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经读后感1000字
《反经》是一本由(唐)赵蕤著作,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4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反经》精选点评:
●识大体,弃细务。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读这本书其实是在大学的图书馆,当时对相面术很感兴趣,发觉本书有就看了看。后来步入社会,回忆起来,想用才买的,结果发现相面术都被删掉了,失望。。。
●作者看成赵薇了呵呵
●匠成舆者,忧人不贵;作箭者,恐人不伤.彼岂有爱憎哉 实技业驱之然耳
●2012.9.22读过
●我他妈6岁读的这本书...
●反经合道,是谓之权。无一定之则,无常守之法。以不变应万变,方能履险如夷。
●人家明明叫《长短经》。
●十年前读的吧
●老师推荐的。。。看完之后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反经》读后感(一):反者道之动——大气
万物乃正反相生
谋略为经
历史为纬
交错纵横
蔚然成章
气象万千——那种横跨历史、天下时局一册在握的感觉。
使你更能领略到赵蕤内心深处的丰盈和孤寂。(引用一位老师言)
第一卷是从:察人、用人、识人、知人、重人、政体等八个方面,以君临天下的姿势来给历代帝王也讲授用人之术,所以这部书虽然无法在篇幅上与卷帙浩繁的《资治通鉴》相比,但在内容上却一点不输《资治通鉴》。提起著此书的赵蕤,我不禁就想到此句:“史经谋纬,置雄才大略于一偶,遣运筹帷幄于一怀”,这也难怪唐玄宗多次征召都辞而不就,如果出山了,这么聪明的人当然会想到自己的后果。
《反经》读后感(二):史经谋纬,运筹帷幄于一怀
初听到《反经》时,一直当作是与《武林七经》和《鬼谷子》同类的书。而自己以前看这部《反经》时,是看完了第一卷后,再跳到第八卷这么跳着看了两卷,所以印象中也就是把它当作《智囊》和《权谋书》之类的纵横著作等同看。
第一卷是从:察人、用人、识人、知人、重人、政体等八个方面,以君临天下的姿势来给历代帝王也讲授用人之术,所以这部书虽然无法在篇幅上与卷帙浩繁的《资治通鉴》相比,但在内容上却一点不输《资治通鉴》。提起著此书的赵蕤,我不禁就想到此句:“史经谋纬,置雄才大略于一偶,遣运筹帷幄于一怀”,这也难怪唐玄宗多次征召都辞而不就,如果出山了,这么聪明的人当然会想到自己的后果。
第八卷是讲19个方面的杂智,为了体现出原文的原汁原味,特仿照《反经》的写作与旁注的风格,也精选出开头几例,大家自己自己可以从中体会一下:察言观色 [孔子说:“不看对方脸色就冒然开口说话,就叫做瞎子。”他还说:“还没有取得对方信任,就冒然提意见,就会被认为是毁谤。”荀子说:“该讲话的时候,讲话恰到好处,这就是智慧,不该讲话的时候则保持沉默,这也是智慧。”尸子说:“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耳目不专注,精神不集中,这时候,就不要向他讲什么有价值的话。”];说话也要分场合,人微言轻或是不分场合,同样有道理的话别人的解读也不同[过去宋国有一位有钱人家,由于连降大雨,冲倒了院墙,儿子说:“不赶快把墙垒起来,就会有盗贼进来偷窃。”他家的邻居也这样说,夜里,家中果然被盗,失去了大量财产。有钱的人家认为他家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的父亲是盗贼,偷走了他家的财产。]
以前看过不少地方提及这本《反经》之妙,但都是概略概之,如果你不捧书一看,你是绝然看不出书中的气象万千,那种横跨历史、天下时局一册在握的感觉,使你更能领略到赵蕤内心深处的丰盈和孤寂。 这是一本写到男人心头的一本书,让我们在心头去找到那种驰骋的感觉,不是吗?
第四卷的霸图,讲的从上古到隋唐,各帝王的雄才霸略和尽失江山的点评,臂如韩信点评项羽的“匹夫之勇、妇人之仁”的妙语诸如此类比比皆是 [项羽武艺高强,叱咤风云,有万夫不挡之勇,然而却不善于任用手下的贤能将士。所以这种勇敢也只不过是匹夫的勇敢罢了;项羽遇见百姓,恭敬又慈爱,说话语气和悦,士兵生病,项羽哀痛哭泣,分自己的饮食给病人,到用人打仗应当封赏的时候,却把持印绶放霉也不忍封赏];然后韩信对时局的点评也颇为精彩
《反经》读后感(三):第一篇如何识人
观诚、听气、察色、考志、测隐、揆德。
通俗的说:
1.观诚就是观察人的外貌与其内心相符
受宠之人他是否骄傲奢侈;遭贬之人他是否叛逆越轨;显贵之人他是否骄矜夸耀;沦落之人他是否畏惧权贵。年少之人他是否能尊敬长者、勤勉好学而对兄弟友善;年壮知人他是否能洁身自好、奉公廉洁而不牟取私利;年老之人他是否能思虑谨慎、即使贫贱也不逾礼违法。父子之间,他们能否父慈子孝;兄弟之间他们能否和睦友爱;邻里之间他们能否互守信用;朋友之间,他们能否重情举义;君臣之间他们能否君惠臣忠。
