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男女读后感锦集
《迷失男女》是一本由[美]彼得·斯陶伯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36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迷失男女》精选点评:
●不好看,看不下去了
●发自内心的惊恐 越陷越深的不安 一切试图逻辑化结局的努力都失败了 最好的惊悚小说也许真的是来无影去无踪的传奇
●叙事方式模仿加西亚马尔克斯,开头显得有点杂乱无章,不过看到三分之一处就感觉顺当了;故事没有多大新意,仿佛斯蒂芬金的《纳粹党徒》的反面版;悬念设计得大体还算可圈可点,就是结局太烂尾了,大概作者编得太悬乎了,最后无法自圆其说了,只好弄个超现实结局。
●“《迷失男女》也许是彼得·斯陶伯最好的作品。 ——惊悚小说大师 斯蒂芬·金 ”言外之意就是,其他作品还不如这个呗?
●2011.11.01—11.04
●成长,孤单,以及恐惧。
●没情节就算了,结局也太敷衍了。。
●刚上大一我就买了这本书,可是八年过去了,每次打开想读,却总是读不下去。也许很多人在赞作者和本书,但我确实读不下去。个人举得它可读性不强,无法吸引读者。倒是诸如《猫知道》这样的,着实吓到我了。
●第一次完整看完此类型的书
●不咋的
《迷失男女》读后感(一):有点出乎意料,结尾
最后马克伯父在电脑上看到的马克发给他的那段视频太浪漫了,有点斯帝芬金的笔法,搞不清楚,也让我想起那个由茱迪福斯特演的那叫啥来着,科幻片,她去的那个世界和书中描述的马克和露西去的地方如出一辙,好象也是金色的沙滩,和煦的海风,飒飒的海浪,挺温暖的。
《迷失男女》读后感(二):难以定义的惊恐
首先得承认作者的文笔是非常非常棒
不论是环境的描写,还是人物的刻画都非常到位
可是总感觉有点不那么惊恐,也许是太求全面,反到忽略了其本义
当然如果你不把当作一部惊恐小说来读,会有更多的快乐
尤其是最后出现并自杀的连环杀手,实在是不该出来的家伙,太逊了
《迷失男女》读后感(三):那个结局不知道是不是真正的结局呢
前70页比较没意思,看到后来就放不下了,一直看到夜里两点多。不是推理小说,也不是侦探小说,算是有侦探元素的恐怖小说吧,看完后有点睡不着觉,毕竟是恐怖小说,不过让我睡不着的lostboylostgirl的结局,据说有国外评论说书中的作家篡改了真正的故事结局,想想就觉得难受了,希望不是那个结果……
不说了,免得破坏悬念。其实是满温情的恐怖小说。如果有人一起讨论,并且有情节透露的话,在标题上注一下吧,免得有人误破坏乐趣。非常推荐
《迷失男女》读后感(四):Zt 朋友的书评
迷失男女
(走走)
这个故事正式拉开帷幕,应该是从十五岁的马克在阳光灿烂的街道上,突然看见了一栋其貌不扬的空楼房开始的,那时,他一只手里还拿着一块滑板呢。不过,要想真的归纳故事梗概,我宁愿说它是个有惊悚氛围的情感故事。
惊悚元素如下:采用三种惨烈方式务求一死的漂亮母亲南希;儿子马克在自家后院突然发现相邻一幢被镇上居民集体假装遗忘的废弃古屋;马克和好友金波调查,发现那幢古屋曾是当地一个著名连环杀手卡林德的作案现场;这个美国中西部小镇开始相继发生年轻男孩失踪案件;南希自杀身亡后一周马克失踪……
这些惊悚元素不是按照整个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组织罗列的,而是从蒂姆,马克的伯父,一个恐怖小说家接到弟弟的通知后赶到小城,由此开始再度发现的角度推进的。也就是说,它是顺应事件的内在逻辑而叙述,因此,它更像一个侦探的、推理的过程,蒂姆对马克好友的旁敲侧击自然而流畅地推进着马克失踪前对古屋的搜查(那个男孩在自己失踪前一周,满脑子想的都是,嘿,那栋空房子里面究竟会是什么呢?)
