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醋的人生读后感1000字
《吃醋的人生》是一本由冯仑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吃醋的人生》读后感(一):无论作者怎么说,我依然还是“酸”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是个很讨厌醋酸的人,无论是作为味道,还是它背后的种种象征意义。
所以在独居的几年时间里,我家的厨房甚至一瓶醋都没有,哪怕菜谱上的许多菜都标明要放醋来调味也没动摇过我的想法——我的黑暗料理值得吐槽的地方太多了,也就不差这一道工序了。
所以当“商界网红”冯仑把自己的新书名字定为《吃醋的人生》时,倒是成功引起了我的好奇。冯仑和“吃醋”结合在一起,他是想写一写对商业同行们的羡慕嫉妒恨吗?
这个问题冯仑在序言里就给出了解释:
在我国的烹饪文化中,绝大多数主菜都需要放一点儿醋,但它的作用仅仅是用来调调味,永远做不了主角。所以在这本书里,冯仑决定成为“醋”一样的配角,然后通过他与各类专家、学者和大佬的闲聊来为我们讲述种种商业相关的人与故事。
我扫了一眼目录后,直接翻到了“开心麻花”章节,毕竟当初因为《驴得水》对这家公司相当有好感,但是没过几年就沦落到《西红柿首富》和《李茶的姑妈》这种水平了。后来听说在资本市场那边也不太如意,于是很想看看他们自己怎么聊这些事。
这一次和冯仑聊的是开心麻花的副总裁汪海,原来这两年开心麻花已经开始把主业变成了剧场模式。考虑到今年被疫情影响的电影市场,他们这一次也算是进行了一次神闪避?最后还再次强调了一次,那个3.4分的《人间·喜剧》真的和开心麻花没关系!
除此之外,看这种大佬之间的闲聊,真是很能增长各种奇怪的知识:
比如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是有600多个亿,而足疗市场也是600多个亿。
一个人进入到太空以后,可能还会再长高3%左右。
杰士邦刚开始投放到超市时,一直坚持要求放“箭”牌口香糖旁边,因为正好被口香糖Logo上的“小箭头”指着,生意特别好。
当然了,同那些商业组织相比,整本书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另一个视角下的人:
比如著名的李白同志,以前我们读他的诗、看他的生平传记,都能了解这位“诗仙”尽管才华横溢,但却因为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只能四处帮闲,可谓一生不得志,这些经历当然都没有错。
但是冯仑通过拜访洛阳文学研究会的乔会长来为我们带来了更生活化的李白:
虽然官场上的李白一辈子都没顺利过,但个人生活方面的李白可一丁点儿都不落魄,他本人出身于大商人之家自幼锦衣玉食就不说了,成年后的李白到洛阳城没多久就受到唐玄宗的赏识,从此名扬天下。
从此李白只要写诗就会有人排着队来送钱,当我们看“千金散尽还复来”时都会感慨李白的豪迈,但基本没想到他光写这首诗赚到的钱可能都不止千金了。
李白不但收“打赏”,而且还恰饭,比如那首曾在去年的八组引发几千层楼大争论的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对汪伦的感激之情当然是真情实意的,因为汪伦为了这一句支付了八匹骏马,这个身价放今天可能唯有全胜时期的papi酱能与之一战了。
所以看了这本书后,给人的感觉真是比吃醋还酸啊!