2.听气就是观察人的气质与外在相符
人皆是有心气的。所谓心气,就是诚在心中,气色必体现于体外。
心气粗壮豪放者,所发出的声音就沉重涣散。——此义气者,顺时而畅;
心气安详慎重者,所发出的声音就平和有节;——此和气者,简洁而略;
心气鄙邪怪戾者,所发出的声音就粗狂震耳;——此勇气者,壮实而威;
心气宽广柔和者,所发出的声音就温和润气;——此信气者,中庸易和。
人气质纯净而又清朗,称之为文雅有礼,是人的礼仪的根本;
人筋骨强劲而有精神,称之为勇猛果敢。是人的义气的根源;
人身体端庄而结实者,称之为坚贞巩固,是人的信用的基础;
人骨子刚毅而外表柔顺,称之为弘达刚毅,是人的仁义的本质;
人气色平和而畅达者,称之为通晓微奥,是人的智慧的源泉。
所以说:
正直而不刚强的,则会像树木那样容易弯折;强劲而无精神的,则会像大力士那样容易鲁莽;固执而不端庄的,则会向愚蠢人那样笨拙;气纯而不晴朗的,则会向越轨者那样超界;气畅而不平和的,则会向放荡者那样无力。
3.察色就是观察人的内在与外表相符
一个人的内在智慧,必然会在外表上完全的暴露无遗;
一个人的内在仁慈,必然会在外表上显示出可爱可敬;
一个人的内在勇敢,必然会在外表上体现出难以慑服;
一个人的内在忠诚,必然会在外表上体现在敦厚庄重;
一个人的内在纯正,必然会在外表上体现出一尘不染;
一个人的内在贞洁,必然会在外表上体现出诚实可信;
一个人的内在与外表和谐统一,那就会具有一种浩然之气;
一个人的内在与外表相互矛盾,那就会具有一种纷烦之气。
4.考志就是从其言谈中考察其志向何在
有长进的人——以礼待人,每每道出自己不足和缺点的人。
不长进的人——人前趾高气扬、盛气凌人、大言不惭,既掩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又不打算学习他人长处和优点。
质实淳朴的人——相貌端庄而不可侮辱,说话得体而私心,不粉饰自己的长处,不遮掩自己的短处,不包涵自己的过错。
浮夸虚妄的人——其人外貌曲婉媚人,说话阿谀而含有私心,巧饰所见的事物,力求用小小的证据来显示自己的才能的。
平心固守的人——外在的事物而激发的内在的喜怒不显现在外表,外在的烦乱不迷惑其志向;外人虽已厚利相诱,但其意志坚定不移;外人虽已威势相迫,但其态度不卑不亢。
心底肮脏无大志的人——外在的事物而激发的内在喜怒溢于言表,外在的烦乱迷惑其志向;由于受外人厚利相诱,而其心迷意迁;由于外人威势相迫,而其心怯气馁。
有智谋的人——故意给对方设置一些难题,他仍然能迎刃而解;故意给对方增加一些惊吓,他仍然能够卒而屡应;说话虽然不加文饰,但却有理有据。
愚笨无知的人——故意给对方设置一些难题,他却屡屡不能解决;即使明白无误的告诉他,却仍然不能接受,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修正的。
嫉妒诬陷的人——其人私下乱发议论而无所顾及,自私自利而不顾他人,明知错了还强词夺理的。
5.测隐就是从其言谈举止中推测出其隐藏的恶行丑事
假冒仁爱贤德的人——施小惠而图大利,行小忍而图大谋,言谈真诚而貌视老实,伪装仁爱而貌视忠厚,行为高尚而钓其虚名。
假冒学富五车的人——胸无点墨,答非所问,却佯装不屑一答;而易答之问,则滔滔不绝,言不及义,装出学问渊博、真理在手的样子,若被所问所难,穷追不舍,则托言问题高深而天机不可泄。
假冒廉洁勇敢的人——说清高之言以装作廉洁,故作威猛强作勇敢,内心恐惧而外表夸饰,极力吹牛说大话,装腔作势,盛气凌人。
假冒忠君孝亲的人——虽然曾侍奉过君王和双亲,但却以此向人夸耀,行为虚饰而内心不诚姑,以此沽名钓誉。
6.揆德就是从其言谈举止中检验出其高风亮节和美好情操
损毁志节的人——言行不一,始终相违,内外不合,弄虚作假而迷惑视听。
贪婪卑鄙的人——以酒肉为友,以贿赂相交,以损人利己相投,不顾廉耻,不择手段以求得权势名誉。
轻浮虚夸的人——有小聪明而大事糊涂,有小能耐而大事无成,谋求小利而不知伦理大义。
仁爱之心的人——说话中肯,行为坦荡,秉志无私,施恩于人而不求回报,性情忠厚而可以鉴察,外貌朴实笨拙而内心实祥的。
智慧之心的人——办事灵活而又能见成效,步入穷途而能化险为夷,捐躯立功而能如愿的。
高尚道德的人——虽已富贵而能恭敬勤俭,虽有权威而能以礼待人。
保有节操的人——隐居江湖而不畏权贵,身处安乐而不讲排场,大有功劳而不变忠心,喜怒哀乐又有节度的。
忠君孝亲的人——侍奉君王恭恭敬敬,君性乖戾不改其忠,侍奉双亲恩爱情深,身心俱竭不违其孝。
所以,古代圣贤最乐于称道的,莫过于称赞耳聪目明;而耳聪目明之所以可贵,莫在于知人识智;因为只有知人识智,才能使得人尽其才,才为我用;各种事业才能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如果采用了上述的种种鉴别人才的方法和手段,那么,各种各样的人又怎么能隐藏的住哪?小人又怎能呼风唤雨、如鱼得水哪?君子怎能失之交臂、明珠暗投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