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科学读后感100字
《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科学》是一本由[美] E. J. 瓦格纳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科学》读后感(一):每一个虚构的案件背后都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说起福尔摩斯是我们每个人都不会陌生的角色,这一位柯南道尔笔下的名侦探,在英国的贝克街上谱写了不朽的传奇。而这一个人物也在推理小说史上,成为了侦探的鼻祖。
在柯南道尔笔下的大侦探福尔摩斯,遇到过许许多多不同的案件,而他的助手华生医生,也在很多案件中福尔摩斯灵感。不论是故事中出现的手法,或者是一些推理的方式,和线索,看似不可思议,但又和现实紧密相连。柯南道尔本身也是学医出身,所以他在故事里也会运用到一些医学知识。而我们在福尔摩斯的故事里所看到的一些侦探推理的方法,都来自于生活。 《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科学》这本书从书名上就能了解到,它是一本揭秘福尔摩斯背后的真实故事。在19世纪末,福尔摩斯的出现使得侦探和推理渐渐走入我们的眼中,然而早在福尔摩斯之前就有很多真实的案例,无论是尸体的解剖,还是毒品的应用,又或者是脚印留下的线索,这些都是有迹可循。作者在这本书中,陈述了许许多多福尔摩斯在故事里应用到的手法。而其背后真实的案例又举例了很多,也让我们看到了虚构故事背后的真实故事。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小说,或许说它是一本科普书,更为贴切。虽然说小说是精彩的,不可思议的,但现实或许个人会让人觉得毛骨悚然。古往今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破案的手段也越来越高,但在百年之前,很多的法医手段或者是鉴证手法都需要医生不断的练习和揣摩。所以往往真相就会被掩盖。当然通过多次的检验和对比,我们也能细心的发现在罪恶之下所隐藏的真相。 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能了解到《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故事,也能了解到西方历史上一些重大案件的情形。这些案件读起来也类似于推理小说一样。往往故事来源于生活,所以在福尔摩斯的故事里,我们可能也能看到这些真实案例的影子。 除此之外,书中还配有多幅插画,描绘了19世纪法医学当时的情景。虽然是素描的风格,但是仍然让人觉得触目惊心。这也是极其吸引我的一个地方,能了解到19世纪欧洲法医学的真实面貌,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科学》读后感(二):福尔摩斯背后的科学
很多人说福尔摩斯破案用的都是“伪科学”。虽然在福尔摩斯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科学,特别是医学科学的发展尚不完善,但是他的痕迹鉴别以及尸体检验方法也并不能说是凭空杜撰的,而且甚至柯南·道尔通过福尔摩斯呈现出来的有些方法还是超前的。 本书以福尔摩斯对各个案件中的侦查经历为出发点,讨论维多利亚时代的法医学发展。有人说这本书以福尔摩斯为噱头。怎么说呢,当然搭上福尔摩斯这个名字肯定会令人兴趣大增。但是本书以柯南道尔的数个案件为线索,例如通过《血字的研究》谈解剖学,通过《巴斯克维尔的猎犬》谈巫术,通过《斑点带子案》讲述案件中的昆虫,又通过《跳舞的人》来讲述关于投毒的案件……倒也是紧扣主题,不能算是生拉硬拽的联系吧。
福尔摩斯是每个推理迷心目中的神仙级人物。书中的福尔摩斯潇洒自信,影视剧中的福尔摩斯更是魅力无穷。我们总是沉迷于他掏出放大镜对着蛛丝马迹仔细端详,甚至可以说有点神经质的神态。他作为神探的“神”应该就在于他对每个痕迹都不放过的执着。比如本书第十章“真实的尘土”中提到福尔摩斯在《爬行人》中对华生说过的:“看人先看手,然后看袖口、裤膝和鞋”。这一章节联系到了1949年在英国发生的一桩惨案。一名女士失踪,被捕的嫌疑人声称他将这名女士及其他几个人都杀死了,然后用硫酸进行了毁尸灭迹。警方找来法医,在嫌疑人工作的工厂外提取了400多磅的污泥进行检验。结果几颗小石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最终证明这是人的胆结石。 此外在第七章《血中的讯息》中提到了在1887年的《血字的研究》中福尔摩斯向华生描述的血液测试法——沉淀素测试——竟然是一个超前的发现,这种方法直到1904年才被普遍用作法医实验室的测试方法。所以说福尔摩斯背后还是有科学撑腰的。 本书内容十分丰富,包含大量案例及法医学史实,值得一看。
最后吐槽一下这本书的翻译。读它的感觉就好像是我第二天早上起来校对自己在昨晚困乏至极的情况下对付完的初稿一样,能被自己蠢哭,蠢到想扇自己两下。福尔摩斯都能被译者气醒。别这样,福尔摩斯配得上最好的。
《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科学》读后感(三):很有趣的极简早期法医史
一个推理侦探迷谁能拒绝福尔摩斯的诱惑呢?这本《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科学》我已经想读了很久了。
其实在看这本书的介绍的时候,由于看到介绍中的“解谜游戏”和“变身侦探和法医”这部分的内容,所以我对这本书的定位更多的是一本“游戏书”,期待中的这本书是在介绍法医史的时候穿插一部分游戏解谜的内容。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发现它更准确的定位应该是“极简早期法医史”。
虽然有些遗憾没有“游戏”的部分,但是里面穿插着介绍了大量那个时期的真实案例,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真正置身于那个时代的感觉。而原本有些枯燥的“法医史”内容,在这些真实案例和对福尔摩斯故事内容引经据典的穿插下,不但增加了趣味性,而且让人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法医学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意义,进而格外珍惜现代的法医技术手段。
