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1小时读懂科学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1小时读懂科学的读后感大全

2020-12-18 00:15: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1小时读懂科学的读后感大全

  《1小时读懂科学》是一本由[英] 迈克•弗里恩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1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小时读懂科学》读后感(一):《1小时读懂科学》:我喜欢这样的能量源

  

原来1小时可以做这么多事!

相信我,拿出1小时来读这本《1小时读懂科学》,你的时间性价比将上升至颠峰时刻。

1小时不多,你到不了新加坡;1小时不贵,你不会加班受罪;1小时很快,这才是真正的当下的体验感。

其实,我拿出了10分钟的时候,也没有找到“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答案。科学就是个怪人,会反映许多奇奇怪怪的问题,你做不到的事,总有别人能做到;你解答不了的问题,总能在科学界找到最正确的答案。不重复路线走完7桥,这种拓扑学问题,其实自有精妙之处。非常具有科学之美,比如莫比乌斯带。我是做设计的,我知道有些东西看起来让人舒服,而有些东西就是让人感觉不协调。分寸、配比、和空间,有时候真的需要神圣比例。

“你置身于一间摆放着整齐家具的房间,或是看到了一幅由各种点线构成的美妙画卷……有些形状或构造会让人们感觉更舒服。”我相信优秀的设计师,都是具有数学灵感和科学触角的。

光速是299792公里/秒,而光年是什么呢?光年就是光一年走过的里程,那个距离是9.4*10的12次方公里。原来,光年并是一万年一样的时候,而是一个很漫长的距离,漫长的如同看不到头的时间一样。我们常常把光年和漫长的是时间等同,原来是个错误。

概率与统计,是一个大学科,非常有实用价值。我常常想知道某些事的概率,或某些错误出现的概率。这个问题曾令我纠结和头大。

中国是最早使用10进制数字的国家。我们的祖先真的相当优秀,我们的文明曾经非常先进。

逻辑是个好东西,而不合逻辑,其实也是一个好东西。

我从《1小时读懂科学》中提练出了好多好东西,这是一本很简单,但又很精妙的书。用简单的逻辑,传播了很深奥的知识,和巨大的能量。我喜欢这样的能量源。

  《1小时读懂科学》读后感(二):科技无国界——读《1小时读懂科学》有感

  

科学,囊括的范围很广,有数学、物理和化学,有医学、计算机学,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科学创造奇迹,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十分激励,其竞争的焦点就是科学技术。你随处可见的基建项目一座座拔地而起、你乘坐的高铁快速平稳地送着你去想去的地方、你带着3D眼镜观看电影体会立体的视觉,医生借助医疗设备为你做不开刀的检查,迅速发现你存在的隐性病因等等,无疑不是科学技术带给你的好处。科学技术的专利虽然属于个人,但使用绝不仅仅归于这个人,而是归于全社会每个人的,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第一要素。思维僵化会阻碍发展,历史上的中国就是个证明。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是领先西方国家的,但由于清政府等实行闭关锁国,只有零星的科学技术进入中国,但相比整个世界,我们虽然在发展中,但是速度确是以蜗牛的速度爬行,而且自我感觉良好,总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殊不知早已变成世界觊觎的盘中餐。鸦片战争以来,落后的中国面临割地赔款的境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据史料记载,在19世纪90年代之前,百姓出远门都要靠坐马车而且要走上几个月才能到目的地,但直到西方火车已经开始近百年之后,中国的腐败统治者还阻止火车的引入,思维僵化导致发展的滞后,创新毫无用处可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发,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逐渐掌握技术的同时掌握时代的脉搏,就好像现在的中国道路上的高铁一样,不仅对大部分中国人民的出行起到了很大的便捷作用,更让中国的交通渐渐与国际接轨。科技无国界,就好比古代的时候,中东用腕尺(腕尺指的是手肘到指尖的距离)进行测量,这种测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贸易的开展,传到了希腊,又传入罗马帝国,古巴比伦人的计量体系随着希腊人统治了整个地中海的贸易后,变成了通用的、真正意义上标准化计量体系。