《吃醋的人生》读后感(二):人生何时不吃醋 ——读《吃醋的人生》有感
女人15岁到25岁只懂爱情不懂婚姻;20岁到35岁只懂婚姻不懂恋爱;35岁到45岁只懂日子不懂婚姻,孩子、家庭压力都很大,数着日子过;45岁到55岁只懂孩子不懂日子;55岁以后才知道自己是个孩子,心态回归到少女阶段,现在最牛的是80岁的老太太还吃醋,90岁的老头还敢跟情敌决斗,延续了人类已有的创造精神。
这段有趣的文字经典来自“冯仑语录”,冯仑何许人也?在我没看《吃醋的人生》这本书以前,我没听说过他的名字,作为一个伪文学中年,我只知道冯唐。
乍看书名,我以为此书是一本描写妇女之间为了争夺爱情或者婚姻而争风吃醋互相倾轧的爱情小说,但看了几页才发现受到了作者的“欺骗”,这居然是一本地道的商业故事书。
书总共由“商帮”、“商机”、“创业”、“百味”四部分组成,一般的商业书啃读如读法典一样枯糙无味,本书读来却如沐清风,很轻松。比如作者写“商帮”之一的“温商”,引用大众话来形容:他们“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头发是空心的,里面藏着智慧”。。。。。。说明温州商人能吃苦脑子灵活:写另一商帮“潮商”做生意时爱喝茶,通过喝茶“慢慢地察言观色,知道高低尊卑,把位次搞清楚,把远近关系搞清楚,还能把人品搞清楚,接下来做事就比较有分寸了”。我曾经在一个做出国劳务的公司上班,老板是个潮汕女人,和客户谈生意时总是先沏茶开始,茶香扑鼻茶暖心肠,单子就在沏茶品茶中谈成了。
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介绍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爱建博物馆的地产大佬樊建川,这个樊建川把做房地产生意挣来的几十个亿都拿来建博物馆,建馆初期资金运转困难,樊就卖土地、卖商铺、卖加油站。。。。。。最后甚至“卖艺献身”:到处讲课,写书挣稿费,写书法卖字,总之想尽办法挣钱建博物馆,截止目前为止,樊建川已经于全国修建出50座博物馆,并收藏大量文物,超过800余万件藏品,被誉为民间博物馆第一人。和一般高大上的博物馆不同的是,樊建川博物馆的门票才收2块钱一张票,他的理念是“小学文化观众能看懂的博物馆才是真正的博物馆”。这样的人怎么不令人敬佩呢?
另一个就是本书的作者冯仑,读书有趣就百度了一下作者,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大跳:
让我惊叹的并不是冯仑有20个亿的资产,而是他在书中提到的,2018年2月2日,甘肃酒泉,发射了一颗名叫“风马牛一号”的卫星,这颗卫星,是国内第一颗私人发射的卫星,这颗卫星,是冯仑的卫星。
冯仑发射属于自己的卫星,初衷是把卫星跟现实的手机连起来开发娱乐,让卫星具有直播功能,让人们对太空的体验更直观、更近、更有趣。冯仑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些有点像“天方夜谭”的想法,比如说在月亮上盖经济适用房,在外太空减肥,移民火星,宇宙开矿……
满足好奇心,是人类走得更远的重要驱动力;自由与创造是我们生命不竭的永远的动力。
——冯仑如是说
《吃醋的人生》如书名一样,是本十分有趣的书,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更远的世界。
《吃醋的人生》读后感(三):唐诗圈的大IP李白不仅是炫富界的鼻祖 而且是广告圈的大鳄
“营销”这个词是个很现代的词儿,但真正的营销学问恐怕从人类诞生早就已经潜入日常的生活、生产中了。
最近读书发现文化圈里果然是高手如云,古今中外,如果毕加索算是360°无死角全息营销的高手的话,那李白无疑是文化领域垂直营销做到极致的大号IP。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这首诗,如果不是有人告诉我这是一个硬广,至今我还沉醉于古人的那种千尺深,不足以表达的友情之中。
如果有人对你说,“汪伦”只是八匹骏马换来的硬植入,你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李白是被诗词歌赋耽误的营销高手,会不会瞬间感觉什么杜蕾斯啊,什么脑白金啊这些广告都弱爆了。
本以为这是读书人的无奈,毕竟文化人的体面是少不了物质作为基石。然而我又错了,李白竟然是个富二代,所谓的“体面”对他而言根本不是事儿。
