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返场》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返场》读后感锦集

2020-12-14 00:10: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返场》读后感锦集

  《返场》是一本由高原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锁线裸脊空背图书,本书定价:108,页数:4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返场》读后感(一):返场,开启一扇真实的窗

  

有人说,文字可以记录生活,这一点毋容置疑。不过,笔者想反问一句,文字记录的生活果真准确、精确吗?相信很多人或许会有不同的想法,为什么?因为图像是无法修改的,虽然说现在有众多美图软件或者APP,但是也是无济于事的。作者高原是具有时代感的当代摄影师。

这本书眉目清晰,分别从1990年——1999年共九年时间记录时光岁月、外加后记(一)像平时那样、后记(二)青春长往。给笔者一个明晰的时间轴,1990年至1999年流光溢彩的九年。尤其是第六章节,1995年的事,好像非常吸引人,达到了引人入胜的地步。纵观整个章节,包括老狼、张楚两位主要人物。

时代感十足,纯真不夸张。尤其是第180页,给笔者的印象特别深,人物主角是高枫,他是个传奇人物、叱咤风云的歌手。他的专业是音乐,那是肯定、毋容置疑的。不过,这次笔者完全错了,他在中央工艺学院学的雕塑,后来撵转成了歌手,还做过一阵红桃五乐队的主唱。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真涨知识来了。更给力的是那三张时代感极强的照片,第一张是高枫坐在小池塘边上,还有一个背包,他手里拿着一瓶矿泉水,或许这和那些年成名后的高枫有着天壤之别,其发型、神态都是原生态的,一点儿歌星味道也没有。他的纯朴、纯真让人非常佩服。第二章照片,是身着中山装的高枫,就带有《大中国》演唱者的范了。每个人的成长都带有不同的时代、不同时期的美好历史印记。

摄影不易,绝非虚张声势。书中第336页的摄影师,长发飘飘的男士在半空中被某一简陋设施托起,托起的是摄影梦、摄影情怀,架起的不单单是一架单纯的摄影机,而是一架完美的时光摄影机、时间雕刻器。他的眼神瞄向剧组,而不是简单的随意拍拍而已,如果说他兼任导演也是蛮像的,摄影师兼任导演,这个可以有吗?通过他的神态、指向远方的演员们,笔者完全相信这是一位绝佳的标配。如是,高原老师拍摄地非常到位,抓拍时机非常精准。一位好的摄影师就是一位美妙的艺术家,她不单单是拍摄者,而是一位十足融于画面艺术的真实感受者!阅读本书绝不是看图这么简单,读懂照片后面的文字绝没那么简单!

  《返场》读后感(二):摄影师眼里摇滚圈的黄金十年

  

如果说中国摇滚圈里除去音乐人,还必须有一个人的名字存在,那一定是高原。这位当代最富传奇的摇滚圈知名女性摄影师,并不只因为是窦唯的第二任妻子的身份而闪闪发光。1990年到1999年,是中国摇滚乐的黄金十年,而这个黄金十年里,高原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从一个第三人的视角,解读了黄金十年里,那些在舞台上熠熠生辉的摇滚明星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生活。

高原曾说,当别人放下相机的时候,恰恰是她拿起相机的时候。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她总是能记录下这些摇滚老炮们卸下面具的真实样貌。对于她来说,这些人不是明星,而是她身边不可缺少的朋友,所以,她总能以平等的姿态去感受每一张画面带给自己的情绪。

高原20岁的时候,同样喜爱拍照片的父亲送给她人生中第一台相机,从此,高原的生活便离不开它了。不久,她师从中央工艺美院的韩子善,白天在学校拍拍作品、放片子、做暗房,晚上和朋友看演出、混party,每天的日子充实而快乐。

1993年,高原进入魔岩唱片工作,为公司的艺人拍摄记录性照片、唱片封套及宣传照,算是开启了她的职业摄影生涯。但对当时的她而言,拍照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大部分时候都是随手一拍,跟大伙玩闹在一起。

感谢这些玩闹,让我们有幸看到了这一幕幕珍贵经典的画面。高原也庆幸自己记录了这些珍贵的片段和影像:“因为那个爱过恨过的我,跃然眼前的时候,碰撞心灵与悲喜交织的滋味,告诉自己还活着,并且鲜活过!”