科学史是一部血泪史,更是一部抗争史。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拥有极大的权力并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尤其在天文领域,所有违背圣经的东西都是不被允许的。比如说圣经上写着:上帝创造了人类,同时为人类创造了一切,人类居于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是上帝创造出来为人类照明的。由此而产生就是托勒密的宇宙模型:地球居于正中,外界所有天体围绕着地球传。但这是违背科学定律的,哥白尼和伽利略都反驳并提出地球和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一样,都是围绕着太阳转,但是从公元2世纪到公园16世纪,可没有人敢这么说,这么说的伽利略差点被教会烧死。

  《1小时读懂科学》读后感(三):科学的谜题,请用简单的方式来猜

  

科学的谜题,请用简单的方式来猜

如果说人类的任何历程都是一部血泪史的话,那么,科学的进步,这里浸染的就不仅仅是血泪,而且是由心沁出的血滴汇成的河流,科学是一部伟大的抗争史。中世界的欧洲是科学的发轫之地,但是在这里的最传统的统治者是上帝,是由教会代言的主教宣扬的科学,在这里,所有违背了圣经的任何客观的规律、主观的认知以及纯粹的探索都是有罪的,在这里,人类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由上帝创造,这些为了人类的存在而存在的光。科学,在这里解开了谜题,但是,伽利略、布鲁诺,却必须要接受火刑的考验……科学,是一个无法言明的词,却足以引动所有向往真理与光明的人前去追索。然而,浩瀚的宇宙和科学的智慧需要有人引领,那么《一小时读懂科学》就成了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科学,是一个广泛定义的词,他囊括的范围很广泛,天文地理、医学药学、计算机互联网……这些都是已经被系统化和规律梳理过的知识点,是人类知识的汇聚和总结,在当前的竞争的侠,我们时代的焦点就是科学技术。也许是太过了复杂,也许是范围是在广阔,所以《一小时读懂科学》这本的封面底色采用的是柔和的浅淡的米色,这样的颜色比较温暖,适合人在漫漫阅读的时光里平静自己的心情,也许这样的文字足够了,所以在设计的时候,那些彩色的图片很多也采用比较柔和的图案,没有太过于鲜艳的颜色,也不会填满所有的空间,让人家觉得单一、简单,反而这是孩子喜欢的风格。在《一小时读懂科学》这本书的插图相对而言比较简单,构思和设计是匠心之处,因为毕竟科学是严谨的,更需要的是我们可以以最庄严的态度来面对,感觉从这样的叙述上,更容易让读者有代入感。

一本高深的书籍是很难让人感受到美感的,很多时候我们都需用用自己的方式来解读,《1小时读懂科学》全书从数学与图形、数字的使用、代数与三角学、物理与化学、计算机与数字化、逻辑混沌理论与分形这六部分来讲述,最后一章汇总了常用知识。比如一些常规的科学知识:

今天人们利用的技术和知识,50-60年后就只剩下1%了,99%将过时。从世界各国高科技的发展来看,高科技不是一个单项技术,而是科学、技术、工程最前沿的新技术群。

高科技也不同于般科技意义上的所谓“经验的积累”。它不是什么积累起来的经验,而是基于科学的发现或创造而产生的科技。

高科技并不神秘,高科技其实就在你身边。高科技以人为本,高科技是人类智慧的展现。

对待我们觉得高深莫测的那些知识,这里用最专业的语言告诉我们,科学其实就在你的身边,倒没有太多的秘密值得我们去畏惧,科学,其实非常亲切,就在你我身边存在着。

这里对数学和天文的涉及也有不少,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东西,比如神圣比例:触动人们从感官上对美的欣赏,引起对审美的共鸣,连贯起了“最后晚餐的圣礼”,这样的故事很容易引发人们的共鸣,而且解释的时候采用了很有意思的图画,莫比乌斯带,一个埃舍尔画作中延伸的一个有趣的概念,这样的一种知识点的连贯其实对孩子的知识面的拓宽很有好处,很容易让孩子在对待各种知识的时候举一反三,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有更深刻的印象的呢。

