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时钟读后感100字
《推理时钟》是一本由[日] 贵志祐介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推理时钟》精选点评:
●标题作很强,这个系列的贵志老师真是越来越可爱了!!
●第三篇真复杂(?),四篇都挺好看,爽到
●二三四都很棒 二的爱丽丝研究家的话很难翻译的样子 三理解起来花了好久…可能因为自己数学不好吧
●手法设计得复杂到过于硬核,而相比之下,推理之外的情节叙述显得粗糙许多,不具备专业知识的读者真的有被伤害到。如果不是过于复杂的手法,倒是很喜欢第三篇情节设计上的舞台感。 姑且算是增长各种冷知识了( 比起文字,可能更适合影视化。
●后三篇诡计太机械太复杂,甚至用了高科技和专业知识,反而没有巧妙的感觉,变得无趣了。。。
●第一个和第四个最喜欢,中间那俩,恕我直言,到最后我都没看懂怎么搞的...以及贵志你几岁了还喜欢拿年代久远的网络用语卖萌...
●《慢性自杀》是开胃菜,有限格局里耍了小手段,容易猜到。《奇镜杀人》太长,而贵志佑介其实不浪漫,写得干涩(也不知大篇幅刻画性格古怪的爱丽丝研究者有什么意思),诡计里蛋人的部分太简单,光学知识部分又有点无趣。《推理时钟》有味道了,让我找回真是非常久违的读《斜屋犯罪》的感觉,并不是说诡计宏大,而是那种仿佛舞台剧般,什么都显而易见就等着给观众秀那周密精巧复杂到有自信没人能耐心全推对的诡计。相比时刻表的点,其实那旋转、倾角、固定的小设计倒非常喜欢。《巨影之爪》则相反,是天上谜题海底解答,广义密室或说反密室结合深海巨乌贼谣传的确把氛围做出来了,人物动机也是四篇中最用心的,可是那个真相真的简单得有些耍赖。总的来说中规中矩的一本推理集。《上锁的房间》老组合圆滑小偷榎本径&元气律师青砥纯子并不觉有太多爱。
●密室推理在推理系列中算是最难写的了。有为了制造滴水不漏的案子而专门建造密室,这类小说读者参与度不高,也有为了制造悬疑气氛而专门设计诡计,但写偏了就成了科幻片,而这部包含4部短篇小说的本格派密室推理,除了巧妙设计外,剩下就是侦探跟犯罪人的博弈了,如果时间拉长,胜利的估计就是设计密室的犯罪人,因为改变任何一个物品的位置,现场就很难还原。
●唉最后一个故事明明很适合的……
《推理时钟》读后感(一):很有硬核的推理
故事涉及到诸多知识面,作者很有才华,脑洞也大。打4星。
更难能可贵的是,小说中出现的密室种类各不相同,设计的密室诡计风格也各异。《推理时钟》和《鬼火之家》,一共8个故事,其中三个故事质量较高。
不过这种围绕复杂的密室展开的故事,叙事方式和故事情节的趣味性不太符合自己口味,因此扣一星。
个人还是更偏好故事情节娓娓道来,人物冲突更加曲折,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的推理小说。
《推理时钟》读后感(二):对这个系列缺乏兴趣啊可恶
小偷侦探榎本系列,在日本评价颇高,在国内似乎也甚得诸位本格大佬多欢心。但在下实在对这个系列兴趣不大呢……(恶之教典赶紧出续集吧,嘻嘻嘻)
《慢性自杀》某黑道大哥暗杀了帮里的二当家,又计划着把可能知情的小弟一举灭口。正在计划实施之时,帮里的大小姐带着男主上门了……基本上除犯案手法不明以外可以看做是倒叙推理,不过凶手最后居然要什么证据?真是有失大哥的体面啊。
《奇镜杀人》男主受美术馆长的雇佣测试防盗系统(只是表面上),没想到却意外发现了馆长的尸体,发现自己被陷害的男主请律师女主帮忙的调查,但似乎当日没人有能力实施犯罪……记得以前看日剧的时候看过这个案子印象挺深,那么到底是以前的短篇汇聚成册还是作者把电视剧本改成小说呢?
《推理时钟》篇名作,可以说是名作《五个钟表》的变种,某美女推理作家和其丈夫邀请一些推理小说界同仁及男女主做客,当晚女推理作家被毒杀,其丈夫坚持认为凶手就在受邀请人当中,并强制大家进行推理……一开始还以为是《七个证人》这样的故事,然而并不是……就某些意义而言很精巧的一篇,但是推理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残念……
《巨影之爪》某渣男在野钓时突然遭袭而亡,认为其死因不单纯的未婚妻找到男女主进行调查,发现虽然憎恨渣男的人很多,但案发之时海上就是一个密室……个人感觉这一篇线索不公平,不了解潜水行业知识的人根本无法推测真相。另外,渣男死的太棒了!