新书《返场》,以高原拍摄的百余张未曾披露过的珍贵照片为线索,崔健、何勇、张楚、高晓松、周迅、朴树、梁朝伟、王家卫、杜琪峰……这些熠熠生辉的明星们,不再高不可攀,脱离荧幕,坠入人间,在日常琐碎的平凡生活里,展现出最动人的一刻。他们在成功以前,也经历了常人都会面对的迷惘。那些成长的痛与爱,那些精彩与传奇,在他们那一代人的90年代,在青春肆意张扬的90年代,在文艺野生的年代,显得愈加浓烈浪漫。

除去一张张经典画面,里面还穿插部分音乐人的采访文字,以及高原与她的朋友们之间的聊天对话内容,展现了摇滚历史上难以复制的传奇年代中存在的青春故事。文艺青年的理想与梦,就这样在青春中放飞。

高原不仅仅是记录了一代人的青春时代,还原了中国摇滚圈早期的面貌,她的作品更是成了整个中国摇滚乐迷的青春回忆。

“从前,摄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有我所有的青春记忆,而现在,这是一份工作。现在当我翻开那一张张老照片,会再次眼眶湿润。每一次现场都是不可复制的永恒,重要的是,我在现场。那是我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高原

如果说高原之前的摄影集《把青春唱完》是致敬永不老去的摇滚年代,那么《返场》就是一场不想落幕的演出。褪去舞台上明星的耀眼光芒,那些高原镜头下的音乐人艺术家们,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不同寻常却又真实的灵魂。

  《返场》读后感(三):返场,生命的美好之一

  人都会时不时返个场,这是本能,也是身为天地间匆匆过客的我们为自己寻找支撑的一种方式。在我看来,这应该就是《返场》出现的原因和存在的意义。 这本书,文字上比较随散,有点中学生读的青春文学的感觉,可以理解,毕竟创作者并非专职作家,且是先采访后依据口述撰写的。但整本书也因此保留了更多真实自然的情感。除去后记和序,十五个人在书中叙述了他们关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记忆。他们职业不同,有人是摄影师,有人是歌手,有人是足球运动员……共同的是,他们都很单纯地回忆了那个年代。透过文字,我仿佛可以看到每一个人都在面带微笑地将故事娓娓道来。因这温和的叙述,我开始去感受他们那个年代的炽热,思考岁月变迁留下来的感动,前行的步伐也变得更加坚定。一本书有这样的作用,不简单。高原在努力用他们的故事,90年代的故事,摇滚的故事,为自己以及读者点亮一盏灯。 摄影作品在这本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不得不提。我不能从专业角度去点评照片拍得好不好,但我想能在我心中引起波澜的照片,总不会差。人像三要素:人长得好看、人长得好看、人长得好看——这是人像摄影中的一句玩笑话,却也有着朴素的道理,谁不爱好看且有魅力的脸庞呢?在《返场》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帅哥的鲜为人知的照片。尊龙、梁朝伟、刘德华、钟汉良等都出现在过高原的镜头中,如果你是颜狗,那这些照片就基本值回书价了。当然,我们读书人不能只看脸,要有点内涵。百来张90年代的照片,从歌手到乐迷,从演员到导演,从训练到足协杯,从忙碌的人到狂欢的人……翻着翻着,思绪万千。 普希金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我们的生命终将逝去,不能等到将死之时才开始回忆。过去了的事就像孩子一样,容易令人动容,常常回头,看看路过的风景,本就是人生的意义之一。《返场》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契机,让我们能够在阅读的那一段时间中多多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生命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返场》读后感(四):声色里的不羁与飞翔 ——倾听青春里冲动的《返场》

  

