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1小时读懂地球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1小时读懂地球的读后感大全

2020-12-18 00:17: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1小时读懂地球的读后感大全

  《1小时读懂地球》是一本由[英]迈克尔·布莱特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小时读懂地球》读后感(一):地球,你好!

  

相比于茫茫宇宙,我们对于地球的情感是最浓厚的,了解却是最贫乏的。司空见惯地以为地球就是脚下的一片面积,其实地球并不是表层的泥土或水域,我们如果能够足够耐寒耐热,就可以向地心进发,看一看它的真实模样。《一小时读懂地球》开篇就告诉我们地球深层的构成,它像洋葱一样,由几个同心圆层构成。

地球大约形成于45亿年前,噢,人类的寿命是无法企及的,或者说有地球的时候,人类还从未出现,即使从考古学的角度,我们也不能找到与地球几乎同年同月同日存在的生物,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对于45亿年前,不能凭借想象为其编织美丽的故事。之所以是故事,是因为它无可证明。

所有的星球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地球也不例外。今日我们生存的地球与45亿年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即使是今日,我们对于地球的了解也很浅显。我们了解地球的脾气,最鲜明、最深切的认识莫过于地震与火山。我们不需要知道地震的等级以及地壳的演变,也无须知道火山形成的原理,但是我们需要知道这都属于不可抗力,在它们面前,我们人类所有的作为都无法相提并论。没有准确的预测,没有有效的预防,让人类有所敬畏。

一直以为,钻石恒久远,不过是一句令爱情变得浪漫的广告词,然而,在阅读《一小时读懂地球》后,发现钻石真的能做到“恒久远”。钻石的主要成分是碳,也是地球上少见的以唯一一种元素构成的石头。作为石头,如此在现代商业社会有经济价值,我想还是它历经的时间让其保值与增值。 水是生命的源泉。据说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的面积都被水覆盖。对于水的认知,相信人类已经有了刻骨铭心的回忆,没有水我们何止是寸步难行,而是分秒难忍。哪怕没有食物,仅凭水,我们就能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与其说疾病与死亡是人类无法回避的,不如说水直接决定着人的健康与寿命。水构成了湖泊、江河、洋流、瀑布,不同的形态却有着同样的重要性,这种价值认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命回忆,抹也抹不去!

  《1小时读懂地球》读后感(二):《1小时读懂地球》‖一本有关地球的百科全书

  首先,请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了解地球吗? 如果换做我回答,我了解到的地球就是坚硬、肥沃的大地;空中漂浮的白云、蔚蓝的天空和飞鸟;海洋中自由摇曳的鱼类;庞大的森林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和昆虫;还有我们呼吸需要的空气等。 看似包涵的物质已经够多了,但是当我阅读完《1小时读懂地球》这本书后,才发以上的回答只是有关地球的冰山一角,更多更深奥的知识点还等带着我们去解读。 《1小时读懂地球》这本书是由英国作家迈克尔·布莱特著作,孙贤贤翻译的一本科普读物。 接下来我们解读一下这本书,来探索一下有关地球更深层次的知识点。 这本书分为九大个部分,它们分别是地球、岩石、生命、伟大的水路、沙漠、丛林和森林、极地地区、地球动植物以及天气和大气。 光看这细致分类后的目录,我清晰地了解到地球的地大物博与丰富多彩。 虽然这本书涵盖的内容很丰富,但是它只有薄薄的160页,因为它解释问题或知识点的方式属于短小却精准的那种。这就为广大的读者节省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我觉得它是一本有关地球的百科全书,这也是它的特点之一吧。 我就在书中找到了我感兴趣的内容,比如说在“岩石”这一部分,给我们提供了世界上最重的陨石图片,这张清晰且精美的图片,看起来更加的震撼。 在“沉积岩”这一小章节里面,给出了不同的种类以及其形态的描述,特别的详细。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有关探险的电影,其中选取的场景之一就有洞穴,那你知到洞穴中高矮不一的石柱叫什么名字?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吗? 原来它们有石笋和钟乳石之称。本书中解释说:石笋向上生长,而钟乳石向下生长,两者都是由从洞穴顶部持续稳定滴下的富含碳酸钙的水形成的。 还有相当一部分女士喜欢钻石,因为它晶莹透亮的外表着实吸引眼球,而且还能给女性带来气质与贵族的美呢!那么你知道钻石是怎么形成的吗? 它是上地幔高压和高温作用的产物,而上地幔深度在60-250千米范围内。如果富含气体,岩浆向上快速喷涌时经过含有钻石的岩石并在地表喷发,它就会携带钻石和其他矿物质一起喷出。钻石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晶体之一,钻石由碳元素构成,是唯一由单一元素组成的宝石。 你知道地球上最大的钻石在哪里吗?它是530克拉的非洲之星,它镶嵌在英国国王的权杖上,收藏于伦敦塔,它是有始以来最大的钻石,一颗3100克拉的钻石切割而成。 本书所涵盖的知识点真的是太多了,我只能在此抛砖引玉一下,如果提到了你感兴趣的知识点,希望它能成为你书架上不可缺少的一本百科全书。