科学的知识如果仅仅只是科普,那么很多的知识就会显得枯燥,如果仅仅只是为了普及,又会让很多知识显得肤浅,这个《一小时读懂科学》比较好的一点是图文的结合,没有做纵深的研究和拓展,更多的是知识的引导和兴趣的培养,我告诉你眼前有一个广阔的世界,然后引导你前去探索,你沿着指引的方向就可以找到宝藏,这才是一个科普最正确的态度。如果你也愿意和孩子一起阅读,我想,短短一个小时,你所收获的,肯定不仅之后阅读的乐趣,还有知识的丰盈。

  《1小时读懂科学》读后感(四):1小时让娃爱上科学,美妙又神奇

  

这本书是关于科学的——《知物1小时读懂科学》。

既然是关于科学的书,那么就必须先讲述一下,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拿证据说话的,是一种态度、观点、方法。

瞬间就产生了科学是枯燥的,因为它是方法;科学是无聊的,因为它是态度。甚至因为它是拿证据来说话的,它需要不断地论证,收集信息,对比,它很高深。

其实也正为科学确实是方法,是观点,是态度,因为它确实以证据说话,如果把这些都颠覆掉,科学就不再是科学——说句大白话,因为我们也确实需要科学。

其实科学不难,科学离我们很近,作者迈克弗里恩用简洁的语言来帮我们了解科学,了解我们的世界。

这本《知物1小时读懂数科学》来自《知物1小时科学漫游》系列丛书中的一本。

众所周知,知物是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打造的科普品牌。知物系列科普书,都为科学大咖所著,配图堪称精美绝伦,一度让人爱不释手。

这本书的作者是迈克弗里恩。这位英国科学博物馆的作家,同时还是《牛津英语词典(插图版)》的顾问。之前推荐过《知物 1小时读懂数学》也是该作者所写的。

这本书适合七岁以上自主阅读,提前让孩子对高深的科学有一定印象。

整本书的特点:小开本,精装;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涵盖了科学全范围。

《知物1小时读懂科学》是精装的小开本,尺寸是130mm*184mm。

这是一本非常巧妙的书,孩子拿着阅读,非常舒适。

整本书的封面底色采用了非常柔和的淡米色,让阅读者的心自然而然地静下来,用平常的心态去看待科学,去看待世界。

整本书采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每一个章节,采用不同的颜色,从严谨的科学,有了一丝活泼与动生。

七岁左右的孩子对于太复杂、太满的画面并不敏感,相反单一、简单的物体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个时期的孩子,更渴望吸收更多的知识,所以文字相比图片要稍多一些。

所以《知物1小时读懂科学》采用的插图看似过于简单。然而,这种构图设计却正是用心之处。科学是严谨的,是高深的,更是简单的。

如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圆形。

正方形:一组邻边长度相等的长方形。

《知物1小时读懂科学》全书从数学与图形、数字的使用、代数与三角学、物理与化学、计算机与数字化、逻辑混沌理论与分形这六部分来讲述,最后一章汇总了常用知识。

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

不稳定的原子核向外放射出高能的亚原子粒子,我们把这种现象叫核辐射。当原子核中的中子变成带正电荷的质子时,带负电荷的电子会被放射出来,这就是贝塔射线。化合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

同样,我们可以知道:

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静止物体一直保持静止,运动物体会沿直线一直做匀速运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在恒温下,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体积与气体压强成反比。——波义耳定律。

我们还可以知道:

在统计学意义上,从15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每一场战争中,士兵死于伤寒的概率要远大于死于敌方的攻击。虽然体积巨大,而且参与建造的施工人员多达数千,埃及吉萨大金字塔的每条边误差都在0.05%之内。

常用知识中包括平方立方、二维三维图形面积体积、国际单位及其定义、地壳中的元素、化学名称和化学式、地震的测量等等。全部是以表格形式呈现,让人一目了然。

如果读过《知物1小时读懂科学》再去细读,《知物1小时读懂数学》会有不同的收获,数学在科学之内,科学的包容性更大,涉及的更多更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