在《吃醋的人生》一书中,作者曾写道:有人说,唐诗里面有一种“炫富诗”,堪比《小时代》,说的就是李白。“诗仙”那首《将进酒》写得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吃穿用度都是奢侈品。看到这儿你会不会和我一样有点醋意,比你有才的家底儿还比你殷实,最重要的是还不缺赚钱的能力。
《吃醋的人生》将带我们用一种“吃醋”的心情去看商业故事,会发现过去我们不曾注意的商业法则。当然这个“醋”就是商业大菜的调味剂,并非醋意大发之“醋”。
冯仑,《吃醋的人生》作者,万通集团主席、万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共中央党校法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学位。主要作品:《理想丰满》《野蛮生长》《岁月凶猛》《伟大是熬出来的》。
本书是身在商海之人讲述的商业故事,你会感觉到商业大菜的味道更原汁原味。就像“醋”与川菜中的“鱼香肉丝”,那种关系妙不可言又恰到好处。
商帮:“让”而生财,“聚”而生财
本书开篇就介绍了中国的三大商帮:晋商、温商、潮商,以及三大商帮的起伏更迭。而这些商业大帮派,又跟一个人的人生有着同构性。
比如只是一个小小的选择,就让晋商走向了没落;同样也是一个选择,造就了温商。能够在商业领域有所成就甚至长久生存的,从来不是那些人人都走的阳光道,多的只是坚持信念、推倒墙壁与外界链接的另辟蹊径。
商业除了“术”的层面,到了一定的稳定期,到了后期能够维持并更上一层楼的,更多的是靠“道”的层面。
而潮商就是将“道”的层面发挥到极致的一个群体,他们并不像我们传统意识中,商人都是唯利是图的。他们讲究“让”而生财,“聚”而生财。这也刷新了我对商人的认知,他们图利先让利,他们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
商机:拼命往前的人,都舍得扔掉沉重的背包
就像开心麻花从退市,到回归剧场。“麻花”的大起大落其实也是回归主赛道,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儿,将自己最擅长的做到极致做到NO1。
还有“建川博物馆”,用毕生财力支撑自己儿时的收藏梦。他们懂得一个事业的价值,更多的取决于价值观的驱动,毕竟利益的驱动不会走很远。
创业:推倒了墙,就是路;需、求=鸡生蛋、蛋生鸡
以前有个俗语:把梳子卖给秃子,是说这个卖东西的人如何如何厉害。当然放在今天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欺骗式的营销方式。
而在《吃醋的人生》中,作者在“创业”篇也描写了关于创造需求以及引导消费的概念,而这种创造需求我觉得应该是创新造就的需求。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家吃火锅应该都不陌生。冬天到了天气凉了,窝在家里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是不是很惬意。
往年我用过火锅专用鸳鸯锅、电饭锅或者电磁炉上直接放铁锅,但今年我被烧烤和火锅一体的锅种草了。
这就是原有基础上的创新,同时也创造了需求,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消费。
关于创业的生意经,作者在“小套套大生意”中提到了以下三点,也算是创业者要面临的核心问题:
第一,在小产业里赚钱的制胜秘籍:做细分产业的领导者 第二,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营销更要善于借势 第三,保持核心竞争力,创造需求、引导消费百味:业即百味
虽然叫《吃醋的人生》,但内容并无醋意,反而多了几分诙谐幽默。比如早在大宋就出现了“房地产经济学家”,以及像李白这样的富二代,娶官三代等有趣的百味人生故事比比皆是。
我喜欢作者最后的独白,关于“死亡教育”,我们只有知道了归途,才能有更好的心境去面对沿途的一切遭遇。
就像再精彩的电影也会有曲终人散时,就像乔布斯的经典励志:把每天当做最后一天,你就会知道今天最该做的事。
这就是《吃醋的人生》,一本没有大起大落、也没有大气磅礴的商场谍战,有得只是更贴近现实的人间烟火气,以及一个商人幽默的转述。
《吃醋的人生》读后感(四):马上拿一百万,或一半几率拿一亿,选啥?冯仑:我教你拿100亿
我想,这个世界上恐怕没人不喜欢钱吧。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梦想——就算你的梦想是诗和远方,那你也得先有钱买票。
但怎样才能赚到钱,怎样才能进入富人的行列呢?
