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出云与大和》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出云与大和》读后感摘抄

2020-12-14 01:26: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出云与大和》读后感摘抄

  《出云与大和》是一本由〔日〕村井康彦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2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出云与大和》读后感(一):探寻神话的彼岸

  

日本的开国历史始终带着浓厚的神话色彩。在日本神话中,出云系的大国主神建立了国家,《三国志》中记载的邪马台国据说是出云系国家。神武东征,出云系“让国”于神武天皇,开启了大和政权和天皇家的历史。对出云系的祭祀一直持续至今。 本书写作的目的很明确,作者通过实地探访磐座、神社、古坟等历史遗存来考证出云与大和时期历史的真相。他从《古事记》与《日本书纪》中挖掘线索,亲身探访调查每一处神山神社,这样的精神值得后辈学习。 在作者给出的知识中,出云系的神数量众多,主神为大国主神,他有六七个别名,分别代表不同的形态。出云国以制铁为主业,他们的信仰形态从磐座信仰发展到社殿祭祀,大量存在的国司神社说明了这一切。邪马台国是出云系的国家,女王卑弥呼和曹魏关系密切。大和政权建立后,出云国造家既担任神职也兼任地方长官,《出云国风土记》是其鼎盛时期的作品,但最终因政务不合格而被撤职。大和政权在不断的扩张势力、寻求认同,开启了天皇家族的历史。 作者希望通过调查出云系神祇的传说与信仰,追寻早期国家的真相。在他漫长的寻访过程中,也得到了调查的真理:了解祭祀的神明都是了解那个区域的历史和社会形态时最为有效的线索。因此作者用历史解读神话,以神话填补历史,努力探寻出云与大和的历史原貌。 个人认为,本书是甲骨文日本史专题中最有难度的一本。众神的名字往往七八个字,还有多个别名,文中对名字的使用并不统一,给初学者带来比较大的困扰。建议阅读前做好功课!

  《出云与大和》读后感(二):神话虽不是历史,但为历史提供了可能。

  

《古事记》和《日本书纪》里的日本体系神话,可以大致分为高天原神话、出云神话和日向神话三大体系。其中,高天原神话和日向神话是属于同一系统。而出云神话则是从此体系分支出来,与高天原神话、日向神话系统相对立的。神话世界分为天上的高天原,地上的苇原中国和地下的黄泉国。在本书中着重描绘的大国主神就是出云神话中的重要人物,大国主神、大己贵神、大物主神是三位一体之神,就像一个人有三个名字,除此之外还有像大穴牟迟神、苇原色许男、宇都志国玉神等名称。其中大物主神是三轮山之神,也就是从海上来的大己贵神的幸魂和奇魂,祭祀在三轮山,被奉为神社的神祇。大己贵神则是承担建国的重任,是创造国土的神。而当大己贵神完工之时,登场的就是大国主神,即苇原中国之主。建国完成,神话也就此完结。

日本的一大特色就是有着为数众多的神社,神社中祭祀着众多的神灵。经常可以看到神社之中或者附近有大石块也被祭祀,作者对这一现象阐释为磐座信仰。古时的出云族为了寻找铁矿而进入山林,对巨大的岩石产生敬畏和信仰,从而形成磐座信仰,并把其当作出云系众神世界的象征。作者探寻了多处神社与遗迹,也体现了这一点。另外,出云文化圈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所谓的“四隅突出墓”,作者通过这些实例的四隅突出墓分布情况,来反映了日本古代出云王国的版图。

在北九州岛的古代遗迹中,作者探寻着日本古代的邪马台国。《魏志·倭人传》中所记载通往邪马台国的道路,和作者此前探索连接出云与大和的道路完全重叠,因此一提到邪马台国,出云便成了不可缺少的要素。而对于邪马台国的女王,《日本书纪》的编纂者并未提到卑弥呼,但编纂者对《魏志·倭人传》的内容和卑弥呼的存在是十分清楚的。因此作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卑弥呼与大和朝廷并无关系,所以邪马台国也并非大和朝廷的前身。关于邪马台国的领土,作者也在书中提出了一个猜想:邪马台国将领土分为四块,由“伊支马”“弥马升”“弥马获支”三官守护三面,而“奴佳鞮”则负责中央区域。邪马台国在经历了“神武东征”的入侵而灭亡,但并非战败,而是“让国”。即敌对双方差距达不到足以灭绝另一方的时候,一方以有条件的归顺,这也与神话中的“让国”情节相呼应。最终作者得出了自己也很吃惊的结论:邪马台国是出云势力建立的国家。

