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因斯坦赤道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爱因斯坦赤道读后感精选

2020-12-06 00:58: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爱因斯坦赤道读后感精选

  《爱因斯坦赤道》是一本由刘慈欣著作,天海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新台币,页数:2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因斯坦赤道》精选点评:

  ●在一个不可知的宇宙里,我的心脏懒得跳动了。

  ●之前看过,对某句印象特别深,意思大概是,当人类开始仰望星空时,离破解终极奥秘就很近了,就像找到了宝石只是把它捡起来而已。啊,让人着迷的星空。

  ●最出彩的是全频带阻塞干扰文末白刃战的设计,混沌理论被引用烂了反而显示不出独特的地方,朝闻道跟前两篇不是一个档次的

  ●大哉问的魅力。

  ●看多了就没意思了,都一个模式

  ●肿么办?现在每读一篇刘的作品就有种想从身边抓个人来向ta推荐的冲动...

  ●朝闻道夕死可矣

  ●《朝闻道》。夕死可矣。 ??????有些有毒

  ●科幻童话

  ●好奇特的想象

  《爱因斯坦赤道》读后感(一):抵达不了的终极真理

  书中的科学家形象之所以塑造的那么"矫情"、"冷血"或不够生活不够有血有肉,是因为他们已经或者将近跨越世俗人类的层面,而成为以追求终极真理为人生意义的"超人"。世俗的标准对他们而言已经失去了意义。

  整篇小说所要表现的其实是整个史上人类对于终极真理的极致渴望。永远不能抵达真理,永远有更终极的问题。而在人类的基因里偏偏永远存在这样的渴望。"不知道,我怎么知道?"人类的一声浩叹。 朝闻道,夕死可矣;天外天,永不能至;思尽思,风吹又生;一寸进,一寸欢喜。

  《爱因斯坦赤道》读后感(二):朝聞道

  大劉是一個真正的學者。

  記得有一次聽講座,那個講著說,爲什麽中國沒有真正的學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讀書,求學的動力。在國內,最基本的是爲了養家糊口,偉大點的是為國爭光。但是真正治學的內在動力應該是有一顆孩童般求知的心,只是發自內心的對知識的渴求。

  是啊,高中選物理的時候,正是抱著這個信念,可是後來大學卻選了個破韓語,信念的缺失真使人失去很多動力,以至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和命運。

  霍金最後問那個使者,宇宙的目的是什麽,是不是承認了有神的存在?有超人類的意志存在?

  《爱因斯坦赤道》读后感(三):朝闻道 夕死可矣

  小说《朝闻道》描写的是一位物理学家丁仪在进行一项伟大的物理实验时(用地球赤道那么长的轨道来加速离子,使其达到光速)。可是在实验最关键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位外星人,他警告人类立即终止这项实验,因为达到光速的离子将会造成宇宙衰变。

  外星人叙述的这个事实无疑给了地球上物理学家们一个天大的打击,可是他们还是想要追寻宇宙的终极奥秘,于是外星人给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想要获得答案的人可以获得他想要知道的,但随后他就面临死亡。

  愿意为闻道而死的科学家有很多。有数学家为了探寻:“费尔玛和哥德巴赫两个猜想的最后证明。”、有古生物学家为了知道:“地球上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最后是一大群物理学家见证了:“宇宙大统一模型”

  而最后一个登场的是史蒂芬.霍金,他向外星人提出的问题是:“宇宙的目的是什么?”

  天空中没有答案出现,外星人脸上的微笑消失了,他的双眼中掠过了一丝不易觉察的恐慌。

  “我怎么知道。”外星人最后喃喃地说。

  不过小说中最打动我的是:丁仪几岁大的女儿文文哭喊着从草坪上的人群中冲出来,一直跑到坡道前,冲

  进那群物理学家中,抱住了丁仪的腿,“爸爸,我不让你变成火球飞走!”

