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时钟》读后感摘抄
《推理时钟》是一本由[日] 贵志祐介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推理时钟》精选点评:
●四星全都给同名作,称得上优秀,其它三个故事就有点难以形容了。推理小说浪漫和趣味的优点如果被丢掉,那还剩什么呢?
●看过小锁匠。真是不错
●诡计不离谱,小说离谱,太他妈离谱了。
●还是要影视化才能完全看懂的感觉
●认真的本格推理,里面的奇镜和钟表是最好的。非常喜欢。
●侦探性格讨喜,文风轻快幽默,除了诡计运用了太多理工科知识,其他都挺好呀~
●
●同名作真的是小栗之后看到过的最复杂的诡计了。。
●(87/100)预订年度前十,不愧为写出娱乐力量的贵志佑介,精通各种娱乐小说题材,写起推理来,也是一板一眼,稳扎稳打的高纯度本格,不带一丝花哨。 慢性自杀:大山味儿的枪杀密室超短篇,三星半。 奇镜杀人:有日剧SP版,利用摄像头的超强视觉误导诡计,五星。 推理时钟:这篇贵志佑介化身为重生的鲇川哲也,写出了强化硬核版的《五个钟表》,可以说将时间误导诡计发挥到最极致。私人别墅里,女作家因乌头碱中毒身亡,由于现场有推理作家,夏本和纯子,现场进行类似私设法庭的案件重组推理,推理精彩,时间误导诡计相当复杂硬核,超五星。 巨影之爪:深海的反密室杀人事件,谜面是被害者浮到海面,然而救生艇被打翻,遇到鲨鱼被害,其他人不具备作案条件,纯子不断抛出可能性,夏本庖丁解牛般不断从可能性钟排除,我很喜欢,五星。
《推理时钟》读后感(一):很有硬核的推理
故事涉及到诸多知识面,作者很有才华,脑洞也大。打4星。
更难能可贵的是,小说中出现的密室种类各不相同,设计的密室诡计风格也各异。《推理时钟》和《鬼火之家》,一共8个故事,其中三个故事质量较高。
不过这种围绕复杂的密室展开的故事,叙事方式和故事情节的趣味性不太符合自己口味,因此扣一星。
个人还是更偏好故事情节娓娓道来,人物冲突更加曲折,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的推理小说。
《推理时钟》读后感(二):对这个系列缺乏兴趣啊可恶
小偷侦探榎本系列,在日本评价颇高,在国内似乎也甚得诸位本格大佬多欢心。但在下实在对这个系列兴趣不大呢……(恶之教典赶紧出续集吧,嘻嘻嘻)
《慢性自杀》某黑道大哥暗杀了帮里的二当家,又计划着把可能知情的小弟一举灭口。正在计划实施之时,帮里的大小姐带着男主上门了……基本上除犯案手法不明以外可以看做是倒叙推理,不过凶手最后居然要什么证据?真是有失大哥的体面啊。
《奇镜杀人》男主受美术馆长的雇佣测试防盗系统(只是表面上),没想到却意外发现了馆长的尸体,发现自己被陷害的男主请律师女主帮忙的调查,但似乎当日没人有能力实施犯罪……记得以前看日剧的时候看过这个案子印象挺深,那么到底是以前的短篇汇聚成册还是作者把电视剧本改成小说呢?
《推理时钟》篇名作,可以说是名作《五个钟表》的变种,某美女推理作家和其丈夫邀请一些推理小说界同仁及男女主做客,当晚女推理作家被毒杀,其丈夫坚持认为凶手就在受邀请人当中,并强制大家进行推理……一开始还以为是《七个证人》这样的故事,然而并不是……就某些意义而言很精巧的一篇,但是推理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残念……
《巨影之爪》某渣男在野钓时突然遭袭而亡,认为其死因不单纯的未婚妻找到男女主进行调查,发现虽然憎恨渣男的人很多,但案发之时海上就是一个密室……个人感觉这一篇线索不公平,不了解潜水行业知识的人根本无法推测真相。另外,渣男死的太棒了!