  《1小时读懂地球》读后感(三):人类对地球的探索永无止境

  说起地球,每个人或许都能说上那么几句: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距今大概有四五十亿年的历史,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除此之外或许也能再多说一点,可是总归只是皮毛,对于我们的家园,我们了解的其实并不够。

  《1小时读懂地球》,号称“从海洋到陆地再到天空,用有趣而非凡的事实,解答地球上所有不可思议的问题。”听起来是不是非常让人心动,只需要短短1小时,就可以了解到任何我们想要了解的,满足我们对地球所有的好奇心。但其实我们也都明白,对于地球,仅仅只用1小时来读懂,那是绝对不够的。 《1小时读懂地球》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引子,引爆我们对地球这个生命的摇篮的好奇心,激发出我们对探索未知的求知欲,让我们产生由内散发的自豪与爱惜的心情。地球对我们而言,不仅仅是历史地理书中的考点,而是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小时读懂地球》对地球的讲解采取了总分的模式,行文风格有着浓郁的纪录片讲解词的味道,看的过程中脑海里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类似于“回形针”讲解员正在给我们口述的声音。实话说这种自带语音的体验还蛮有趣的,不过不经常看纪录片的可能体会不深,不过就算如此,读者依然能发现很多小小的惊喜,毕竟一本正经的记录风可能做不来随时随地蹦出来一个小彩蛋这种事。 那些我们知道和不知道的事情

  我们知道地球自转使得我们一天有24个小时,可是却不太了解月亮影响了地球自转的速度。甚至是月球正在慢慢远离地球,导致地球的自转速度正在以每世纪2毫秒的速度减慢。

  我们学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由于地壳运动正在以每年约1厘米的速度长高,却不知道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珠穆朗玛峰的真实高度可能不增反减。 学过生物的我们都知道,三叶虫是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生物,却不知道在世纪更迭的物种大灭绝里,首当其冲被波及的就是它。在二叠纪晚期,所有的三叶虫彻底灭绝消失。 达尔文和恩格斯先后论证了人类是由猿人进化的,但却没有告诉我们,在此之前,还有许许多多失败的进化,可能也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次尝试,比如说脊椎不是左右移动而是上下移动的鱼石螈。

  这些我们已经了解到的,以及还有许许多多我们还不曾了解到的,都是地球的小秘密。对于地球的探索,人类可能永远都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只是我们也明白,到目前为止,未知的事物仍有很多。 我们已经了解到的有关地球的情报非常有限,但是我们破坏的脚步却又伸得很远。 整体来说,阅读《1小时读懂地球》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假如如果能插入更多图片就更好了,尤其是那些远古生物的化石或是模拟图之类的,肯定能满足很多人的想象,加深我们对地球远古的过去的印象。

  《1小时读懂地球》读后感(四):《1小时读懂地球》:科普知识入门书

《1小时读懂地球》引言:

高中时候,可以说是我知识储备的高峰期吧,随着时间的流逝,感觉自己懂得反而越来越少了,发现自己的不足越来越多,对于周遭世界的好奇心都越来越少了。

我们变得不再不在乎身边的人事物,越来越像一具行尸走肉,空有外壳,在社会中行走在别人走过的路上。我小时候特别讨厌这样无趣的大人,开口闭口都是钱财、升迁、房子和车子,而现在的我终于成了曾经的我最讨厌的样子。如果说还有什么能点燃我的灵魂,那么一定是看书了。

这次看见一本介绍地球的书,有些像我高中时候的地理课本,但是比地理课本涉及的范围更广,涵盖的内容更宽泛,把与地球有关的知识都囊括了进来,它就是——《1小时读懂地球》。

《1小时读懂地球》关于本书:

我们真的了解我们所在的这颗星球吗?离开课堂,走入社会太久,我把知识都还给老师了,而这本书从地质学到地理学、从赤道到极地、从植物到动物、从海洋到陆地再到天空,把与地球相关的知识汇总归纳进九个章节里,向我们重新介绍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它充满着各种迷人景象,唤醒我们沉睡已久的好奇心,它告诉我们最大、最长的冰川、洞穴、最活跃的火山在哪里,最古老的岩石长什么样子,最深的海有多深?以及和我们共同存在于地球上的各种可爱的动植物,等等。

从太阳系的起源、地球的诞生到最新的进化奇迹,它介绍了超过2000个关于我们这颗星球里发生的不可思议的事情,解答关于我们所居住的星球的所有问题,是一本非常推荐的地球科普入门书。

《1小时读懂地球》生动有趣的科普知识:

上学的那会,作为学渣的我其实很不耐烦学习课本知识,反而对书中提到的课外读物感兴趣,或者是野史、或者是作者八卦,总之和正文越是没关系的越喜欢,考试不考的东西记得最深了。课本知识的枯燥无趣一再打压我们的阅读兴趣,而一味要求背诵全文,考试必考的知识点又进一步打击了我们的读书热情。而这本《1小时读懂地球》却很不一样。

它用全彩的类似绘本的形式,深入浅出得介绍着有关地球的知识点,比如介绍最活跃的火山这章节,它提到的这座位于夏威夷的基拉韦厄火山,从1983年1月喷发至今都没有消停,同时还将当地流传的神话故事,穿插着介绍了一句,令人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火山的恐惧也转变成了好奇。