  丁仪轻轻抱起了女儿,问她:“文文,告诉爸爸,你能记起来的最让自己难受的事是什么?”

  文文抽泣着想了几秒钟,说:“我一直在沙漠里长大,最……最想去动物园。上次爸爸去南方开会,带我去了那边的一个大大的动物园,可刚进去,你的电话就响了,说工作上有急事。那是个天然动物园,小孩儿一定要大人带着才能进去,我也只好跟你回去了,后来你再也没时间带我去。爸爸,这是最让我难受的事儿,在回来的飞机上我一直哭。”

  丁仪说:“但是,好孩子,那个动物园你以后肯定有机会去,妈妈以后会带文文去的。爸现在也在一个大

  动物园的门口,那里面也有爸爸做梦都想看到的神奇的东西,而爸爸如果这次不去,以后真的再也没机会了。”

  文文用泪汪汪的大眼睛呆呆地看了爸爸一会儿,点点头说:“那……那爸爸就去吧。”

  《爱因斯坦赤道》读后感(四):除了《三体》,你还可以看看刘慈欣的这本书

  获取方式 : 关注公众号“有空再说”,回复“朝闻道”,获得刘慈欣的《朝闻道》txt。

  中学时,我很喜欢《科幻世界》、《飞》这两本科幻杂志,那时候书里的文章质量都很高,不过现在好像不行了。

  通过这两本书我知道了,除了一日三餐、读书考试和暗恋的男生,还可以想点更有趣的东西。比如光速目前是无法超越的,未来却不一定。比如在脑子里植入一个芯片,我就可以知道全世界的知识。

  不过到现在,除了还能想起星新一的几篇俏皮文章外,印象最深的就是《朝闻道》了。有次百度刘慈欣发现,这本书竟然是他写的。原来大刘早在十年前就是我的科幻启蒙了。

  书里,一群科学家竟然为了虚无缥缈的真理,恳求外星人传授那些宇宙终极奥秘,哪怕知道答案后立刻去死也在所不惜。无论家人如何哀求,甚至用自杀做为威胁,也丝毫不能动摇他们的决心。

  一位科学家说,“在一个不可知的宇宙里,我的心脏懒得跳动了。”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怎么样极致的信仰啊。

  十几年过去,科学家和外星人的一段对话挥之不去。

  quot;你们是从何时开始注意到人类的?普郎克时代?牛顿时代?还是亚里士多德时代?"

  quot;都不是。而是第一个原始人开始仰望星空时。”

  “这么早吗!”

  “早吗?不,是太晚了。”

  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欲望,是所有智慧生命的本性,这个链条一旦被触动,就会高速运转下去,所以文明进步的速度和加速度也是不一样的。这有点像黑暗森林法则的雏形。

  “当生命意识到宇宙奥秘的存在时,距它最终解开这个奥秘只有一步之遥了。如果说那个原始人对字宙的几分钟凝视是看到了一颗宝石,其后你们所谓的整个人类文明,不过是弯腰去拾它罢了。"

  在我们出生之前,我们身体里的每个原子就早存在于地球,这些原子组成了人,产生意识,然后有了好奇,然后想知道一切未知的事物。

  时间是什么?时间的尽头有什么?生命是什么?宇宙是什么?宇宙外面有什么?大爆炸之前有什么?宇宙存在的目的是什么?真的有上帝存在吗?

  此外,书中有两处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地方。第一个是,这一群科学家代表整个人类抛出了许多至今未解决的问题,比如费尔马和哥德巴赫猜想,恐龙是如何灭绝的等等。

  作者巧妙地避开对这些问题作出正面解释,因为他也不知道,所有人都不知道,却撩得人痒痒的。

  第二个是,全篇的角色都是虚构的,却出现了史蒂芬·霍金这个真实人物。霍金坐着轮椅也去找外星人提问。他的问题是,宇宙的目的是什么?然而,他的问题却让外星人卡壳了,陷入了和地球人一样的迷茫中。

  所以霍金至今还活着哈哈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