榎本系列从玻璃之锤到推理时钟,个人对这个系列始终没有什么大的好感,也许是因为作品基本上是通过女主视角来写的,既为侦探又为小偷的男主个性始终不够明显,毕竟侠盗破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啊(笑)
《推理时钟》读后感(三):懒得想标题的读后感
我想说的基本上贵志佑介都自己说了:在《推理时钟》里,作为角色的推理小说家们说了不少机械圈套的问题。
首先是凶手时实本擅长心理轨迹,结果现在常用机械圈套。我当初喜爱贵志佑介的小说,很大程度是因为他对心理的擅长,尤其是对人性恶的探讨,但自从他转入推理小说后,心理方面的东西就看不太到了,甚至连作案动机都不多叙述。《玻璃之锤》倒有半本书讲述了凶手作案的前因,但之后的短篇小说则大多把焦点单纯放在了机械设计上。我还是希望能看到作者以后结合性恶、恐怖和机械的长篇大作。
其次是机械越复杂越难以理解,无法引起成年读者的共鸣。说实话,作为一个不懂科技的读者,我觉得贵志佑介的小说挺难理解的。在我看来,他的核心轨迹就像法宝一样,仿佛先渲染作案的不可能性、但在结尾突然告诉你有个法宝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本作里的火蜥蜴潜水服、偏光镜头等等)。这一来就大大降低了我这类人的兴趣。
其三是心理轨迹是目的、机械圈套是手段。这一点其实贵志佑介还是大幅度侧重机械圈套的,只有《推理时钟》这篇里,用到了一些心理诡计来调整时间——不过我觉得更像是机械圈套是目的、心理轨迹是手段,心理诡计是为了机械圈套成功而附加上去的。
其四是单一机关用尽所以得组合起来。这点在《奇镜杀人》中比较突出,好几个分散的诡计组合在一起,所以侦破了一个还有另一个。
其五,用文字解释困难,又不能滥用图片。这句话大概是贵志佑介自己的吐槽,也是作为读者的我想说的话。平时看文字就觉得机械复杂,实在没什么可读性,如果能拍成电视剧、来个动画演示可能会好一点,不然显现不出作者设计的巧妙。
这样来看,贵志的作品倒有点纯粹的理科了,对我这个文科读者来说,就像是一大堆专有名词和高科技法宝砸落下来,然后匆匆忙忙索然无味地读完了整本著作,所能看到的大概也只有:哦,第一篇是骗密室内的凶手自己自杀;哦,第二篇是视觉错误;哦,第三篇是时间迷惑;哦,第四篇是用了高科技。就好似《玻璃之锤》里,作者写了一堆,到我这里就变成了,“哦,原来是撞击玻璃啊”。从一开始,我大概就抱着想法,觉得这里的诡计不是我能领略的。
以上是诡计部分,文学方面的语言和人物也顺便提一下。贵志佑介大概开始走搞笑的风格了,和之前那种严肃的文风完全不同,会突然蹦出一两句玩笑话出来——在《推理时钟》和《奇镜杀人》中很明显,一开始可能还比较想严肃,写着写着就戏谑起来了。人物方面,似乎已经放弃纯子了,早年《玻璃之锤》里,纯子还会提许多有价值的假设。但大概是那本书里的纯子太过没用了,以至于作者自暴自弃,从此只让纯子负责“说出荒诞的假设被人狠狠批判一番顺便提升趣味性”了吧。因此,除了最后一篇,纯子的形象就变成了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糊涂虫,倒颇有点像看本书的读者我。
《推理时钟》读后感(四):要是能影视化就一目了然了
“现在只用文字来解释机关越来越难了,又不能滥用图片。当然,要是能影视化就一目了然了。”推理题材日剧《上锁的房间》于2012年播出,不但颇受好评,拿下了第73届日剧学院赏的最优秀作品奖、最佳男主角(大野智)和最佳男配角(佐藤浩市)。还被国内买了版权,翻拍了一部《上锁的房间》,不过据说只有一个案子是用了同样的诡计设定。
电视剧颇获成功,那么原作如何呢?这部日剧由贵志佑介的“防犯侦探榎本系列”(包括《玻璃之锤》《鬼火之家》《上锁的房间》和《推理时钟》等作品)改编。其中《推理时钟》一共收录了四个案子,前两篇《慢性自杀》和《奇镜杀人》分别在电视剧和电视剧SP中被改编,而《推理时钟》和《巨影之爪》两篇并未改编,其缘由相信读完本书,读者心里也自有答案。
贵志佑介的主要是密室题材的推理作品。在《推理时钟》当中,贵志佑介借书中人物之口,感慨机关型密室的创作不易。而最后一篇,由于用到了超出一般常识的“法宝”,不了解潜水行业知识的人根本无法推测真相,有一些欺负读者的感觉。
据说贵志佑介在创作推理小说之前,曾经创作恐怖小说,善于描写人物心理。但在这本推理小说中,主要内容都是诡计的设计与解答,叙述主人公主要是女主角纯子,男主角榎本的内心状态描绘相对偏少。第三篇《推理时钟》的诡计设计异常复杂(某种程度上堪比绫辻行人的《钟表馆事件》),但如果仅仅是想要猜凶手的话,实在是一目了然,正如豆瓣网友所说:“凶手搞得这么专业这么复杂这么炫技,这不就是变相自首吗?”而且太过于精巧的诡计,读者的参与感其实不一定会强。也许这一类小说需要特别专业的读者吧。
除去诡计不提,小说的男女主人公形象也显得不够生动,可能是影视剧“珠玉在前”的缘故。“小偷侦探”榎本和“律师助手”纯子都显得像是破案的工具人,没什么特别生动的地方。且本书的宣传都是“侦探榎本与犯罪者的头脑战”,但其实读完会发现,小锁匠还是那个小锁匠,并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推理决战。另一位推理小说家赤川次郎也曾创作过“小偷侦探和“警察妻子”系列。该系列的诡计并没有那么“硬核”,但生动幽默的文风却颇可一读。
摘自:《22《推理时钟》&《寂寞猎人》》 — 王德坤
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https://read.douban.com/column/34529306/chapter/164548159/
本作品由王德坤授权豆瓣阅读全球范围内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