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鹤唳》读后感锦集
《风声鹤唳》是一本由林语堂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4.80元,页数:3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风声鹤唳》精选点评:
●虽然我明白在这部作品里,时事才是一切,它造就了主人公们之间的爱情与悲欢离合,可我却很难喜欢女主。她不深情,她爱人只是寂寞,只是需要一个能分享大小事的肩膀;她不强大,所谓观音姐姐的各种行为,也不过是受了身边人的影响。连最后结局也不是她自己内心的决定。除了好看,在我看来她只是个哭哭啼啼的小姑娘,只是遇到的人与故事让她变的有那么一点不一样。一星给重情的博雅,一星给博爱的老彭,一星给家乡汉口。
●为友舍命,人间大爱莫过于斯
●非常喜欢里面林语堂关于佛教和道教思想的论述,其实这是个三角恋的故事。博雅其实是个非常关注自己的人,而老潘却视帮助别人为乐。最后丹妮选择的是老潘,其实代表了她信仰的选择。
●喜欢喜欢
●电视剧把性的气味拍摄的暧昧之极。
●有人称这本书为中国版的《飘》,诚然,丹妮与赫斯嘉的精神是相似的,而丹妮对爱情的追求也是纯真而炽烈,这种女性中国亦有之。结局略显草率。
●动车上看完的.短小节奏快酣畅淋漓.只可惜众人皆是多情,亏了博雅一命.
●很喜欢《京华烟云》,这本书是它的续篇,主角丹妮是《飘》中郝思佳式的人物,具有同样的个性,都经历了战争的磨难却仍然坚强不屈
●相比老彭和丹妮的理想主义,博雅才像真实世界里优缺点的人,但是他的结尾得又有点不真实。。。怪怪的小说
●翻译&人物扣分
《风声鹤唳》读后感(一):a leaf in the storm
书的简介明显是误导——什么丹妮和博雅的爱情令人动容,明显后面都变成了老彭和丹妮的故事嘛~~~~~
好喜欢老彭啊~~~~~~~~
林大师的作品,还是相当感人滴,下次要去读原著···
《风声鹤唳》读后感(二):A Leaf in the Storm
战争的硝烟,流离失所的人群,老彭的信仰,丹妮的人生思想,博雅的情怀,木兰的慈光···一系系的交织,战争和信仰的力量改变,激发了一个民族的潜潜之力······
佛曰: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大抵就是这样的情境罢······
《风声鹤唳》读后感(三):远方的绿洲
通过林语堂,通过《风声鹤唳》,我开始走近晚清及民国的那些文人们,并渐渐的喜欢上了他们。记得季老曾说过:只有中国的文人才非常的关心政治,学而优者士。
也许是那个年代的变乱和动乱太多,所以在那个背影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将中国文人的习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风声鹤唳》读后感(四):终于明白我为什么读的如此艰难。。
有没有也觉得翻译的非常奇怪?让人读起来干巴巴的,很没感觉?还是真的不如京华烟云呢?
之前读旧版的《京华烟云》感到写得行云流水,描写的词汇令人神往,看到那些描述北京秋天的文字,景色跃然在自己的眼前,甚至有流泪的冲动。
可是这本,我读到了一半,实在坚持不下去了。。
《风声鹤唳》读后感(五):《京华烟云》的续篇
前几天看完了《京华烟云》,心里久久回荡着木兰家最后逃难的场景,文章却戛然而止,在网上发现了它的姊妹篇《风声鹤唳》,继续前一本书的意境看下去。这里面讲述的是关于大爱的故事,并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家庭,围绕着动荡的时期,看到了人性的光芒,许是自己读的不如《京华烟云》那么深刻,但是书中依旧充满了感动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