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灯塔》经典观后感集
《黑色灯塔》是一部由史赫然执导,吴倩 / 杨玏 / 郑雅文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犯罪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色灯塔》观后感(一):能看,但还无法作为一部高质量的律政剧!另外普法小课堂演员、导演、剪辑很糟糕!
观影7集,目前剧情还不错,但具体案件细节经不起推敲。看了介绍,只是取材于社会真实案件,并不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没有细节支撑,编剧功底有限、法律专业知识不足,所以细节逻辑多处存在缺陷,部分情景也不合理。
最令我尴尬的是每集剧末普法小课堂— —演员看着提词器普法,照着读,眼珠从左扫到右,从上转到下。为了不明显,导演采用双镜头切换、远近缩放。拜托,普法课堂你不直视镜头、走进观众内心吗?镜头缩放、左右摇摆,观众的头都晕了,尴尬的头皮发麻!短短不到一分钟的法律概念,演员不能好好背一背吗?导演不能要求高点吗? 用个卡通人物穿上制服,张张嘴,后期配音,也比这感觉好——小葵花课堂开课啦!【扶额】
由苗侨伟、黄宗泽、刘心悠主演的《守护神之保险调查》里的小课堂比这里的小课堂好的不是一点点!
《黑色灯塔》观后感(二):意料之外的好看,意想不到的反转
我看这部剧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吴倩。
一晚上看了4集,整体算的上一个合格的律政剧,优点在于层出不穷的反转、社会话题、单元案件,缺点在于吴倩的发型、案件的细节。不过个人感觉《黑色灯塔》的剧情相比国内其他同类题材作品有一定的优势,总的来说优点大于缺点。
最初吸引我往下看的是开头路灯下红衣女被杀的那一幕,抛开第1集乔诺乔雅身份的介绍,第2集到第4集的节奏张弛有度,悬念感和反转完全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就拿叶姝一案来说,王海是凶手毋庸置疑,但背后的真凶是本案反转的精彩看点。
第一次案情有转机是神秘男子和监控录像。乔诺勘查现场时看到一位神秘男子在叶姝死的地方放置了一束花,如果不是知道实情的人绝不会在案发现场以这种方式缅怀死者,由此可以确定本案不止王海一个凶手。而乔诺在观看监控录像时发现,叶姝在面对王海冲向自己的时候并没有下意识逃跑,反而冷静淡定的等待,像是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故意等他来杀。所以叶姝的动机是本案的疑点,王海和叶姝的关系也是破案至关重要的线索。
于是有了这个猜测的乔诺和李旭尧来到热泉村准备从王海家入手,王海父母的排外心理以及想要极力掩盖的秘密更加坚定了叶姝的死另有隐情,乔诺也通过回忆找到了叶姝肚子上的印记来源,证实了叶姝曾在热泉村生活过并遭受了非人的待遇。此时,案情有了第二次转机——王海家的全家福。眼尖的乔诺发现了王海家墙上的全家福,她进行了更大的猜测,照片上的无脸男很有可能就是背后的凶手。一个原本衣食无忧从小在城市生活的天之骄女为什么会来到热泉村这样穷乡僻壤的地方?如果不是被拐就是被骗。顺着这个思路,在乔诺的一步步追寻下,本案终于迎来了真相——何学斌。作为叶姝的丈夫,在得知自己妻子失踪的消息并没有急着寻找,听到妻子死亡的时候也并无特别悲痛的情绪,他的反应以及行为不得不引人猜疑。综合以上的几点基本可以判定,事业有成的畅销小说家何学斌和贫困野蛮的王海一家一定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至于是什么,第4集并没有讲述,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何学斌就是背后隐藏的真凶,可他为什么要杀害叶姝?这个动机我还挺好奇的。
一部剧吸引人的点不在于演员、制作而在于剧情是否精彩,这部剧虽然并非逻辑超神的破案律政剧,但不断的反转和出人意料的剧情发展确实勾起了我的兴趣。建议那些不是特别爱揪逻辑和细节的人闲暇时可以看看,会收获意外之喜。
《黑色灯塔》观后感(三):超出预期的律政剧
老实讲对国产律政剧我现在已经是PTSD了,永远是打着行业剧的幌子在谈情说爱,所以我最初看到这个片子的介绍的时候,下意识的以为又是一部披着律政皮的恋爱剧。但作为吴倩的路人粉,对她的好感支撑着我点开了这部剧,很快,我就折服于这部剧的专业性和精彩度,迫不及待地想来给它吹一波彩虹屁~
这部剧在结构上依旧采用的是主线深埋+单元案件的模式,在一开始就埋下了妹妹乔诺代替姐姐乔雅这样一个剧情点。实现自己进入法院梦想的前夕,乔雅却突然莫名消失,能力虽强却没有人生目标的乔诺被迫代替姐姐进入了法院,开始了作为一名小书记员的生活。这样的剧情安排有两重含义,一是用乔雅的消失埋下悬疑点,为后续剧情铺垫,二是在代替姐姐的过程中,让乔诺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也是整部剧的主线剧情。串联起主线剧情的,则是一个接一个的单元案件,目前来看一个单元的故事篇幅还是挺长的,而且案件的曲折离奇性也拉满,很有看点。
当然最让我欣喜的还是这部剧作为律政剧的专业性,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王海杀害叶姝案的第一次庭审,这可能是我在国产律政剧中看到过的流程最完善、专业程度最高的一次庭审。开庭前公诉人、辩护律师悉数就位,先由书记员宣读法庭规则,接着审判长、审判员、人民审判员入场,正式开庭,镜头从国徽向下平移到审判长的那个瞬间,我感受到的是法庭的庄严性。