使读者绷紧神经的,是一些渲染性的文字,它们勾勒出古屋惨案的种种可能,但并不给出明确描述,一切都靠自己的想象来完成。在想象过程中,同时也自己理清了各种线索的内在联系。当然,恐惧也就悄悄站到了你的背后。
显然,这种需要互动的阅读并不轻松,需要读者像只嗅觉灵敏的狗儿,在时间与时间之间来回奔忙。幸好,作者技巧纯熟,这种思维跳跃的轨迹很是清晰,不致迷失。
那为什么要说它是情感小说呢?因为它实在很是温情。亲情友情与爱情,作者可以说是花费诸多笔墨。
比如,故事第一视角是身为大哥、失踪少年的伯父、作家蒂姆。虽然他已经声名在外,但他仍然平和谦逊,他真心疼爱自己的侄子马克,希望能带他去自己居住的纽约增长见识。在马克的父亲很快放弃了马克仍活着的希望以后,他仍然相信马克没有死,只是在另一个地方,他始终和马克有着某种类似通灵的联系;对马克的父亲菲利普,一个只顾往上爬的中学副校长,作者可以说是毫不吝惜地表明了轻视的立场。
“副校长的老婆自杀身亡……你想想这会对我的事业造成多么大的影响?……真是天杀的,我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我会恨她,但现在我觉得快了……”
从蒂姆的角度来看,正是自己的弟弟让弟妹不幸以至她只能依靠自杀而不是夫妻的有商有量来解决遇到的被古屋亡灵骚扰的难题(因为她正是古屋连环杀手的堂妹)。
因此作者设计的故事结局如下:小镇少年失踪案犯另有其人(一个崇拜连环杀手并效仿的中产阶级罗尼);马克,这个像妈妈一样漂亮的、黑头发的男孩,当然不会落入这样的恶魔之手,他继续活着。他跟一个曾在古屋遭受虐待身亡的漂亮少女幽灵一起逃到了另一个世界(作者在此显示出种种蛛丝马迹,试图让读者建立起这样的联想:这个幽灵的生活原型就是当年的连环杀人犯卡林德的女儿莉莉。以此为自己下一部小说《鬼屋》埋下伏笔)。
蒂姆在邮件中看到了这对迷失的男孩女孩终于逃脱了自己的命运,他们在一个电脑空间一般的世界里,头顶着黑云密布的天空,在暴风雨来临前携手奔跑,他们衣衫褴褛,美丽惊人,就像是——亚当和夏娃。
《迷失男女》读后感(五):红色的天空——不良教育,少儿不宜
节选一段,因为……嘿嘿……
“孩子们,……女人有两种类型,你们都得小心着点。”
“第一种女人的表现是把你当做饲料槽,而她是小马驹。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你有了,那就成她的了。当然,要是你表现不错,她也会满意,但她就会要求你保持那种水平,甚至更上一层楼。和这种女人打交道的秘诀就是:你不能走下坡路。只要你上升到了洋葱圈烤牛排的层次,那么花生黄油配热狗就没戏了。所以你总得吊着神经,从一开始就提高警惕。除非你这个饲料槽里有东西吃,而且起码不比上一顿难吃,否则小马驹就尥蹶子,摔上门就走。她会跟你说,她爱你,但她不得不离开你,因为对她来说自尊比爱情更重要。明白了吗?你觉得你给了她什么,但其实她不觉得那是什么,完全不对头。你以为那是爱情、信任、开心,总之你以为是这一类东西,但到头来,她跟你讲那都和她的自尊有关。
“现在来说第二种,第二种和第一种差不多,只不过把自尊换成了地位和财产。像这一类女人其实都没有长脑子,长的是人脑收银机。和这样的女人结婚,就好像逆流而上,可该死的你连一只木桨都没有,也没有船给你。你就只能狗刨,河水淹到你脖子那儿,你只能高高地抬着头。你可能觉得还不如去参军呢,因为私下你整日整夜都在听从指令。”
……
“现在呢,……来说第三种女人,不过她们实在是很难找到。不管你是不是倍加小心,这种女人总是会比前两种女人更快地烧坏你的脑子。我的儿子够大了,能接受这些问题,更何况这是我身为父亲不可推卸的神圣职责。他们应该知道……虽然他们一辈子遇到的大部分女人会归于前两种类型,但说不定哪个蓝月亮的晚上,他们就会撞上这第三类女人。
“第一类女人只要饲料供应良好就会跟着你;第二类女人会最终任命自己为你的董事长。她们都在乎能得到什么,只不过第二类女人比较爽气,因为打一开始她就得的比你多。可是,第三类女人会丝毫不在乎你的银行存款,也根本不管你开的是什么车。所以,这就让她们变得尤其危险。
“那种女人脑子机灵,你还没想到呢,她已经考虑周全了。她总是快你一步。你不能肯定她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但是你知道,该死的,她肯定就在这里。和她有关的事情都有点不太对劲。而且,她总是跑得比你快,所以你跟不上她。而且,相信我说的,她也不想让你跟上。因为要是你跟上了,乐趣就没了。她之所以玩这个游戏,乐趣就在于让你不停地猜。她喜欢你傻站着,目瞪口呆。要是你碰巧说,‘今天天真蓝,真好看。’她就会说,‘哦,是很蓝。昨天,天空是红色的。’所以你就往回想,然后你猜想,昨天的天空大概真的是红色的。”
“前两种女人感兴趣的一切第三类女人统统没兴趣。她们不想伸手掏你的钱包,她们是想伸手掏你的脑袋。而且一旦她们进去了,就扎下根,抛了锚,她们费尽心思,就是不想让你们把她们赶跑。
“记得我说过她们不在乎珠宝、房子和所有金钱能买到的东西吗?她们想要别的东西,而这东西就是你。她们要你。里里外外都要。她们当真不想让你出去和狐朋狗友瞎胡闹,她们就希望你待在她的世界里,一个你以前从来梦想不出来的世界。你只需要知道:天空整日整夜是红色的,上就是下,所有河流都倒着流。”
……
“爸爸,为什么天空是红色的?”
——Peter Straub《Lost Boy Lost Ge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