  ●理解力与知识积累均不够的时候,此类型书籍容易让人不知不觉走火入魔....

  ●翻译的比较一般。

  ●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

  ●阳明子格调高绝,读来令人心生畏。

  ●还是比较经典的

  ●豁然开朗

  ●GOOD

  ●一生低首拜阳明

  《传习录》读后感(一):我很喜欢这本书

  《论语》和《传习录》可以合在一起读。《论语》可以用来借鉴,《传习录》是方法。

  最后,还是自己。

  自己的体会是最重要的,别管什么孔子还是王阳明。

  寻找自我,寻找心中的光明。

  寻找那种内心的快乐。

  由此,我走出了抑郁。

  挺推荐《传习录》这本书的。

  《传习录》读后感(二):中国人必看书之一。

  讲了那么那么多,通书只说了“天泉证道”而已: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能明白的人看一下就明白了,不明白的人说再多也都只是废话,说死了也没用。

  中庸道之大乘。守仁老大万岁。

  《传习录》读后感(三):感受大道,涤洗心灵

  国学经典传承传习录,罕见的全能大儒王阳明;

  中国历史上能“立德”,“立功”,“立言”两个半人之一,心学集大成者;

  读过收益良多,既感受到大师高尚的情操和独立思考精神,其对儒学深刻思考让人折服。

  “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只有“知行合一”才能更加真实客观的认识事物和世界。

  感受大道,涤洗心灵,探处内心,感动成长!

  《传习录》读后感(四):阳明心学之我见

  我不是学文科的人,之所以读《传习录》,是因为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想了解了解明朝第一大能人,中国的又一圣人王阳明。

  老实说,看完整本书,有些地方确实看不懂,特别是引经据典之处。下面,我只是谈谈自己看完书后的感想与启发。

  第一点,阳明心学将求圣的方法从外在世界转为了内在世界,指出了圣人并不是无所不知(外在),而是内心纯乎良知(内在)。我觉得这个理论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人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静下心来,不贪多,而求精。在做一件事时,只要此心纯乎天理,认认真真,那么就心安理得了。

  第二点,看完书后,发觉阳明心学与朱熹的理学,都是对四书五经的理解上的不同,对孔子的话诠释的不同。因次两派就吵架,不可安宁。儒生缺乏了对客观世界,对科技的追求。这也是统治阶级愚民的政策造成的。

  第三点,对书中关于“求静”,“主专一”的看法很赞同,很警醒人。

  《传习录》读后感(五):难以下笔

  当我在云南旅行返回的飞机上读这本书。同行邻座的女同事问:这书是讲什么的?我回答说,我也说不清楚。我想告诉她哲学书,但与哲学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有的书难以下笔评论,这本《传习录》便是如此。不是书不好,不愿评论;也不是书特别好,难以评论。有的书超出好与不好的界限。我对这本书无法评论,因为它超出了我所达到的境界,在它面前我是一个无知者,也可以说它是一本太好的书,以至于我除了表达敬意,无话可说。这样的观点,不仅仅单指《传习录》,它同样适合于其他的道书。难以下笔的原因,在于古人所谓身心之学,口耳相传不能尽其意,而要感同身受。阳明子在《传习录》中所讲的,我无法确切传达出来。因为它深嵌于生命之中。我可以描绘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但一旦涉及到我自己,对自己生命的了解,如同惊鸿一瞥,少得可怜。我们生命的本体大中至正,无毫厘偏失。这是《传习录》的基调。阳明子到底是一个儒家。他正襟危坐,气象森然。我越读越感到,他让人噤口而不敢言。这是我第二次读此书,对阳明子的肃然,更有深一层体会。所以,我把它放入正在读的书之列,对我而言,这是一本永远无法读完的大书。有时你会对道学家难以忍受。当我再次读这本书时,发现无法卒读。云南雨中的松赞林寺尚有余绪,现在我沉溺于神秘的西藏歌谣,无法自拔,那是抛弃世俗之累的畅快。于是准备读一读一年前要读的《华严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