开庭之后的一系列流程也能看出来剧组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被告人入场—审判长问询—开始法庭调查—进行交叉询问,整个审讯流程中,审判长、检察官、辩护律师以及嫌疑人本人的存在感都很强,没有草草了事,而是给了每个人足够多的戏份来保证流程上的公正。在看这部分的时候,我一度以为我在看央视的法制栏目《庭审现场》,丝毫没觉得哪儿不对劲。
除此之外,这部剧还普及了很多之前我不知道的法律知识,比如在庭审现场,除了律师以外,嫌疑人也可以为自己辩护;再比如当对证据认知有偏差的话,法院也可以直接参与调查,但必须是两人同行方可。片尾由演员出镜的普法小课堂也让我对法庭内部职位、法律上的专有名词有了更清楚的认知,起到了很好的普法作用。
最后我想聊一聊剧名的含义。
灯塔,象征着希望,在无尽的大海上或是漆黑的深夜里起着指引的作用;而黑色,则是来源于剧中人的服饰颜色,法官、检察官制服以及律师袍都为黑色,同时黑色又代表着庄严沉稳。黑色灯塔,其实就是以法之名铸律之灯塔,让更多人的通过看剧学法懂法守法,在法律的灯塔下更幸福的生活。
《黑色灯塔》观后感(四):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太大了
第一个案件里叶姝的经历完全是一个悲剧,对她的遭遇又心疼又万分同情,同时也劝告各位找结婚对象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以免所托非人。对这场悲剧制造者何学斌则是除了痛恨之外还有一点点同情,同情他不是说要对他无耻又犯罪的行为进行洗白,而是想说他的原生家庭对他后来的这一系列行为影响太大了。
对任何人来说,从小被父母抛弃送养这种痛苦都难以忍受,更何况像何学斌父母这样为了一个疯儿子把正常儿子给抛弃的,他对这个原生家庭不仅没有感情更充满恨意。就算他后来功成名就那也和原生家庭没有一毛钱关系,他帮他们是情分不帮是本分,谁也无法指责他半分。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人会严重缺乏安全感心理也会更加敏感,更加渴望认同、尊重,也会尽全力去维护自己获得的一切。从他写小说讲述上流社会的生活也能看出来他对自己的定位和渴望,因此他害怕和之前的家庭扯上关系,担心这个家庭对自己的名誉和前途造成影响,至此我是完全理解他的感受。现在网上也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一些人因为原生家庭的奇葩和极品一直想摆脱却摆脱不了,最后酿成各种悲剧。
可是好巧不巧功成名就的他竟然被母亲发现了,还不断逼迫弟弟来给自己要钱。正如前面所说,对于曾经抛弃过他的家庭来说他现在帮忙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可他更害怕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自尊和走向上层的希望破灭,于是只能对变本加厉的母亲弟弟一再忍让,来满足他们的欲壑难填。被这样的狗皮膏药缠上确实让人头痛,这样没完没了的折磨换成谁都会对人生感到绝望。
如果仅仅是这样我对他还是充满了同情的,可后面他为了满足自己出轨和家人给疯弟弟娶媳妇的欲望,竟然生生把无辜的妻子叶姝给推向了火坑,这种行为不仅无耻更是禽兽不如。这种人根本就不配得到尊重和同情,尽管他写什么小说表面上风光成为了名人,实际上是个妥妥的衣冠禽兽。开始还觉得他们一家人总算有个正常的,现在发现真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朵朵奇葩在争奇斗艳。也许有人会说何学斌对待叶姝的做法是他被家里人逼急了的一念之差,可我觉得这个悲剧其实从何学斌小时候被父母抛弃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是何学斌原生家庭这只“蝴蝶翅膀”扇出的一个悲剧。
好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叶姝用自己的死给这个无头案留下了线索,然后在乔诺李旭尧他们的追查下真相大白。最后我想奉劝处在恋爱期或者婚姻期的男男女女,如果不爱,好聚好散请别伤害;也想奉劝矛盾不断的家庭,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大人们不管是和是离,请留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安全感。
《黑色灯塔》观后感(五):《黑色灯塔》,虽然剧情知法犯法,但不妨碍其是一部精品律政剧
作为国内少有的律政题材,《黑色灯塔》故事所有的基点都建立在一个知法犯法的基础之上。
作为葭南师大应届毕业生乔诺(吴倩饰)假扮葭南市政法大学应届生自己的姐姐乔雅参加司法考试。根据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将代替考试行为入刑,在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后新增一条,规定代替他人或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个情节似乎对《黑色灯塔》这部律政剧是一个极大的讽刺,但也为这部律政剧埋下了一个极深的钩子,乔雅为什么一定要让妹妹乔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自己却在之后消失的无影无踪?