其实,穷人和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思维方式,在于你能不能深刻理解各种能让钱生钱的商业法则。
举个例子,假如你现在中了一个大奖,可以在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项:
选项一,你可以马上拿走100万元。
选项二,你有50%的机会拿到1亿元,但也有50%的概率一分钱都拿不到。
二选一,你会选哪个?
如果你是一个风险厌恶者,也许你会选择第一个选项,至少现在就能拿到一百万,总比啥也拿不到强吧。如果你是一个风险偏好者,也许你会选择第二个选项,搏一搏,单车变宝马,下半辈子尽享荣华富贵。
但如果你的想法止步于此,没有更深入、更开阔的思路,就说明你离富人还很远。但如果你读一读冯仑的新书《吃醋的人生》,说不定你就能从这个大奖里赚到更多钱,或许是——100亿!
怎么赚100亿呢?
简单计算一下就会得出,第二个选项的期望价值是5000万元,如果你把这个选项以2000万的价格,卖给那些更有承受力的人,你就能稳妥地赚到2000万,而不仅仅是100万。
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你还可以用100万的首付款,卖掉这个选择权,同时签订合同:如果购买者中了1个亿,就要再分5000万给你,这样你就有可能赚到5100万。
假如再深入思考,你还可以把这个选择权做成公开发行的彩票,2块钱一张,印2亿张,能进账4个亿。中头奖的人会分走1个亿,而你还能净赚3个亿。
很好,现在让我们继续,利用彩票这个商业模式,我们还可以同时筹划好几个抽奖游戏,把它变成一门生意,这样一来,你就能赚到十个亿以上。
假如你拥有更牛逼的商业思维,还可以把这项生意做上市,先估值20个亿,没准公司的市值最终能超过100亿!
怎么样,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富人之所以富,不是没有道理的。正如冯仑在《吃醋的人生》这本书里向我们揭示的那样,商业的本质其实就八个字:
价值创造、价值传递。
如今,社会上充斥着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热点词汇,例如:C2M(用户直连制造)、数据中台、增长团队、KOC、全渠道、社会化分销,等等。但实际上,这些让人如堕云雾的商业词汇,只不过是最细枝末节的东西,假如你能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回归商业的本质,就能轻而易举地洞悉一切生意,掌握财富的脉络。就像冯仑说的那样:
每一个好生意,都是思考模式发生变化的结果!
很多人知道冯仑,大都是因为他那句坑死王石的名言:企业家泡女明星,必死!
冯仑是谁?实在太难定义了,他当年是西北大学经济学学士、中央党校法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后来不仅做地产、开公号、玩视频、研究卫星,还在马云的湖畔大学讲课……
30年的从商经历,冯仑有许多心得:怎么创业?如何野蛮成长?岁月沉淀之后,是如何看待过去的?
在新书《吃醋的人生》中,冯仑从中国传统的三大商帮,聊到回归小剧场的开心麻花;从“套套”的小生意,聊到马斯克的火星移民;从追逐天价松露的大董,聊到用爱发电的建川;从李白的诗,聊到黄埔军校那惊神泣鬼的校训: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这本书讲的东西,无论是商帮故事、野史杂谈,还是一些跟生意有关的人生体验,这些内容,相较于正规的 MBA 教材,或者「认真」的商业史、高大上的传记,确实像醋一样,只不过是个「调味」的,是个配角,是可以用来「反衬」这些「主菜」的高大上的。
也就是说,这本书的内容,是首先观察商业上面和生意当中不为大家所关注的一些细微的点,然后通过商业故事把一些奇葩的商业事件呈现出来。
聊完十多个故事,站在2020年终末的节点上,冯仑亮出了他的本意:让我们回归商业的本质!
生意小,到底值不值得做?站着、坐着、躺着,哪个更赚钱?在地球上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怎么破?一百年前的黄埔军校,对今天的商业社会有怎样的启发?人活一世,为什么一堂死亡课不能少?
如果你想了解这些问题,想提升自己的商业思维,不妨读一读这本《吃醋的人生》,读完这本书,你就可以做好三件事:看懂未来发展的方向、算清别人算不清的账、做好别人不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