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西读后感精选
《小东西》是一本由阿尔丰斯・都德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12.50元,页数:2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东西》精选点评:
● 不用那么繁复也可以写出那么幽默丰富的内容。
●相信忠诚而勤劳的生活不会将你推向死路。
●可能是读的时候不是很上心,所以觉得就大致看了看。。
●en...dickens in france...
●都德 写的
●以前读起来觉得平淡无奇 不觉得这本书可以担上名著的称号 至今也没有想重读的念头
●苦难让人成长
●可爱的蒙太奇
●高一失眠,两个通宵读完。很怀念
●印证了我童年的伤痕、遗憾、悔恨。
《小东西》读后感(一):破损的意志力
小东西是我中学时看的小说,作者写的《最后一课》不知道还在不在中学语文课本里。 那个时候我还活在天很蓝、时间很慢、有志者事竟成的世界,仿佛没有什么意志力胜不过的挫折。 看《小东西》是因为偶然,由于写得易懂,半天就看完了,看完后我哭了半天,晚饭也吃不下去。 都德诉说的那些与生命有关的现实哀恸,一不小心刺痛了一个等待世界如画展开的少年。而我崇拜意志力的雄心也被作者以自然的笔触轻易撼动。原来很多违背人意志的糟心事,是那么合乎情理而不可阻挡,是那么让人失望和破碎。 然而比起当时看的金庸武侠,这本小说有一种悲剧式力量。 很多年后,也许是现在,我终于明白,这种力量源于一颗不逃避痛苦的心灵。在作者沉郁而不乏自嘲的故事里,我看到一个卑微孤独的人,在幽谷里恒忍召唤那个晦暗的自我,等待着暖光的来临。
《小东西》读后感(二):可惜,不是每一个小东西都能遇上母亲雅克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处于低谷期,down到谷底,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一无所有,没后台,没前景。而最让我感到恐惧的是,我好像失去了追求和理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偶尔从脑海里蹦出来的责任与目标,是甩给自己两个带有痛感的耳光,可还是拍打不醒自己。
我想我能够体会小东西的一些心理。童年对家道中落的无知无觉,成年后因此担负的生活与生存的压力,穿着胶鞋行走在巴黎的那种象乡巴佬的不适之感,想要有所作为却不可奈何的脆弱,当然还有对亲人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很多时候,我也期望自己能遇见一个母亲雅克。他能相信我,尊重我,祝福我,保护我。我不需要牺牲者和仰慕者,只要一个支持者。
每个人都有泥泞的一段时光,都需要一只手来解救。可惜,不是每一个小东西都能遇上母亲雅克
《小东西》读后感(三):片段
《小东西》故事很简单,不涉及重大的社会内容,也没有哲学思考,讲的只是小东西的遭遇。前半部是都德本人的经历,其中痛苦多于欢乐,眼泪多于微笑;后半部除了哥哥雅克以外,全部是虚构的。不纯的情爱与纯洁的爱情构成了冲突的主线(和《萨芙》一样),前者使主人公丧失了尊严,成为可笑的玩物,后者使他恢复自尊与自信,为重整家业而努力。作者所表达的家庭伦理观十分鲜明:只有纯洁的爱情才能建立健康的家庭,而家庭亲情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这是初涉世事时幼稚可笑,甚至想入非非的主人公从亲身经历中得出的感悟。 都德凭着得天独厚的敏感气质,用清新明快的文字描写一个个场景和氛围,一切都显得那么温情,字里行间跳动的是一颗敏感的心,难怪阿尔丰斯·都德曾自称为“奇妙的感觉机器”。
《小东西》读后感(四):让人爱不起来的小东西
小东西显然不是一位让人能爱的起来的主人公,他生性懦弱。往往将生活中的人诸多不幸都归为是别人的过错。如:欺负他的中班的学生、嫌弃他矮小身材的区长、学监的如恶魔般的钥匙声、二楼勾引他的女人。当然这些人当然也不是什么好货色。他对待生活是一种逆来顺受的态度。本想着重振家业,却被咖啡酒馆吸引,欠下一笔债,被人陷害跑到巴黎求助哥哥,在哥哥的庇护下开始写诗,然而诗并不卖座,又在二楼女人的勾引下,抛弃了心爱他的姑娘,放弃了写诗。他明明知道这样做十分不对,但他却无力改变自己,似乎自己身处漩涡之中,自己无法抽身。最后在哥哥以及其他人的帮助下走上了正道。然而哥哥因为劳累过度英年早逝。
在他身上似乎没有主角光环,性格的不完美让人爱不起来,但能让人思考。作者笔下是一位真实的人格,他性格软弱,他经受不住诱惑,他遇事逃避,他自怨自艾,他浪子回头……在他的身上我们多多少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有的时候会恨他不争气,但一想到真实的自己,自己何尝又不是这样,为了减少自己的心理罪恶感,就会对他抱之以同情来达到宽慰自己的目的。
第一章短短的几百字作者就能把整个家族由胜转衰,以及小东西儿时的诸多经历都写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有一种飞翔的感觉。在作者的描述中,似乎家族的没落跟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童年依然快乐的成长。所以在语言结构上读起来十分清新轻盈,具有十分独特的风格,忍不住读了好几遍。
《小东西》读后感(五):忠诚与勤劳,并叙事手法浅谈
小东西经过种种磨难,经过种种虚荣、浮华、堕落、责难、背叛、屈辱、贫困,最后终于明白自己不是什么诗人,而应该象哥哥雅克那样去忠诚而勤劳的工作。
雅克的座右铭是:世界上只有一种幸福,那就是他人的幸福。
可惜,小东西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是在雅克去世之后。
上半部是都德的自传,下半部加入了许多虚构的部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它的叙事手法。读过《简·爱》,无不为她的第一人称叙述而折服:能够以第一人称写出这么丰富的作品。而《小东西》虽然是一部较之简单的作品,但是叙事手法之……请原谅我使用这个词……诡异,让我赞叹不已。作者的羽毛笔如行云流水,不断的变换着镜头、变换着人称,为我们叙述着这个故事,而不使读者有丝毫的迷惘。再加上许多拟人的手法,使故事生动而不落俗套,强化了感情色彩。
其实我们在《最后一课》中就看到过这种写法:
/*
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都德是位性情中人。