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怒斥和服女孩,争吵背后是换位思考的缺失
10月27日,一个女孩因为穿着和服在杭州西湖边拍照,被一位过路的大妈批评教育,认为女孩不应该穿和服出门。该事件被媒体报道后,舆论迅速发酵,骂战也从新闻现场蔓延到了社交网络。不管是大妈与和服女孩之间的矛盾,还是网友站队后言辞激烈地争吵,这件事背后所反映出的,其实都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看待某件事的时候,人常常很难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10月29日 半岛晨报)
大妈并不赞同女孩穿着和服在西湖边拍照,这件事本身是可以理解的。老一辈的人所经历过的日子离硝烟四起、战火纷飞的年代更近,难免会看到和服就想起日本,想起日本就想到侵华,从而心生不忿。但因为这种不忿便在大街上当众批评陌生人“不该如此”,却并不妥当。视频里的姑娘没有做出任何辱华的行为,也没有做出赚眼球的奇怪举动,她只是站在另一个立场上来看待这件事罢了。
我们站在女孩的角度上来看这件事,她或许只是想拍几张漂亮的照片,而和服这一身打扮更加符合她对照片风格的预想罢了。在女孩看来,和服背后并没有太多的文化内涵,它只是一件服饰,像英国的洋装,或者西部“马背上的英雄”一身飒爽的牛仔。站在服饰背后的文化以及相关联想的角度,来看待一个只是单纯穿了一件触发联想衣服的路人,本就不显得妥当,因此而加以斥责,便更加不妥。更何况,西湖本身其实并没有太多侵华战争的痕迹,如果提起西湖,大多数人心中恐怕更多浮现出的字眼都是祖国的大好河山。
铭记历史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当对站在另一立场上看问题的群体过于苛责。在大妈眼中,和服的背后是日本,是历史耻辱柱上的仇恨。但在女孩的眼里,和服就只是和服而已。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一件衣服并不能代表什么,比起民族印记,它更像是一种文化。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我们的背后是上下五千年的泱泱华夏文化,有着厚重而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我们应该对己身的文化充满自信。我们不应该介意欣赏任何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其他文化的美,因为在铭记历史的同时,我们也要拥抱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拥抱一种多元和包容的态度。就像有人在一个并没有不适宜的场合穿着和服,我们可以去思考她为什么会这样穿,而不是一味地去批评,去告诉她:你不能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