全书比较详细讲述了神话和历史中出云与大和的关系,并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实景照片和较多的表格图谱,为读者展现了一副较为立体的出云大和关系图。当然,对于我这种初级读者来说,没有一定的日本历史基础和日本文化的底蕴,读起来还是有些困难,也算是“痛并快乐着”吧。

  《出云与大和》读后感(三):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到底是神造了人还是人造了神?在读这本《出云与大和》的时候我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诚然从两个方向分别单一地看向这个问题,结论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一旦将问题放到现实中去解释就立刻模糊了起来,即便不追述到我们的先祖刀耕火种的年代,现世的种种现象也不是全部都可以从科学那得到圆满解释的。这也就不难理解,当一个古人外出打猎或者采集的时候,当他走进深山,寻寻觅觅却一无所获,身心俱疲的他突然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一块庄严硕大的巨石,他便很容易将那石头看作是某种具有更高智慧的文明或是个体意图向他提示、诉说些什么……

这本《出云与大和》讲述的便是我们的邻国日本本土两大神话体系之间的故事。我一直认为神话故事是古人对于历史的再创作,换言之都是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原型的流露着浓厚政治色彩的故事,因此与其说出云与大和是两大神话体系,不如把他们看作崇拜不同神明的两个部落群可能更加恰当。故事的核心是出云神明创造了苇原中国,而后又通过“让国”(归顺)的行为将统治权交给大和神明的故事(历史),其中充斥着大量难以考据的细节和隐晦的比喻。作者村井康彦以田野调查差的方式(配有大量图片)为读者娓娓讲述了这个故事。

区分出云系还是大和系的一个明显的标志便是出云系属于磐座祭祀即以石头为神明寄宿的神体(石头崇拜)而大和系属于镜座祭祀即以铜镜为神明寄宿的神体(早期天皇甚至有与铜镜共同起居的习俗)。十分有意思的是,以这两种特征来区分当代日本的一些地方神社所祭祀的是哪一系神明依然有效,从这个意义上讲,考虑到书中收录了大量的照片和地图,本书也算是一本旅游指南了。

回到我们一开始的问题。对于任何一个文明,或早或晚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早期缺少文字记载。以我们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回望过去,所见的人或事总是隔着重重迷雾,亦真亦假难分真假。甚至时至今日依然不时会有“上古时期的神明其实是外星文明降落地球”这样的推断。但我们隐约可以看到的是,在人类社会早期便已经出现的同为社会资源组织、再分配的工具,宗教和政治是一体的,二者都是借助“想象”指导着人们的生活,这一点是不论迷雾多厚重都无法遮挡的,古代的神就是扮演着宗教领袖(政治领袖)角色的人。

圣经路加福音里耶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不是看见这一切吗?我实在告诉你们:将来这里决没有一块石头,留在另一块石头上,而不被拆毁的。”沧海桑田,诚然只要是现实存在的东西或早或晚总逃不开毁灭的命运,正是意识到这一点耶稣才敢对他的门徒说这样的话,但这并不意味着想象的东西就可以幸免,由人们的相信而存在的东西一旦没人信了自然也就不再存在了,这也是很残酷的现实。

到底是神造了人还是人造了神?这还真就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故事,如果说神是人想象的产物,那又是什么促使人们去想象呢?