榎本系列从玻璃之锤到推理时钟,个人对这个系列始终没有什么大的好感,也许是因为作品基本上是通过女主视角来写的,既为侦探又为小偷的男主个性始终不够明显,毕竟侠盗破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啊(笑)
《推理时钟》读后感(三):懒得想标题的读后感
我想说的基本上贵志佑介都自己说了:在《推理时钟》里,作为角色的推理小说家们说了不少机械圈套的问题。
首先是凶手时实本擅长心理轨迹,结果现在常用机械圈套。我当初喜爱贵志佑介的小说,很大程度是因为他对心理的擅长,尤其是对人性恶的探讨,但自从他转入推理小说后,心理方面的东西就看不太到了,甚至连作案动机都不多叙述。《玻璃之锤》倒有半本书讲述了凶手作案的前因,但之后的短篇小说则大多把焦点单纯放在了机械设计上。我还是希望能看到作者以后结合性恶、恐怖和机械的长篇大作。
其次是机械越复杂越难以理解,无法引起成年读者的共鸣。说实话,作为一个不懂科技的读者,我觉得贵志佑介的小说挺难理解的。在我看来,他的核心轨迹就像法宝一样,仿佛先渲染作案的不可能性、但在结尾突然告诉你有个法宝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本作里的火蜥蜴潜水服、偏光镜头等等)。这一来就大大降低了我这类人的兴趣。
其三是心理轨迹是目的、机械圈套是手段。这一点其实贵志佑介还是大幅度侧重机械圈套的,只有《推理时钟》这篇里,用到了一些心理诡计来调整时间——不过我觉得更像是机械圈套是目的、心理轨迹是手段,心理诡计是为了机械圈套成功而附加上去的。
其四是单一机关用尽所以得组合起来。这点在《奇镜杀人》中比较突出,好几个分散的诡计组合在一起,所以侦破了一个还有另一个。
其五,用文字解释困难,又不能滥用图片。这句话大概是贵志佑介自己的吐槽,也是作为读者的我想说的话。平时看文字就觉得机械复杂,实在没什么可读性,如果能拍成电视剧、来个动画演示可能会好一点,不然显现不出作者设计的巧妙。
这样来看,贵志的作品倒有点纯粹的理科了,对我这个文科读者来说,就像是一大堆专有名词和高科技法宝砸落下来,然后匆匆忙忙索然无味地读完了整本著作,所能看到的大概也只有:哦,第一篇是骗密室内的凶手自己自杀;哦,第二篇是视觉错误;哦,第三篇是时间迷惑;哦,第四篇是用了高科技。就好似《玻璃之锤》里,作者写了一堆,到我这里就变成了,“哦,原来是撞击玻璃啊”。从一开始,我大概就抱着想法,觉得这里的诡计不是我能领略的。
以上是诡计部分,文学方面的语言和人物也顺便提一下。贵志佑介大概开始走搞笑的风格了,和之前那种严肃的文风完全不同,会突然蹦出一两句玩笑话出来——在《推理时钟》和《奇镜杀人》中很明显,一开始可能还比较想严肃,写着写着就戏谑起来了。人物方面,似乎已经放弃纯子了,早年《玻璃之锤》里,纯子还会提许多有价值的假设。但大概是那本书里的纯子太过没用了,以至于作者自暴自弃,从此只让纯子负责“说出荒诞的假设被人狠狠批判一番顺便提升趣味性”了吧。因此,除了最后一篇,纯子的形象就变成了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糊涂虫,倒颇有点像看本书的读者我。
《推理时钟》读后感(四):要是能影视化就一目了然了
“现在只用文字来解释机关越来越难了,又不能滥用图片。当然,要是能影视化就一目了然了。”推理题材日剧《上锁的房间》于2012年播出,不但颇受好评,拿下了第73届日剧学院赏的最优秀作品奖、最佳男主角(大野智)和最佳男配角(佐藤浩市)。还被国内买了版权,翻拍了一部《上锁的房间》,不过据说只有一个案子是用了同样的诡计设定。
电视剧颇获成功,那么原作如何呢?这部日剧由贵志佑介的“防犯侦探榎本系列”(包括《玻璃之锤》《鬼火之家》《上锁的房间》和《推理时钟》等作品)改编。其中《推理时钟》一共收录了四个案子,前两篇《慢性自杀》和《奇镜杀人》分别在电视剧和电视剧SP中被改编,而《推理时钟》和《巨影之爪》两篇并未改编,其缘由相信读完本书,读者心里也自有答案。
贵志佑介的主要是密室题材的推理作品。在《推理时钟》当中,贵志佑介借书中人物之口,感慨机关型密室的创作不易。而最后一篇,由于用到了超出一般常识的“法宝”,不了解潜水行业知识的人根本无法推测真相,有一些欺负读者的感觉。
据说贵志佑介在创作推理小说之前,曾经创作恐怖小说,善于描写人物心理。但在这本推理小说中,主要内容都是诡计的设计与解答,叙述主人公主要是女主角纯子,男主角榎本的内心状态描绘相对偏少。第三篇《推理时钟》的诡计设计异常复杂(某种程度上堪比绫辻行人的《钟表馆事件》),但如果仅仅是想要猜凶手的话,实在是一目了然,正如豆瓣网友所说:“凶手搞得这么专业这么复杂这么炫技,这不就是变相自首吗?”而且太过于精巧的诡计,读者的参与感其实不一定会强。也许这一类小说需要特别专业的读者吧。
除去诡计不提,小说的男女主人公形象也显得不够生动,可能是影视剧“珠玉在前”的缘故。“小偷侦探”榎本和“律师助手”纯子都显得像是破案的工具人,没什么特别生动的地方。且本书的宣传都是“侦探榎本与犯罪者的头脑战”,但其实读完会发现,小锁匠还是那个小锁匠,并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推理决战。另一位推理小说家赤川次郎也曾创作过“小偷侦探和“警察妻子”系列。该系列的诡计并没有那么“硬核”,但生动幽默的文风却颇可一读。
摘自:《22《推理时钟》&《寂寞猎人》》 — 王德坤
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https://read.douban.com/column/34529306/chapter/164548159/
本作品由王德坤授权豆瓣阅读全球范围内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