全书的内容分为十三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由福尔摩斯故事中的对话或是描述引出本章的主题,从法医学的意义开始,介绍了动物、昆虫、毒物、指纹、现场勘察、指纹、子弹、脚印、微量痕迹、笔迹鉴定等和法医相关的学科的如何逐渐被人了解、认可、质疑、发展、演变,让人体会到历史的一波三折和螺旋形的前进规矩。
那些我们现在已经认为是必须做的事情,在刚刚出现的时候并不能获得认可。最初的法医实验甚至需要非法取得死者的遗体,所有的实验结果和数据记录也无法公开。看着那个时代的警察或者相关人员没有调理地勘验现场、毫无意识地破坏证物,真的是让人又急又气,更加深刻地理解为何福尔摩斯称苏格兰场的警探勘察过的现场为“像一群水牛那样在这里到处乱打滚”了。而一些学科在好不容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后,由于一次的粗心大意或者实验的不规范,便失去了那些在一年年中一点点里小心累积的所有信任。
而除此之外,书中还介绍了乔装改扮和一些在当时得到认可却在后来被推翻的“科学”。将这两部分单独提出来是因为我个人觉得乔装改扮并不属于法医学的范畴,不过在那个时期区分的似乎并不是很详细,而化妆术作为我福相当重要的技能若是不提似乎也太过遗憾。毕竟华生曾这样形容过他神奇的化妆术“不光是服饰变了,福尔摩斯的整个表情、举止甚至灵魂都跟换了个人似的。他要不当探案专家,一定能成为科学界的推理王、舞台上的影帝。”而我小时候的梦想之一就是能够像福尔摩斯那样成功变装。
那些限于当时科学发展而产生并得到广泛认可的假科学和封建思想、怪力乱神而神秘学说也在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逐渐被人认知。比如风靡一时的颅相术,比如在死者的眼底会留下生前看到的最后的影像,比如死后还会继续生长的头发和指甲,比如肺部漂浮用以验证婴儿出生时是否死亡。虽然新的科学在反复验证和发展中逐渐产生,但是那些已经因此而牺牲的生命却已无可挽回。
这本书对于想要初步了解法医知识的人来说真的很友好,阅读的趣味和流畅性极强,和福尔摩斯系列故事的穿插互动也并不是浮于表面,唯一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完全没看过福尔摩斯的话会有轻微的剧透。
(插图不敢多放,怕过不了审核)住院期间的精神食粮第四弹。
《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科学》读后感(四):迷人的福尔摩斯,迷人的推理,迷人的科学!
《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科学》,光是看见这样的书名,我想对于对推理小说有一定兴趣的读者,就已经难以拒绝了。而这本书其实成书年代也挺早了,并且早在2007年就获得了在推理小说领域极具分量的爱伦•坡奖,这次国内能够引进,可以一睹这本有趣有料的作品,实为一件幸事。
不知道在那个遥远的、科学和愚昧激烈碰撞的年代,柯南道尔在创作出福尔摩斯的时候,有没有能够想到他创造出了一个对后世影响多么深远的角色,使推理小说这样一种充满魅力的题材能够在文学的海洋中激起一片巨大的浪花。虽然不敢说福尔摩斯是第一个真正的侦探形象,但说其是影响最深远的、最广为人知的侦探一定是毫无疑义。
福尔摩斯的故事能够受全世界的欢迎,并且经久不衰,除了经典的侦探形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等,还有一点很吸引人的就是大侦探在探案过程中作用的各种技巧和科学,当各种经常被人忽视的细节通过福尔摩斯的细致观察和检验,最终汇聚到一起,并且直指凶手和真相时,读者能够在那一霎那豁然开朗,获得阅读一本推理小说中最大的愉悦感。
对于这些细节的研究其实就是一门门科学,也是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这些细节可能是现场的一滴血迹、一片泥土、一封信笺、一颗子弹等等,而对这些留在犯罪现场各种痕迹的研究,也慢慢发展成血迹学、现场微量痕迹学、笔迹学、弹道学等,并且至今都在为找出案件背后的真相而做出巨大的贡献。
柯南道尔创作出的福尔摩斯故事之所以这么迷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真实,小说中探案时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并不是随意杜撰,柯南道尔一定研究过许多真实的案例,积累过很多的实践经验,小说中所体现的的确是一种科学,有的是对当时那个时代相关科学的总结和运用,有的则要超越那个时代,甚至成为后续真实案件破解时的指引。
关于福尔摩斯小说中那些科学,究竟在当时那个时代属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这些科学又引发过些什么有趣的事件,从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解剖、毒药、血迹、弹道、指纹、笔迹、足迹、微量痕迹等等,这本书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很多,既有对这些知识发展史客观的介绍,又举出了许多相关的案件和人物,无论目的是获得一些奇闻逸事的谈资,还是获得福尔摩斯运用的相关知识的科普,这本书应该都能满足要求。
例如其中涉及的关于指纹的介绍,没想到现在早已普及的指纹在当时竟然还有这么坎坷的发展经历,书中介绍在中国,早就有指纹的运用,其实中国很久以前签字画押都要留下掌纹或者指纹,但却一直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
不光如此,中国古代有诸如包拯、狄仁杰、宋慈等诸多真实的破案达人,却未有一部中国作家创作的影响深远的推理小说,实为可惜!
外封,有福尔摩斯时代的感觉,后面还有福尔摩斯经典形象的剪影内封书中的部分插图一张小小的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