除开这个知法犯法的情节,《黑色灯塔》都算得上发是一部极其合格的律政剧。因为融入了罪案剧模式,增添了推理和悬念设置,让整部剧的节奏都非常的紧凑和引人入胜。甚至比今年大放异彩的迷雾剧场的某些剧集更加的有吸引力。
《黑色灯塔》一共有6个案件,目前第一个案件《迈入镜子的彼端》已经更新完毕。剧情一开始就是在一个昏暗的街角,一个男人跑过去捅死了一个女人,这在观众心中留下了足够有吸引力的钩子,这个被杀的女人是谁?究竟为什么这个男人会杀人?由此吸引观众一路追下去。
《黑色灯塔》对整个司法体系的展现也非常的系统和专业,审判长、公诉人,辩护人的职责和博弈在《黑色灯塔》中展现的淋漓尽致。相信基本上每一个案件都会全方位的展现公诉人和辩护人之间庭上和庭下的博弈。
在《迈入镜子的彼端》中开头捅死女人的犯罪嫌疑人正在法庭上接受审判,公诉人和辩护人的第一轮博弈也就此展开。
因为有着监控录像的铁证,犯罪嫌疑人杀人的事实是板上钉钉,不可更改的。所以作为检察官的李旭尧(杨玏饰)一直想尽快给犯罪嫌疑人定罪,但是辩方律师希望以犯罪嫌疑人有被害妄想症来以此逃脱罪行。
但是这个案件并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般简单,隐藏在冰山之下的真实才是更加让人难以想象的。
顺利通过司法考试的乔诺代替姐姐成为了法院的书记员,带着女性天生的直觉和写侦探小说养成的推理能力,她对和她不打不相识的李旭尧聊起了这个案件的几个疑点。
如果死者不认识犯罪嫌疑人,为什么发现犯罪嫌疑人拿着刀冲向自己的时候不选择逃跑?又为什么在死者的随身物品中没有钥匙和手机这样的常用物品,反倒有一把折叠小刀?
为此乔诺和李旭尧来到了犯罪嫌疑人的老家,一步步的深入案情,发现了这个案情真正的内情。
其实真正杀害死者的凶手是死者的丈夫,死者的赴死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复仇,她故意站在监控录像下让摄像头拍下整个的犯罪过程,这样即使自己死了,也会留下线索。
而死者的丈夫会犯下如此罪行也是原生家庭和生活将他压的喘不过气来后的铤而走险。在死者死后,死者的丈夫来到了死者死去的那个街角,在路边放上了一大束红色康乃馨,红色康乃馨的花语是,我的心为你而痛。
其实死者的丈夫已经开始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了,这也是为什么在李旭尧揭穿了整个事件的真相后,他会那么直白的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在法庭上袒露。但即使罪犯有悔罪的心固然很好,但是赎罪的唯一方法就是法律的制裁。
《迈入镜子的彼岸》这个案件非常真实的聚焦了“原生家庭是原罪吗?”这样的社会热点问题。其实说到底死者的丈夫之所以会犯下这样的罪过还是来自于骨子里的自卑,这样的自卑是他从小被抛弃曾居无定所,一无所有所烙下的心灵创伤。
他害怕他的出身会夺走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所以他越想维护现在的美好,就越会走向不知名的极端。即使他最后发觉自己真的做错了,但一切却都已经晚了。一个美满的家庭就这样被他亲手毁掉了。
所以人真的逃不开自己的出身吗?真的像那句流传甚广的话说告诉人们的,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所治愈,不幸的人一生治愈童年?
或许现实的状况比这句话更加的现实,原生家庭是我们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的纽带。如果这条纽带那头连着个恶魔,我们只有渐渐被吞噬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