这是一本以年代为纲目的影像故事集,是与音乐有关的往事,音乐懂与不懂,总会撞上几个熟悉的名字,还有他们不太被人了解的一些秘事。趁年轻,把梦想这件事给做了。陈羽凡的现状让人惋惜,在黄昏之前,他成长过程中的挣扎与努力,还是蛮励志的。他对于疾病和父母“好言相劝”的反抗,就像歌曲《荣耀》里的——黑夜给了他黑色眼睛,他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我是听着羽泉组合的歌曲长大的,特别喜欢有原创能力的歌手,那样的一种落差,在一段时间里,我始终不能接受那样的现实。 认识黄觉是从他和陈数联袂演绎的电视剧《倾城之恋》开始的,他那波澜不惊静中有思的面庞,把范柳原那种大伏大起淡定执着的气质表达的浑然天成。在后来,知道他是模特出身,做过舞蹈。在这本书里,知道他命运浅沉时,在各种娱乐场所走过场。这不是个例,许多人成名之前,都在北上广港的角落里打拼过。 对于大男孩李亚鹏,在感受他的“令狐冲”之前,看过他的电影《青春作证》,当时还不知道他的名字,他那修长的个子,拄着个拐杖,在楼台上放飞了一窝鸽子,目送它们远飞,眼神久久地停滞在那浩淼的天空。那画面让我回味了许久。他的另一面。为了推动他的故乡新疆的音乐发展,他倾力邀请唐朝、眼镜蛇等乐队筹划主办了一场摇滚音乐演出。在这个过程中,他所做的努力与表现出的商业头脑,着实让人惊叹与佩服——梦想这个词,不是空的,它有力量。 高中的贺新年晚会在筹办酝酿,熄灯睡觉前,臧天朔版的大波和老铁聊起了摇滚音乐,一来一去,晚会的氛围已在绘声绘色的灯光、音响中丰满起来。听了一耳朵,是几个有点陌生又有点印象的名字与歌词。看了一眼,他们的神色是那种很真的向往。我羡慕他们,虽然文化成绩不理想,但他们是真的快乐,是真的为心中的所爱吐露心声勇敢表达自我。 我喜欢简单,是个有点随意有点糙的人。曾经,看电影会被出彩的影星影响,听歌只感动于某种声线、某个句子。后来,发现字幕上各种称谓的名字、填词作曲人大有文章。这些大隐隐于众的人,于篇篇曲曲的杰作之中撩拨着人们心中那块柔软的情怀。影星、歌星、导演、词作人等等,作为名人,他们的言行对于追星族的大众影响是巨大的,他们意识形态的表率,如果出现偏颇或误解,会给社会安定带来不良的影响。在书中也看到,有许多东西和行为是被禁止的。这种对于社会道德良俗的固守,是很有必要的。 书很重,把持很费力。比之十年里在中华大地音乐造诣方面的重量,那就是鸿毛。为数不多的一些人,星星之火般燃烧出了追逐梦想的大草原。青春的色彩——缤纷绚烂,青春的味道——清纯浓烈,青春的声音——激情澎湃。

  《返场》读后感(五):没有音乐,生活将是一场错误

  有人欢喜,有人跳舞,有人大声哭泣。有不开心,有不甘心,不愿默默离去。这只是游戏,在不在乎也没什么关系,就算不如意,如不如意也终会过去,哦,承诺不是我想要的承诺,哦,疑惑是我不想要的疑惑,华丽的外衣全部都会褪去,但请不要停止我的音乐,……,伤心的背后,善变的藉口,让我牵着你的手,……,但请不要停止我的音乐。痛仰:不要停止我的音乐(CD)10.0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

这首歌曲选自我听了十年,陪伴了我目前人生中多个时期,无数时光无数经历无数旅途的,永远位居我的网抑云、QQ音乐听歌排行榜榜首的,看了无数次live现场的,我最喜爱没有之一的国内摇滚乐队——痛仰乐队(痛苦的信仰乐队),他们于2008年9月30日发行的音乐专辑《不要停止我的音乐》中与专辑同名的第十首歌曲。

痛仰乐队 成员左起:田然 宋捷 高虎 张静 大伟

我以为,痛仰乐队最为难能可贵的精神是真实与改变,这是我认为他们作为一支老牌乐队最摇滚的一面,更是我一直喜欢他们的原因。摇滚乐是一面镜子,它始终在记录着这个时代,我们通过每个时代不同的摇滚乐便能看出这个时代的缩影,摇滚乐的历史其实也就是一部人类当代潮流文化的历史。摇滚乐所表达的是最真实的东西,所以才具备感染力。高虎曾在书中说:摇滚即是打破与重建。摇滚乐这面镜子不仅能够映照出时代的影子,也能映照出真实的自己。今天为什么谈起摇滚乐,是因为在今年难得的长假旅行中我一直放在包里带在身上打发旅途漫长交通时间的——《返场》