同时相较于课本的一板一眼,它并不拘泥于介绍各种知识干货,它的特别在于,它把我们不感兴趣的知识点配合着奇妙的神话传说来讲,这样的叙述方式,让我们眼前一亮,既学到了知识,又开拓了眼界,一举两得。

比如它在介绍湖泊的章节,把各个国家的湖怪做成了表格,列举在书中,比如最出名的尼斯湖水怪,就赫然在列,其他不知名的水怪也吸引着我们去百度Google一下。

总结:

因为只是入门书籍,所以很多知识它只是点到为止,更多的是希望我们在阅读之后产生兴趣,去翻阅更多的书籍,去深入了解地球奥秘。

而说到一小时读懂地球,恐怕一小时是绝对不够的,希望我们能用更多的时间去发现,去探索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去解开那些未解之谜,我想这就是本书存在的意义。

End。

  《1小时读懂地球》读后感(五):1小时了解我们的地球

  

地球诞生在46亿年前,而人类文明开始于几百万年前。以前,人们对地球的了解非常的少,看见地是平的,天像个锅盖一样盖在上面,就认为地是方的,天是圆的,并且认为地和大海是连接在一起的,所以有了“盖天说”。

后来张衡提出了“浑天说”,浑天说的代表作《张衡浑仪注》中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说地球的构造像鸡蛋一样。与盖天说相比,浑天说更为接近正确。

除了我们中国,在古代其他国家也对地球有了很多的猜想,古俄罗斯人觉得地球像个圆饼,古希腊人则比较神话,认为地球是女神吕蒂和西布。对于地球的猜想与好奇从人类起始就没有停止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望远镜的发明,慢慢的让我们开始了解了地球的面貌,从海洋到陆地再到天空,从地质学到地理学、从赤道到极地、从植物到动物、从海洋到陆地再到天空,我们的地球充满了各种迷人景象。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1小时读懂地球》里面从地球起源到地球上的岩石、生命、丛林、天气让我们了解地球,用有趣而非凡的事实解答地球上所有不可思议的问题。

记录时间的宝藏,带给人们财富

地球已经有46亿岁了,在这些岁月了地球经历了什么,又留下什么呢?这些都存在于他的身体里。而岩石则记录着他的成长印记。

已知的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在加拿大西北部大奴湖附近发现的具体要求有40.3亿年的历史的阿卡斯塔片麻岩和位于格陵兰岛西部的具有37亿-38亿年历史的伊苏河阿上地壳岩石。还有大大小小的更多的记录着时间的岩石。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话是真的。《1小时读懂地球》中告诉我们许多宝石都形成于地球内部深处。火山爆发时,富含气体的岩浆向上快速喷涌时经过含有钻石的岩石,就会把钻石和其他矿物一起喷出来了。有些钻石甚至和最古老的大陆一样久远。

地球上有很多的矿物元素,增加热及一时的淘金热让很多的趋之若鹜。在淘金热中赚的盆满钵满的商人有很多,其中有一个人萨姆布兰纳就是第一个成为百万富翁的人。他意识到了淘金热对镐、锅和铁的迫切需要,于是抓到商机,成为了首富。

地球是个大水球

地球表面有3.6亿平方千米的面积是被水覆盖的,这占地球总面积的70.9%。包括大海、运河、湖泊和河流。这些河流连接起来也变成了人类的一种交通——水路。通过船在水上航行,人类可以去到世界的各个角落。除了海洋还河流,人类还在地球上创造了一种水路,就是运河。

有的运河的修建都是为了缩短海上航行的距离、有的是为了运输货物、有的是连接大陆。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到现在已经有2500年历史了。而最奇迹的运河则是巴拿马运河,他横跨马拿马地峡,连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地球上的神奇的生命

地球上除了我们人类,还有150万种动植物,其实尚需我们发现的还有数百万种。真菌的数量有7万种被描述出来了,还有150万种有待发现。在所有已知的动植物中,有三分之二的是昆虫,而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动植物最密集的地区,它拥有世界上最大存活物种资源,也被被称为亚马孙动物园。

多样的环境造就了多样的物种,多样的物种展现了地球的包容性。一些生物为了适应环境逃避捕食者,有一些动植物进化出了独特的特性。比如拥有粘液包的盲鳗,把他们放在水桶里,他们就会分泌出很多的黏液,这些黏液保护盲鳗不受食肉动物的侵害,这些捕食者一旦进入黏液就会窒息而死。聪明的盲鳗为了不让自己窒息,把自己打了一个结,将身体从结中穿出,擦掉分泌出的黏液。

还有一种叫做缩头鱼虱,他是一种不导演的等足类寄生虫,以红鲷鱼为宿主。它们会进入到红鲷鱼的嘴里,吃掉红鲷鱼的舌头,然后把自己伪装成舌头寄生在里面。

《1小时读懂地球》向我们讲述了不可思议的地球,地球上那些我们不曾知道的或者没有见过的奇迹现象。短短1小时,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