  《出云与大和》读后感(四):神无月的回忆:神话与历史的瑰丽传奇

  日本旧历十月被称为“神无月”,是指在这段时间里,日本的神明们会离开他们平日里生活的地区,聚在一起开会商讨来年姻缘的事宜;而当整个国家都处于「神无月」时,唯有一个地方正逢盛大的「神有月」——那里就是在传说中,神明将在十月里聚集的地方:出云。 “出云”二字,延用自镰仓时代的旧出云国,如今已属岛根县第二大城市。然而人口只有寥寥10万。为了延续传统、同时振兴旅游,出云境内依旧弥漫着历史上“神话之国”的氛围。按照神道教的说法,出云是日本“八百万神明”云集的地方,神的“密度”已远远超越人类。 在神道教的谱系中,出云大社本殿中祭祀的“大国主神”,是苇原中国的统治者。苇原中国指人间世界,即日本本土。与之对应的天上世界,称为高天原。高天原是八百万神明的居所,它的统治者是日本神话体系的最高神祗——“天照大神”。祭祀天照大神的主社,是最为古老而崇高的三重县伊势神宫。无论是从神社的神祗地位还是建筑地位来评判,出云大社都是紧随其后的日本第二。 这本《出云与大和》是村井康彦的“学术纪行”。8世纪的《日本书纪》中,将天皇由“人”而神格化,视作天照大神的后裔,从此神道的存在与天皇统治的正统性密不可分。但这种基础薄弱的原始宗教,待佛教强势进入日本时,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后,神道教不得不主张将佛教诸神纳入Kami的体系,并在社会上形成了长时期的“神佛习合”传统。这致使民间至今无法严格区分多重身份的Kami与佛;宗教建筑上也如实反映了这种模糊。 本书竟从“中国”开始,娓娓道来。将山阳道和山阴道等地方合称为“中国”,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应该是日本南北朝时代的《太平记》。在本书开头的“中国”应该源自另一种解释:在描写日本古代神话与天皇家系的《古事记》与《日本书记》中,将出云国地区称作苇原中国,简称中津国、中国。中国地方于日本历史的中古时期,因战乱较少,而成为当时日本除了京都之外,文化及艺术风气发展最盛的地区。探寻神话与历史交接的旅程便从冈山县的总社宫开始。 本书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将神话引向现实的联想考据。作者一直“出云王国”从“四隅突出墓”、“磐座祭祀”等文化印记给出云文化圈赋予了特征之物,将神话从一定程度上现实到可考的范围,用神话填补了历史的空缺。第二部分,作者通过对《魏志 倭人传》的研读,寻找“邪马台国”兴亡的线索。邪马台国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古国,目前为止历史学家们还无法确定这个国家位于现代日本的什么位置,作者认为这是个由出云系氏族组成的王朝。古代日本没有文字,所以很难把古远的东西流传下来,到最后也就只剩下了神话,尤其是经过了500年的悠长岁月。《记纪》的故事,虽然从混沌初开就开始写起,但直到第15代天皇应神天皇之前,都被认为是虚构的或者是含有神话成分的。《记纪》成立的时候,日本已经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也就是所谓的大和朝廷。而从之前的《魏志倭人传》的记载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邪马台国当时的日本处于分裂状态,大大小小的国家至少有几十个。理所当然,这些国家后来都被大和朝廷统一了。但是,邪马台国未必就是日后的大和朝廷,也有可能这个邪马台国也一样被大和消灭。所以本书作者通过考据得出“邪马台国与大和朝廷无缘”的结论,也使得神话与历史的衔接自然了许多。第三部分是大和王权的确立。在中国南北朝的大乱世期间,日本第一次形成了统一国家的雏形,进入“大和王权时代”。日本大和时代的疆域,中心在今天的大阪奈良一带,东京在当时还算是边缘地区。出云国的痕迹依旧在姓氏、言社等方方面面延续,被历史解读的神话越发有趣。最后一部分,“对出云系众神来说,迁都平安京意味着困难时代的开端,出云国造的历史只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本书聚焦日本弥生到大和时代,用瑰丽的神话将模糊的历史勾勒出精彩的轮廓。可考历史对神话的诠释激发起读者“寻根究源”的兴趣。这本书最大的优点是收录了完备、丰富的考古、遗迹图片。附带的地图以及表格清晰地介绍了日本神话、历史的延续逻辑与脉络。其行文结构环环相扣,由问题引出解释,由解释延伸问题,互为表里。 这本书中众神的名字冗长又复杂,各种地名的变化增加了阅读的难度。不过如果认真地挺过前面两章,你就会不自觉地跟着作者的寻访足迹,走进日本神话与历史的瑰丽传奇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