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学该怎么读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大学该怎么读的读后感大全

2020-12-16 01:30:5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学该怎么读的读后感大全

  《大学该怎么读》是一本由南振中 著著作,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学该怎么读》精选点评:

  ●偶然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大三了,却一直很迷茫,看完这本书以后懂得了不少。虽然还不知道里面说的读书笔记是怎么样的,但是把自己喜欢的话和句子记录下来也是极好的吧。

  ●有点大师的味道

  ●当然是我们亲爱的南院长啦~迷茫的时候一定要拿出看看

  ●大二时读的一本书,那时候觉得好好哦,感觉学到了很多知识

  ● 国庆前几天读完的,还算有些教益,算不上出色,但是作者很诚恳。

  ●要本着“缺什么、学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倒逼学习机制 网络成瘾多倾向于聊天、游戏、微博互动等双向互动内容 结束、持续时间难以掌握 引申为需要确定完成时间,比如规定自己到多久就停止 养成联系思维的习惯 类比、推理的能力 开口就要说重点 子弹笔记术 连环搜书 一本书中发现另一本书,从一篇文章中发现一本书 碎片化阅读不影响深度思考 听书是利用碎片时间的好方法 前言、目录、后记阅读法

  ●这个老师很优秀

  ●作为一名大学生,有幸在大学阶段看到这本书,我推荐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虽然作者是从事新闻职业的,内容也是写给新闻专业的学生,但书里更多的是一个学到老活到老的智者对年轻人困惑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开导,如果大学的老师都这么优秀有才华有底蕴,那就好了。

  ●指点迷津了

  ●忙人健心要诀是12个字:快而不急、忙而不乱、累而不烦。

  《大学该怎么读》读后感(一):选择性地阅读这本书

  作者回信的对象是新闻传播学院的大学生,这给了阅读这本书的读者范围无疑是缩窄了的,然而这并不影响从中获得有益的建议。从书中我看到了一位老先生对后辈们寄予的期望和良苦用心。我在读这本书是花了一个下午,有选择性地阅读这本书的,并不是逐字逐句地读完,里面关于如何读书的建议让我受益颇深,它让我转变了很多态度,也让我更加坚定做自己,我会去实践这些建议。

  《大学该怎么读》读后感(二):对大学生活有指导意义

  作者提出一个新颖的观点,也就是“大学有没有'起跑线‘”的问题。作者的经历与谈话的对象源自新闻传播学科,但若隐去这些背景,对于怎样过好大学生活,怎样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还是有参考价值。

  这本书其实是一个书信集,文体的特殊性限制了本书的深度,从好的方面讲,却提升了亲和力、平实性。作者不是板着脸在说教,而是结合具体的例子(虽然有些例子比较陈旧)娓娓道来。

  《大学该怎么读》读后感(三):一些笔记

  要本着“缺什么、学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倒逼学习机制网络成瘾多倾向于聊天、游戏、微博互动等双向互动内容结束、持续时间难以掌握引申为需要确定完成时间,比如规定自己到多久就停止养成联系思维的习惯类比、推理的能力开口就要说重点子弹笔记术连环搜书一本书中发现另一本书,从一篇文章中发现一本书碎片化阅读不影响深度思考听书是利用碎片时间的好方法前言、目录、后记阅读法

  《大学该怎么读》读后感(四):国内求学的迷思(一切皆成过往)

  毕业约莫三年有余了,扪心自问在大学期间许多方面的基本素养都没有养成: ——通识的学习; ——专业知识的掌握; ——个人的读书方法论; ——关键的哲学和逻辑的品阅。 种种下来,都没有一个具体的定调。虽然人已不在校园内,但个人对于学习和阅读的持续大体上从未中断。伴随着各方面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个人的学习方式和阅读策略势必要作出相应的调整,而这本书的概括范畴远远大于上述笔者所言。 首次于微读上速速浏览了一遍,笔者内心不为让老先生在工作上的严谨作风、一生都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所折服。行文所透出的谆谆教导,对刚入学的青年学子的释惑和叮嘱,各方面都做到了事无巨细。同时书中旁征博引,对各类新闻材料、新闻专著和古典史料信手拈来,不得不让我感叹作者的博学。(作者一生的勤学苦读更是积累了三千多本笔记。)遇到如此稀罕的地图索引类书籍只读一遍怎么够呢?故立即下单购买了一本二手书目。 正所谓书卷在手,爱不释手。笔者闲暇时便对该书进行拆解,前后大约耗时十二日。全书六个专辑摘录六页纸,另加读书方法论两页纸,一共八页纸。其中所记录问题大致有下: ——各个专辑有哪些书目? ——大学生该如何阅读专业书目? ——观点冲突时该如何做? ——成为“杂家”的先决条件? ——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树? ——学习计划的合理性? ——一个人一天时间公式? ——如何应本领恐慌感? ——具体的读书方法论? ……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笔者不准备进行一一拆解,下面就读书方法论进行适当的摘要。 读书第一要义 宋朝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主张“少看熟读”“埋头理会”。他还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日常阅读的材料 “看一本书,是泛读还是精读?”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共同品味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所著《读书指南》中的一段话:“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熟的;一类是浏览的。因为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诸经、诸子、四史、通鉴等书,宜入精读之部,每日指定某时刻读它,读时一字不放过,读完一部才读别部,想抄录的随读随抄。另外指出一时刻,随意涉览,觉得有趣,注意细看,觉得无趣,便翻次页。” 苏东坡“八面受敌”,各个击破 苏东坡讲所谓的“八面受敌法”,就是把一部书按内容分成若干项,一个重点接一个重点地学习、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这样读书,即使“八面受敌”,也能从容应对。这种选择重点的方法可谓经验之谈。 主题阅读 “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读书,还是根据书的实用程度读书?”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共同学习美学家朱光潜在《朱光潜谈读书》中说的两段话: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 ——读书必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以科目为中心时,就要精选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的从头读到尾,以求对于该科得到一个概括的了解,作进一步作高深研究的准备。读文学作品以作家为中心,读史学作品以时代为中心,也属于这一类。以问题为中心时,心中先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采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问题的意见,以供自己权衡去取,推求结论。 除以上读书方法外,还有普及式读书、拖延式读书、硬读、想象式读书和两读法。 如何形成读书方法论?如何形成自己的读书品味?如何在书中寻获自己的读书宁静?多少人一生的思索呀,我将一路漫步,与君共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