把青春唱完1990-19998.4高原 / 2015 / 中信出版集团

说起高原,想必喜欢摇滚乐的人并不陌生,她既是摄影师,同时也是摇滚圈内的生活者和记录者。作为摇滚这些年的核心见证人,她与这些音乐人的近距离生活和接触,以摄影师的身份用影像记录下了当时的人和事,因此拥有了独有的一手影像资料,记录下了那些歌者们的日常与炫目,颓废与热血,青春与真挚。她曾出版《红磡1994:“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唱会25周年》摄影集,用摄影作品及她自己亲历回忆的文字还原了26年前窦唯、何勇、张楚及唐朝乐队在香港红磡体育馆表演的摇滚演唱会的台前幕后,并第一次公开了百余张从未出版过的照片,收录了当年参与这场演唱会的贾敏恕、张楚、邓讴歌等人的文字。再次重现中国摇滚乐曾经的那个高光时刻,重现了无数人的曾经青春回忆。她曾出版《把青春唱完1990-1999:中国摇滚与一个文化群体的生活影像》展示中国摇滚的黄金十年,因其时代的特殊性成为不可复制的时代缩影。一代人对于青春、自由、才华、独立的追求,深远影响了那个时代。在这十年中,摄影师高原近距离记录下了中国摇滚台前幕后的影像经历,凝聚着整整一代人的情感回望。与此同时,高原记录的也是自己在摇滚乐圈里的真实生活,记录她和她的朋友们。

乐队的夏天第二季乐队大合影

从2019年开始,《乐队的夏天》这个节目唤醒了人们一度埋在记忆深处有关摇滚和摇滚精神的回忆,重新点燃了和摇滚黄金年代有关的青春、梦想与激情。不少上了节目的乐队受到观众的关注,如2019年的痛仰、新裤子、面孔、反光镜,2020年的达达、木马、后海大鲨鱼、马赛克、Joyside等等,包括原本并不知名的,如2019年的九连真人、Click #15、斯斯与帆,2020年的超级斩、福禄寿、Mandarin等等。今年的《乐队的夏天》,高原也有参与,身份依旧是摄影师。在摇滚乐再次进入更多人的视野中,摇滚乐又开始被更多人喜欢了的此时,高原出版《返场》(1990-1999,青春有很多问题,答案仍在风中飘荡)依旧着眼于20世纪90年代,这十年,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这些音乐不仅呈现了“一种社会现实性的、个人内心化的焦虑与寻求宣泄表达的企图”,也陪伴很多人走过了青春。她利用自己的作品重现中国摇滚乐的黄金十年,“魔岩三杰”的影响力和传奇,崔健教父地位的奠定,都在这十年发生,而孕育这一切的土壤,是在北京,这是当时中国所有热爱艺术的年轻人的唯一选择。书中以高原拍摄的百余张未曾披露过的珍贵照片为线索,穿插老狼、张楚、郑钧等人的口述和采访,用影像和文字,全面展现了中国摇滚乐伊始不可复制也不会再有的传奇时代,她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北京故事”,也为我们了解20世纪90 年代的都市,以及大批理想化青年的文艺生存状态提供了珍贵资料。这十年,是摇滚乐“野生”而肆意生长的十年,自由、丰富、浪漫、奇幻,汇聚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灵魂,也写就了一篇又一篇传奇乐章。

返场8.5高原 / 2020 / 东方出版社

整本书以时间线为主轴,记录的不止是音乐人个人的成长,还包括上世纪末的时代发展、变迁与集体记忆。书中有17位摇滚老炮们亲口给你讲的90年代的那些青春故事,更有90年代的北京地铁站、国安足球队的排练场景,这些都是一代人青春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怀念那个黄金年代,或许那时的摇滚乐和音乐人都是一个标的物,其实怀念的是那时恣意的青春,我们都想和那些音乐人一样单纯自由地活着,不为什么功利的目的。这让我们90后知道,原来我们出生的那个年代如此“摇滚”,而身处当前这个时代的我们,可能没有机会体验他们那种单纯活着的青春。书中的他们很容易就能因为摇滚乐等走到一起,那个年代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微信,却经常相聚侃大山瞎玩,而如今我们通讯再便捷,但没什么人可以聊天,更多的只是客套地说着下次见,心里明白着哪里有什么下次。我们在书中看看那时留下的热血证据,看看那代人的青春理想乌托邦,给自己以力量继续上路,书写自己的青春。

音乐 《世界》专辑封面世界很大,大到我们,只能在梦里相聚,Let’s play one more time,……,世界很大,大到我们,只能在梦里相聚,Thank you,All my friends,……

在书的目录之后,整面写了本书的Slogan:“世界很大,大到我们只能在梦里相聚。”同时也是书中尾页附赠的由高原填词演唱、女儿窦佳嫄谱曲、彭坦编写和声的单曲《世界》中我很喜欢的一句。这段在混乱中自在生长的记录,因其真实和诚恳而具有特殊的力量。从这本书里,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不论是从摄影、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去解读,还是重新唤起自己的青春记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